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ner Game of Tennis》是一本由W. Timothy Gallwey著作,Random House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6.95,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精选点评:
●我的道家启蒙书竟然是这一本
●Inner game 的应用范围可以再推广开
●也想做运动型人...
●知乎推荐的
●没想到是一本96年的书。读的过程常常有一种“哦,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时刻。 如作者所说,重要的难的是去体会 而不仅仅是读。 但是非常有幸读了它 ,接下来应该是去学会实践了。
●刚开始觉得作者用很多篇幅在反复阐述一个观点,有点拖沓。最后读下去就觉得这本书有很多实用的方法可以借鉴,是一本很有指导意义的良书。
●More than just tennis.
●就是要focus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不要想将来的后果或者过去,不要judge outcome,用书里的方法试了下打了个游戏打出了最高分。。打了个羽毛球感觉也得打还可以。。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试着屏蔽心里的那个评价的声音。很多人没法努力的原因还是因为心里的困境,而非被指责的懒/笨。
●重读了一遍,读的时候内心很平和~ 由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读后感(一):看不懂英文版,看了中文版
看不懂英文版,看了中文版,看得时候觉得蛮神奇的,但实际运用的时候,发现还是运用不上,不知道是不是我资质太愚钝了,不过我觉得我儿子倒是运用的很快的,我教他学自行车(两轮的)只一个晚上就学会了,打羽毛球两次,我却死活运用不了。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读后感(二):P (Performance)=P(Potential)- I(Interference)
quot;练习时总是打得很好,比赛时就不灵了。”
quot;当我非常认真和努力地按照书上或教练的指示去击球时,每次都弄得一团糟。”
quot;当我集中精神去做好一个击球要点时,总是忘掉另一个要点。”
quot;每次在和一个优秀的对手比赛拿到赛点时,我总是紧张以致于失去专注。”
《网球的内在游戏》这本书可以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帮助你发现并发展心理层面的技巧,来保证良好的表现,甚至是超水平的发挥。《网球的内在游戏》点出了其中的奥秘,对于胜利的渴望,和失败的恐惧,这样的得失心往往正是发挥失常的原因,真正良好表现的秘诀就是“放松的专注”(Relaxed Concentration)。
赢得任何比赛的秘诀是不要太刻意(或叫不要太努力不要发力过头,书中叫trying too hard)。需要将心里调整到非常平静的状态然后自然地和身体合二为一,让肢体自然地去在场上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肢体总是会本能地,出乎”我”的意料地不断地超越自己,习得新的技术或能力。作者Timothy Gallway甚至总结出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我们的现实表现=我们的潜力-“我1”带来的干扰。
(Performance)=P(Potential)- I(Interference)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读后感(三):真正良好表现的秘诀就是“放松的专注”(Relaxed Concentration)
quot;练习时总是打得很好,比赛时就不灵了。”
quot;当我非常认真和努力地按照书上或教练的指示去击球时,每次都弄得一团糟。”
quot;当我集中精神去做好一个击球要点时,总是忘掉另一个要点。”
quot;每次在和一个优秀的对手比赛拿到赛点时,我总是紧张以致于失去专注。”
《网球的内在游戏》这本书可以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帮助你发现并发展心理层面的技巧,来保证良好的表现,甚至是超水平的发挥。《网球的内在游戏》点出了其中的奥秘,对于胜利的渴望,和失败的恐惧,这样的得失心往往正是发挥失常的原因,真正良好表现的秘诀就是“放松的专注”(Relaxed Concentration)。
