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敞开肚皮吃饭。
01
放开肚皮吃饭
在黄州,苏轼沿江捕鱼,进山挖笋:
《初到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在惠州,苏轼尝遍罗浮山下的时鲜果蔬: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父子二人将这道菜命名为“玉糁羹”,苏轼还为此羹专门赋诗一首。
诗中写道:“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一道煮山芋都能让他胃口大开,可见苏轼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美食与生活。
他在《超然台记》中写道:“凡物皆可以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再苦再难、再忙再累,也要认认真真吃好每一餐。
02
立定脚跟做人
民间有一联说:
立定脚跟,脚踏实地,才能打好根基,才能有“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
《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然后心才能心静如水,然后才能随遇而安,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苏轼被贬黄州时,常去城里跟百姓聊天解闷。
某天,一位醉汉撞倒了他。
醉汉没认出来,被撞的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嘴里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苏轼不气不恼,反倒自嘲说:“自喜渐不为人识。”
可苏轼却说“高处不胜寒”,他要向下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