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魔鬼家书》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5-09 23: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魔鬼家书》的读后感大全

  《魔鬼家书》是一本由(英)C.S.路易斯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页数:19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魔鬼书》精选点评

  ●篇篇打脸,很精彩 幽默反讽 反思

  ●这不就是我吗?

  ●早上读完C.S.路易斯《魔鬼家书》,魔界意义上的通信集,借着魔鬼之间的通话来指出哪些方面影响一个属灵精神生活各种诱惑皈依上帝阻碍

  ●每个人里都住着一只魔鬼。从魔鬼的角度挖掘人性的恶,你不能不说讨巧,但是却也因此更加有趣耐读

  ●,魔鬼是不是该更有趣一些啊

  ●如路易斯所言“把自己思维扭曲到极端邪恶状态,在成书之前几乎使他窒息”,读者又何尝不是。

  ●C.S.Lewis第一本,震撼。 1.尝到人类灵魂苦闷和迷的这杯美酒,这是我们所有劳动报酬 2.要阻止人心归向仇敌焦灼忧虑是绝佳的街垒路障。祂希望人们专注于他们现在做的事,我们要做的则是使他们不断猜想将来会有什么事发生在他们身上 3.若病人思想从所惧怕的事物转向恐惧本身,并把恐惧成是自己前的一种不良心态,那么恐惧就会变得容易克服得多 4.让他把怨恨发泄到那些天天会碰面的人身上,却把投射遥不可及圈子里去,这怨恨开始变得全然真实起来,而爱心则很大程度上只存在想象之中 5.你千万不要让病人把现世事主要看成是操练顺服材料。一旦你让他把世界当成终极目标,把仰看成是达到目标的手段,那个人几乎就归你了 6.一些祂特别宠爱的人曾经历过比其他任何人时间更长、程度更深的低潮

  ●言语诙谐又直中靶心,让人警醒。

  ●今年读过最有趣的一本。其实这本书很属灵,人的生活不就是饱受魔鬼攻击同时又受着恩典的护佑?

  ●超棒。好想看天使对病人的保护之词

  《魔鬼家书》读后感(一):摘抄

  人类讨厌随大溜,会忽视那些毫无新意之事,你要强化这个很有用特性

  人类一直以为我们在不断地往他们脑子灌输思想,这真可笑,其实啊,我们最出色工作是通过让他们忘记一些事情完成的。

  最好把这些怨恨引到他周围离他最近的人那里去,让他把怨恨发泄到那些他天天都会碰面的人身上,却把爱心投射到遥不可及的圈子里去,对他素未谋面的人充满爱心。

  你千万不要让病人把现世之事主要看成是操练顺服的材料.....只要对他而言,集会、宣传小册子政策运动系列活动祷告、圣礼以及仁爱之心更加重要,他就是我们的了——而且他越“虔诚”(在那些方面),就越会稳稳地落入我们的瓮中,我可以向你展示地狱里这样的人可有一大笼。

  要是你曾曾仔细观察过这病人,早该看到这种波动存在于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对自己工作的兴趣,他对朋友的情谊,他肉身的欲望,全都上下起伏着。只要他生活在地上,情绪和身体上的充沛活泼期就会与麻木贫乏期交替出现。

