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胡适的唯美语录
日期:2019-08-22 01:21: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胡适的唯美语录

  ●不得罪人,少引发根本躲不开的争议,静静地说些放之四海而皆准话语,做一个守法的既得利益者,不是挺好?
but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胡适 ----白岩松《白说》

  ●也是微云
词:胡适 曲:赵元任

也是微云,也是微云过后月光明。
只不见去年得游伴,也没有当日的心情
不愿勾起相思,不敢出门看月。
偏偏月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 ----聂华苓《三生影像

  ●对我自由主义理念老师认可,我欣慰:有老师不赞同,我亦含笑。这不过是管理观念有所差异而已。民主要义,不独尊重多数,同时也尊少数乃至个人,我从不追求所谓和谐一致高校改革任重道远,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共存,方为大学应有的文化生态。……
最后这段说说我今后工作生活设想题目是杨绛翻译的兰德诗‘我和谁都不争’中的一句话: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煨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杨绛先生豁达善良雅致坚韧,最令人敬佩,现在再出不了这样的人了。记得来人文学院时还念过胡适引用易卜生的一句话:你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浙大人文学院长徐斌《我和谁都不争》

  ●胡适和詹独秀,这第人能个新文风然真出的开端的人,种将作们在一百年前的今她气天用第人能篇文章启动了现代中国文化政治巨大认不革,其中一个是1879年出生,一个是1891年出生,也内事时是你家是说,一个是70那得去那,一个是90那得去那。包括那得去那来的鲁迅、茅盾、郁真出而比这些人,有地是80那得去那和90那得去那。当初,种将作们这一代人学么外后来多情时候,有地非子个年边声,内事时是你家是今她气天意义上的80那得去那、90那得去那。 ----许子中国《许子中国现代文风然真出课》

  ●有人说,鲁迅是杂文,胡适是评论;鲁迅是酒,胡适是水。酒让人看到真性情,也看到癫狂,唯有水,才是日常所需,是真生活。 ----熊培云《自由在高处》

  ●如果,做不到徐志摩和陆小曼的风流万种,也做不到张爱玲对爱如尘埃般的卑微,更做不到能让张学良说出:此生无憾事,唯负此一人的于凤至。那么,所谓的不安何其的无知,所谓的追求何其可笑女人,如果做不到让金岳霖那样的男人苦守一生,那么,你处处留情意义何在?男人,难道不应该像胡适那样的惧内吗?外如雄狮,内如羔羊。两个人,守护彼此,平淡一生,亦是传奇

  ●一些有识之士很早就看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问题,他们希望建成对国家集体认同,同时又促使国家保障维护个人的权利。梁启超在1900年流亡澳大利亚时,就对中国社会的某些严重弊端作出深刻批评
他说:“中国是一个奴隶的国家”,而西方每个人都有主权,即使孩子都“自治其事”,虽然梁启超的看法表面化的缺点,因为他没看到澳大利亚的土著在当时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但澳大利亚在1900年后,确实开始行社福利政策。梁启超的观点其实就是五四的先声,他比胡适、陈独秀早了十几年,把“国家、民族、个人权利”联系在了一起。 ----高华《历史学境界

  ●胡适介于林徽因和陆小曼之间,作为他们的好友,他誉林徽因为“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作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她用着自己理性智慧游走在男人丛中,却不让自己陷入苦恼走入歧途。 ----张靓《绝代双姝:林徽因向左,陆小曼向右》

  ●李白醉酒时候的力士脱靴,苏东坡和友人穷游赤壁,这都是众人皆知的佳话。像胡适,鲁迅,林语堂也完全不是教科书上冷冰冰的死面孔,无论是文章还是做人都有大段轶事。这些都是极为有趣的作家

  ●胡适在《新思潮意义》(1919年12月1日,《新青年》第7卷第1号)一文中提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范式。秉着“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的出版理念,我们推出“博雅双语名家名作系列,既希望能够在中国人创作的和以中国为主题的博雅英文文献领域“整理国故”,亦希望在和平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再造文明”、为“向世界说明中国”略尽绵薄之力。 ----温源宁《不够知己

  ●鲁迅很早就说过,你要灭一个人,一是骂杀,一是捧杀。大家现在看见了,过去半世纪,胡适被骂杀,鲁迅被捧杀。近年情况反了一反,是鲁迅开始被骂,胡适开始被捧,然而还是中国人的老办法:要么骂,要么捧,从不能平实地面对一个人,了解一种学说,看待一段历史。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