赢得任何比赛的秘诀是不要太刻意(或叫不要太努力不要发力过头,书中叫trying too hard)。需要将心里调整到非常平静的状态然后自然地和身体合二为一,让肢体自然地去在场上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肢体总是会本能地,出乎”我”的意料地不断地超越自己,习得新的技术或能力。作者Timothy Gallway甚至总结出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我们的现实表现=我们的潜力-“我1”带来的干扰。
(Performance)=P(Potential)- I(Interference)
我1是什么意思,看书就知道了:)。《网球的内在游戏》:http://pan.baidu.com/s/1c04PP7q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读后感(四):仅以网球做注解,说情绪管理
作者是运动心理方面的专家(所以文笔就不要期待了),跟其他老外的书一样真啰嗦啊哈哈,一度就要弃了,并怀疑教练之所以推荐这本书,只是因为作者主张练球时教练啥都不用说。。。do nothing。。但是后半部分真的精彩了,说中了要害,至少是我的。 正好刚看完正念的书,而本书就是讲怎么把正念这一套用在网球上(作者修过禅,也不知道跟小德团队那广被诟病的冥想大师是不是师承一派。。。)。 干货三点: 1、自信,方法是像你理想中的人一样举手投足,啊不,移动挥拍。(有时候真是说你行你就行,吸引力法则、沉浸法之类的) 2、专注,方法是“不评判地观察”。作者认为图像比语言更让人印象深刻,教练只要做出动作示范让学员体会,而不是一下说出7、8条你应该做的,9、10条你要避免的,然后把学员弄得分心又崩溃。学员把注意力放在球上(盯球),而不是场外,感受球和球拍的位置以及自己的动作,只要看到最客观的事实,重点是不要评判(例如,打这样的球我真是白痴,这个球太帅了)。当心智专注于单一的事物,它就自然会静下来。 3、放松。太在乎太努力就无法放松,导致漏洞百出;但是摆烂和放弃又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那做事情最好的心态是什么呢?relaxed concentration!就是没有得失心,抛开杂念,只是因为我想要做。做一件事的目的不要是结果、外界评价、胜负等(当你这么想,就有了无数的羁绊,绝对无法放松了),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原因,如发掘自我潜能、积累知识、自我提升、热爱等。作者说到有一次比赛,他在落后的情况下克服了紧张心情,感觉到了完全的释放,坚守了自己发球局。因为克服了让人生如此苦恼的内部障碍,他觉得自己赢得了内心游戏。两个4-6输掉实际比赛之后,当朋友问他结果时,他说:“我赢了”。说得文艺一点,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罗,自己感受下是不是没有比这更好的心态了(是不是很自由)。 作者也说了,他只是以网球为例,讲一个做任何事都通用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定理需要例题,英文单词需要例句让你去理解。事实上,我问了其他看过此书的人,也都认为对自己生活方面的启示更大。 所以这个事情是这样的,改善了这三点(其实书中很多点,只是我对三有执念),你的网球技能将突飞猛进;而通过网球,你又会对这些玄之又玄、求而不得的优秀素养有个切实体会,并有机会持续练习,实实在在得感受它们是怎么让事情变好,让你变好的。 我相信如果仅仅是为了减肥、keep fit,我们都不能长久地坚持一项运动,毕竟分泌的那点多巴胺也不足以让我们走进酷暑严寒。 一个运动之所以能成为滋养我们的来源,而不是消耗意志力的事情(你知道意志力就那么些,得用到刀刃上),一定是因为它与我们精神层面的某个诉求连接了。无聊的事情千篇一律,有趣的活动各有魅力,而网球就是以上了。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读后感(五):训练的时候,动作总是很僵硬怎么办?
觉得这本书挺好的,尽管在Amazon上别人说这个也就是"厕所读物"的水平……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我们体育训练中,经常会碰到动作不标准的问题。拿足球来说,可能是触球部位不准确,运动时上身很僵硬等等 那怎么办呢?
