文章吧手机版
《唐帝国的香气》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6-19 23:0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唐帝国的香气》的读后感大全

  《唐帝国香气》是一本由殷靖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00元,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唐帝国的香气》读后感(一):不辞长作唐王

  为什么华人华侨在海外聚居的地方,往往被当地人称为“唐人街”,而非“汉人街”“明人街”呢?可见,唐代在中国历朝历代,是可以以“盛世作为“注册商标”的。时至今日,我们提及唐代,不仅可以列举一连串有名有姓帝王,如李渊李世民李隆基武则天等,而且可以罗列一大批继往开来的“作家”,如骆宾王、李白杜甫李商隐等。 关于叙述唐代历史经济文化社会作品,洋洋洒洒,推陈出新,时下出版界热门莫过于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对唐代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其中,殷靖著《唐帝国的香气》却在通读唐代历史的基础,摘选一些具有鲜明特征时代符号,化之以轻松愉快浅显易懂文字,以时间为序,以事件为纲,展示了风风光光、热热闹闹的李姓一家人。 历史类作品如何出彩?尽管读者随手拿起史书,透过字里行间到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基本脉络,但正统史书往往板起脸来,将零散情节孤独人物以“开药方”的形式呈现,很难让读者认同欣赏。殷靖著《唐帝国的香气》总体上忠于历史的本来面目,但又不是直译式的写法,而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增添了“润滑剂”,让读者从繁杂史料中找到了趣味原来唐代人,上至帝王、下至平民,是这样生活的,于是不仅有了“香气”,更有了烟火气。 帝王的家事,说真的,如果不是作者殷靖揭秘,以为与平民天壤之别。值得谅解的是,正经史书写作者由于自身知识阶级局限性,将帝王的家事描龙画凤,好似神仙眷侣相亲相爱。其实以玄武门之变为例,生于帝王家从来不是一种幸福,而是一种宿命。无论你是经纶满腹,还是草莽英雄,都不由自主地要在史书中留下一笔或浓或淡的色彩。成王败寇说起来轻飘飘的,但实则阴谋诡计丛生。 值得推崇的并不是帝王家事,即使这是二十四史共有的核心内容。《唐帝国的香气》的“香气”源于政治开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文化繁荣,且不说唐诗三百首点燃了文学高峰体验,就是李靖兵法、阎立本的绘画孙思邈医术、褚遂良的书法、慧能的禅也足以让今人沾沾自喜更何况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唐帝国的香气》以他们的专业技能索引介绍了“天才”与帝王的互动,足以让每位读者如临其境,五体投地然,浓墨重彩的仍然是唐诗写作者——唐代社会忠实的记录者——表达着或豪放、或隐晦的深情。

  《唐帝国的香气》读后感(二):大唐简史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中,大唐绝对是有着重要位置的,它最为繁华的时候也是整个历史经济的顶峰。大唐盛世涌现出的不仅仅是人们衣食住行的满足,更是精神层面的丰富。大唐风华录是最为精彩而值得歌颂的。盛世风华,金戈铁马,千古流芳。大唐,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每一个拿拿出来都是震慑古今的存在。大唐盛世,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存在,那些文人又是何等的洒脱。梦回大唐,盛世风华。

  《唐帝国的香气》将整个大唐呈现在我们面前。从开国皇帝李渊的步步为营到唐朝逐渐走向衰败以后最后一位皇帝的屈辱让位,大唐走向了终结。大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有着辉煌的成就,近三百年的历史二十一位帝王的更替,造就了盛世大唐,造就了流传千古的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丰富的篇章。

