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會所》是一部由顏米羔执导,馮海銳 / 李任燊 / 汤加文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私人會所》观后感(一):没主题
我可以自以为是的说一下, 看不懂这片的人就是离这个世界太远,永远还停留在靠期待看片解决生理问题的阶段。 这片绝对是良心作品,如果看不懂也不建议你看,看了也浪费时间,还是建议去看复仇者联盟比较适合。 片里的世界就是这个真实的世界,我们身在其中的世界。有的人把这片归类为香港社会,我只能笑而不语,怪不得你会有时间在豆瓣写评论(虽然我也是)。
《私人會所》观后感(二):是好片,就是太浅尝辄止了
很久没看过这么港味的作品了,奔着露点去的小伙伴们失望了吧,激情戏甚至于连喜爱夜蒲这种电影的镜头都比不上,不过导演立足点不同,所以此片还是可圈可点的。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多数看完这部影片得都会骂娘,大多数人都会说这关我叉事。。。所以说如果这部电影还是应该多点激情场面,这样看着更容易融入。否则也就是部看片名感觉三级得挂羊头卖狗肉得片子了。
《私人會所》观后感(三):炒股的垃圾剧情
一句话总结这种垃圾剧情 电影就是浪费时间。一句话总结这种垃圾剧情 电影就是浪费时间。一句话总结这种垃圾剧情 电影就是浪费时间。重要的话说三遍。重要的话说三遍。重要的话说三遍。一句话总结这种垃圾剧情 电影就是浪费时间。一句话总结这种垃圾剧情 电影就是浪费时间。一句话总结这种垃圾剧情 电影就是浪费时间。重要的话说三遍。重要的话说三遍。重要的话说三遍。
《私人會所》观后感(四):看不懂的人都打低分,看得懂的人都打高分。
三级片加股票市场,第一次看到。同行,炒过邮币卡,炒过交易所,现在在玩虚拟货币。细价股其实相当于粉单,有人进就有人亏,亏的永远大于赚的。后面的人都被割韭菜了。其实今年虚拟货币那么火,其实就是不受监管的股票,大家都懂的。其实把片中的细价股当成虚拟货币,就很好理解了。
这样看下来就不会觉得伦爷的感情线奇怪了。动了情,给情人开了户,结果小情人拿钱跑了。其实这行无论是小庄家(伦爷)还是操盘手,都是很累的,只能用金钱麻痹自己神经,每天看到的肉体和金钱都太多了,很难动情,结果一动情就被人黑,呵呵。菲菲的线懂行的人就有感触。当然不懂的就觉得很多余了。
导演野心太大,不过看得懂的都知道很真实。但是看不懂的会很无语,觉得剧情莫名其妙。而且大都是抱着三级片的想法进来看的,所以评分低也很正常。
最后谢谢导演,让我无意中看到这一部好片。
《私人會所》观后感(五):乜嘢都想要,结果就系两头唔到岸
为毛我会想到《私人订制》。坦白讲,第一次看到片名时,我以为这是部内地的网大。片名实在太LOW。
提到了杜老志和中国城,《大咸湿》说中国城的时候,夜总会还是我们这些珠三角青少年心目向往的天堂(纯粹是好奇)。UBER司机说往昔辉煌岁月悠时真是唏嘘,香港人听着大概也感叹时光抛人无情去,想当年何其高高在上,如今却被人嫌弃,连自己人都不爱。然后,后面就没什么意思了,编剧想写一个爱情片(以情色为幌子,正如《喜爱夜蒲》一样),可导演却想玩内涵,想来揭露人性(欲望都市、男人贪财好色、女人贪慕虚荣),结果就是两头不到岸,四不像。本来好好当爱情片拍,后面不要强行黑化扭曲几个主要人物还是可以的,你黑化了汤加文(菲菲)已经够了,还要黑化Milo冯海锐,最后连Steven李任燊也黑掉,MD,你是学叶念琛玩反转吗?叶念琛那一套早过时了!
