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5-22 00:00: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读后感锦集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是一本由徐鲁 / 严晓萍著作,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读后感(一):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大名在成年人中间是无人不晓,但是小朋友可能对他并不是十分熟悉。很大原因在于京剧跟孩子之间的距离较大,而且现在的孩子很多都在追星,但是他们追的星一般都流于表面,以青春靓丽为主。而梅兰芳先生,他的名气并不仅仅在于他的戏曲功力,更多的是由于他并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而是一位心系国家和人民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为中国外交及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虽然出生于京剧世家,但他并不是“祖师爷赏饭吃”的那种天才,他的老师手下有三个学戏的孩子,梅兰芳是资质最低的,但是老师十分耐心地教导,梅兰芳也很用功地学习,在别的孩子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就已经去公园吊嗓子了。所以说天赋固然重要,但是有了1%的天赋,也需要用99%的努力将其发挥出来。这一点肯定会给现在众多有艺术特长的孩子们以启发。训练是枯燥的,但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梅先生的成功除了用功,还在于他的敢于创新及博采众长。他一开始专攻青衣,但是陆续地跟大师们学习刀马旦、小生的技术以及昆曲唱腔。1915年至1921年间,梅先生着力于京剧改良,排了很多符合进步精神的戏,极大地振奋了大众的精神,同时创立了自己的梅派艺术!

在这之后梅兰芳先生就不断到国外交流演出:日本、美国、苏联……他将京剧艺术传扬到国外,让世界人民都了解了京剧艺术的魅力。美国的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都给梅兰芳授予了博士学位。这给了当时轻视戏曲家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1941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中国之时,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不再登台,不给日本人演戏,靠卖画为生。这足可见梅先生的气节。反观现在的明星,与他们相关的消息都是天价日薪、代言不合格产品、演技掺水、德行有失……艺术二字尚且与他们不沾边儿,更不用说“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如果艺术界的公众人物都如梅先生一般在精进个人业务的基础上以身作则、心系人民,那么这个社会的风气想必会更好。我们应当教育孩子选择充满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的偶像,而不要流于肤浅,只看光鲜亮丽的表面。外表的美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真正打动人的美是来自心灵的,且历久弥坚。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读后感(二):郁郁畹华梅兰芳

  