  作者通过正史和野史的交替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大唐,李渊的运筹帷幄开拓了大唐的江山,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不得不说帝王之争是残忍的,尤其是手足之间,对与错外人无法评说,而对于百姓而言,为国为民的皇帝才是一个明君,李世民在位期间所实施的一系列条款法令为盛世大唐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事留下不朽的传奇。大唐王朝另一位倍受关注的皇帝或许是李治,围绕着他多半的故事是武则天的,这位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复杂的宫廷之中脱颖而出,开始了自己的统治时期,大唐被打断,武则天坐上皇位或许有着太多惨绝人寰的故事,但不得不承认,武则天是一位好皇帝,在位期间也是励精图治,只是晚年有些糊涂,这也让大唐重新回到李姓手中。大唐盛世在李隆基的手中,安史之乱也在李隆基的手中,从盛世走向落败,大喜大悲的人生,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唐江山摇摇欲坠,最终走向亡朝。

  大唐之所以让人向往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文化的丰富。有人说生在大唐皆诗人。初唐有四杰,盛唐有诗圣,即使在晚唐也有鬼才诗人李贺。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也让文化得以大肆发展,初唐王勃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人们领略到文字描绘出的壮阔。在整个大唐,佛教文化也得以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执政者的信仰和平民百姓的信仰高度一致,这因此有了唐玄奘西游取经的故事而衍生了《西游记》。

  《唐帝国的香气》用轻松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盛世大唐,从它的建立到走向衰败甚至灭亡的一个过程,以旁观者的身份走过大唐,欣赏它的盛世繁华,怜悯它的时局动乱,一个大唐可以吟诵的诗歌太多,可以欣赏的人物也太多,走进《唐帝国的香气》去看这别样的历史。

  《唐帝国的香气》读后感(三):盛极必衰 香气长存

  自小便喜欢读历史故事,喜欢看帝王丰功伟绩,武将征战沙场,文客风华绝代,侠士仗义天涯,红颜情满天下。倒也不去在意那些历史过往的经验教训之类,只是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之下也明了一二。 对于唐朝的历史,一直以来兴趣不断,一直很在意盛唐是因何走向覆亡。这本书给了困惑我已久的问题的答案。 一提到唐朝,人们更多的想到的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更多的看到的是唐帝国强盛的一面,而往往忽视了其间各种惨不忍睹的场面。毕竟很多时候,我们为那个各方面处于世界顶尖的时代而自豪,也就难以接受它的不好。但历史往往是客观的,读了这本书,捅破了那层窗户纸,能够让我们看清唐朝的多面性。 虽然喜欢唐代,但一直以来还真没系统地去了解唐代,只从各种书籍影视作品里头杂七杂八地了解了一点,而那一点也是漏洞百出。 这本书将唐朝的历史,是从隋朝讲起的,虽说是不同的朝代,李渊与杨坚其实算是同时代的人,就像秦与汉,看着是两个不同的时代,刘邦其实只比嬴政小三岁。李家与杨家不仅仅是同时代,还沾亲带故,隋朝式微,李氏又有野,亲戚也就做不成了。 说到唐朝,自然少不了一代明君李世民,千古一帝,以至于彻底掩盖了大唐王朝的建立者李渊的光芒,而他的继承者更是寂寂无名。说起来,历朝历代,那些打下江山的王朝缔造者,哪个不是名垂千古震铄古今,可惜李渊偏偏生了李世民这位人中之龙。无论李世民成为帝王后如何勤政民治世太平,也掩饰不了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血腥行为,如书中所写,无论如何粉饰,历史的真相还是流传了下来。皇位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以致法定继承人太子的位子成了众多皇子的争夺对象,有唐一代,皇子相残的现象实在太普遍了,第一太子能顺利继位实在太罕见了。李世民手足相残,逼父退位的行为与前朝的杨广相比不遑多让,只是可能是他吸取了前朝的教训,登基之后施行仁政,广听谏言,终究缔造盛世。 读完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大唐不仅有无限风光,也把历朝历代的各种弊端都体验了一遍。皇子相残,后宫干政,外戚掌政,宦官掌权,蕃镇割据,党争。简直是全得不能再全了。在武则天掌权末期到李隆基登基这之间的历史,记得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是一笔带过,我便一直以为这之间没有啥大不了的事情。直到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这段时期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过荒唐与血腥了,帝王之家颜面扫地。至于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历史,单从帝王方面来看,实在是没有什么看头了,皇室衰弱,权力分散,想来还是苦了百姓。 无论上面的权利斗争如何激烈,唐朝的文化始终灿烂。 文化繁荣与帝国强盛同在,唐朝的文化远播海外,李卫公的兵法,孙思邈的医术,张旭褚遂良的书法,阎立本的画技,玄奘慧能的禅意,以及以李杜为首的那浩如烟海流传千古的诗篇。这些才是大唐留给后世最珍贵的财富。 帝国终有覆灭,唯有象征那个时代的诸多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才是真正的香气,而非帝王家的那些破事。

