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学的终结》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4-06 01:16: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大学的终结》经典读后感有感

  《大学的终结》是一本由[美] 凯文·凯里(Kevin Carey)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学的终结》精选点评:

  ●对传统大学挣扎的论证略微浮夸,对泛在大学和学历作用叙述有点价值,作为本科学历不如自学成才的本人来说,自选科目说到心里了,一个证书结论也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和精神

  ●总体走得就是大众科普向畅销书的套路。指出美国大学高昂学费,同时在大学里学不到有用的知识的情况下,更多人,无论是商人、教授、学生,都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方式解决这样的问题,于是乎「泛在大学」的概念出现,其实本质上和国内mocc一样。 不过,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教学的问题。即使有人工智能的加入,智能化设备的参与,看似很科学算法的引入,都没有办法真的评判老师讲得到底怎么样,学生又学得怎么样。(具体情况可以参见国内mocc发展的情况。)

  ●我的舍友做到了。

  ●大学扩招这么多年,中国受过本科教育的仅4%

  ●在又一年的高考期间看这本书,实在是有点意思,给我两个启发,一是mooc可以真的好好去学习一下,很早就知道这个网站,可是却没有实践,二是任何改革都会遇到现有利益的大力阻碍。

  ●为了写稿 功利性阅读。

  ●技术改变世界

  ●对大学的历史梳理还是非常赞的,教师行业并非是人工智能扩张大背景下的常青之地,对于教育的解读可能有些太过于草率,明明已经阐述了教育和知识的差异,后面仍然对人工智能主导下的教育这么的乐观难免前后矛盾

  ●2019.2.6听过

  ●有关大学的发展历程部分叙述的很精彩,但对大学的可替代性阐述有些片面,大学也是一个社会,很难单靠网络去替代

  《大学的终结》读后感(一):未来的学历认证

  

互联网让人们彼此交流和共享信息,这种社会互动方式创造了新的权力源泉,可以用来进行个人的认证。新兴的认证系统将是“泛在大学”的一个关键部分。它们将自由地联结符合它们技术规范的教育资源,也将与更宏大的开放性思潮相结合。通过集中展示在大学、工作单位或者生活当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可靠证据,这些认证系统将使人们能够掌控与展示关于他们自己的信息,这是崭新而有效的方式。一部分证据将会以同行评议的形式出现,一部分来自正式的测验和考试,还有一部分来自出色的工作经历和证明。数字学习环境的建设会使学习的证据既精细又丰富,而非如今的晦涩模糊。教育意义上的身份将会变得深刻、易于发现、机动性强,而且还很安全。

所有这一切在大体上将会超出传统大学的控制而发生。或者,新的证书将会由拥有财富、威望和社会资本的组织授予,这些组织正因为有钱有势有名望而免遭淘汰。

然后会发生什么呢?不那么确定的是综合型大学将会如何回应。一个世纪以来,它们统治着全球高等教育。它们将会躲在象牙塔的高墙之内,任由四周的攻城军发展壮大?或是打破藩篱,在空地上建设新天地?我们拭目以待。

  《大学的终结》读后感(二):记一下(读书笔记

  和高等教育领域的专业学术作品不同,本书更加面向大众,行文和论述都比较平易近人,即使没有学术背景也可以轻松读懂。其中对高等教育历史演变的讨论关注到了现在高校困于传统模式运行而不是基于现实状况运行的问题,并且指出了高等教育商业化运行模式的弊端。这些当然很好。之后有关技术和泛在大学的讨论也值得一看。

  不过正如一开始说的,这本书不是学术著作,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讨论其实是比较偏狭的。作者的审视和批评基本完全基于高校的教学,对高校另一个同样重要任务-也就是研究-缺乏关注。另外,全书贯穿始终的例子是MIT一门生物科学的网络课程。与之大不相同的人文社科学科在高等教育中存在与发展的特殊性也未能提及。至于高校作为一个巨大的组织存在对于国家社会政府等主体的意义,就更加超出了本书的讨论范围。总而言之,作为一本有关教育话题的畅销书,本书的启发性值得肯定,尤其适合对这一领域从业前景感兴趣的读者花费时间一读。

  不过如果是有做研究的打算、有更加专业的需求,那这本书花个几小时快速翻完就好啦,中间讲技术的几个章节价值更大。(本书还有一个盲点其实在译者序里提到了,就是技术和教育之间仍然隔着来自社会环境、很难逾越的障碍,技术的辉煌并未直接照亮教育)如果对书中提及的一些话题感兴趣,其实有更为专业的学术书籍可以选择。比如有关高等教育本身,可以看《大学的未来》,有关学历认证、文凭价值,可以看《文凭社会》。

  总结:有启发价值,但是论证不够严谨,仅作启发参考即可。切勿全信。

  《大学的终结》读后感(三):来自硅谷的竞争者

  初看书名,哇哦,大学真的会终结吗?虽然之前已经读了AI人工智能这本书,未来是会有很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行业。那么学历怎么认证?如何交朋友?大学给人的气氛如何感受,影响学生?

