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万千心理)》是一本由欧文·亚隆著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常易读,且非常受益。
●还是固执的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是助人行为,大概依旧不入世、不功利,会被人耻笑吧。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他说移走压住种子的石头,病人自然会生长了
●对我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一本书,感谢梦薇推荐。我怎样对待咨询师,可能就会怎样对待他人。我和咨询师有距离的时候,就是我和别人有距离的时候。
●已购
●“他的灵魂吸纳了如此多的秘密、伤心事和坦白,结果他获得了如此精细的观察力,只要看一眼陌生人的脸,就知道他来是为了什么,他想要什么,是何种痛苦折磨着他的良心。”(《卡拉马佐夫兄弟》)我觉得这本书的核心就是,真诚的关系能拯救一个人。
●信息量不足。所有技巧都抵不过以心换心。很多人需要的根本不是治疗,而是一个卸下所有盔甲让他完全信任和放松的心灵。想想自己最需要什么最喜欢什么就知道怎么对别人了。我们都有病。
●伟大而又温暖的治疗师,看到很多地方都动情不已。对其他流派开放的态度、通过哲学对人性的思考,一个鲜活的人与个体,而非一个权威形象。永远真诚。同时也通过此书觉察到自己和咨询师的关系,有趣的体验。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万千心理)》读后感(一):传销组织式的心理学氛围
中国的心理学,因为当年在文革时被当作“唯心主义”被禁。 再次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可惜,当时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到了1999年左右,中国又面临了新的学术的泡沫,所以,直到2005年前后,才算有了成长起来的心理学医生。中国出版界也有了一批新的心理学译著。 国人的心理学水平一直处于不高不低的状态,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也有,不过,太少了,与国外的重视程度、投入资金均不可同日 而语。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万千心理)》读后感(二):译者有些无耻
貌似所有的版本都是同一个翻译。刚开始看时,见翻译在序言中写和朋友反复讨论,又得北大教授校对。我想这应该是不错的一般了。谁知细读之下总有逻辑上令人疑惑之处。我不禁下载了个英文版。结果……几乎每一节都会出现一个语义上的错误理解,个别地方还会删掉一些单词。
不得不说,这个翻译还算是流畅的。所以如果读者不注意语言见的逻辑关系,不会觉得翻译差,但只要你对逻辑敏感,每个令人疑惑的地方,去看原文,90%是译者理解错误。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万千心理)》读后感(三):被混子和灯下黑思维的大多数人的卖惨误导的新人
那些唱衰自己行业的人,统统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本身在这个行业混得并不怎么样。---复制粘贴标准答案的知道分子,自身浑浑噩噩的混子,灯下黑思维的卖惨和矫情,缺乏长远眼光去客观评价行业的阴暗面和危机(汪海林那样的批评影视业)
汪海林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批评和卖惨与矫情是不一样的,自己要学会客观评价阴暗面,阴影,自己百分之九十心理作用。 有些人做职业规划访谈,想问问某个行业的从业者的意见,问我这种做法是否可取。
我回答他们:如果你非得要问,那你就找这个行业的顶尖高手去问,否则,宁可不要问。
因为,他们只会打击你,给你诉说这个行业的种种不好,给你泼尽冷水。他们会因为自己一个人干得不好而否定整个行业。---缺乏自己实力考察的演绎推理,被大多数人的卖惨和矫情误导。 而只有顶尖高手才能够真正给你建设性并且客观的意见。---欧文亚隆的自传和这本实践经验感受书籍客观评价行业的风险,阴暗面,回报和高峰体验。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万千心理)》读后感(四):案头书
亚隆在他的自传里说,促使他写成这本书的原因是在度假时发现,中世纪时期开始小册子类这样的“how to”类书籍就一直卖得很好。然后他发现还没有人写作心理咨询中的“how to”类指导型手册,于是就像一位女作家说的“除非故事自己找到我”那样十分顺畅地写出了这本书,而这本书也确实作证了类似“种猪饲养手册”这样的书籍很有市场。
作为一位咨询大家,85还在接待个案,亚隆是一位咨询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手了,同时又有天赋的写作能力,使得这本书兼具知识性和可读性,非常值得经常翻阅,甚至最好能够都背下来书中内容。不过也要记得亚隆写作的时候已经是个颇有权威的老人,并且立足于精神分析的存在主义,并且他本人跟教条的精神分析不对付这些背景信息。所以他的关于自我暴露和一些比较权威性的回应方式可能并不适用于新手咨询师。但有一些逐字稿的应对方式简直可以背诵了。真的不知道这位小时候敏感压抑的大家是怎么成长为一个包容的老人的。
还有就是如果能日常保留详细的自我思考的日记啊工作记录啊等等会非常有助于以后写作(假如有的话)。还有非常羡慕耶鲁教授每六年就能有一整年的学术休假了。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万千心理)》读后感(五):实战经验感受的重要性
老梁说很多实战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必须是实战高手(文道说培养实战操作能力的专业应该是低学历但是接触一线的人,这不是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即探探未来的可能性),而那十大热门专业毕业即失业很大原因是缺乏实战能力培养(工商管理需要多年泡企业里,播音主持专业的老师没当过成功的主持人)。
因此设计课程一定要找实战经验丰富的人的书去看,这本书是讲了很多微窍门的实战书籍。而存在主义治疗那本书是讲具体原理的书籍。
(新增的关于本书的新想法与新发展超级棒!!)对刚开始接触个案的年轻心理咨询师们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神级教科书,常读常新!!
而对于我这种,企图通过刨根问底,企图通过找到所有事情的解释与原因来获得控制感的人来说,“别把解释看得太重”是非常中肯犀利的建议。
另外,对于焦虑,亚隆说出了最为整合性的,也最漂亮的一段话:给我们到来很多痛苦的焦虑
不仅仅有生理和遗传的层面(生理药理模型),
也来自于我们和受到压抑的本我力量之间的争斗(佛洛依德模型),
来自内化的重要客体(客体关系模型),
来自扭曲的认知方式(认知行为模型),
来自被埋藏的床上记忆的碎片(创伤发展模型),
来自与职业发展和重要关系相关的生活危机,
同时也来自于对我们的存在的面对。
向亚隆献上我的膝盖!我的枕边书!我的枕边书!我的枕边书!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