  我发现人类波动起伏中的低潮期为所有的感官诱惑,特别是性诱惑,提供了绝佳机会。

  《魔鬼家书》读后感(二):正话反书更凑效

  C.S 路易斯的《魔鬼家书》是以私酷鬼写给侄儿瘟木鬼的口吻写成的一系列的书信,通篇采用了正话反说、颠倒是非的写法。作者在后记里说模仿魔鬼太痛苦,死活不肯写续集,译者也苦于选词褒贬难定, 但是读者却读得很过瘾,好玩之余还弄懂了神的教导。通过魔鬼对基督教初信者的疑惑和毛病的解读 ,我更深明白了神的一些道理。 全文讨论侄儿瘟木鬼如何在他掌管的人身上做工,从这个人开始认识基督教到他在战场上战死,他经历了信主、恋爱、苦难、死亡等事件,叔叔私酷鬼对侄儿悉心教导。 首先信主一事,偶像是人自己的造物,人记了自己是神的造物,因此拜偶像是自欺欺人的行为。神不是我们凭空臆造,神是真实的存在。 爱是要爱身边的人,而不是对遥远的施恩对象的幻想,魔鬼的做工就是混淆视听,使人嘴上一套背后一套,但又心安理得;爱情不仅仅是短暂的男女之欢,而是维系感情需要神的仁爱,我们需要对爱人忍耐和关心,魔鬼的做工是偷换概念,将爱情至上灌输给人,使人沉迷在淫欲当中。 二战的到来使瘟木鬼的对象经历苦难,自卑可能使人意志消沉,怀疑信仰,也可能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从而归向主耶稣基督,而魔鬼的工作就是抢先让人沉沦。 最后,死亡如“疮口脱痂”般解脱,路易斯将死者在天国与诸灵重逢的感觉写得很美。 路易斯一一魔鬼的阴谋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将自己的问题对号入座,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借敌人的口进行有趣的讲述。

  《魔鬼家书》读后感(三):换一种方式挖掘人性

  Y 宋薇棠

  宗教与哲学方面的著作在历史上就不曾缺过,长篇大论地挖掘理论性的人性特征与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演变,即使是经典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典雅如伏尔泰的《哲学通信》,科学如马克思的《资本论》,虽然确实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但是却也极为考验一个读者的智慧与毅力。

  所以到最后,作者乐此不疲,读者叫苦不堪。

  不要看《魔鬼家书》又小又薄,和之前提及的著作放在一个书架上就像一个发育不良的孩子,从而忽视它,诚然它的篇幅有限,所涵盖的知识与哲学理念确实无法达到巨著的高度,但是因为哲学宗教无聊枯燥以及高度逻辑性而困扰了无数读者几百年的问题,到了CS路易斯这里换一种角度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他采用魔鬼间的往来书信,从一个迥然相异的角度来表现人性的追求与光后的那一片阴暗,顺着他的思路来往,我们很快就能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的男人,经历爱情与战争的洗礼,他勇敢又怯懦,真诚又虚伪,痛苦又快乐,魔鬼与天使将他在人世间来回拉扯,就像他不断变化的善恶之心,而这一切通过一个老于世故的魔鬼加以阐述,更增添了一分邪恶而又神秘的味道,那种小心翼翼的试探与人性中最微不足道的心理波动分析,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而除了故事有明确的发展走向,其所涉及的人生哲理也并非杂乱无章,相反和很多社科书一样,它有清晰的版图构造,只不过它藏得更深一点。它从一开始的伦理关系到骄傲、信任、快乐、嘲笑等等的一系列的心理剖析,到最后点出私酷鬼想要吞噬瘟木鬼,环环紧扣。

  但我们在跟着私酷鬼揣摩别人心理的同时,对于自我的内心又何尝不是一次自省?路易斯所表现出的这些人的原罪看似微小不可见,其实从古至今都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它们就像书里形形色色的魔鬼。无论滋生还是吞噬,从未变过,不顾一切地在我们的耳畔窃窃私语,而我们如何在漫长的人生里将它们逐渐逼近毁灭的角落,获得人生最后的救赎与解脱,才是这本书所不断思考与追寻的永恒。

  就像书里说的那样:“通往地狱的那条最安全的路其实并不陡峭——它坡度缓和,地面平坦,没有急转弯,没有里程碑,也没有路标。”

  堕落其实稀松平常,觉醒才是弥足珍贵。

  《魔鬼家书》读后感(四):随笔

  本书全以书信的形式:一个老鬼对一个小鬼的“教导”。反映的却是人性的软弱和黑暗。

  4

  “人类其实并不像自己所以为的那样希望灵魂完全裸露在祷告中。”

