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是一本由【英】阿兰·斯蒂芬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20-2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读后感(一):审视生活
西方哲学教父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哲学赋予生活更多的含义和智慧。
纵观整本书,论及哲学领域,探讨者经验的扩充尤为重要。哲学家们渴望看到事物的本质,他们追求客观性,追求观察视角不受自身所处的时间和地点的局限。苏格拉底,柏拉图,老子,孔子,德谟克利特,都擅长把自己置身在问题和探讨中。在实践中,他们所读所写的论证或观点,通常是那个时代和环境中最流行的观点。追求客观性则要求具备更广阔的视域,看过众人的哲学观点。
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非常适合于逻辑分析。西方哲学非常有利于把容易被忽视的概念差异区分出来,并极其关心或专注于将论证的涵义探究到底。这对于我来说有意思,却也不好理解。
哲学看似毫不关心现实世界,读完本书让我有更深的觉悟。在日常生活或实践的意义上,哲学是训练思维清晰度的一种工具,而这在任何领域都至关重要,渗透在日常的任何角落。我们普通人可以永远不去考虑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个人抑或社会,但哲学却要追问我们所行之事的目的和价值,避免我们执着于那些毫无目的或目标错误的事情,把人的想法尽量的剖析和规范处理。
许多哲学家骄傲地强调他们并没有独断地坚持他们的观点,他们会论证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的观点也是哲学的另一种体现。
《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读后感(二):哲学简介书
哲学简介书 不太喜欢哲学,但是对于讲道理的文章还是喜欢的。话不说不明,理不辨不清,这个话怎么说?理怎么辩?有技巧,关键还是有根据。在源头上找到依据,论点论据论证三样具足,一切自然如云开见月般明了无疑。 这就是掌握哲学的重要性,哲学是科学中的科学啊。所有的总结,所有的浓缩,几乎都到了极致了。你也就无法在挑剔出什么漏洞来了。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准和道德伦理就是如此的高度,再也不能向上一步了。到了极致,到了峰顶,就是平淡如常了。 但是,道理还是有的讲。种种分类解读,种种细致辩论,不管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角度不同,视觉不同,反映的结果自然不同。比如,我们如何看待哲学以及哲学的具体分类性质?这是要看个人素养和认知能力,才能给出的答案。 哲学是人类普遍认可与承认的一个科学学科,具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一般性是它超越了种族、民族以及思想的束缚;特殊性是它还是个理论性的规则,不能实体性呈现。终归,这是个算数公式一样的存在,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哲学,但并不妨碍他的自然生存,不耽误吃喝拉撒睡。 但人是更高级的存在,更会思考,更会总结进步。所以,人有多层次的需要,有多少需要,也就有多少种类型的哲学对应。如关于幸福的哲学,关于伦理道德的哲学,关于政治权力的哲学,关于宗教的哲学,关于语言的哲学,关于爱的哲学等等。看看,这些每一种不都是因人类的需求而产生的吗?哲学在适应了人类以后,才诞生产生。 这本《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也是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产生活节奏而特别写作的一本书。它比较简洁但全面地介绍了关于哲学的方方面面。讲述了每种哲学理论的见解,它的产生发展和流派情况,主要的代表人物。有些章节,还记录一些著名哲学家的幽默轶事。 看到了非常熟悉的一些哲学家的名字,黑格尔,罗素,萨特,柏拉图,以及宗教上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等,有些人只是熟悉名字,但对于其理论是不太清楚甚至懵懂无知的。通过本书的简单介绍,就有了大致的全面了解。这种了解还是不太全面,因为是简单的介绍,要适合时代的要求的。必须简单,必须简洁,才能给人留下印象,也才能达到书籍的目的。 本书是一本普及书,简介书,对于想要了解哲学的人们,是非常有帮助性的。这便是要热烈推荐他的原因,但深层次上,还是喜欢对真理的追求,对未知的探索。知识是吸引人的一个理由,因为它可以改变一切。
《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读后感(三):你想了解的哲学入门书
看到这个书名就知道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书,单纯的说想要读懂哲学那真是有点过于自信了。倒不如说从这本书中能靠近一些,关于伦理道德,政治权力,幸福和爱的哲学名词和伟人们,还有他们提出的那些理论和为之付出的努力,让我能稍有了解。如果更想深入的了解,恐怕还要假以时日,好好琢磨才能领悟到更多的思想。
本书从8个章节给我们分析和举例了关于不同意识形态中哲学的思考。分别是幸福,伦理和道德,科学,政治和权力,宗教,语言,爱,未来八个方面。哲学是辩证的,即黑与白,对与错,是与非。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你无法去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想这本书中阐述的各位大师的观点,他可以告诉你有这个论点,经过实践,他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有推动社会发展,打开人类思考的。但是在当下他是否正确是否被动摇,也许这个时代的论述在下个时代就会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些现象都会发生。我们只能说这个对真理不断探索和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哲学真正的目的所在。
苏格拉底提出的对美丽事物的喜爱是短暂而肤浅的,但对美的认识是获得幸福和满足感的关键。这个观点我很喜欢,虽然在当时,他因为和雅典当局相持不下而被判为有罪。最后遗憾的死去。但是当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来看,还是很有魅力的一个论点。单纯的喜欢一件衣服,一幅画或者一个人,和比起我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得到的满足感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人都会有冲动购物的习惯,瞬间和长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很喜欢的东西过了很久或许就不喜欢了,当然也有喜欢的东西越来越喜欢。喜欢是因为使用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