  《唐帝国的香气》读后感(四):《唐帝国的香气》:就当是一场梦,醒了很久还是很感动

  提起唐朝,被勾动的情结可有不少:盛世光辉、璀璨文化,还有那些美人依旧……作为中国历史上极具风华的大朝代表,每个人至少都背过李白的诗,听过王羲之的字,看过杨贵妃的影视剧,虽说当时风流如今早已被雨打风吹去,留在我们脑海的,仍然有无尽想象可蔓延开来。

  学生时期的历史课上,最为期待的就是讲唐朝文史的那几节课,当然,课内听不够的就课外去补,当时的“地摊文学”系列给了我们很大的求知空间,那些唐朝野史传奇小说什么的各个击中心扉:《莺莺传》《霍小玉传》《杨贵妃后传》,最基础也买过几本《今古传奇》《知音》《读者》之类的寻找类似红拂夜奔的拍案惊奇故事了。

  所以当翻开这本《唐帝国的香气》,发现正是当年曾有在《今古传奇》发表作品的作者,简直自来水一般毅然捧起它读完,果然就是这个味道,通俗讲历史,也能让盛世风华再次“铁马冰河入梦来”。

不同寻常:那些“大唐吉尼斯”记录保持者们

阎立本《步辇图》

  翻开大唐帝王诸位的履历表,不难发现他们还拥有很多惊人的记录被铭刻史上,有些为我们熟知,有些令我们万万没想到,如果有大唐版吉尼斯世界纪录,各位先皇绝对可以榜中留名。

  比如我们熟知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的武则天;

  寿命最长的,热爱文艺唱跳,爱情故事养活众多影视题材的唐玄宗李隆基

  其他皇帝也是可以拥有姓名来打榜的,他们的记录也是可圈可点的:

  表面光鲜,政绩无数,大唐C位皇帝李世民,私底下喜欢追逐长生不老丹药,结果中毒身亡;

  女儿被醉打金枝的那位皇帝代宗李豫,他的上位竟然是借助太监的力量,无怪乎TVB把他拍的那么窝囊;

  抱定皇帝家也没有余粮,热爱捞钱的德宗李适,最后自己的目无章法惹恼各方势力,成为第一个被节度使赶出京城的皇帝。

  每一位真的都是挑战极限,极限挑战。

美人心计:两位热搜榜顶级流量女子

《大明宫词》武则天

  讲唐朝芳华,当然绕不开两名顶流女子:武则天与杨玉环。

  她们都有姣好的面容,让她们在早期宫廷斗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一步步走向自己的顶峰,一位才略出众,胆识过人,彼取而代之,成为千古女皇;一位荣宠常在,美名远播,爱情事迹打动中外,成就与玄宗的黄金CP。

  史书多提及她们的女子野心,恃宠而骄,然而红颜并非祸水,权力欲望的获取同时,也付出了不可言说的代价。将历史的重压锤在她们身上,而忽略时代的顺势而为,盛极而衰,无疑是极为不公平的。如果女子有才能,为何不能成就千古帝业,流芳万世?而不管多么美貌的女子,她想要追求的,无非也就是一份有人爱的心愿,何罪之有?