通常来说,就是告诉对方,说“用脚内侧踢”,“上身放轻松”,“控制身体重心”,“支撑脚站好”……也就是把错误指出来 但实际上,这样的效果很差。
因为语言上的指导,对于人的帮助极其有限。“用脚内侧”,具体是怎么摆腿?力度如何?还有随球的动作,以及整个上身的跟随。 听者因为缺乏对这种指令的体验,很难把动作做好。“控制重心”,可是对方可能还不是很能体会到如何控制自己的重心。而且,很有可能因为刻意去调整某些部位,而导致整个身体僵硬、动作不协调。
重点,就落在“体验”上。单纯的语言指导是没用的。 那应该怎么做? 这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作者提出了Self 1和Self 2. Self 1是我们的主观意识, Self 2是我们实际执行的身体(有点像Thinking, Fast and Slow)。 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在阅读的时候,你要看到这些字,连成一句话,然后再去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对我们来说,是effortless的。因为我们的主观self 1只是在思考,self 2帮我们完成了所有的操作。一切复杂的动作都是这样,想想你后背痒了,你就会直接去挠。不会先想“我的后背好养啊”,“用的右手挠一下吧”,然后再进行接下来的动作。 而上面说的,我们的语言指导,其实就是Self 1。作者认为,这种指导是没用的,应该让Self 2来完成学习的过程。 具体来说: ① 先观看具体动作是怎么做的。比如说由教练示范,带球是怎么带的,比如带球带几遍。运动员仔细观察。但是并不要太刻意的去思考,而是由Self 2自然吸收。 ② 想象自己怎么做这个动作的。想象的时候,注意体验细节,比如击球的声音,伸腿的长度,身体重心的移动等等。 ③ 做这个动作。做的时候不要像先前一样,刻意用语言去提醒细节,比如“把身体放低”。而是由身体自然去调节,多做几次,让身体逐渐熟练。在做的时候,去注意体验前面所说的细节,触球的部位到底在哪里?用的力度如何?等等。 这样做可能还是没做好动作,就先找到没做好的具体原因,比如某个动作细节没做好,触球部位依然不准。然后尝试不同程度的细节,比如不同的触球力度,脚内侧触球的各个部位。并再次去想象、体验这些做动作的细节,并最终能把这些细节固定下来。然后再重新做。 对于细节,再补充一些:
比如,提高击球准确性的话,不如把球运动的路线想象出来。原来可能就是看着一个人去传,现在会想象从自己的出球点到对方的某个脚下,有一条线,让球跟着这条线走。
再比如,身体晃动始终很僵硬,或者身体太高。不如让学员照镜子看看具体是什么样子,体验到自己的不足然后直接修改。 重点,还是让身体去“体验”做动作的细节,而不是强加于上。否则可能因为这种刻意,导致其他部位的动作变形。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提升,都只专注一个细节。因为采用了新的动作,所以结果可能没有原来好。但是随着不断的练习,新的提升的动作的结果,也会逐渐变好的;在平时练习时,可以从关注身体的各部分感受(每一块肌肉)开始。但是要在比赛时,逐渐把注意力放回到球的上面。 另外,每个人的动作都有不同,而且动作本身也在逐渐变化。可能有的细节适合某些人,有些不适合。比如,曾经被认为是不恰当的动作,现在却被专业选手所使用。这也是不去强求某些动作的原因,而是由Self 2去自己发现、使用这些细节。
再比如学车
刚开始学会踩离合,练倒车入库,动作是很复杂的。开始要看倒车的点,然后看后视镜,然后还要估算能否倒进库里面,进行方向盘进行相应的调整。倒进去以后,还要看车身是否平行。整个过程中,脚还要控制离合的力度。全程眼、手、脚都在操作。刚开始学的时候,自然是不协调的。可是这时候,你看到他,没来得及看反光镜,动作不及时,就直接告诉他。有用吗? 其实是没用的 因为身体存在一个适应的时间。可能自己知道了,但是未必能做到。其实只需要等上1、2天,身体就自然能做到。
最后,作者还讨论了一下比赛哲学:竞争是好是坏?
对于胜利、打赢别人的渴望,其实是希望自己得到外界的认可。但这种对于输赢的关注,可能会导致对于比赛其他方面的体会、和自己其他潜能的忽略。比如,疏忽了和队友直接配合默契的快乐。
同时,因为对于胜利的渴望,和失败的恐惧,会导致发挥失常。因为Self 1在不断的干扰Self 2的发挥。不断的担心,影响了对于比赛的投入度。
也有的人不喜欢对抗性的运动,因为觉得压力太大。所以选择冲浪之类的运动。可是,他们为什么会喜欢冲浪?要等到最大浪的时候再迎上去?其实,这也是对于克服困难,对于挑战的追求。只有面对更大的困难,我们才有可能发挥更大的能力,或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去提高自己。这和对抗性运动其实是一致的。
对手所做的,其实也就是给你困难,来挑战你。我们通过战胜这种困难,来提升自己。也就是说,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运动,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我们通过克服困难,来达到更高的水平。
就是提出了,语言指导的帮助有限,也就是"越说, 动作越僵硬"
应该帮助运动员专注于自己的动作、体验。可能的话,提供良好的反馈(比如视频等等),而不仅仅是说话告诉他。
或者可以这样说 —— Trying not to 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