好,你真要玩黑色也没问题,那前面能不能老实拍情色?露几点来看看?还有来点血腥暴力,像汤加文着草,伦爷就应该找人去干她,让她消失,1000万,还买不起一条人命?想想即使是97后,香港那些大佬、有钱人们要搞一个人,也是随便的事情,像曾志伟、郑经翰、明报前总编辑刘进图等都差点给砍死。
其实几位女演员都还不错的,尤其冯海锐、汤加文。伦爷演得也可以。
导演是颜米羔是大型会展的摄影师,这是他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可惜,去得不够尽,不然就一炮而红了。
《私人會所》观后感(六):我的潘多拉魔盒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个很高的书柜,书柜的顶部,有一个白色的塑料袋,我每次抬头望去,塑料袋里面的东西好像都在蠢蠢欲动。
每周五的晚上,父母都会和同事打牌至深夜,而我,就会被安排在家独自看电视,而就是一个那么平凡的星期五,十一岁的好奇心驱使我爬上了那个书柜,潘多拉的盒子从此被打开。
从叶子楣,邱淑贞,再到舒淇,每个周五的晚上,我小心翼翼的打开这个塑料袋,再小心翼翼地放回去,连绳结的左右和角度都没有偏差。
无论是强奸系列还是不同时期的金瓶梅,每个南方少年都或多或少为他们兴奋过,三级片的种子早已在我们心中萌芽,只是随着岛国文化的流入,我们开始遗忘这些曾经陪我们成长的人物,而去记住那些五个字的名字。
当我看到【私人会所】的预告片时,我仿佛回到了第一次看到叶子楣的VCD封面时,儿时的好奇心涌上心头,于是,我兴奋地带着另外两位损友进入了影厅,并坐到了靠边的座位。
*你老母,是我观影过程中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单薄的人物刻画,没有逻辑的剧情,生硬的镜头设计,拙劣的演技。其实,这些都无所谓,但是,但是居然连一部18+电影最基本的内容都没有,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欺骗观众,欺骗消费者,欺骗每一个打开过潘多拉盒子的年轻人!
*你老母,那些吃拉面的声效是什么情况? 洗澡时为何要舔墙壁? 女主为何莫名反水? 男主的角色变换就在于摘眼镜和戴眼镜?一言不合就开始那些尴尬的“露骨镜头”?结局居然是几页PPT? *你老母?
我可以接受一部电影没有剧情,没有演技,没有镜头张力,但我不能接受一部18+电影没有我想看的东西!打着情色片的幌子,消费观众的好奇心,如此低劣的行为,实为港片之耻, *你老母。
《私人會所》观后感(七):附件:内幕交易防控及案例分析
有剧透有剧透有剧透,重要的事说三遍
几条主线都挺有意思:
1. 一开始素人Milo出场,以为拍的是《金鸡》或者各种素人受尽欺凌丑媳妇熬成婆的电影,没想到居然来一段公司规定卖艺不卖肉,wtf,《艺伎回忆录》?然后伴随着港大眼睛哥哥出现,来一出书生与青楼女子的爱情故事?结果到了后面,这条线居然太监,30s前还在车震,30s后居然分了?然后Milo转行当奥迪车模,不禁再次wtf!
2. 伦哥算是里面有血有肉的角色,前面一副《华尔街之王》大佬款,各种砸钱收买信息,联合几个富二代做庄,我还想是多大的私募。后面再看,也一个小咖,充其量一两个亿资金(1.5亿资金可以控盘,8157这盘也太小了吧),难怪在香港炒仙股,看到那段我都觉得好笑。搭讪女生的套路也是千年老梗,你很像xx……后面居然被所谓的“前女友”套路一千万,所谓的会计师与律师的双重设定也就这智商。唯一可取是贡献了寥寥可数的几个情色镜头,也算是出功出力。
3. 富二代A/B和祖儿妈,全程陪跑,凸显我再不拍点情色镜头,对不起宣传大哥~~~
以下金融方面随便看看,毕竟香港方面的规定与大陆不一样:
1. 借用他人账户操纵股票:上面伦哥被套路一千万也是这个梗。为了避开监控,找个外围女,送个Hermes大包(真的很大),然后叫人家开个户第二天打1000w,还说明风险和应对证监会(天地良心!)。然后还借外围女再问一次:你不怕我把钱转走?这种操作伎俩真是天真可爱!大A股 “北八道”市场操纵案,当时厦门北八道集团借用了300多个证券账户操纵多只股票,案件查处难度也是大大增加。想不到开个户那么难? 还要庄家本人一个个验明正身开户,而且没有任何资金保护措施,不出事就真的是中六合彩的命!
