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大概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小朋友就要进入写作文的常态化了。那些被称为周记、随笔、小作文的东西,会成为很多家长基因自信的绊脚石、拦路虎、荆棘丛。
无论你是文学博士还是理科状元,在孩子的作文面前,你都是一根葱。别说你当不了主菜,就连配料你也不一定轮得上。
尤其是孩子稍微大一点,有了些许话语权和自主权以后,你可以横插一脚辅导数学,也可以显摆飚几句伦敦音,还可以装腔作势地谈谈理化生,但你却无法真正地参与孩子写作文的任何步骤。
我拿着我写的一篇阅读量500万的文章给儿子看,他说“成语太少,也没有比喻和拟人,而且还不是总分总的结构,看着乱,脑仁疼......”
孩子的作文对中年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孩子作文强,则爹妈强。
一个作文写得好的小孩家长,会瞬间成为神级教育“大师”,被大家讨教经验。
全家老小,从上到下,中了彩票也不激动,买到新股也不兴奋,但看到孩子作文被老师表扬时,会开个家庭会议大声朗诵三遍。
我一个朋友本来雄心勃勃想生二胎,自从开始辅导孩子写作文之后,她彻底断了生二胎的念头。
关于娃的作文这件事吧,说多了都是泪。
看完小孩们的作文之后很多家长甚至会怀疑人生,“这啥玩意?这孩子是正常人类?这孩子是我生的?”
一个学期里,他爸爸先后救过卖水果的老奶奶、地铁上晕倒的女青年、三伏天工作的清洁工大爷,当然,也救过这孩子自己——高烧40度快告别人世之际,她被爸爸扛着狂奔40里地送去医院抢救,真是我的好爸爸!
妈妈冒着十级大风给我买菜,妈妈顶着烈日带我上学,妈妈一回到家就淹没在厨房和卫生间,病怏怏的妈妈晚上默默拿起搓板和肥皂洗衣服洗到后半夜……
妈妈看完之后心碎了。
老师会怎样看待这一家的结构啊,蜘蛛侠娶了白毛女,然后生了一个娃天天在感动中国。
不过对小学生作文我们也不能要求太高,这孩子虽然逻辑不太靠谱,但她胜在了想象力丰富。
有很多想象力丰富的小学生,都开始写超现实主义同人体作文了,诸如《噩梦惊魂》什么的:白雪皑皑的草坪、开膛破肚的怪兽、长着獠牙的野猪、来自地狱的鬼、鲜血覆盖了我的视线......
还有的孩子,虽然想象力比较一般,但人家肚子里形容词多,并且赢在了胆大心细!
这位“田老师”不好惹、大饼脸、五官很大、有一撮胡子、穿的裙子让人反胃、声如洪钟很吓人......孩子笔下这位性别不详的老师啊,您心累不累?
反正在小学生作文里,凡是“影响了我”的人,一定不能四平八稳,非得长着一组与众不同的生理特征,否则就“平庸”了。
更有些小朋友,不光胆大,凑字数的能力也是很强的。
大熊猫也不容易啊!承载着很多小朋友剧烈的情感表达,还要时不时变成大熊狗。
虽然这孩子保持着一颗未被污染的童心,可惜老师让重写。
比这更高级一点的凑字数也有——
这篇作文让人觉得“我的梦想是当设计师”很好写,写完128种颜色字数就够了。或许你的梦想是“当旅行家”更容易,把每个城市的名字写一遍,分分钟一万字写完了。
当然,大部分孩子还是按部就班照着套路写作文的。
套路也不局限于身残志坚的贝多芬、勇于探索的小牛顿、拾金不昧的红领巾。如今已有与时俱进的新套路,比如初中成长类作文,中间必加考试失败,低头看石缝里顽强的小草,寓意成长挫折顽强拼搏......
有人说:“你们可以送孩子去作文班啊!”
大哥醒醒,就像你吵架永远吵不赢、总是吵完以后才能想出妙语连珠一样,写作文也是写完之后发现尼玛我肚子里的好词好句都没用上。
还有很多人会说:“家长应该点拨他一下呀!”
你说得没错,我点拨地都快走火入魔了。
在小区门口看老爷爷打羽毛球,“记下来,《一个我敬佩的人》”......
出去打球受伤,“记下来,《xx锻炼了我》”......
看阿甘正传,“记下来,《我最喜欢的电影》”......
在奈良喂小鹿,“记下来,《我与大自然》”......
东西丢了被好心人找回,“记下来,《一件难忘的事》”......
为了孩子写作文,我们满眼都是作文。生活对我温柔以待,我却把生活当成作文素材。
但你以为这样就行了?不。
老师说一句话,孩子铭刻在心,并把牛角尖钻到底。妈妈说一百句,孩子会觉得“你说的不对,我听老师的”......
