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桃花扇》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1-03 02:45: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桃花扇》读后感锦集

  《桃花扇》是一本由(清)孔尚任 著;王季思,苏寰中 评注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页数:2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桃花扇》精选点评:

  ●不怎么样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质感,笔墨多重兴亡,轻情感。明末党争洋洋洒洒的讽刺,当政治讽喻题材读很好,尤其给人一种末代乱世的苍凉无力感,但当言情读物看就逊色许多了!

  ●“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以前看戏,再好,也不过是“桃花得气”。翻书的时候细细补读,特别又偏心了柳敬亭与左良玉,才能沿着众角色,一次次遭遇“三百年事,是何人掀翻到此”,虽然依旧“万死无裨”,却也渐渐明白了课上讨论的星丛理论与透视主义。大概是受了张弘老师改编《逢舟》的影响,非常喜欢第三十三齣《会狱》,有“精神上的团圆”,却在生旦风月之外,侯方域那句“颇不寂寞”,遥遥回照着第一齣的《听稗》,让人恍然明白他也有的可爱:“小子翩翩皆狂简”,阮大铖当初骂得天然,也正见孔尚任绰有家风的用典。而《会狱》,在另一个层面,又将亡国设定为侯李二人“躯壳上的团圆”的必要条件,迫人于兴亡之时决判离合之案,因此只须问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便要两个痴虫把花月情根从此割断,“回头皆幻影,对面是何人”。

  ●两个人从第七章相识,第八章结婚…一直到最后一章才见面,刚见面,就因为某法师的一句话,各自出家了…

  ●古典四大名剧里主题和内容最宏大的一本,与众不同,好看~~写尽当时中国人人性~~历史剧要比历史书有趣太多~~这部剧不论在情节上还是思想上都超出《牡丹亭》太多!

  ●你看疏疏密密,浓浓淡淡,鲜血乱蘸。不是杜鹃抛;是脸上桃花做红雨儿飞落,一点点溅上冰绡。

  ●这一次再读,发现这结局和古典爱情有异曲同工之妙,脱衫裙,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小姐越来越好,侯挫男却一挫再挫,甚至阮大铖的燕子笺文笔都比挫男好,虽说是个阉党,挫男也不见得政治节操有多高尚,所以香君出家了不跟挫男在一起了,是多么皆大欢喜的事儿!我曾经居然把它当做个悲剧……挫男配不上李小姐

  ●这个版本太不认真了,封面都印错了,正文中也有错字,好想要老版QAQ~

  ●秣陵烟雨,占江山之胜,离合之情,可堪扼腕。江南事已不可为,屈委之累,山林禅道可全否?

  ●美中不足结尾落了俗套了

  《桃花扇》读后感(一):金粉 剥尽

  借风月之情 写兴亡之感 秦淮水榭 歌舞楼台 六朝金粉之地 而今 楼塌了

  你我 痴男怨女 恩怨纠葛 最后大地茫茫真干净

  深山古刹之中 谁识 京华倦客~~~

  《桃花扇》读后感(二):最精彩是文字流利

  木心先生评桃花扇最精彩是文字优美流利,

  他小时候读,爱到至于手抄,有快感。

  以为可以和莎翁媲美,都是完美的悲剧。

  莎翁若识中文,也会佩服。

  自桃花扇以后三百年间,

  中国有哪一部戏曲或话剧堪与比肩?

  《桃花扇》读后感(三):读桃花扇 游南京 看明亡的历史

  读桃花扇,把我拉回了1640年左右的南京。300年过去了,秦淮河水

  依旧,古桃叶渡只剩下了一个牌匾,想想在这发生的故事,怎不叫人唏

  嘘喟叹。

  《桃花扇》读后感(四):千古南朝总伤心

  读罢《桃花扇》,念甲申之变、南明旧事,不免有感;但千古南朝总伤心,有感之余,反而发现侯方域所提桃源诗,颇值玩味:“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那得便迷津。渔郎诳指空山路,留取桃源自避秦。”可能《桃花源记》的捕鱼为业的武陵人,也有避世之心,“不复得路”乃是为自己日后避世留一私径吧。

  《桃花扇》读后感(五):第一次看传奇

  第一次看传奇,因不通戏曲,所以读起来远不如小说通畅。桃花扇里的人物算得上是各有性格,但若只理爱情主线来说,侯方域丝毫没看的出如何让李香君念念不忘的,也许只是孔尚任想表达一种女子从一而终的理想罢了。终归是传奇,塑造的史可法也没让人觉得高大伟岸,倒是教曲的,说书的,烟花清客各个角色有血有肉,饱满有趣。孔尚任是孔子的后人,不禁让人莞尔。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桃花扇》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