2. 提前散布内部消息,利用资金优势操纵股票:提前获取8157年报盈利,编造“利好”,通过资金优势控股(48%),从低位开始倒仓进行对拉,那是大A股08年的典型庄股……本来可以上3块,1块就抛,美其名“震仓”(大陆叫“洗盘”),这个操作合格。然后怎么对敲也有描述,开盘扫1000w,收盘1000w,那么曲线就是高开低走,尾盘拉升。(才2000w可以控盘,只有仙股了....)还有就是上小仓位抛,下面五档挂大资金托盘(“扫货”),也是不错的描述。利好就不说了,什么xx基金入股(玩过大A股的朋友耳熟能详了),什么明年可以转主板,哈哈哈。
3. 有一段反杀挺过瘾:8157拉到4~5,原庄家不拉了,出货跑路。(股评:技术调整而已,不用担心)后面还有大鳄用1亿炒盘,夺取控制权,然后再拉到10元(所谓过头翻番)。伦哥怕了,又要继续买回,一口鲜血吐在屏幕上……再小的盘也不是小孩玩泥沙,何况还有限(禁)售股、原始股东、一波散户,说买卖20%股份好像出门丢垃圾,有没有炒过股,知不知道什么叫高位震荡,知不知道什么叫技术性停牌?当然,作为一部情色片,不应该如此苛刻。
4. 最后就没有最后了,没有大鳄被抓,也没有说其他发展,就是眼睛哥哥换了套衣服,暗示他找更大的鳄帮忙翻盘,其他寓意cest la vie,普通人玩不了的金钱游戏还在继续。所以这段被不少人说剧崩。
概况一下,就是一个私募小资金,在KTV找几个富二代金主,借小姐开户,然后串通研究员炒创业板。其中有KTV后不可描述的事,有某行业研究员建老鼠仓后面又另立山头做庄,也有小姐们也以为有内幕一窝蜂的小插曲。苦口婆心就是为了提示: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香港台词:股市就是个六亲不认的地方)
《私人會所》观后感(八):没有评论说的那么难看,只是世界观大了点,想说的东西太多,在导演看来他很容易懂的事情,我们不懂,所以评论一边倒了,而且故事情节确实是没有表达的很清楚。以下附上影片人物介绍和一些专业术语解释。。
人物1:女主 大学生Milo 原本是个比较单纯的人,从被朋友骗去买股票亏了十几万可以看出,而且被朋友巧盈拉去陪酒,刚开始是个纯情妹子。为人聪明好学上进,就是人品不咋样(但我觉得这种人才能生存下来)知道股票可以让她赚钱,所以勾搭男主(可能期间对男主有点动心),懂的利用身边的人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利益至上,学会了股票知识后,转眼就搭上了庄家伦爷,一步步往上爬,牺牲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为自己赚钱,最后成了伦爷身边的红人。
人物2:男主 Steve 周,一开始是诚实的股票分析员,被富二代带入这个圈子,见识到了这个圈子的纸醉金迷,利益至上,但他还是很相信和女主的感情。做了伦爷的下属后,得到了金钱,美女,靓车,殊不知他只是伦爷的其中一步棋,需要他原本股票分析员的资源放8715的风出去,拉高股价。
人物3:伦爷,精明的庄家,但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人品不咋样,从富二代对他老爸的一番对话后,他老爸听到他名字就嗤之以鼻可以看出。伦爷在纸醉金迷的世界混的久了,内心深处还是渴望一段真挚的感情,所以导致一动情,就被菲菲骗了一千万。但照理说,他恶意买卖股票没必要这样去让菲菲帮他开账户,如果开几百个账户岂不是要累死他,所以我更倾向于伦爷是用1千万来考验菲菲值不值得去爱。
人物4:菲菲,彻头彻尾的拜金女,可能是港女的普遍表现吧。喜欢买奢侈品,但自己又没能力赚那么多钱,那怎么办呢。旁大款咯,从菲菲和祖儿妈的对话可以看出,他和男朋友一起就是为了让男朋友帮她还卡数,可以为了3万块,撇下男朋友去陪伦爷,可见她眼里没有什么爱情,只有金钱。
还有几个旁支人物,富二代莫生,一心想靠自己打出一片天地,伦爷和他一起只是想借助他老爸的影响力,最后和祖儿妈成了一对。官二代杰少,从对话里怎么感觉他是(蒋氏一族后代你懂得),他最惨,以为帮伦爷和他家族牵线就能得到1千万佣金,没想到是被利用家族名声去推高股价,片尾结束时表现很落魄,可能被踢出了家族。巧盈,只懂得片面的股票知识,但总喜欢觉得自己什么都懂,感觉这种人最容易被骗。