  目前教育已成为香饽饽,从政府拨款到学生赞助,正规院校稳如泰山,而像学而思、新东方之类的培训机构也仅仅是分得了一杯羹。

  其中有一个数据我很惊讶,就是中国仅有4%的本科生,中国的大学扩招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如果出现高等学府的网络大学,高等学府可以通过网上授课,便可扩招几百万的学生,此时,大家肯定选择高等学府,而不会选择低等院校。学校会越来越精简为精英化。

  密涅瓦项目的教学完美解释了我的疑问之一,它是通过在线研讨会进行,因而招收的学生数量没有理论上的限制。学生入学第一年会在旧金山学习,接着用六个学期的时间生活在全球六个城市。正因为这样的学习模式,该项目的学费比标准的常春藤联盟要便宜75%。

  有一个叫Accredible的公司,完美解答了我的第二个疑问。它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信息的工具。人们可以用它来创建“证明”,上传自己学习的证据。Accredible可以上传线上课程的通过证明、参加考试的视频,也可以收录同行的评判等等。

  看来大学并不能完全消失,但是有一部分仍会消失,并且会出现重大的变革。未来,世界各地将会有更多的竞争和写作,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学习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但凡陈旧的,都渴望新生,又忐忑毁灭。

  知识点: 泛在大学,慕课(MOOC)大规模在线教育。

  《大学的终结》读后感(四):笔记

  19世纪办大学目的的三种观点:

  1⃣️大学应该帮助国家振兴经济,需要技术人才推动国家经济,大学便成了培养技术人才的场所。

  2⃣️大学应该以研究为核心。推进特定学科的知识,教师和研究是大学的核心,而学生不是。

  3⃣️大学应该是提供通识教育,目的应该更崇高,应该帮助人们完善自己。

  综合型大学的缺点:

  1⃣️大学只雇佣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当教师,但学历不代表教学能力,在研究方面受过严格训练,在教学上却可能是外行。

  2⃣️本科教育逐渐被忽视。为了满足研究者的需要设计的。

  大学教育主要面临的问题:

  1⃣️学费昂贵

  2⃣️毕业率低

  3⃣️所学有限

  慕课的发展,意味着泛在大学正慢慢成形。无处不在的大学。

  泛在大学的优势:

  1⃣️解放高等教育——将会形成更多更完善的大学课程。每个人将根据需要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2⃣️制定个性化教育策略——人工智能判断,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把不断成熟的人工智能纳入教育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

  3⃣️教育体验的提升——咨询,辅导,提供建议,课程注释和学习助手等,由专注于某一具体技术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

  4⃣️开放徽章——收集人们的学习证据,取代传统的成绩评定方式和文凭。人们的许多证明信息会从日常学术工作中获取。大量的学习过程将被数字化记录。这些证书不会束缚在学校,也不会被固定在一个时间段,会随着一个人的不断学习而改变。一直动态反映你的成长经历,知识和技能。

  《大学的终结》读后感(五):让学习的开放徽章来得更快些吧

  早在许多年前的生涯规划课上,就听说过“全人教育”、“终生学习”、“没有围墙的大学”等等一系列术语,今天在跑步的时候听完樊登老师讲解的《大学的终结》,更是强化了对这几个词的理解。

  这本书从大学的历史开始讲起,扫了我们这群上大学却不知大学为何物的人的盲。当说到,目前全中国只有4%的人口接受过本科教育,我就开始计算:我国从1979年放开高考,到2019年刚好40年;按照14亿的人口基数来算,平均每年约有140万人本科毕业;那么每年要有多少人服务于560万在校大学生呢?后勤工作相对简单一些,那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家之学”呢?

  于是乎,我想到了第二个问题:大学带给了我们什么?

  在面对大学的时候,我们通常经历四个阶段:录取—学习—毕业—就业,用相对纯粹、相对自由的四年时光,较为物美价廉的生活成本,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可以选择放松自我,寻找离开束缚的自由;也可以不断实践、不断试错,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这是大学给我每个大学生最宝贵、最奢侈的体验,绝不是一张毕业证书,或者几张资格证书可以换回来的。

  那么,毕业证书就真的不重要了吗?

  50年以后或许是,但现在还需要双线运行。因为毕业证书是由有统一评价标准建设出来的大学办法给你的,是在劳动力市场上筛选成本最低的证明凭证。但是,毕业以后的再学习也非常重要。近几年来,我常常参加工作以外的、自己感兴趣的培训,每次培训报名的时候都要求提交制式化的简历,其中有一栏叫“培训经历”。这是和“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实践经历”区别开来的一个必填项,也恰好说明当下的社会中需要的知识已经是在校学习无法给予的了,必须通过一个个的社会上的培训来不断赋能。这恰好吻合了《大学的终结》最后一章提到的“泛在大学”相吻合。

  知识付费就是“泛在大学”?

  从去年开始,知识付费成为了创业的风口,但经历了一年的厮杀,有的大赚一笔,有的损失惨重。是知识付费的错吗?可能是内容上出了问题吧!《大学的终结》里提到的MOOC,开始的很早,记得2013年接触到MOOC的时候操作还不是很亲民,可就在去年,MOOC却已经和我工作的行业共同搭建了学习平台,被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未来的学习真的可以像书里提到的,用学习徽章认证学习经历,那么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合作对象(包含你的老板)也会更加了解我们的技能本领,这将会是更美好的世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学的终结》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