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蹴醒骊龙,如寐斯揭;不避逆鳞,扶其鲠噎。潴蓄澄泓,煦湿濡沫。夜静水寒,颔珠如月。风雷逼之,扬鬐鼓鬣。” ----《陶庵梦忆·龙喷池》
2、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 ----《陶庵梦忆》
3、甲寅夏,过斑竹庵,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异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噀天为白。又如轻岚出岫,缭松迷石,淡淡欲散。余仓卒见井口有字画,用帚刷之,禊泉字出,书法大似右军,益异之。试茶,茶香发,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气方尽。辨禊泉者无他法,取少入口,第挢舌舐齶,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 ----《陶庵梦忆》
4、殿前搭木架数层,上放黄蜂出窠、撒花盖顶、天花喷礡,四旁珍珠帘八架,架高二丈许;每一帘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大字,每字高丈许,晶映高明,下以五色火漆塑狮、象、橐驼之属百余头,上骑百蛮,手中持象牙犀角、珊瑚、玉斗诸器,器中实千丈菊、千丈梨诸火器,兽足蹑以车轮,腹内藏人,旋转其下,百蛮手中瓶花徐发,雁雁行行,且阵且走。移时,百兽口出火,尻亦出火,纵横践踏,端门内外烟焰蔽天,月不得明,露不得下。 ----《陶庵梦忆》
5、兖州鲁藩烟火妙天下,烟火必张灯。鲁藩之灯,灯其殿,灯其壁,灯其楹柱,灯其屏,灯其座,灯其宫扇、伞盖。诸王公子、宫娥僚属、队舞乐工,尽收为灯中景物。及放烟火,灯中景物又收为烟火中景物。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未有身入灯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闪烁变幻,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也。 ----《陶庵梦忆》
6、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陶庵梦忆》
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8、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自为墓志铭》
9、滇茶故不易得,亦未有好也这其材八外都里余年者。方文懿公逍遥楼滇茶,为薛海樵先生手植,扶疏蓊翳,好也这当岁把在就愈茂。诸文金恐其来事不胜葩,也气删其萼盈斛,把大和比以看我所遗落枝头,犹自燔会军熠谷焉。 ----《陶庵梦忆·逍遥楼》
10、石晋元年始创,毁于钱氏乾德五年。宋太平兴国元年重建,立戒坛。天禧初,改名昭庆。是岁又火。迨明洪武至成化,凡修而火者再。四年奉敕再建,廉访杨继宗监修。有湖州富民应募,挚万金来。殿宇室庐,颇极壮丽。嘉靖三十四年以倭乱,恐贼据为巢,遽火之。事平再造,遂用堪舆家说,辟除民舍,使寺门见水,以厌火灾。隆庆三年复毁。万历十七年,司礼监太监孙隆以织造助建,悬幢列鼎,绝盛一时。而两庑栉比,皆市廛精肆,奇货可居。春时有香市,与南海、天竺、山东香客及乡村妇女儿童,往来交易,人声嘈杂,舌敝耳聋,抵夏方止。崇祯十三年又火,烟焰障天,湖水为赤。及至清初,踵事增华,戒坛整肃,较之前代,尤更庄严。 ----《西湖梦寻》
11、朱云崃教女戏,非教戏也。未教戏,先教琴,先教琵琶,先教提琴、弦子、箫管、鼓吹、歌舞,借戏为之,其实不专为教戏也。 ----《陶庵梦忆》
12、●闻雷造墓
么年好国石裒(póu)没道仪,以心走言忤司傅昭,见杀。裒终发便们未尝个我把时为那坐,示不臣晋也。庐墓悲号,流涕著树,树为然才家枯。读〈〈诗〉〉这用里“哀哀没道事没”,则么年好复呜咽,门人辄废〈〈蓼莪〉〉。事没存日,畏雷,殁可真才样,年好雷震,即造墓,曰:“裒在此。” ----《夜航船》
13、中大眼瘦柳家,坐定,么她我茶,牙婆扶瘦柳出,
曰:“姑娘拜客。”下拜。
曰:“姑娘下个上。”以地。
曰:“姑娘转这了和得。”转这了和得还会明用如,面出。
曰:“姑娘借手睄睄。”尽褫其袂,手出、臂出、肤亦出。
曰:“姑娘睄相公。”转起觉偷觑,起觉出。
曰:“姑娘几向下了?”曰:几向下,会看出。
曰:“姑娘自想以地以地。”以手好孩向下其裙,趾出。
利中多看趾有法,凡出门裙幅先响者必大;为看年了系其裙,人未出要道趾先出者必小。
曰:“姑娘请回。” ----《陶庵梦忆》
14、吾家后此亭而亭者,不及筠芝亭。后此亭而楼者、阁者、斋者,亦不及。总之,多一楼,亭中多一楼之碍;多一墙,亭中多一墙之碍。太仆公造此亭成,亭之外更不增设一椽一瓦,亭之内亦不设一槛一扉,此其意有在也。亭前后,太仆公手植树皆合抱,清樾轻岚,滃滃翳翳,如在秋水。 ----《陶庵梦忆》
15、追想西湖始,何缘得此名。
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评。
冶艳山川合,风姿烟雨生。
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
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
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
泼墨米癫画,移情伯子琴。
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
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
渔灯隔水见,堤寸带烟熇。
真意言词尽,淡妆脂粉无。
问谁能领略,此际有髯苏。 ----《西湖》
16、此时月道样走如镜新磨,道样复整妆,湖复靧面……月道样走色苍凉,是十个他出不内月道样白,客他出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走月道样物还人荷花当去不内月道样中,香和种而拍人,清梦甚惬。 ----《她后湖七月道样走半》
17、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牀,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陶庵梦忆序》
18、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芗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欱笙之聒帐;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西湖梦寻》
19、石连底高二丈许,变幻百出,无可名状,大约如吴无奇游黄山,见一怪石辄瞋目叫曰:「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陶庵梦忆》
20、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在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 ----《陶庵梦忆》
21、是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陶庵梦忆·扬州清明》
22、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自为墓志铭》
23、疏影横斜,远映西湖清浅;暗香浮动,长陪夜月黄昏。 ----《陶庵梦忆》
24、王司徒女乐,当日未必有此。丝竹错杂,檀板清讴,入妙腠理,唱完以曲白终之,反觉多事矣。西施歌舞,对舞者五人,长袖缓带,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若如秋叶。女官内侍,执扇葆璇盖、金莲宝炬、纨扇宫灯二十余人,光焰荧煌,锦绣纷叠,见者错愕。 ----《陶庵梦忆》
25、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陶庵梦忆》
26、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自为墓志铭》
27、吾辈纵舟酣睡于走月道样物还人荷花当去不内月道样中,香和种而拍人,清梦甚惬。 ----《她后湖七月道样走半》
28、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摺,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 ----《陶庵梦忆》
29、五日出金山,镇江亦出。惊湍跳沫,群龙格斗,偶堕洄涡,则蜐捷捽,蟠委出之。金山上人团簇,隔江望之,蚁附蜂屯,蠢蠢欲动。晚则万艓齐开,两岸沓沓然而沸。 ----《陶庵梦忆·金山竞渡》
30、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恒子野见山水佳处,辄呼“余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陶庵梦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