  倒是庆幸那个开明辉煌的时代,虽给了她们非议,也给了她们无尽荣耀,让我们看见一个好的时代,人所具有无限可能性都能不分男女而得到接纳。

文艺盛宴:无数文青的向往之地

《李白》

  你背过最多的诗歌,可能永远是李白;就算没上过书法班,肯定也知道王羲之是书圣,他们只是大唐的像素之一,但已经让文艺青年可以瞥见全貌之光华。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唐,一切皆有可能。你可以看到李白杜甫诗歌相和,去欣赏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潇洒不羁,看到公孙大娘的剑舞,听李龟年的演奏,体验到霓裳羽衣舞的撩人……如同一个包容并蓄的大平台,一切艺术结晶的凝结都是时代荣光所赋予的命运之眼青睐,让整个大唐的灿烂之处演变为一种情结,让人渴望去触碰和经历。

  比起王室斗争的腥风血雨,文艺后花园永远是大唐的自留地,应许之灵气都在此生根发芽,放眼到今天,我们也许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可以发挥,但大唐精神给我们传达的气息仍然在召唤我们,回望过去,以致今天。

  这场繁华之梦,都可以在书中流畅一气呵成的史事描写之中一窥究竟,带你去看远去的盛大时代中,每张帝王的面孔,每段传奇的风云故事,都在引领你走向向往的方向。去认识,去探寻,去回味,就像是前尘之中一丝遥远的关联,等待我们去重拾联结,获取滋养。

  《唐帝国的香气》读后感(五):安禄山反唐,炸出唐玄宗祖孙三代的死结,更奏响了大唐灭亡之序曲

  安史之乱是唐朝中衰的标志性事件,历来史家公认,但安禄山再狠,也只是一个边界胡将,叛军实力虽强,跟唐军相比还是差距甚大,他所引发的叛乱为何会延绵那么长时间?唐朝走向下坡路为何从此呢?

  悦史君认为,看事情不能浮在表面,安禄山反唐,打碎了承平已久的唐王朝太多幻像,军事领域的分析已经汗牛充栋,本文将从皇族内部迅速激化的矛盾及其严重后果说起。

  始作俑者:昏聩的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原本是最有希望成为一代明君的,因为,他的经历实在是很励志。

  唐玄宗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从小就没被当接班人培养,祖母武则天废唐建周之举,更是让他由楚王降封为临淄王。

  经历了神龙政变后,唐玄宗领略了宫廷的残酷,这让他在伯父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后,迅速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等人,拥戴父亲唐睿宗二次登基。

  虽然唐玄宗的大哥宋王李成器是当然的皇太子,但李成器坚决推辞,要求让位给弟弟,唐睿宗就将唐玄宗册立为皇太子,走上了历史的主舞台。

  太平公主很有母亲武则天的禀赋,想把英武的唐玄宗废黜,换个好控制的皇太子,以便左右朝政,唐玄宗也是针锋相对。

  唐睿宗怕再出大乱,先是命唐玄宗监国,接着又让位,但唐玄宗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并没有缓和,最终唐玄宗先发制人,太平公主被赐死,她的党羽也大多被杀。

  清除障碍后,唐玄宗开始了明君的一系列操作,开创了唐朝人引以为豪的开元盛世,也让千百年后的中国人深深向往。

  如果到此为止,唐玄宗的功业将超过祖宗唐太宗李世民,成为唐朝乃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但历史开了个玩笑。

  意满志得的唐玄宗不仅没有了励精图治的精神气,反而一头沉溺于享乐之中,宠幸奸相李林甫,排斥贤臣君子,更因宠幸武惠妃,一次就将三个儿子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接着又杀害。