如今社会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有更多的青年投入到这门学科来研究他,不仅仅是因为分析伟大学者的思想来了解理历史,更是为了未来哲学的发展而做出贡献。技术的进步使得古希腊开始的一些哲学观点收到动摇。与民生相关的这些哲学问题也被重视起来。大规模迁移,全球经济,医疗保健,生态保健等等。从今年来说,国内经济停摆了2个月,后期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这个时间。随着国内好转的同时国外开始发展,对于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又是一大影响。很有可能这一整年都是经济的一个复苏期。从哲学上来分析,我们今年的恢复期在明年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会是一个大爆发。同时我们今年如何能用别的渠道来缓解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重大问题。用内需来拉动经济,同时时刻关注外需是我们要一直分析和解决的难题。
哲学不是直接告诉你对错的一门学科,他是教会你如何分析的一门学科。哲学也有很多分支,但从一个现象就可以有很多种分类。他不是一门简单学科,但是一旦踏入,会有无止境的思考。如果很怕他冷冰冰的形象,不如把这本书当成一个入门的阶梯,好好探索这个神奇的学科。
《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读后感(四):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
说起哲学这个词儿,不知道大家脑海中都能浮现出什么画面:大学主修哲学的某知名女明星;大师风范的冯友兰先生;还是古希腊哲学家透亮的眼神;还是高中政治书中晦涩又至简世界观,而上面这些是我脑海中闪现出的几个画面。
一直认为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学科,哲学道理同了,很多道理也就同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快到以前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讲清楚的道理,现在在短视频平台上,几分钟就必须讲清楚,不然就没耐心看。这是时代的特点,而哲学通常是没有那么容易懂的,若像很接地气的直中要害的讲明白这些道理,就需要一些特定的讲话方式了,比方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用大白话的方式讲述明朝的几百年的兴衰存亡。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用简练的话讲清楚,还就得通俗易懂的讲,我想这也是《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出书初衷。
哲学一般都是关于一些终极问题的思考,比方我们常常用来调侃的直击灵魂的三问,“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去哪里”,这本书里,虽然没有分析这些问题,但是通过各个时代不同哲学流派的一些观点,从幸福、伦理和道德、科学、政治和权利、宗教、语言、爱、未来八个维度,给我们梳理了一遍世界主流哲学家的观点。
世界上哲学的起源,来自于古希腊,说起古希腊的哲学家,就绕不开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对师生,虽然有些观点是相左的,但是不影响他们在哲学史上的地位。这本书也就以这一对师生开始了关于哲学的讲解。
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伦理道德,虽然有点儿伤自尊,但有些地方不得不承认,毕竟中国的一些文化是服务于统治者的,比方三纲五常,明显的就是伦理道德方面的,但有时伦理道德其实也属于哲学的一个范畴,而书中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大篇幅的讲解。
曾经看过一本关于“正义的起源”的文章,当时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这个道理。举个例子来讲,假如给你充分的自由,你会做什么,啊,邻居家的车不错,既然给我充足的自有,我拿来开得了,对门家的媳妇好sexy,我。。。,如果你的邻居和对门也有这种想法和自由的权限呢,问题出来了,自由该怎么限定呢,正义的定义就出来了---在不妨碍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别人也不妨碍你的前提下,做的事情才是受认可的自由,帮助别人实现正常的利益和自由,也才是正义的。以人为本,自由、民主,我想西方社会的理念应该跟这个有关吧。
这本书是翻译本,原作者是英国人,翻译过来的文字,在语序和用词习惯上,多少跟中国人不一样,可能会有一些理解上的偏差,所以在书的后面,又附上了一些哲学术语的讲解和英文原词,英文阅读能力不错的人,可以尝试下原文。
哲学对很多人来讲,不是一本易懂的学问,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看书就不错,能进去更不错。
《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读后感(五):最熟悉的陌生人,请给我一句话
其实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抵触快餐文化的,觉得无论学习什么都要体系化,具体化。碰到《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一书纯属偶然。书名中的关键词,快节奏和简单哲学,一下子触动了我,也许入门级的哲学,就是应该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浅显易懂。
哲学是富有哲理的学问,是智者的精神文明产物。从哲学诞生以来,她就那样高高在上,不可亲近。以至于我们对哲学的刻板印象就是曲高和寡,晦涩难懂,枯燥无味,敬而远之。直到最近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周国平老师讲尼采分外入神,他说有一次在大学里面讲尼采,那个时候教室里坐满了人,讲着讲着,教室就停了电,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处理。于是整个阶梯讲堂点满了蜡烛,他在闪烁的烛光下,一点一滴讲述尼采的哲学,尼采的点滴,尼采的生平。那两个小时过得是那样快。整个讲堂鸦雀无声。讲台上烛光闪耀,讲台下眸光闪烁。那一刻,周国平老师觉得自己像是在布道。他的解读,迷彩的形象和他的哲学联系起来了,它变得丰满立体,浅显易懂。又让人感动!
