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伤心故事集》是一本由郑在欢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读后感(一):当代梦幻现实世界
没有哗众取宠的味道,没有经历的人会当路边社的报道来看,有经历的人会在心里默默流泪。写邻居可曾闪现过熟悉却慢慢陌生的面孔,写家人可曾闪现熟悉却才发现陌生的面孔。几乎没有笑过,忍着痛看完的。本来以为只有若干年前成长的人才会有这样光怪陆离的人生经历,没想到九零后也能用笔写下这种有经历有感悟的文字。承认自己未成熟先老去。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读后感(二):又爱又恨的故乡
在那片土地,丑陋与善良共生,黑暗与光明同在,绝望与希望此消彼长。我曾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村,但很庆幸我生长在健全的家庭里,我没有经历过那么多的荒诞与不堪,但不代表我对此闻所未闻。七年前,有“逃离”了那个地方,是故乡抛弃了我,还是我抛弃了故乡?无解,但我知道我是爱她的。过去的终将过去,一切向前看,努力去实现生命的可能!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读后感(三):悲伤不悲伤幽默不幽默
透露出年轻作家生活阅历的不足。故事不如《出梁庄记》,风格,还是更喜欢《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总体还是有点意思。
讲了一个村子里的一些事儿,一些经过听过的人和他们的事儿,不知道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生活的艰辛,或是眼前的苟且?推荐语说最让人避之不及的东西亮给你看,抛开文学的表达看待所述事情本身,没有太觉得有多么不堪,看了大半本,多少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忽然想起了《心花路放》中的周冬雨。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读后感(四):《驻马店伤心故事集》有感
小说中的人物,一个个都有点神秘有点夸张,个性鲜明又毫不扎眼,因为书中的街坊邻居们好像都是这样,人以群分吧。
cult家族的成员大都尖锐,长满刺地面对生活又很自得其乐,少有的像爷爷这类大善人反而会吃尽苦头欺辱,总觉得奶奶这个人非常搞笑,是我们这代人最熟悉的“奶奶们”,整个家族矛盾纠纷不断又能和谐相处,所有的故事都让人忍俊不禁,而背后折射出的人性弱点以及时代特点又略有讽刺,哭笑不得。
总之 这本书很有意思 丰富的乡村生活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读后感(五):缩影
这是一部精心架构而成的文学作品,分为“病人列传”和“cult家族”两部分,在虚构与非虚构间取得了巧妙平衡。郑在欢从自己的记忆出发,对亲人、伙伴、乡邻进行了细腻而又克制的描写。他解释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在身边的人们,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自己,解释着这个时代。 小说里出现的种种人物,包括盗贼、赌徒、疯子、寡居者、愚人等,作者通过展现这些隐没在庞杂的乡土世界里的怪人们,让一颗颗孤独而又伤心的灵魂以文学的名义重新被我们发现,“那些残忍、沉痛而又极其有趣的故事,完全吻合这个世界存在的现象和本质。”
用各种非现实元素却无情地揭露了最可怕的人心和社会
这里
熙熙攘攘
却没什么热闹是属于自己的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读后感(六):童年像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会跟随一辈子。
看到故事里的人做着小时候听别人讲过的故事,感觉很亲切却又觉得残忍。我们是生活在父母严苛厉责的时代。奇怪,父母对我也是足够宠爱,却每每提起小时候印象深刻的事情时,母亲打我的画面总是首先跳出。
看故事时总会加入过多的个人情感,以至于我担心受怕的看完恶棍至死,看到后面彩慧出逃,杨可也算自在的生活时长舒一口气,却也为彩慧和杨可深深惋惜。一方面觉得她们的成长太过艰辛充满苦痛应该会珍惜后面的生活,一方面又担心怕她们受父亲和爷爷奶奶的影响导致脾气秉性异常进而影响自己孩子的童年。
生身父母无法选,出生之地不能挑。我们生活的时代还有多少这样的人从小承担家庭责任,在父母亲人的暴戾中成长着,好像一出生就已经看到了未来。
这样的人生,想想都是活够了。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读后感(七):读后感
