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这便是汉初三杰的由来,那么他们三个人的下场如何呢?
晚年的张良病魔缠身,体弱多疾,又亲眼所见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知道如果不早日离开朝堂,韩信等人的命运总有一天会落到自己身上,张良于是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加上助惠帝登上皇位,吕氏一族对其感恩戴德,最后得以安享晚年。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的韩信一生用兵如神,百战百胜,然后却不懂庙堂政治,过于天真,最后落个受骗枉死,夷灭三族的下场。其实韩信的悲惨下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欲进则起兵反汉,以你谋略加上军中的威望,统一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欲退则应放下所有权力,解除刘邦对自己的猜忌;可惜的是韩信过于天真了,一味的以为只要自己一心忠诚就能安枕无忧,可叹亦可怜呀
萧何虽然不是诸侯王,但他是大汉相国,位高权重,多次参与刘邦铲除异姓诸侯。同时萧何善于安抚百姓,又坐镇关中多年,其在关中民间有着很高的名声。所以刘邦对萧何也是充满了猜忌,最后只能不得不自污名节来让刘邦解除对自己对猜忌,六十几岁的身躯还得入狱接受大型,而且日子过得整天战战兢兢的。之前还利用了韩信的信任害死了韩信,完全失去了士人所追求的"仁、义"了。如果让萧何年轻的时候来评价他老年的时候,那无疑是失败的,“士可杀不可辱”甚至可以说比让其死更难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