沽货,就是卖货的意思。
壳,空壳公司,小公司上市,主要为了圈钱。
简单举例说下如何圈钱。手里有个上市公司(壳),发行股票,比如总共有80万股,50万股留在公司手里,30万股放到股票市场,原股价一毛,那这个公司只值8万,如果股票市场有很多人买这个股票,30万股供不应求,股价就会上涨(人为造市就是自己买股票回去,造成股票很受欢迎的样子),然后很多散户进场买入(奇怪的人类心理,越多人买的东西越去追捧,从来没考虑过合理性,以为别人都帮你考虑好了,即使你一个人有疑问,但你身边有100个人说相信,你就会跟着相信)股价涨到1块,公司见股价好,把原本造市买回来的股票卖出,或者把原本留在手上的50万股卖出去,得到的钱就翻了一倍,大概这样,可能造市的时候,会在2毛,3毛或者其他价位买入股票,可能持股成本会高一些,但总的还是赚的。那么,有什么因素会造成股价上涨呢,多人追捧会涨(影片里放消息利好出去,比如和谁谁谁搞合拼,搞收购,做了什么大项目,有什么靠谱的有声望的公司入股到这个公司等等,让大家以为会涨,不断买入,让股价上涨),就是个简单的低买高卖的游戏,只是游戏规则复杂点,你以为那些市场的小道消息是被你很聪明的发现吗?以为捡个宝,其实都是庄家放出的陷阱。
影片中的伦爷就是用这种方式,赚了很多人的钱,俗称割韭菜。影片结尾的有点仓促,可能是想拍第二部,男主在股票市场和女主,伦爷对抗。富二代和他老爸的一番对话,说出男主借1.5亿,趁伦爷大手抛出8715时造成低价,买入了大量的8715,准备操作这个盘,伦爷只占48%的股份,就是说外面有52%的可买卖股份在。还有伦爷说三个半月后要回购20%的股份,这个按我本人的理解,应该是3个半月后,8715的股价是多少,伦爷就要用当时的股价买回20%8175的股份,举个例子,伦爷在5块的时候把8715全抛售了,他原本是想,等散户都害怕,把手里的货全出了,然后市场不再拥捧8715了,股价就会回落到原本3毛,2毛,甚至是1毛的时候,那他就可以把股票低价买回来,即回购了20%的股份,转了一圈,公司的股票还是回到自己的手里,还多了很多傻子散户的钱。而男主却借钱把8715一直炒高,如果伦爷不及时把股票买回来,那么3个半月后会发生什么呢,可能股价会涨到20块,和卖出时的5块相比,伦爷这时候赚多少,到时就得亏回去4倍,可能没那么多,说简单一点容易理解。反观男主,伦爷在5块出货,他把货全接了再把股价炒上10块,那么当伦爷用10块买回5块出的货时,差价就全部进了男主的口袋,如果按1.5亿来算,现在男主的身价就有3亿。有点不懂的地方就是影片开头富二代和男主见面,说男主是被他老爸介绍来认识的,再加上富二代说男主很诚实不蛊惑的时候,他老爸说借了1.5亿给他,难道这本来就是男主设的局,黄雀在后?时间线有点表达不清楚,如果是第一次认识富二代前就借钱了,应该就是男主设的局,如果是发生伦爷抛售事情之后借的,就是醒悟了要报仇。个人比较倾向后者。
其实股票本来就是投机赌博游戏,一个庄家吸金的游戏,谁钱多谁做主,你见过有那个赌场让赌客赢到倒闭吗?长期以往,赚钱的都是庄家。当年中国建立股票制度的时候,90年代初,那时候娱乐的事情太少,加上当时大举宣扬能在股市赚很多钱,所有大家一拥而入,现在炒股都变成一种习惯,一种社会现象了,不过国家对这个倒是喜闻乐见,只需要建立一个监督机构,维护规则,那么人民从市场上挣来的钱,会有大部分通过股票手续费回到股票交易所手里(其实无论股票市场如何涨跌,唯一持续挣钱的就是股票交易所,因为你每交易一笔都需要缴纳手续费),然后股票交易所再上缴税给国家,再由国家分配这些钱回到社会中,一个循环而已,其实生活中类似的循环比比皆是,只是你不善于发觉而已,或者是早已习以为常。说着说着不知道说到什么地方去了,对本影片有什么疑惑的可以留言,我尽量为大家解答,4分评分确实有点对不起这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