一、文字清浅,符合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 这本《艺术大师梅兰芳》属于名人传记的少年励志成长书系,主要的阅读对象是少年儿童,所以这套书的编者作者非常注意阅读对象的接受水平,文字写的比较浅显,读起来一点儿也不吃力,非常符合这套书的定位。俗话说,到什么庙里烧什么香,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写给少年朋友看的书就要有这种可读性,这点这本书做的是非常好的。 看一看这套书的主编。徐鲁,著名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最关键的是,他还多年担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一年一届的冰心奖是儿童文学界的大奖,目的在于鼓励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发现、培养新作者,支持和鼓励儿童艺术普及教育的发展。多年对这个奖项评选的参与,使主编徐鲁对儿童心理非常的了解,知道到儿童需要什么样的读物,选择的时候才能够有的放矢。 一个主编的眼界决定了一套书的水平高低。正如《世说新语》的主编是刘义庆,他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魏晋时代的魏晋风流人物的画廊,在这个画廊里,我们既能看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的谢安,也能看到任自心意的阮籍。 徐鲁编过很多儿童文学书籍,眼界开阔,定位精准,所选作家作品都很有水平。徐鲁出品,品质保证。 本书的作者严晓萍,曾获2005年和2016年冰心儿童文学。2005年和2016年相隔11年,她能两夺大奖,说明她还是一直保持着对儿童文学的关心,也一直保持着自己儿童文学的高水平。 二、郁郁畹华梅兰芳 (一)励志的梅兰芳。 既然这是要写给孩子们看的励志书,那么励志的点,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这条线一直清晰可见。 我们能看到年少时梅兰芳的个人条件并不优秀,甚至有老师教了他几节课之后就把他扔到了一边去,不教了,认为祖师爷没有赏他这碗饭吃。 我们能看到梅兰芳在学艺之初,尽管自己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是一直和师兄弟之间都有很大的差距,别人都认为他没有发展的空间。 我们能看到他的眼神先天呆滞,别人认为他演不了美女,而他偏偏是旦角儿。 好在这些都没有让梅兰芳放弃,他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在学习启蒙的阶段,刚刚8岁的梅兰芳就能够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精确无误,每一句唱词都会重复的唱上几十遍。他把这种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事情坚持了下来。 我们会看到梅兰芳几乎放弃了所有玩耍的时间,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练习上面,真可谓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觉得送给梅兰芳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努力的意义,就是,以后的日子里,放眼望去,全部都是自己喜欢的人和事。” 引用我们这本书上的话来说,就是:“梅兰芳是一块璞玉,他的努力和勤奋,终有一天会拨开包裹他的皮壳” 励志,你get到了吗? 我很喜欢。 (二)创新的梅兰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013年10月21日,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我想,不仅仅在国际竞争中,可以说,在一切事务的发展变化中,创新都是生命。 梅兰芳17岁上,就走了创新之路,他打破青衣和花旦的界限。《一鸣惊人》章里面,作者写道,这种创新,让梅兰芳以《玉堂春》打开演出新局面。他的这种创新精神一直延续到他最后排演的《穆桂英挂帅》,因此说他的这种创新意识,是一以贯之的。作者写道:“在这一出戏里,梅兰芳的身份是有转换的,隐居时的穆桂英是青衣出场挂帅时的穆桂英是刀马旦出场同一个角色,却以不同的行当出现在同一出戏里,这在京剧,是一大创新。” 另外,作者还在《霸王别姬》章里面,写出了这部剧作的种种创新。为了演出的需要,为了观众着想,把两天的剧目一直压缩压缩,最后压缩到只有最精炼的八场,梅兰芳还为这出戏专门学习了舞剑,设计了服装,让这出戏成为梅派经典巨作。 (三)绝不可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个人不可能脱离时代,一个艺术家也是有国家的。梅兰芳,字畹华,《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后即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梅姓的艺术家,又选择了兰花的典故做自己的字,自然是以梅兰精神要求自己。 这本书中也塑造了一个爱国者梅兰芳的形象。 梅兰芳的爱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弘扬中国文化,为国争光。 像《初次访日》《再访扶桑》,《京剧的魅力征服美国》、《梅兰芳博士》等章节,都让我们看到了梅兰芳如何征服世界,让大家了解优秀的中国文化。 第二就是坚决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最著名的故事大概就是《蓄须明志》中的故事了。 第三就是对人民的爱,如《抗战大戏》一章中写到的为前线战士的义演。 三、感觉下一版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封皮上的介绍是“勤劳与天分”。梅兰芳恰恰是有一点天分不足,我觉得把天分用来形容梅兰芳不是特别的确切。 其次,章回最好还是标上序号。这样方便小朋友们读完书之后互相之间的交流。 再次,梅兰芳的祖父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物,许多帮助梅兰芳的人都是和这位老人有过交情的,感觉可稍微交代一下,当做背景。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读后感(三):傲骨从来耐岁寒——读《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

文/望月听雪

“小汤仕女美无伦,画作梅花也可人。寄与玉郎时顾影,一丛绛雪媚初春。”这阙七绝《以汤乐民画红梅寄畹》,题中的“畹”即是梅兰芳的字“畹华”的简称,是张謇从一幅汤乐民所作的画,以诗喻梅兰芳为高洁可人的红梅。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梅兰芳,他是《贵妃醉酒》里的杨玉环,“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端的是千种风情、万般旖旎,将一个贵妃演绎得美目顾盼、摇曳生姿,“即论风柳斗腰支,亦称清平绝妙词。环自嫌肥梅自瘦,酬珠今日不须疑。”

他是《黛玉葬花》中那个有着七窍玲珑心的妙人,“梳的古装头配以珠翠鬓花,上穿浅蓝色软绸短袄,下系白色百褶裙,腰里加上以薄纱做的小腰裙,外系丝带并缀有玉佩”,一身淡雅清新的装束”,唱着“花谢花飞飞满天,随风飘荡扑绣帘。手持花帚扫花片,红消香断有谁怜。取过花囊把残花敛,携到香冢葬一番。一坏净土把风流掩,莫教漂泊似红颜。质本洁来还洁返,强如污浊陷泥团。荷锄归去把重门掩,冷雨敲窗梦难全”,且歌且舞,将一个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如花美眷自怜自艾的心境表露得酣畅淋漓,层层递进的表情唱词,“双眉微蹙暗自神伤,欲行又止。最后是感怀身世,站立不稳,对景发痴。”一篇千古绝唱由此而生,“惜春花冢事分明,直到焚诗意未宁。今惜惜春人自惜,低徊传与曲中听。”梅兰芳老师的演绎,一尝“曲尽人散空余恨”的怅惘流连。

