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图腾与禁忌》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1-03 04:20: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图腾与禁忌》经典读后感有感

  《图腾与禁忌》是一本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2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腾与禁忌》精选点评:

  ●通常很讨厌配图,这本书配的意外挺讨人喜欢。弗洛伊德的独特视角的确无人可及。当中提到的图腾、宗教到科学的认识世界观,再次让我思考为啥中国没有发展出实质性的宗教。

  ●Freud的能力表现在我每次阅读时都在点头附和觉得他写得好有道理。当然读完合上书想想就发现他永远在讲Oedipus complex这回事。Taboo那一节非常非常精彩。

  ●看得迷糊,弃

  ●阅读越精彩,后段最后对于宗教和祭祀以及图腾动物的屠杀跟父权的传递的分析太精彩了

  ●经典啊,每次拿起来都没印象已经读过了。

  ●无论是图腾制度、塔布禁忌还是原始巫术,站在文明的对立面的这些陈迹在今天看来都明白地彰显出一点:人对自然的原生的恐惧情感。说神经症也好、精神疾病也好都是“现代病”也是可以理解的,当自然在人的面前从一种被敬畏/崇拜态转变为被驾驭/征服态,那些植根在潜在之域的恐惧情感便无可遏制地通过内在的变异表达。另外编辑不够仔细啊,怎么“防止...不被...”这么明显的语法错误都有。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但是弗洛伊德的思维太跳跃,建议一边读一遍手动理框架,不然读着读着就晕乎了´_>`

  ●诟病弗氏的人和推崇他的人的论点都在性上,究竟什么才是人类动力的源泉,这还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弗洛伊德此作探讨了有关权力的一个极为有趣的问题:权力并不像我们通常了解的那样,仅仅涉及做某些事、施加某些影响的能力,它同时还关乎加给权力所有者的沉重责任。禁忌即是这种责任的一种表现,部落中的首领的一举一动都被认为是造成了好事情或灾祸,以至于他不再能够任意地行事。于是,一方面,首领具有一个主动的身体,即他的影响能够波及的范围;另一方面,他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个被动的身体,即受到注视的、不能轻举妄动的身体。首领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祭品。弗洛伊德甚至用这一点来解释后来发生的君权与教权的分离,这种分离旨在获得某种不作为祭品的权力拥有者,虽然并不成功。二者的分离是到了现代才完成的,因为如今的祭品不是首领而是民族的或国家的政治身体,首脑作为纯粹精神上的领袖仅仅对应于主动身体,而捍卫被动身体则是全体公民的职责。

  ●这本书对我启发最大的并不是俄狄浦斯,也不是克拉拉,而是人类思想万能三大阶段

  《图腾与禁忌》读后感(一):不同的心理

  《图腾与禁忌》是弗洛依德所著的一本人类学及心理分析的著作。其内容主题主要包括:乱伦的畏惧、禁忌和矛盾情感、精灵说,图腾崇拜等等内容,一开始看这本书时对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后来在学了原始社会以后也就慢慢的理解了早期社会的这种生活,这本书以精神的角度去分析,很现实的描绘了当时的问题,是一本值得我们去看看的书。

  《图腾与禁忌》读后感(二):关于人类社会起源的寓言故事

  弗洛伊德对原始部落中“塔布”存在的兴趣起源于他的一个假设:波利尼西亚蒙昧人群中的塔布现象其实并非离我们所想象的那么遥远,那些制约着我们自身的道德和习俗禁忌与原始的塔布现象有着某些本质上的联系。塔布仍然存在在我们心中,以一种强迫性的方式发生作用并排斥任何有意识的动机。塔布的实质是对性冲动、权力欲、死本能的压抑,然而这些被压抑的本能却以情感矛盾、焦虑、神经症的方式经过扭曲和伪装释放出来。这样,弗洛伊德对宗教起源的解释与前人不同之处在于把它归结为人内心潜在的罪恶感。因此在大多数信仰中,对神既有又有崇拜又有恐惧。

  《图腾与禁忌》读后感(三):有些还是蛮有道理的

  乱伦 图腾禁忌主要是防止儿子和母亲 姐妹乱伦

  父母对子女的心理认同使她很容易陷入爱女儿所爱男人的境地

  精神症患者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心理幼稚性 他们既不能从幼时的心理状态中摆脱出来 (发展性抑制)又不能真的返回到过去(倒退)

  臣民对君王也有父亲情结

  人对至亲的人一直有隐藏的敌意 把对死者的敌对情感投射 认为死者会变成恶魔

  如果某些冲动的愿望受到压抑,其力比多就会转化为焦虑

  梦是欲望的满足

  有的梦起源于欲望 但受到意识的防御和阻碍

  梦用伪装的形式掩盖了欲望

  模仿作用

  爱情和饥饿都集中到女性的乳房上

  我18年寒假执迷心理学的时候,就有一种想要用心理学去解释自己去开导自己走出来的感觉。一度还想去精神病医院实习一下。

  《图腾与禁忌》读后感(四):深奥的图腾与禁忌

  《图腾与禁忌》是弗洛伊德写的一本书。它有乱伦畏惧、塔布与矛盾情感

  、泛灵论、巫术与思想全能、图腾崇拜在童年期的再现。这四篇论文组成

  其特色在于将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和发现用来解决社会心理学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他的四篇文章从不同方面来阐释这两者的关系,但每篇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乱伦畏惧中。作者通过考察了澳洲土著人的图腾崇拜来引出图腾禁制的破坏的惩罚。然后又写了三种不同的禁忌、在人类的岁月中产生三种对自然的解释:精灵说,宗教说,科学说 。最后一章中通过一些保留在儿童时期的图腾崇拜的遗迹来推导图腾崇拜的原始意义。

  正如作者所说要想完全理解这本书,要有精神分析学的知识等。我自然没有这么深奥的研究,所以仅仅只有一知半解但正如作者所说仅希望这本书能在研究此问题的社会人类学及民俗学与精神分析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图腾与禁忌》读后感(五):看图腾与禁忌

  《图腾与禁忌》是弗洛依德所著的一本人类学及心理分析的著作。其内容主题主要包括:乱伦的畏惧、禁忌和矛盾情感、精灵说,巫术和思想的全能、图腾崇拜在孩童时期的重现、图腾崇拜的十二原则。

  本书探讨了史前史中的图腾对原始人类的影响以及图腾在现代社会中的反映。

  其中对图腾崇拜的矛盾情感很让人费解。譬如说原始人一方面将图腾视为保护神加以崇拜,并且氏族以它的名字来命名,但在另一方面原始人会选择一个特殊的日子,集体宰杀图腾并且食用它,所有人都载歌载舞,仿佛是庆祝盛大的节日一般。

  原始人类对于父亲的矛盾情感也很值得探究,他们一方面惧怕敬畏着自己的父亲,并且仇恨着他,因为父亲在氏族中占有了所有的异性,所以几个儿子会一起合作杀死自己的父亲,但在父亲死后,他们又表现出对父亲的爱,感觉到伤心和负罪感,然后在自己的氏族中又表现出他们父亲那样的霸权于威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图腾与禁忌》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