周国平老师的讲解像是打开了一扇天窗,让你想要去探求哲学的天花板究竟有多高,是不是哲学就是智者凝练的语言,他一定要通过一个老师,一个和他一样的哲人或智者,来传道、授业、解惑,甚至把哲学家的每一次思辨,每一种理论都反复的拆解句读,然后嚼碎了揉碎了,再端到我们面前,我们也就霎那间顿悟了?
其实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抵触快餐文化的,觉得无论学习什么都要体系化,具体化。碰到《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一书纯属偶然。书名中的关键词,快节奏和简单哲学,一下子触动了我,也许入门级的哲学,就是应该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浅显易懂。通过目录我了解到了我想要获得的信息。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关于幸福,语言和爱的哲学(详情见下图目录)。8个方面的哲学,从生而为人不可逃避的话题和问题切入,探讨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探讨一个永恒话题的同时,你会看到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同一问题的探讨,好像众神云集,坐在一起头脑风暴。苏格拉底、叔本华、黑格尔、尼采······他们先后出现在你的脑海,思辨者系永恒。又常忆常新的话题。读进去了,你的阅读时光就好像一个梦,你是苏菲,梦里的故事是苏菲的世界。
猛然想起知乎上一些人气颇高的帖子——陌生人请给我一句话。发帖者可以是高三的学生,可以是初入职场的新人,也可以每一个朝九晚五的社畜。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遇到了选择的岔路,遇到了难以释怀的压力。他们会化身互联网上的“轻舞”和“飞扬”,希望陌生人能说一句话,给予当下的自己一点力量。如果说陌生人的一句正能量的话语能激励你前行,克服克服当下的困难,拨开问题的迷雾。那么这些哲人——叔本华、尼采、黑格尔和苏格拉底,就是我们开辟鸿蒙,认字伊始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熟悉他们每一个名字,熟知他们之前做了什么,熟知他们在追寻哲学的陆续路上那些所有的曲折和坎坷。但是他们对我们来说又是陌生的,陌生在于我们没有勇气,或者说没有一个机会去认知他们,去触碰他们的哲学世界,那个天窗上透亮的星星。这本书其实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馈赠给我们的哲理。
喜欢以小见大的切入,就仿佛是周国平老师的句读和拆解,形而上的哲思跃然纸上,值得付诸一个惬意的午后,与之心灵相约。
《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读后感(六):它这么用心关注你,你怎么好意思不看它
哲学是什么?很多人对这门学科有着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脱离实际,曲高和寡,晦涩难懂,了无生趣。总结下来不外乎两点:不实用、不好懂。
哲学其实是最基础、最实用的一门学科了。哲学关注的问题就是人类自身关注的问题。哲学的思考方式就是科学发展的思考方式。所以很多领域都能见到哲学的身影,比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思想家孔子……他们也同样被世人称为哲学家。
哲学也是最接地气的一门学问了。很多哲学家其实都是“研究爱情”的专家。他们的研究论述和他们的传奇故事一样八卦。比如尼采对女人的纠结情感,萨特和波伏娃的另类爱情……
相信看过《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一书后,你的第一个收获就是对哲学的印象会大为改观吧。
如果你已经是哲学爱好者了,可能会觉得《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这个书名有些自相矛盾——“快节奏”和“哲学(慢节奏)”怎么能并存呢?其实不然,哲学本身就是对知识进行积极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追求。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积极的思考问题,积极的追求答案。
正如千古名句所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苏格拉底
在那个慢悠悠、四平八稳的年代,苏格拉底尚且要频频审视生活。如现在这般让人眼花缭乱的快节奏时代,我们又岂能安坐。不是更应该腾出些时间思考和回顾我们的生活吗!