  我们不认识神,所以才常常自以为是,自以为义。但神却告诉我们,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我们以为自己做的谁都不知道,其实神都知道,祂比我们自己了解我们。可我们却常常远离祂,甚至在祷告时也不能完全亲近祂。祷告是什么?祷告是属灵的呼吸。是我们与神最亲近的时候,是我们对神倾心吐意的时候,是我们完全曝光在祂面前的时候,(其实我们不祷告神也了解我们),祷告是与我们个人有益。

  我们在神的面前无处可逃。

  【诗139:7】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

  5

  魔鬼如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它无孔不入,不择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我们切不可因为一点事工的成功就忘乎所以,记得,要将荣耀归于神,也要勤勤恳恳,稳扎稳打。一点点眼前的诱惑,不要被它迷倒。今天上课,老师讲:我们愿意被圣灵支配多少呢?愿意被圣灵支配多少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

  6

  感慨路易斯对人性的认识实在太厉害了,用词也很有趣。

  魔鬼认为重要的“属灵原则”,就是要:让我们得眼光从神面前移开,转到自己的情感里。看的又搞笑,又觉得无比真实。基督徒的眼睛不看神,软弱是必然的。

  我们所恐惧的不一定是某件事,很多时候就是恐惧本身——自己的情绪。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虔诚了,或者越来越有爱心了”——这就是魔鬼的战略方法——就问现在的自己,羞不羞愧。。。

  我可以接着羞愧了——将怨恨发泄到那些天天都会碰面的人身上,却把爱心投射到遥不可及的圈子里去,对素未谋面的人充满爱心。——人最里面的是他的意志,往外依次是他的理智和想象。没有进入意志层面的那些品德只会让他在进门的时候显得更加可笑而已。

  8.创世记2章中“有灵的活人”,原文是有两个字表示,一个是“灵”,一个是“存在”。我们受灵控制多少,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的路。

  《魔鬼家书》读后感(五):基督徒成长阶段

  我们小的时候,头脑里有很多的哲学问题,粗浅的有是否有鬼的存在,上了学以后,教科书告诉我们无神论,但生活中大人的一切表现都告诉我们,原来教科书里面的表述,只是掩耳盗铃。然后我们寻找宗教。

  信仰基督的几个阶段:

  一、蜜月期。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生活中有很多的改变,并且认为以后也会处于这样的状态。然后就会遇到第一次的阻碍,让我们的信心动摇。渡过这一关以后,我们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坚定。

  二、学习祷告期。我们学习祷告的技巧,开始的时候,只会主祷文,不讲究祷告的内容,只为了带给自己一种神秘的感觉。然后我们跟周围的信徒来对比,发现原来他们的话语有这么多的信息。

  三、动摇期。基督徒学到的知识开始用来面对内心的困难和恐惧,很容易走到的一个误区是把恐惧的感觉本身作为一种恐惧,脱离了对恐惧事实的分析。集会、社交活动、政治活动、不同的信仰的交战,都会让这个阶段的基督徒把信仰放在形式上,以为每个周日去参加主日学就可以完成灵修,忽略时时刻刻的祷告,成为一个双重面目的人,在不同的圈子里面扮演不同信仰的角色。枯燥的阶段,疲劳、冷酷、和空虚让我们陷入低潮,以为平台期是一种永恒的状态,心灵进入空虚的状态,在幻想和堕落之间无法自拔。

  四、 二次归信期。直到某一个时刻,基督徒得到上帝的鼓励和启示,迈出光明的一步。这个漫长的时期,基督徒会被“喜新厌旧”的心理所绑架,追求新的观点,忽略经过验证的旧观点。追逐新的物品,在这些物品上耗费大量的金钱,把“推迟满足感”这个原则放到九霄云外。这个漫长的时期,基督徒会忘记每天的阅读还有身体的锻炼,进入不平衡的状态。基督徒到了中年,顺境或者逆境,顺境让基督徒产生了对世界的归属感,增加了对物品和地位的迷恋。逆境让部分基督徒变得麻木,无力抗争。 然而,上帝从来没有放弃对基督徒的指引。

  五、最后归宿。基督徒终于面对离开人世的时刻,他会看到熟悉的陌生人,从小陪伴,却从没见到过,他终于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微笑着说“你们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魔鬼家书》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