  武惠妃死后,空虚寂寞冷的唐玄宗竟然把自己的儿媳寿王妃杨玉环招进宫里,册封为贵妃,杨氏家族开始鸡犬升天,杨国忠更是成为权势滔天的宰相。

  但杨国忠绝非宰相之才,他先跟李林甫狗咬狗,接着又跟安禄山交恶,而安禄山反叛的借口之一,就是诛杀杨国忠,可见此人的无耻无能。

  安禄山率叛军攻城略地,杨国忠不仅没办法平叛,反而各种拖后腿,最终安禄山攻陷洛阳和长安,唐玄宗不得不带着亲贵西逃。

  唐朝天宝十五年(756年)五月,唐玄宗等人在逃亡至马嵬驿时,禁军发生哗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也被缢死。

  身心俱疲的唐玄宗更没了斗志,只能继续向西,皇太子李亨则分兵往北发展。

  心怀鬼胎:重蹈覆辙的唐肃宗

  皇太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他对父亲唐玄宗的感情非常复杂,很害怕,恐怕也有一些憎恨。

  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子,由于生母杨氏身份低微,皇太子一开始就是二哥李瑛的,直到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皇太子太子李瑛被废杀,李亨的机会来了,被册立为皇太子,但这并非特别好事。

  李林甫将李亨视为眼中钉,多次对李亨开展打击,虽然没有成功废黜皇太子,但却导致两次婚变,直到唐朝天宝十一载(752年)李林甫去世。

  杨国忠虽然跟李林甫不对付,但他也是李亨的死对头,唐玄宗因杨贵妃的缘故,对杨国忠非常信任,李亨只能尽量保住岌岌可危的皇太子之位。

  马嵬驿兵变后,李亨成功除掉杨国忠、杨贵妃等人,但他不想继续跟着唐玄宗西逃,就以“百姓留太子”为借口分兵北上,到达灵武后直接称帝,唐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

  唐玄宗并没有说过让位或退位,李亨的做法显然是先斩后奏,但在当时的窘迫条件下,唐玄宗也只能无奈承认现实。

  李亨派儿子广平王李豫、大将郭子仪等人平叛军,先后收复长安、洛阳,安禄山也被儿子安庆绪杀害,但李亨没有抓住机会消灭残军。

  唐朝至德二载(757年),唐玄宗返回长安,李亨把他安置在兴庆宫,实际上是软禁起来,还遭到大太监李辅国的种种欺辱,身边的亲信也一个个被处理,直到唐朝宝应元年(762年)郁郁而终。

  李亨对唐玄宗的薄情,充分说明了他对父亲的恨,直到最后都没有消散。

  李亨虽然打击了安禄山叛军,但并没有彻底清除,他先后宠信鱼朝恩、李辅国、程元振等大太监,同时宠幸张皇后,朝政一塌糊涂。

  张皇后联手李辅国,先诬告建宁王李倓想要谋害广平王,唆使李亨赐死建宁王李倓,接着张皇后与李辅国有了矛盾,张皇后想废掉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还想杀掉李辅国、程元振。

  有大功更有大过之君:依赖宦官的唐代宗

  李豫的皇太子之位是名实相符的,他是唐肃宗的长子,而且作为主帅,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但张皇后觉得他不好控制,还是想对他下手。

  唐朝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肃宗病重不起,张皇后把越王李系召进宫,并矫诏想把李豫带进宫废黜,大太监李辅国、程元振带兵将李豫安置在禁军,并在当晚囚禁越王等人,软禁张皇后。

  唐肃宗本来就已经病入膏肓,宫门外的兵荒马乱更是吓坏了这位老人,直接一命呜呼。

  李豫在程元振等大太监的拥戴下即位,虽然李辅国因太专横被杀,但宦官势力的膨胀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安史之乱在唐代宗在位期间彻底平定,但随之而来的藩镇割据和宦官坐大,却是后来唐朝灭亡的两大病根。

  在《唐帝国的香气》一书中,作者殷靖用十二章将大唐历史传奇再现,并在最后三章里,以“那些花香”三系列,写尽了唐朝的那些奇人异士,感悟大唐恢宏气度。

  唐朝的兵灾,固然是在唐玄宗手上;但真正引发灭亡危机的,恐怕就是他的孙子唐代宗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唐帝国的香气》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