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愿人生从容,世事安好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4-06 01:48: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愿人生从容,世事安好读后感100字

  《愿人生从容,世事安好》是一本由蒋婵琴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愿人生从容,世事安好》读后感(一):特别推荐

  偶然机会关注了婵琴老师的公众号,获知新书《愿人生从容,世事安好》出版,拜读了她的文字,跳开凡尘的嘈杂,她的字一如尘埃里开出的花,清新洁净,在阅读里获得一种贞静饱满的状态,给予心灵供养,看婵琴老师的文字,素心洗净,玲珑诚对,大爱无言,好文字必须共享值得推广,让更多的人受益,在此特别感谢她的作品带给我的身心愉悦!

  《愿人生从容,世事安好》读后感(二):期待

  好友梅推荐,看了刘青松所描述的作者,就更迫不及待的想收到新书,想结识如此美好女子。

  刘青松这段话打动我:平心而论,蒋婵琴的写作技巧并不是特别高,偶尔遣词造句甚至会有语病,但这并不影响她文字的韵味。我相信,真正触动她的读者们内心的,与其说是她的文字,不如说是她的气息。

  一直喜欢文章身的气后,而不是太多的写作技巧。

  《愿人生从容,世事安好》读后感(三):岁月总是匆匆催人老

  我之前是一个很不喜欢看文字内容的人,可是慢慢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总想找到一些能映照内心感受与神往的文字来沉浸一下!每次心情不愉快的时候总是点开公众号来翻阅一些从标题就能触及到我心里的文章来选读,看得多了心里就不再浮躁开始从很久以前的文章开始悦读。岁月总是匆匆催人老,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其实很多事现在看来就是个笑话,但是你得心里平静下来才会茅塞顿开!很多文字总是在不经意间触动人的内心,那可以算是一种心驰神往的信仰。

  《愿人生从容,世事安好》读后感(四):你的日常生活就是你的宗教

  文|刘青松

  蒋婵琴的公众号,越来越有些气象了。读者点赞,大号转载,出书,看上去很美。

  而现实生活里,作为朋友,我清楚,她内心曾走过怎样的艰难与不易,只是她心有定力,每天就坐在那里,写啊写。

  我好几次建议她,可以把公号商业化点。“你的那些读者会买账的。”我认真地说。

  而她总是摇摇头:这样不大好。为什么不好,她没说。

  后来我意识到,她应该是觉得,这么做,会打扰读者,会丢失她写作的初心。

  是的,她写作,只是为了自己的内心。

  十年前,我在博客上初见她的文字。藤蔓般缠绕的长句,浓得化不开的意绪,像是照片上她的眉宇间,有一种拧,也有一道特别的气息。

  正是这气息吸引了我。气息里,有一个人真正的面目,灵魂的味道。

  彼时的她,刚经历了锥心的爱别离苦,开始以文字追忆逝去的时光,化解这世间漫长的虚无。“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她小心掩藏笔下每个字里哭过的痕迹。她写啊写,写爱与被爱,写走过的光景,写生活的残酷真相,就是不写她的痛,她的难。她把自己包裹在文字里面,获得一点暖。

  好在,她有那么一种拧,一股骨子里的倔强。她的求生欲那么强,不需要别人激发。很多读者给她留言,表达对她文字的喜欢,她淡淡回应。对写作者来说,与写作时的沉思、释放相比,别人的喜欢,确实不算什么。

  写作改变了她,或者说,救赎了她。后来,我在她一篇文章后留言:“近几个月博文,短句式大量出现,文字风格的变化,潜藏了怎样的内心戏?相信,独立和干净不曾改变。”这让她印象深刻。我们之间有了交流。

  写作者以气息相通。

  写作者和读者的接头密码,也是气息。

  平心而论,蒋婵琴的写作技巧并不是特别高,偶尔遣词造句甚至会有语病,但这并不影响她文字的韵味。我相信,真正触动她的读者们内心的,与其说是她的文字,不如说是她的气息。

  独立、干净的气息,内蕴于她的新书《愿 人生从容,世事安好》每个字里,只要你用心,就能触摸它,品味它。

  在我看来,对蒋婵琴来说,写出《愿 人生从容,世事安好》,水到渠成。这些年,她从深圳来到北京,找工作,决定生养孩子,世俗生活压力之下,越发笃定,简静。她与佛结缘,以禅心写作。

