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文/夜渔
我在书里读到一段话:
愤怒,意味着别人阻碍了你的欲望。出现的每个愤怒,都对应着内心的某个欲望。愤怒就是欲望的影子。
我把这段话发到了朋友圈里,有不少人有疑问,这段话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书里还有一段话,我觉得这段话可以给出很好的回答。
你想要赚钱,有人妨碍了你,你就会愤怒;你想要别人夸你,有人骂了你,你就会愤怒;你想要升职,老板不同意,你就会愤怒;你想要掌控某人,对方不受你掌控,你就会愤怒;你想要女儿听话,她骗了你,你就会愤怒。
读完这段话,你可能就理解了上面那段话。
如果还不理解,没关系,书里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加深理解。
一位单亲妈妈在微博上给作者留言,她说自己的女儿二十出头,过去一直都很听话,自己也为了女儿没有再婚,可是现在女儿经常逛酒吧逛夜店,女儿交往了哪些朋友她也不知道了,她很担心女儿,每次和女儿聊,她们都会吵架,根本没法聊,经常是两个人不欢而散。
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联想到很多场景很多画面,貌似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现实当中我见过很多,在网上我也见过很多,樊登的现场问答,就有很多父母咨询类似的问题。
面对这类问题,无论是作者还是樊登,他们的回答都是相似的,问题的根源就在提问者身上。
为什么女儿过去一直很听话,现在却不听话了呢?为什么女儿会去逛酒吧逛夜店呢?为什么过去女儿交往什么朋友你都知道,现在却不知道了呢?
面对这些问题,很多父母通常都会觉得是孩子的问题,很少会反思自身的问题,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欲望,才造成了各种担心,以及无法跟孩子很好的沟通。
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所表现出来的角色是需要不断变换的,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父母就是父母,当孩子年龄大了以后,尤其是成年之后,父母所表现出来的要更多是朋友的角色。
我记得曾经有位朋友问过我一个问题,他说:你知道人一生最想要的是什么吗?
当时朋友问的这个问题把我问懵了,我犹豫了许久,不知道如何回答。
然后朋友说,是自由。
朋友说完后我想了想,确实是自由。
很多父母的问题就在于总想时时刻刻掌控孩子,他们以为这是爱,而孩子感受到的却是控制。
有段时间网上有条新闻很火,一个上中学的小女孩把自己的单亲妈妈杀害了,警方逮捕她的时候,她的表情很冷静,没有一丝恐惧,仿佛早就在她的预料之中。
我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五味杂陈,单亲妈妈对小女孩的期望很高,把自己的所有都付出在小女孩身上,她为了孩子没有选择再婚,生活的全部都是围绕着小女孩。
当时我在想,如果我是小女孩,我可能也会疯掉,父母为了我牺牲那么多,我如果不听他们的话,那我是不是很对不起他们?
可是,如果事事都听父母的,那我就没有自我了,没有自我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和木偶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父母有父母的问题,孩子也有孩子的问题,遇事不能走极端,也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转移到别人身上,任何关系出现问题,必定是双方都有责任。
我们要做的就是向内求,首先要反思自己。
向内求,也是成功者必备的思维方式。
李嘉诚的儿子当年被劫持,劫匪和李嘉诚要了很多钱,当时劫匪还问李嘉诚:你会不会报复我?
李嘉诚说,不会。
劫匪问,为什么?
李嘉诚说,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一点防备意识都没有。
后来,据说李嘉诚花了很多钱布置安防。
以前我经常埋怨父母,他们年纪大了,我不想他们太拼,在外面干些很累的活,每天早出晚归。
后来我反思,问题的根源其实在我身上,如果我赚了很多钱,每年给他们十万二十万的,他们还会那么拼吗?
向内求,才能实质性的解决问题。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