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万千心理)》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1-19 00:28: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万千心理)》的读后感大全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万千心理)》是一本由(美)D. L. Cabaniss著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万千心理)》精选点评:

  ●个案概念化

  ●4 这本书实在太有趣了 读的过程就是享受 一刷

  ●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动力”流派的内容和知识,如果需要实用,请谨慎。

  ●感觉非常棒~

  ●非常推荐的一本书,难得的条理非常清楚,也很好懂,个案概念化是咨询中很核心的部分,对自我学习和训练都很有帮助,专业工作者可以作为工具书人手一本。

  ●能帮助初学者建立头脑框架 建议自己做一遍思维导图

  ●操作性很强的一本书

  ●描述和联系两章提炼的很到位,比其它入门书籍更抓住各学派重点。那些提问就不怎么实用了,太直接。

  ●深圳17年5-9月份精读的,甚至因此做了一个课程。对我有特殊意义的书。这本书不光适合咨询师读,而且适合所有想了解自己的人读。咨询师会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一个人,构建对一个人的全面认识,都在这本书里写了,贯穿着生命的开始到终结。这么多好书存在,但是知道的人却好像不多呀。

  ●1518 来忠德读完的第一本动力学治疗的书,对治疗心里有了个大概的框架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万千心理)》读后感(一):动力学个案概念化大纲

  动力学个案概念化有三个步骤:

  1.描述:描述来访者当前的状态;

  2.回顾:回顾来访者过去的经历;

  3.联系:将来访者的描述与回顾相联系,形成解释。

  我们通过一幅图来展开了上述内容: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万千心理)》读后感(二):对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的理解

  我理解的个案概念化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描述和评估,找出他的问题模式,通过分析来访者的成长经历,将问题模式和成长经历联系起来,形成一套假设。这个识别问题,联系问题,做出关系假设的过程就是个案概念化的过程。不同的流派有不同个案概念化方式,心理动力学流派更注重早期经验、父母教养方式和依恋关系对人的影响,而认知行为学派可能更加注重负性认知和不合理信念对人的影响,因此形成的个案概念化假设也就不一样,治疗过程和使用的技术也不一样。此外,个案概念化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论,随着治疗的进行和来访者问题的暴露,咨询师可能需要不断修改之前的假设。对于同一个来访者,咨询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形成多个假设,当无法确定的时候,可以通过逐个去试的方法,相信通过经验的积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问题把握会更精准,能够准确做出符合来访者的个案概念化。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万千心理)》读后感(三):我不谈论人性

  有人问我现在的工作是不是更能见证人性,因为传说中医院是更见证人性的地方,知乎上更是有这样的一个话题,底下的答主多是控诉人性的阴暗面:贪婪、自私、怯懦……其实我粗鄙无知,资历尚浅,哪有谈论人性的资格与能力,但我的认知里,人性一向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善恶能说的清的。

  我们经常说的人性,其实更多是在谈人性中的动物性,更趋近于本能的部分,比如“久病床前无孝子”,从趋利避害的角度看,逃避放弃才是人的本能,首先要满足自己的生存,而久病的老人很可能会危及自己的生存。当然本能的是本能的,道德的归道德。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凡是了解心理学的人都了解这三个名词的含义,本我以快乐为原则,代表着原始的欲望,超我以道德为原则,而自我则是以现实为原则进行活动。其实换个说法,本我是人性中的动物性,而超我是人性中的神性,神和动物相互融合,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善恶同体、亦正亦邪。

  人性复杂,掺杂了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与经历的人生更复杂,所以我们在结识一个人时,只是看到了他现在或者当时的样子,这只是他展示出来的冰山一角,我们不能贸然通过这冰山一角而去推断那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来访者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走进咨询室,每一个来访者都有自己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许他们狼狈不堪,但我若处在他的处境里,未必会比他高明多少。作为咨询师需要帮助来访者走出困境,需要去了解来访者,听他们诉说自己,观察他们的行为与反应,从话语和行为中推测他们内心的想法。心理动力学假设人的行为受到外在和内在力量的长期影响,个案概念化对心理咨询过程的开始拥有着重要的意义。

  怎样进行个案概念化?

  描述来访者的基本问题和模式,包括来访者的自我功能、人际关系、适应情况、认知模式、工作娱乐状况;

  回顾来访者的成长经历:从出生前的胎儿期发育开始,持续到儿童晚期、青少年期、成年期,直到当前,考虑遗传与环境的方方面面,简而言之,能获得的一切信息。

  建立问题与成长经历之间的联系,形成发展性叙事,进而形成来访者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发展出现在模式的假设。

  所以我不谈论一个人怎样,只想知道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现在的他,人生不易,莫笑他人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万千心理)》读后感(四):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 思维导图

  

个案概念化(a case formulation)是指通过对个案思考、感受、行事方式的观察,对个案的问题类型做出解释、提出假设。

心理动力学的个案概念化(psychodynamic formulation)认为潜意识的想法和情感是一个人遇到困扰并且前来接受心理治疗的原因;帮助理解个案潜意识中的想法和情感——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发展出来的?

如何运用动力学个案概念化?

提出治疗建议,建立初期目标理解来访者的发展需要发展治疗策略(e.g. 移情)建构有意义的干预方法(e.g. 诠释、支持)帮助建立内在一致的自我描述(e.g. 生命叙事)

建立动力学个案概念化的步骤:

以下是比较浅显的思维导图,方便查阅+复习。

一、描述基本问题和模式

二、回顾成长经历:考虑问题和模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指导原则:

考虑遗传和环境因素(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是简单的先天决定或后天决定);

关系是关键(来访者如何回应他人?他人如何回应来访者?);

心理创伤具有决定性(理解创伤的意义);

事件发生的年龄是有重大意义的(年龄越小,伤害越大、越可能持续);

发展是终生的(用动态的视角理解来访者,每个阶段都会有新的变化)。

【成长经历与心理问题的形成之间没有确定的因果关系,成长经历决定论不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来访者。】

具体内容:

三、联系问题模式与成长经历

个案概念化不等于事实;

个案概念化的初级目标是指导治疗;

使来访者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功能上有问题的方面;

帮助来访者形成新的、更健康的功能;

有针对性的个案概念化:将描述和回顾的内容聚焦于来访者最有困难的领域和发展中最有问题的方面;

运用发展的组织思路建立联系。

总结: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万千心理)》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