所有故事都是人活出来的。人都是来来去去的,能留下来的,永远是生命中最动人的时刻。这些故事被反复讲起,即使变得面目全非,我相信最本真最值得讲述的地方依旧保留其中。这样的故事不是小说,使用生命活出来的。当初讲故事的人变成故事里的人,我知道,世界又更新了一次。(后记)时代与命运,都藏在故事里,人逃不过环境的局限,却能活出千奇百怪的样子。 郑在欢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悲伤的愉悦和冷静的激动。故事讲的有多好么?仿佛也没有。但是读完每一篇故事,认识完每一个他讲述的人,头一次失去了代入感,从始至终的看客,他在书中讲的酣畅淋漓,却字里行间都透漏着疏离。虽然故事里的远近亲疏,他有所偏倚喜好,但是,读完整本书我明白了这种疏离感存在的原因。没有经历过悲伤,没人能真正投入到快乐中去,那些年的推拉扶持和自私背叛,总会在再次见面的时候,一瞬间全部浮上心头。 ⭐⭐⭐⭐ 有的人不喜欢他少年老成的讲述,可能就是代入感没有那么的强烈。我没有经历过农村生活,但是却意外觉得这种生活,直白,刺激。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读后感(八):驻马店伤心故事集
从头到尾轻描淡写地述说着各式小人物的悲惨人生,咎由自取还是造化弄人留给读者自行评断,作者倒是没有附加什么道德色彩在里面。各个章节里cult家族和开篇菊花的故事比较印象深刻,可能读的时候这部分最认真在看吧…
读到最后,这后记可以说是个很完美的收尾了。"所有故事都是人活出来的""他们多多少少有一些不被人理解的地方,有一些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我想这就是他们离故事比较近的原因。""时代与命运,都藏在故事里,人逃不过环境的局限,却能活出千奇百怪的样子""正如我用喜剧的方式写下这些基本都很难过的故事,我只是尽可能从无常的生命当中去发掘永恒的幸福和美好。"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读后感(九):行动中的信徒国度
一口气可以读完。
拿起来就放不下。
是我和好多读者阅读这本书的共同体会。
中国人信什么?信命。信活着。
而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所展现出来的勃勃生机,就是他们的命,他们的活法。博尔赫斯用《小径分岔的花园》让每一处谜点不断分枝再指向谜题,而本书的作者,恰恰让一段故事,真正坦白于故事本身。他不曾层层设障,不曾妄图让他笔下的人物披挂毛姆的层层面纱,甚至可以说,就连文学也没有污染过他笔下的人物。这些人。这些人的每一天。都在太阳之下。在田埂。在人们的目光当中、口舌之下。进进出出。生生世世。
可是。
他们又是暴力的。
他们也是越界的。
而紧紧抓住读者不放的,也许恰恰就是这些暴力的血和所有无数次被沉默抹平的人和人之间的种种冲突、抗争、裹挟、屈从。
书里的人有信念?也许仅仅为了一棵枣树或者一堆上好的肥料(粪便)。这让我们惊异,他们竟然和我们如此相同又如此不同。如果可以让他们的故事,碎裂成无数镜片,到底会照见我们?还是只有他们?
所以,也许我们真的都是智人的后代。也许,我们都从一个故事而来。而作者的这本书,正好照见了我们的来路——一个暴力史的来路。
大家都是一样的人。
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最慈悲的平等。
作者的热情和慈悲,没有浪费在奢华的人和事当中,他把它们给了他们。
让这些人站在最文明的前沿,回看一路向前的我们,谁说来路,就不是我们的明天和去往?
所以,很有可能这些故事都是未来的故事。
而作者。
是未来之星。
照亮自己。
也照亮这个世界。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读后感(十):用最欢腾的眼泪,写最伤心的故事
为什么会读这本书?
起初我是被它书名吸引住的——《驻马店伤心故事集》——这个庸俗又自带喜感的书名使它在密密匝匝的书架中脱颖而出。然后我瞥了下目录,《圣女菊花》、《电话狂人》、《咕咕哩嘀》……标题很新颖的中短篇故事集嘛,再看看序言,赵志明写的,我以前看过他的《亲爱的精神病患者》,“乡村魔幻现实主义”让人印象深刻,他推的书总不会无聊到哪儿去吧,于是开始读这本书。
读来感觉如何?
又好玩又想笑又想哭。读来很顺畅,我两口气就读完了,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
读完有何感想?
“城乡结合部残酷物语”是我读完这本书后最直观的感受 。语言很欢腾,故事很残忍,自以为好歹见过些世面(读过一些乡土文学看过一些cult片)的我还是被震撼到了。
此话怎讲?
此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叫“病人列传”,主角有誓死守护自己贞操的老姑娘、勤“捡”持家的拾粪人、骂骂咧咧的农村妇女、没心没肺的话唠、小儿麻痹症患者、小偷、傻子..........十一个人手把手带你领略城乡结合部的暴戾与残忍。
第二部分是一家子的故事。主角是各种类型的恶棍人渣败家子,以及被他们榨干了一生的老人,以及生活在他们魔爪之下的孩子……作者的语言越是活泼,越是显出故事的血淋淋,让人不禁想像鲁滨逊在荒岛上目睹食人族吃人的情景后,愤怒地低吼:“savage!”
推荐大家阅读此书吗?
我们的生活有如此多的障碍,真有意思!——我觉得当我们在考虑如何生活的时候,这种黑色幽默的逻辑应该占有一席之地,而这正是我在这本书里看到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