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学生,甚至是职场人士对于面试始终是犯嘀咕的,既不知道面试的问题,也不了解面试问题的深层次是在问什么,即使是过了面试也是懵懵懂懂,不明白刚刚的问题重点在什么。
为了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我从网上找了些面试常见的问题问我一个在G城做招聘的朋友,他听说我要写这篇文章,和我侃了一个多小时,最后他说一定要让更多人学习到,我问他为什么?
他无奈地语气从电话里传过来“你永远不知道那些来应聘的大学生的回答有多奇葩,有时候直接想说滚蛋,但是顾忌公司形象,要保持微笑。”
他列举了一些面试官很多时候也是个苦差事:
招不到人是你的责任;
招到人留不住人是你的责任;
对于招到的人的培训不到位也是你的责任……
面试成功的第一步不是想好如何说,而是做到仔细听!
伏尔泰说过,倾听是通往心灵的路。面试官问问题时常有面试者因为紧张把问题想当然,按照自己的逻辑和提前的准备来回答,最后结果是答非所问,这种面试者一般直接被刷下,因为他缺少最低的抗压能力,缺少基础沟通能力。
有人会说有这样的人吗?
面试官的问题一般有三个点要注意:
2,问题的导向性
如,怎样的情况下你会跳槽、怎样的情况下你会加班。
关键词:老师、同学、评价
导向:老师代表权威,隐含上级的意味;同学代表合作,隐含同事的意味
把问题拆解后,我们做一下分析。
听的能力(对象是老师和同学,行为是评价)
遇见这种问题如何回答?
像这种评价问题, 重点在平时收集的客观评价+对于确定岗位所需的适当美化。
平时收集的评价就不用多说,就是别人的看法,但是这样不行,需要一部分补充,就是他们对于你的评价中某一点对你应聘岗位有用。比如,说你活泼善于交际,有利于应聘销售,说你耐心脾气好,有利于你应聘运营等。
商场如战场,职场亦是如此。情商是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人宜人性,可交流性的根本。
数学家通过计算算出圆的面积最大,于是就用绳子画了一个圆,傲气十足地看着哲学家,哲学家笑了笑,随便把绳子打了个结丢在地上,说我圈好了。
数学家说他输了, 圆的面积更大。哲学家自信一笑,说:我和你不一样,绳圈以外的地才是我圈的。
情商有时候也意味着一种思维,跳出局限的思维,下面就是一个关于情商的问题。
例子4: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最(不)喜欢的老师(上级)
分析:
1,考察学生对权威的认识和对自己的意义(在命令和自己出现矛盾时如何处理)
2,能力更重要还是权力更重要(对权威的倾向,体现能力和感情的态度)
3,人际交际能力(看出你喜欢的人是哪种样子)
问题的实质是你和老板发生矛盾,是因为什么,如果是因为办事能力,就是偏向于能力,如果是因为他对你的态度,那就偏向于感情;同时也会在这个回答中看出你人际交往的倾向,看出的是外向还是内向,和不同的人相处的能力等。
在这个问题上的回答上需要兼顾情感和工作(行中庸之道),从工作的角度主要在即使我不喜欢领导的方式,但是我也会根据领导的安排去干嘛干嘛;从感情角度主要在于人与人之间有观点不一是肯定的,要有包容之心,相互改变以磨合适应。
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不要说你们关系很和睦,不会闹架,也不要说自己不会生气等,不要回避问题的尖锐性,不要打太极,这会让面试官感觉你是个老油条,印象分会很低很低。
每个公司都在说创新,那到底创新是创新在何处?
创新不在于口号在于思维,什么思维?疑问!
古人说得好,学贵质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
那质疑又是如何体现?
小学生能看十万个为什么取得长足进步,是因为他们好奇,好奇就去发问,发问就去寻找,通过阅读的行动后,才能把自己的疑惑解开。
所以面试官常常会突然问一个问题。
例子5: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吗?
分析:
1,准备意识(看你对公司情况的了解,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2,创新意识(看你能否通过深刻的问题反映出自己对工作的新的深刻认识)
这里千万不要说自己没有疑问,这会显得你只是机械式应对,不会变通,反应能力差。这时候我们要有问题,并且这个问题暂时不要和工资五险一金等挂钩,而是要和你个人的成长相关。
比如你可以说,像我这样的应届生缺乏经验和职场技能,我能够得到哪些资源/培训,帮助我学习和成长,以提高工作能力等,当然如果前面已经把学习和成长等说得很清楚,这时候你可以就应聘岗位的看法反问面试官,你需要做到什么才符合要求,这是一个不错的问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