应该!太应该了!
但忙碌时代的症结就在于:你有时间学习哲学吗?毕竟“还什么都没做呢,一天时间就过去了。”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常用口头禅之一了。
所以请注意《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这个书名里还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简单”。
那么有人可能又要问了“哲学简单吗?学哲学简单吗?”
其实,你能这么提问,这么思考问题,本身就是在运用哲学了。
“哲学”一词,毫无疑问来自古希腊。词根“philo”是指“喜爱”或“关注”,而“sophos”是指“明智的”或“智慧”。因此,哲学家就是喜爱并关注智慧和知识的人。标准词典中对“哲学”的定义则是“研究知识、现实和存在的根本性质”,例如,努力去探索人生的意义: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为什么在这里?
学习哲学,我们就需要了解数千年来的人类思想。虽然这些多元而矛盾的思想和观念,都致力于为我们的存在构建基本真理。但问题也由此产生,我们应从何处并如何开始我们的探索呢?
《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作为“哲学入门指南”,以主题为线索展开,其中所涵盖涉及的关键概念和知识领域,对人类的思想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试吃菜单”,它提供了不同主题的哲学美味。既可以让你对哲学有全面的了解,又能让你找出自己的兴趣点。按图索骥,找到你喜欢的哲学版块。
从第一章的幸福哲学开始入门是个不错的选择。
西方哲学教父苏格拉底认为:对美丽事物的喜爱是短暂而肤浅的,但对美的认识是获得幸福和满足感的关键。
而东方佛陀释迦牟尼则认为:没有什么通往幸福的道路,幸福本身就是一条道路。换言之,应当抓住途中与当下的快乐和满足,而不是一味去追求一个理想中的目的地。这与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有异曲同工之处。
那么人们要如何得到幸福呢?
过去两千年间,哲学家们试图定义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获得幸福,但实质上他们关注的是阻碍人们获得幸福的东西以及让人们感到痛苦和绝望的因素。最后,东西方多数流派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拒绝欲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学会尊重生活本身的形式。以及重视节制。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前460—前370)作为原子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而闻名于世。他认为:“高兴或安乐,是在适度满足的和谐生活中产生的。过度或匮乏会带来永恒的动荡,并对灵魂产生干扰,而被扰乱的灵魂既不稳定也不愉快。”
斯多葛学派的罗马哲学家塞内加(Seneca,前4—65)也认为:“对于人类而言,最大的祝福就在我们心中,就在我们所能触及的范围之内。聪明的人无论他的命运是什么样,都会感到满足,而不会去渴望他所没有的东西。”
第二章介绍了伦理和道德哲学,深入探讨了“对”和“错”,即真理与谬误的概念。
第三章中的科学哲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历史满是这样的例子,上个时代被认定为真,下个时代极有可能被认定为假。既然如此,我们该怎么办呢?
第四章,即政治和权力哲学,着眼于社会系统的结构与机制。大家熟悉的“乌托邦”知识点就包含其中。
第五章,宗教哲学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吸引力,也能用以追溯“正直、诚实、忠诚”等品质是如何成为社会推崇的美德的。
第六章语言哲学,解释了话语是如何被使用的。话语的含义是如何被传达、接受和曲解的。
第七章是关于爱的哲学,萨特和尼采的有趣理论、八卦故事就出自这一章。
最后一章是关于未来哲学的,不仅对当代思潮进行了讨论,还对未来哲学的面貌进行了预测。
总之,哲学研究的问题,不是你正在想却想不明白的问题,就是你身处其中根本没意识到有问题的问题。但落脚点都在“你”身上。
对“你”这么用心的知识,你怎么好意思不知道呢!