  ●年轻的时候,读过胡适之先生的一首诗:
略有几根白发
心情微近中年。
既成过河卒子,
只有奋勇向前。
我不理解,适之先生的“过河卒子”从何而来。因此也没有过河卒子的感觉。但是,不管你是不是过河卒子,反正你必须奋勇向前。 ----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搁现在,第一条入党,第二条凑够行政级别,然后呢,领导顺眼了或把领导捋顺了。于是一层层报批、讨论、谈话、任命,转成副部级、部级之类……这样的“入世”,有利益、没担当。今日大大小教育官员除了一层层向上负责,对青年、对学问、对教育、对社会,谁有大担当? ----陈丹青

  ●《胡适评传》其实才开了个头,该写的只写了十分之一。不过这十分之一部《胡适评传》还是很见功力作者对材料的爬梳之细、比勘之精、判定之明称得上独步一时。当年老李假如未曾渡海赴台,以他的材料功夫,完全可以在大陆的各类专案组出人头地
《蒋介石评传》学术水准不高。李敖写蒋介石,一肚子邪火,差不多是抄家灭门挖祖坟的心情,杀气腾腾,对传主不厚道,不公道。 ----小宝《老而不死是为贼》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梦与诗》)
若连胡适这样的学者都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来爱过的人,绝大多数都应该是无悔的。

  ●苏曼殊。

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对青年生活的一大贡献教授恋爱,当时青年恋爱读本不是胡适写的,也不是鲁迅写的,就是这位和新文化运动没什么关系的曼殊和尚写的。苏曼殊言情小说传统的第一代接棒人是鸳鸯蝴蝶派,第二代接棒人是琼瑶。

他十七岁从日本返回广东,居法云寺,深得主赏识。住持看他还是个孩子,常常赠他糖果糕饼。自此他养成好食糖果甜食习惯,自称糖僧。他二十几岁时去东南亚游历,每天五、六十枚甜果,结果肠胃炎发作,差点客死他乡。他自记在杭州曾“日食酥糖三十包”。

有一次,他穷极了,腰无半文,他无法可想,只得把金牙齿拔下来,抵押了钱,买蜜枣吃。 ----小宝

  ●1951年,《自由中国》创办两年之后,台湾发生一桩高利贷金融案件,台湾省保安司令部人员设下陷阱圈套引诱犯罪人上钩。雷先生抵挡不过殷海光、夏道平、戴杜衡这些开明分子愤慨,由夏道平执笔写篇社论:政府不可诱民入罪。《自由中国》和台湾统治权力冲突,也就从那篇社论开始了。保安司令部将该期《自由中国》扣押了,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彭孟缉竟要逮捕《自由中国》编辑,幸有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部司令的吴国祯发现而制止,才没抓人。《自由中国》写了一篇再论经济管制措施,赔罪道歉,这才了事。胡适因为这事件来信辞去发行人名义,他的理由抗议军事机关干涉言论自由。 ----聂华苓《三生影像》

  ●沈从文年轻时真是美男子,追求张兆和时,他在作业本里夹带情书,张兆和招架不告到校长胡适那去了。胡适笑着说,他只是顽固爱你。张兆和很干脆回答,我顽固地不爱他。

——他只是顽固地爱你。

——我顽固地不爱他。

这是多么美好对白,尽管有些倔强。 ----白槿湖《我欢就好》

  ●当时在海外,海峡两岸争取的人物,如李宗仁、胡适、钱学森何去何从,非常引人注目。胡适到台湾,当然是件大事,那时《自由中国》正是受到执政当局威胁的时候,胡适可以为《自由中国》撑腰,向当权者讲话,甚至当面抗议。雷先生要热烈欢迎他,同时庆祝杂志创刊三周年,以壮声势。胡适到台湾引起一阵轰动,甚至还被人描上浪漫色彩传说一位不知名女子迷上他,他到哪儿,她就跟到那儿,在门外等,在窗外看。 ----聂华苓《三生影像》

  ●我常见胡适之先生有一个习惯,出门时常常携一两本线装书,在舟车上或其他忙里偷闲时翻阅,见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铅笔记号。我想他回家后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续。我记得有一部笔记,说王渔洋读书时,遇有新隽的典故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览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得的,所以他记得很多。这虽是文学上的把戏,但科学上何尝不可以仿作呢?我因从来懒得动笔,所以没有成就。 ----蔡元培《我的读书经验