他是《游园惊梦》中的杜丽娘,“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演绎了一场三生三世的生死绝恋,也向封建礼教发起了抗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世事难料,落花零落成泥、碾作尘,罢、罢、罢,便是“庭树不知人去尽,秋春还放旧时华。多情唯有池中鲤,犹为离人护落花。”“绝世难双杜丽娘,只须天壤有梅郎。青琴素女无传写,冷落临川玉茗堂。”字字珠玑,句句令人潸然泪落。

“风骨自在,和而不同”,“一朝成千古”,随着梅葆玖的逝世,“梅派亲传已成绝响,舞台上再也无人能够重现那醇厚流丽的京剧唱腔,和风华绝代的秀美身姿”,然梅兰芳、梅葆玖父子两代为京剧艺术的传唱与他们德艺双磬的人生已然流芳百世。日本侵略战争爆发,此时在北平的梅兰芳面对如此时局,坚决“不当亡国奴,梅兰芳携全家告别了北平故居‘缀玉轩’,在上海马斯南路定居,并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后到香港,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梅兰芳罢歌罢舞,息影舞台,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在家练唱昆曲,学习书画。“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扎根于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在民族大义面前,梅兰芳是宁折不弯的,为了坚守气节,不为日本侵略者演出,他不惜损伤自己的身体,冒着生命危险注射防疫针。梅兰芳的保健医生吴中士大夫后来回忆:我真不忍心给梅先生打这种预防针,可他却说,我已决心不为他们演戏,即使死了也无怨言,死得其所。我听完此话,不禁泪水夺眶而出,只有下狠心给他接连打了三针。他高烧到42度,神志昏迷。他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英雄,佩服至极!”“蓄须明志”,学画卖画谋生计并资助他人。如斯的高风亮节、民族情怀,“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玉树谢庭佳子弟,衣香荀坐好儿郎。绝学正资恢旧舞,问君才艺更谁当。”

再梳理一遍他的生平,“幼年梅兰芳,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寒来暑往,不断磨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用勤奋奠定扎实的基本功。初入梨园后,他潜心研究,博采众长,尊师敬长,凭借深厚的功底在戏曲舞台上一鸣惊人,大放异彩。他的表演精彩非凡,勇于创新,针砭时弊,终成一代京剧大师,蜚声海内外。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光明磊落的爱国志士,蓄须明志,赈灾义演,有着深深的爱国情怀,他的身上闪耀着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蕴藏着一个人成功的秘诀——坚毅、执着、精益求精……”《穆桂英挂帅》成为他的最后绝唱,再现一个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重现一场烽火狼烟、马踏山河的壮烈战事,“滴泪崖前翠柏悬,荒冢漠漠记当年。秀鸾刀破天门阵,桃花马踏西夏川。三千巾帼摧敌胆,十二女杰殁关山。”梅兰芳,如今,斯人已逝,而梅韵悠远绵长,以男子之身,将一干尘封于历史年轮里的女子拉回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难道亦是“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如若裙钗哉?”大概已然将自己沉入那些女子内心,兰心蕙质风韵长留,“八载留须罢歌舞,坚贞几辈出伶官。轻裘典去休相虑,傲骨从来耐岁寒。”

静妈新浪博客同文链接

金色琴弦微信公众号同文链接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读后感(四):《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中国式的正面管教

  

美国作家尼尔森写了一本《正面管教》,该书的初衷是想给美国乃是世界的家长提供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去使得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促进孩子们的成长成材。由于该书的实用性强,《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并成为了持久的畅销书。

而放眼国内,关于管教的书籍也是数不胜数的,而最近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徐鲁 、严晓萍著作的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也是通过名人传记和少年励志成长书系的形式去体现一种中国式的正面管教。

话说“五一”假期,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将上演了四场国粹演出,喜欢京剧的你去了吗?而喜欢京剧的你一定知道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来头,是的,它就是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隶属于中国国家京剧院,而梅兰芳先生生前就是担任过中国国家京剧院院长,而该大剧院就是给予我们后辈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遗产。

而在他的文化遗产中不仅体现建筑,还体现他身上的精气神,以及他生平的励志故事都是致我们好好学习的。《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一书中主人公是我们国民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通过此书我们知道他出生于京剧世家,但父亲早逝,家庭困难,使得他的童年是孤单的,是少言寡语的,甚至还有厌学的情况,如书中就讲到他逃学的经历,但好经过叔叔杨小楼的正确摆渡满满步入正途。杨小楼也成为了他的忘年交。