  这是她的天命,她的恩遇。真正的修行在俗世,在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抬足,一动念里。正如纪伯伦那句诗:“你的日常生活就是你的寺庙,你的宗教。”即便陷身泥潭,也能拈花一笑。她的清淡文字,传达出的正是这样的意蕴。

  愿人生从容,世事安好。心中常有善念,是为福。

  愿人生从容,世事安好,这期许,首先是对她自己的。为自己的内心而写,是为福。

  读她的人,也是有福的。

  《愿人生从容,世事安好》读后感(五):愿你相信美好,且能如愿以偿

  看到蒋婵琴的文章,缘于一篇书评,因为我也给那本书写了书评,所以,在关注同一本书的时候,意外地看到了她写的那篇,比我写的好,我不得不有点难过地承认。

  然后,向我约稿的编辑便把她的公众号推荐给了我,于是,我又有点难过地发现,她的书要出版了。而我,还是一个只能写写书评的无名小者。

  关注了她的公众号之后,才发现她已经写了那么多,更难得的是,已经写了那么久。我自己是一个坚持不下来的人,自然知道,坚持要多为难,坚持要有多难得。于是,再看到她的文章被白岩松、张德芬的公众号转发,被悦读、水木文摘等大号转发,心里虽然还是有点小小的嫉妒,但更多的已经是佩服。

  在岩松白说上的那篇叫《生活中做“减法”的意义》,张德芬的公众号上发的那篇是《你自己都没了灵魂,还谈什么灵魂伴侣》,悦读上发的那篇是《爱不是施舍,是尊重与往来》,如此等等。这些都被收进了她的这本新书里。

  简而言之,蒋婵琴的文章能够得到很多读者的认可,从那些读者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很多人确实因为读了那些文章而得到了一些心灵的慰藉,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从容和美好。这,恰恰也是我读这些文章时的感受。

  正如她的作者简介里所说,她的文字清淡,内心清静,又因为她修佛,所以,她的文章天然便有让人内心安宁的力量。她的一些文章里说起过她自身的经历,遭逢大变,以文字疗伤,多年以来坚持写作,于是,在疗愈自我的同时,也通过公开发表的文字,疗愈了他人。这也就是所谓的“自利利他”吧。

  在生活上,她秉持“断舍离”的理念,认为“要少买东西,买来后要珍惜”,“不要被东西所占据”,“要想着你认为好的东西”,要懂得“惜物就是惜福”,要有感恩之心。

  在心性修养上,她说“善良来自内心的安定”,“无论遇到什么都要感谢”,“修心,只为完成更好的自己”,“爱不是施舍,是尊重与往来”。这些文章和这些观点,都体现出她美好的心性,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她平平淡淡地叙述,安安静静地表达,那些文字就润物无声地进入到读者的内心。无须太多的技巧,只是发自内心的淳朴表达。这样的文字,很有一种打动人心的魅力。

  《愿人生从容,世事安好》中,还有一些“为人处世”的文章,比如“说稳当话,做本分人”,她说:“时间是检验一个人成熟稳重的工具,也是应验一个人言行踏实有效的标准之一。所以,相比说话,我更愿意看到一个人做了什么。它意味着一个人日积月累的努力与对待自身诚恳的态度,生活很多时候,没有捷径可走。事情是一件件干出来的,话也需要一句句去落实才有效。”这其实也是一种心性的修养和修炼,“稳当”也好,“本分也罢”,都是在告诉人们,不要太多妄求,不要太多矫饰,不要太多僭越,而是要修好内心,做好自己的事,守诺重信,达到自我与他人,自我与外界的种种方面的和谐。

  处处和谐,自然事事安好。而从容,正是达到和谐与安好的关键。修从容,就是修内心。内心修炼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生出从容。从容不是回避,不是妥协,不是和稀泥,不是和事佬,而是无论面对什么人、什么事,都能不惊不扰,不慌不乱,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地、心平气和地去处理,去应对。如此,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所以,美好并非是一个虚妄的词,并非是世人的自我安慰或麻痹。向往美好,追求美好,本身就是美好,而在这种美好的追求过程中,修心是本质,从容是外显,安好是结果。美好是值得相信的,因为他确实存在。我们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每事每物都能做到和感受到。

  愿你我相信美好,修得从容,如愿以偿地安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愿人生从容,世事安好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