一边不听家长的“指引”,一边自己又写不出来。有时我想给儿子点建议,结果被他怼一顿。
但被怼之后我信手拈来只用1.333小时就把这个事写成了小说,而他,冥思苦想36小时还没有憋出第一段的第三句话。
他写一篇作文的过程中,通常是包含着18次上厕所、6顿以上主食、N次零食补充脑力、75次发呆、一两场婴儿般的睡眠......
上周我儿子有篇作文题目叫《照片里的故事》。
对于我们这些成熟的大人来说,这个作文题目就像天上掉馅饼,感觉无论怎么写都很正确。
一秒钟之后我已经在脑海里写完了大纲。再看看儿子——他以磁悬浮般的速度在电脑上打下了第一行字:“照片里的故事”。
我心想,儿子这也是胸有成竹啦,手起刀落开始写啦!然后,他停了下来,不动了。
是的,他能不费吹灰之力写出来的文字,只有标题。
然后,他就静止了。
十分钟后,还在静止。
二十分钟了,依然静止。
世界在此刻按下了暂停键,我也不知道这个少年的大脑此刻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游离在外还是沉醉其中。
据我观察,写作者通常有两种习惯,第一种是没什么过度思考,直接动笔,越写越顺,一气呵成;第二种是深思熟虑,花很长时间打腹稿,完成了通篇腹稿之后开始动笔,一气呵成。
而小孩子写作文属于第三种:深思熟虑,很长时间,既没有腹稿,也无法动笔。
我看不下去了,试图给他一点启发。
“你学冲浪的照片呢?你可以写你学习冲浪的过程,你从害怕到勇敢,从失败到成功,克服了困难,战胜了思想上的怯懦,战胜了自己,成长了一步!这个照片里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勇于尝试,克服内心的弱小,才能成为强大的自己!”
说完之后我给自己鼓起了掌。
儿子面无表情,飘来一句话:“那有什么好写的?自吹自擂,也不够大气!”
嗯?啥叫不够大气?
没想到这孩子憋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是因为他要写一篇大气之作!但是什么叫大气啊……
我问:“什么样的作文叫大气?”
他说:“比如展现历史进程啊,时代变迁啊,人物浮沉啊……”
我们俩的对话,如同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和一个文史大儒的对话,我傻不拉几地问什么叫大气,他慷慨陈词着那猝不及防的高深。
输了输了,中年人输给中小学生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
历史进程时代变迁人物浮沉惊艳到了我,他可能是想写《开国大典》《小平南巡》《一带一路》吧。
然而,你高大上的大气没问题,你倒是写啊,你倒是写得出来再说啊……
中小学生的作文,是向人类展现什么叫“眼高手低”的最佳直观方式。
想得挺巨人,手上很弱鸡。
从周六上午10点动笔,到周日的晚上6点完成,这篇大气的“照片里的故事”我不忍偷看,怕看完以后自卑。
直到两天后,老师把评语写完了,我没忍住,战战兢兢地读了一遍。
“我看过三张家人的照片,它们令我见证了时代的变化”。
嚯!这个开头,可以参评诺贝尔文学奖。可惜,从第二句开始就感觉哪里怪怪的了。
“第一张照片是外婆和外公的结婚照,它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呃,这是一道送分奥数题吧?
外婆今年才60多岁,结婚照已经有50多年历史了,请听题:外婆结婚时离法定年龄还差几岁?
没错,在儿子作文里,外公和外婆十岁就结婚了。
连老师都禁不住好奇:是童养媳吗……
第三句:
“照片上外婆扎着高高的马尾辫,英姿飒爽,倒是有几分俊俏”。
看完描述后不知道外婆这到底是结婚还是参军啊......
这篇尴尬的照片描写令我揪心,但看了另一个娃的作文后我深深释怀了。
那是一篇描写“妈妈生妹妹”场景的作文。
没想到妈妈生出了这么一个又丑又脏兮兮又哇哇乱哭的小宝宝啊,还好当年生我的时候,我白白胖胖,干干净净。如果妈妈看到妹妹,又想到以前生我的时候,她一定悔不当初,觉得还不如不生。
想必妈妈看完之后,有点悔不当初,觉得第一个不应该生......
即便如此,很多妈妈也觉得这样带有主观色彩的文笔已经相当惊艳了,更多流水账娃如果描述这一场景恐怕会更惊悚——
妈妈进了产房,妈妈奋力地生孩子,过了三小时,妈妈终于生出了一个孩子。妈妈从产房出来了,妈妈笑了,我也笑了,我终于有妹妹了......
轻则写成流水账,重则写成了说明书......
要求小孩子写出什么意境、美感、情绪、韵律是很难的,但别灰心,孩子还小,静待花开,再过几年,他可能写得也不会好到哪去......
但作文写不好并不影响生存、找对象、繁衍后代。有些人三四十岁了也摸不到什么门道,只好对下一代的作文指手画脚,比如十三姐夫以及在座各位......
回顾十三姐夫同款吐槽:
中年男人最后的倔强:教娃写作文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独立运营IP「格十三」
旗下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
微博@格十三的十三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