后来作为京剧世家的后代,自然他的家人会请老师教学唱戏的,但过程是曲折,如第一个老师朱小霞嫌弃她愚钝而不教他,但就是因为这样受歧视的梅兰芳就更加发奋图强了,随后也多得启蒙老师吴菱仙的悉心栽培,终也成气候了。而吴菱仙就是通过一种正面管教的方式去正确让梅兰芳成才的。这体现在他对梅兰芳因材施教,他唱戏不行,就每天清晨吴菱仙就带着梅兰芳去公园吊嗓子,并用“放铜钱”练习法,使得梅兰芳勤能补拙的唱戏功底好了起来。

此外,吴菱仙的慈爱,也对他是严格的,但这种严格不是打骂,而是让他不断加强锻炼。而在旧时学戏,老师是可以用戒尺打不达标或者懒惰的学生的,但吴菱仙从不打梅兰芳,当然这也体现梅兰芳是个好学生,达标和不犯错的好学生,但更是吴菱仙的慈爱有加,用一种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使得梅兰芳终于成气候了。

吴菱仙不仅是梅兰芳的老师,也是他生命中最初的贵人,他之所以能11岁登台,赚钱来补家用,就是吴菱仙牵头的,这也是通过登台表演的实践去锻炼梅兰芳成才的正面实践管教的方法。

当然梅兰芳也是勤奋和有天分,他的勤奋在于为了不仅演好青衣,还演好对身段柔韧性要求高的花旦和刀马旦,他从小就养了十年的鸽子,在养鸽子的指挥鸽子的起飞和降落过的过程中不断使得他的腰身保持了柔韧灵活和有力。出了他的勤奋,他的创新天分是是有目共睹的。

在梨园一鸣惊人之后的他,14岁就正式出道了,而尽管如此,他还保持高度的求知欲,他还十分勤奋去观察同行的表演,去揣摩学习,取长补短。是促使梅兰芳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导师,就要数他的另外一个贵人和老师谭鑫培了,他的这种博采众长,随机应变的能力,就体现在一次他和谭鑫培同台演出《汾河湾》的戏中体现了。

而体现他的天分,就是在于他不仅仅擅长京剧,还拜师学习昆曲,并推陈出新,排练出一批昆曲,此外,他对旧戏《西施》《洛神》《太真外在》等进行改革,形成“梅派”风格,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其中尤其是设计了炫目独特的舞台灯光效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外,他的戏剧中不仅体现才子佳人桥段,还体现了展现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女性的内心世界的展现,和注重历史意义,这就大大开拓了戏剧的演绎视野,因此形成了梅派。

除了他的京剧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外,他的德行更是我们的学习的榜样。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其中在第二次日本演出时,他还为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而受难的人以及战争孤儿举行了两场义演,这就体现他的国际友好主义精神,除外,这第二次到日本出演还有政治外交意义的,而他都顺利完成了人物,可见他的爱国家国情怀是深厚的。

在他的品性中,他是温良恭谦的艺术家,也是自尊自爱的艺术家,当时时代,他们的那个行当是被人视为“小友”的,而为了正名京剧艺人的尊严,他接受了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识大体地为艺人争面子了。

而在他的品性中最伟大之处就体现他的一个爱国救民之心了,在抗战时期,他不仅编演英勇抗敌的新戏,鼓舞人民抗战,还为前线抗战士兵筹集医药费而义演,他还河南水灾而赈灾义演。而面对中国大地各地区被日本沦陷,他蓄须明志要抗战胜利才复出表演,他就是这么一个光明磊落的爱国志士。

而作为个体的他,也是念乡土情的。不仅为故乡泰州的水灾而义演筹钱赈灾,还应邀回乡演出,他平易近人、谦和有礼的品性使得故乡的人民都喜欢他。他还去梅家祖坟扫墓,这是多么厚重的乡愁啊。而他也是一个名师,也是一个正面管教方式的名师,他的推己及人的精神是十分为世人道也的。他也秉承吴菱仙老师的正面管教精神,对他的弟子因材施教,并报以大度和宽容的态度去教育弟子,但同时也要求弟子们刻苦学习,传承“梅派”。终也这这样的正面管教也推出了程砚秋、李世芳、言慧珠等京剧名家。

梅兰芳给我们就留下的不仅是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不仅是他的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德艺双馨的京剧艺术家,也是创新的,爱国爱民的伟大艺术家。而《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书中讲的是关于他勤奋与天分的成长史,就是典型中国式的正面管教的成功例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