《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读后感(七):它这么用心关注你,你怎么好意思不看它
哲学是什么?很多人对这门学科有着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脱离实际,曲高和寡,晦涩难懂,了无生趣。总结下来不外乎两点:不实用、不好懂。
哲学其实是最基础、最实用的一门学科了。哲学关注的问题就是人类自身关注的问题。哲学的思考方式就是科学发展的思考方式。所以很多领域都能见到哲学的身影,比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思想家孔子……他们也同样被世人称为哲学家。
哲学也是最接地气的一门学问了。很多哲学家其实都是“研究爱情”的专家。他们的研究论述和他们的传奇故事一样八卦。比如尼采对女人的纠结情感,萨特和波伏娃的另类爱情……
相信看过《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一书后,你的第一个收获就是对哲学的印象会大为改观吧。
如果你已经是哲学爱好者了,可能会觉得《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这个书名有些自相矛盾——“快节奏”和“哲学(慢节奏)”怎么能并存呢?其实不然,哲学本身就是对知识进行积极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追求。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积极的思考问题,积极的追求答案。
正如千古名句所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苏格拉底
在那个慢悠悠、四平八稳的年代,苏格拉底尚且要频频审视生活。如现在这般让人眼花缭乱的快节奏时代,我们又岂能安坐。不是更应该腾出些时间思考和回顾我们的生活吗!
应该!太应该了!
但忙碌时代的症结就在于:你有时间学习哲学吗?毕竟“还什么都没做呢,一天时间就过去了。”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常用口头禅之一了。
所以请注意《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这个书名里还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简单”。
那么有人可能又要问了“哲学简单吗?学哲学简单吗?”
其实,你能这么提问,这么思考问题,本身就是在运用哲学了。
“哲学”一词,毫无疑问来自古希腊。词根“philo”是指“喜爱”或“关注”,而“sophos”是指“明智的”或“智慧”。因此,哲学家就是喜爱并关注智慧和知识的人。标准词典中对“哲学”的定义则是“研究知识、现实和存在的根本性质”,例如,努力去探索人生的意义: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为什么在这里?
学习哲学,我们就需要了解数千年来的人类思想。虽然这些多元而矛盾的思想和观念,都致力于为我们的存在构建基本真理。但问题也由此产生,我们应从何处并如何开始我们的探索呢?
《给快节奏时代的简单哲学》作为“哲学入门指南”,以主题为线索展开,其中所涵盖涉及的关键概念和知识领域,对人类的思想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试吃菜单”,它提供了不同主题的哲学美味。既可以让你对哲学有全面的了解,又能让你找出自己的兴趣点。按图索骥,找到你喜欢的哲学版块。
从第一章的幸福哲学开始入门是个不错的选择。
西方哲学教父苏格拉底认为:对美丽事物的喜爱是短暂而肤浅的,但对美的认识是获得幸福和满足感的关键。
而东方佛陀释迦牟尼则认为:没有什么通往幸福的道路,幸福本身就是一条道路。换言之,应当抓住途中与当下的快乐和满足,而不是一味去追求一个理想中的目的地。这与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有异曲同工之处。
那么人们要如何得到幸福呢?
过去两千年间,哲学家们试图定义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获得幸福,但实质上他们关注的是阻碍人们获得幸福的东西以及让人们感到痛苦和绝望的因素。最后,东西方多数流派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拒绝欲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学会尊重生活本身的形式。以及重视节制。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前460—前370)作为原子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而闻名于世。他认为:“高兴或安乐,是在适度满足的和谐生活中产生的。过度或匮乏会带来永恒的动荡,并对灵魂产生干扰,而被扰乱的灵魂既不稳定也不愉快。”
斯多葛学派的罗马哲学家塞内加(Seneca,前4—65)也认为:“对于人类而言,最大的祝福就在我们心中,就在我们所能触及的范围之内。聪明的人无论他的命运是什么样,都会感到满足,而不会去渴望他所没有的东西。”
第二章介绍了伦理和道德哲学,深入探讨了“对”和“错”,即真理与谬误的概念。
第三章中的科学哲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历史满是这样的例子,上个时代被认定为真,下个时代极有可能被认定为假。既然如此,我们该怎么办呢?
第四章,即政治和权力哲学,着眼于社会系统的结构与机制。大家熟悉的“乌托邦”知识点就包含其中。
第五章,宗教哲学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吸引力,也能用以追溯“正直、诚实、忠诚”等品质是如何成为社会推崇的美德的。
第六章语言哲学,解释了话语是如何被使用的。话语的含义是如何被传达、接受和曲解的。
第七章是关于爱的哲学,萨特和尼采的有趣理论、八卦故事就出自这一章。
最后一章是关于未来哲学的,不仅对当代思潮进行了讨论,还对未来哲学的面貌进行了预测。
总之,哲学研究的问题,不是你正在想却想不明白的问题,就是你身处其中根本没意识到有问题的问题。但落脚点都在“你”身上。
对“你”这么用心的知识,你怎么好意思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