  ●总结地说,在中国现代史上,五四是价值观转变关键时代。这是由于知识分子自动自发并且有意识系统进行了“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巨大努力。五四的知识分子不但彻底冲击了传统的价值系统,而且也引进了许多新的价值,如民主、科学、自由、人权之类。这些新的价值在七十多年之后仍然是中国大陆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五四以来新价值尽管名目繁多,但从根源上说,都可以归系到一个中心价值上,即个人的自作主宰;这是从谭嗣同、梁启超到蔡元培、早期的鲁迅和陈独秀、胡适等所共同提倡的。然而这决不是说,他们所向往的是西方式个人主义,而置国家民族的大群于不顾。相反地,他们都是在建立新的群体秩序这一大前提之下,倡导个性解放、个人自主的。 ----余英时《中国情怀

  ●对一个学人应该有两种评价,或者说有两种标准,一个是学术研究方面,看他是不是有贡献,另外一个标准就是他对时代的影响。有很多人对时代的影响太大了,包括梁启超、胡适,他们影响了整个一个时代的风气,就不宜单从专业角度衡量。他们在某一个专业的研究上可以未必有多大贡献,可是他们对于整个时代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包括郭沫若在自传里都讲,他们那个时代的青年几乎没有不受梁启超影响的。 ----何兆武《上学记》

  ●女人们对她总是两边倒的态度欣赏的奉为指路明灯,恨不能按模子复刻一份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灿烂;不入眼的鄙夷虚伪作秀,花蝴蝶一般穿梭在男人堆里,靠绯闻花边和半吊子的才情博得美女兼才女的虚名
而男人们,却把她当做解语花,争先恐后挤进她的“太太客厅”,他们都是那个年代出色的男子,胡适、徐志摩、沈从文、萧乾、金岳霖、李健吾、朱光潜等。 ----林徽因《心若向阳,无畏伤悲

  ●胡适说: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
我说:你要看一个人,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张爱玲——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戴望舒——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胡适——儒雅才情惹红尘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梁实秋——有爱情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幸福
梅兰芳——三个女人一台戏
钱钟书——她是我的妻子情人朋友
三毛——为了梦中的橄榄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沈从文——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
冰心,我许你岁月静好 ----洛青辰《愿有时光收藏爱》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一个细胞就包含了整个生命的信息,那么一个人的经历自然也可以折射整个时代的影像,所以我赞同胡适提倡大家多写自传的主张,这本集子也带有自传的性质。但我首先希望它是一本散文集,而不是干巴巴的回忆录,希望它除了史料价值,还有审美价值。我说的审美价值,并不意味华藻与炫技,恰恰相反,我最反对繁彩寡情、忸怩作态。 ----唐翼明《江海平生

  ●在和陈独秀的信中胡适表示,争自由的唯一原理是:“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众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众人之所非未必真非。争自由的唯一理由,换句话说,就是要大家容忍异己意见信仰。反不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不配谈自由。”
胡适:“做学问要于不疑处有疑,待人要于有疑处不疑。”
胡适——“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

  ●尽管尼采和叔本华都认为人生就是悲剧,但二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一样,叔本华付诸于消灭意志,尼采付诸于强力意志,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于是,老舍那么个老实厚道人,因为叔本华的消灭意志,一不小心连肉身都消灭了,投湖了;我所敬仰的大师——鲁迅,无论面相还是文风都深深弥漫着悲观倾向,因为读了尼采,不再为难自己个,转而“为难”他人了:骂梁实秋骂胡适骂林语堂。 ----《不疯魔不哲学》

  ●「闭起眼睛,像招魂一样召唤我的深层记忆,看看有什么影像从大脑皮层的曲折处浮现。
嗯,来了,第一个影像现身了,立即抓住它,或该说,牵着它,温柔地牵着这只记忆之手,像跳探戈般跟这记忆影像翩翩共舞,左右旋转,高低抑扬,耳畔仿佛有乐章响起,很奇妙,过不了多久便有其他影像相继冒起,像音符般在我眼前飞扬;然后,我便陷入回忆,享受回忆,感慨回忆,隐约似是重新活过生命里的某时某刻,如胡适的诗说:「有召即重来,若亡而实在。」我似是活了两遍。」 ----马家辉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作Teaism),而且一定说得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在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观罢了。 ----《极简的阅读系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胡适的唯美语录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