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名叫《打卡》的行为艺术短片,它记录了创作者谢德庆在每天的每一个整点,在镜头前打的每一次卡,一天24小时,打卡24次。
短片六分钟,浓缩了整整一年8760次的打卡记录。
这样机械重复的工作,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似乎都更像是一种精神折磨,但谢德庆认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并不是重复的,因为生活着的我们,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的确是这样的。
人的一生,至少有95%的时间都是平淡的,我们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一些平淡的事情,这不可避免,但当我们认为它仅仅只是在重复时,我们就会陷入焦虑。
只有首先接受平淡,其次感受重复,面对真实,才能抓住生活之于自己的乐趣和意义。
电影《日日是好日》中的女主角典子,是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像很多同龄人一样,她对前途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老师首先教给典子一些茶道的基本礼仪,比如擦拭茶碗的布要怎么叠,进茶室要先迈左脚,在榻榻米上只能走七步等等。
典子完全无法理解这些做法有什么意义,但老师告诉她,就算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也没关系,茶道最讲究的是形,先把形做出来了,再把形放到心里就可以了。
开始时她总是出错,经常忘记下一步该怎么做,老师告诉她,不要去背,要用身体去记住,重要的是不断地练习。
于是典子尝试着抛弃一切想法,反复地练习,只专注于当下的动作。
她渐渐发现自己获得了一种极致的形式感,由外至内的达到了内心的平静,就像被什么操纵着,做完上一步,手自然地就开始了下一步,不需要去思考,只管相信自己的手。
典子还发现,自己开始能够感受到秋雨和梅雨声音上的细微差别,能敏锐地察觉冷水倒入碗中的响亮干脆,不同于沸水倒入碗中的低沉柔和。
这期间,典子恋爱过又分手过,经历了父亲离世的悲痛,也艰难度过了职业的瓶颈期。
人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她每周六一定要到茶室练习茶道,雷打不动。
事情似乎还是那些事情,但心态似乎不再是那样的心态,每天似乎都是新的一天,每一个时刻,似乎都是最值得专注的时刻。
世界上有两种事,一种即刻就能明白,一种则是一时半会不能明白的。
即刻就能明白的事只要经历过一次就行了,一时半会不能明白的,总要花费漫长的时间,慢慢消化。
往往是后者更能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大悟。
我们会在这样的反复中明白,所有发生都是必然,世事循环,人间因果,原来都有意义。
就像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当时觉得它无趣至极,等到某个年纪,遭遇某种境遇,才突然发觉,那电影讲述的原来如此贴切。
都说人总是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想,既是因为时候未到,也是因为,
我们在面对有些看似“无用”和“无趣”的事情时,总少了几分静心的从容,少了几分探究的专注。
就像小时候课本上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时候觉得这老伯真惨,天惶惶雪茫茫只他一人孤独,而今却发觉,这万千孤独,这从容和豁达,真是令人心向神往。
现在很多事情都追求一个“快”,每天从睁开眼就被现实追赶着,从这趟车奔向下一趟车,从冗杂工作转向柴米油盐。
麻木之下,就愈发喜欢所谓的新鲜感。
别人的工作总是看起来很轻松,别人的伴侣总是看起来更妥帖,别人的生活总是看起来更幸福,于是有很多人跳槽,很多人出轨。
可是跳槽之后却发现原来新工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出轨之后才发现原来无论跟谁结婚过日子,一个不慎都会是鸡飞狗跳。
其实所谓“新鲜感”,绝不是要你一刻不停地去追求“新”的东西,当你的心态发生变化,你所熟悉的一切,都会变成新的。
比起跟新人经历相同的旧事,我更愿意和旧人一起在平淡的生活里不断发现新的新鲜感。
我很赞同一句话,新鲜感并不是跟新人看同样的风景,而是跟旧人看不同的风景。
人生本来就是苦的,这日子永远都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好,也不会如你所愿定格在欢喜处,总有迎头撞上的杂乱和满目焦灼的麻烦事,这无可避免,也不该避免。
恰恰就是在这些事情当中,我们才更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它是变的,也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