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迷踪》是一本由蒂姆•莱希 / 杰里•詹金斯著作,中央编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末世迷踪》精选点评:
●!
●听的是广播剧
●在卓越网上突然看到这本书的再版,很是亲切,曾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看过不少遍的科幻题材的书,家里只有第一部,但是突如其来的人间蒸发的感觉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就希望能够有人把它拍成电影。时至今日,据说好莱坞要翻拍该书,但是在灾难片科幻片屡见不鲜的今天,是否有人能将此书拍摄的更加精彩呢?
●记得当时它是和哈利波特齐名的书,可是现在……
●剧情很吸引,加上对圣经的理解所展现的末世画面
●余下的14本始终未见中文版……觉得这个故事很有点隐喻色彩
●就这破悬疑小说写的,有悬念么?有悬念么!2不2啊,你们这些打5星的人,精神有毛病啊?
●此书将告诉你:买车还是买路虎。
●翻译略有不畅
●小学看了 一直觉得是科幻小说 没想到是神学 里面人类突然消失得设定很惊喜 至于真人版电影 就有点不知所云了
《末世迷踪》读后感(一):从美国人的唯我独尊来看
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人并不及我们国人般自恋(这也算一种吧),但是作为一部描述世界浩劫的作品来说,作者视角的狭隘性难免让我也觉得受到了蒙蔽。美国的航班俨然是世界上服务最好的航班,美国的乘务员和飞行员也是最优秀的,美国的顶级记者成了全世界的顶级作者,美国的牧师是最虔诚的,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非美国的优秀政客,可是原来却是最邪恶的全民公敌,XXXXX。如果作者把故事的背景定位在美国一隅,或许还恰如其分,但是想把那么宏大的事件集中在几个美国人身上,未免显得幼稚和单薄了。
但是作者的叙事还是不错的,人们在信仰的灾难中挣扎和救赎。在真相面前,只能怀疑一切,无助地悲伤,祈祷或是坠入魔鬼的深渊。一切的神迹都隐藏在真实之中,一切的黑暗都潜伏在神迹背后,救赎是一种痛苦,只有地域之路才是坦途。虽然作者的写作并不阔达,但是他从始至终都在隐隐的告诫着读者,贪婪是人类最大的仇敌。从此看来,这也是美国人的自嘲吧。
《末世迷踪》读后感(二):写得太长,又臭又长
这系列小说其实也很臭不要脸,美国记者改变世界,高智商的敌基督可以读心控制人思想,但主角就是免疫,而且不说为什么。
男主一知道人们被提了,世界末日快到了,耶稣快来了,心想:”七年大灾难,要抓紧时间结婚生子。“ 结婚生子………………世界末日了还在想结婚生子……这什么脑回路。
男主二在知道老婆被提之后,第二年就找了个女朋友并且再婚……世界末日还想着再婚……PS:还是在基督徒处境危险,男主二是基督徒组织派去卧底的情况下结婚。
以色列受印十四万四千人,圣经明写是以色列人了,作者还补充道美国人也行,不一定是以色列人……
其中一个女的怀了敌基督的孩子,她说这是恶魔之子,生下来会屠戮生灵,要不要打掉。一群基督徒喊着反堕胎口号叫她千万别打掉……………………………………。(头次发现右派写的东西这么侮辱智商)
不知道是第八本还是第七本,男主一对男主二说,“我们去谋杀敌基督吧”,男主二说,圣经上说了,“敌基督被暗杀之后死不了”,男主一说,“不行,我就要暗杀他泄愤,这是多伟大的工作啊!”,记不清了,反正是这么一回事,然后这一本书就讲如何暗杀敌基督……
还有,这书里的同性恋角色全部惨死。黑人角色也死的惨。俩白人主角倒是各种无敌免疫,敌基督超能力再强也抓不到。
每一本书都要前情回顾半本,明显圈钱,看来基督徒的钱真好骗。
这书作者出的外传还打自己脸,在第一本书里写了儿童和婴儿都失踪了,结果有一个系列外传叫做《末日迷踪:儿童》……
结局当然是基督再临了。
这系列在美国人当中风评不好,拖了十几本好不容易完结了,竟然又开始出新的衍生系列了。
《末世迷踪》读后感(三):【导读】末世迷踪,让谁失踪?
不骗你,这部小说真的让一些读者失踪了。不过不是物理上的失踪,是心理上的失踪——怅然若“失”,就是不少人读完这本书的感受。这不是因为故事过于复杂,它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也不是因为人物过于繁多,需要记住的人物其实没几个。原因不是别的,只是因为很多读者没有预料到这本书想要讲什么,带着错误的期待打开小说,踏进了一个自己意料之外的世界。
拿起这本书的人,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预期。有些人把它当成阿西莫夫的《基地》,想要看外星人;有些人把它当成托尔金的《霍比特人》,想要看法师和精灵;最接近真相的读者,是把它当作斯蒂芬金的《末日逼近》,想要看人类为求生存而大打出手。只是大伙的预期统统都会落空。
这也不能全怪读者,小说本身也起了诱引的作用。故事以一个重大的悬疑作为剧情主线:地球上的上百万人在一夜之内于人间蒸发。这是某国军方的试验?还是外星人的作为?又或是远古的恶魔复活了?悬念未解之前,读者只能自行想象;而不同的想象,使大家对小说的类型产生了不同的预期,奇幻、玄幻、魔幻、科幻,你的脑洞你做主。由于这条重要的线索贯穿了故事的大半,读者们也跟着想象了大半本书。有些人甚至一直跟到结尾才敢确定:原来消失的人是被上帝提走了(抱歉我严重剧透,向没读书的人道声歉)。到了这时候,很多非基督徒读者纷纷开始骂娘。这个是可以理解。站在大家的角度,费劲读了半天,等来了一部“披着奇幻故事外衣的宗教小说”,自己脑中各种精彩的想象全打了水漂,心里自然是义愤填膺。
只是说来有趣,《末世迷踪》系列在国外很少遇到类似的声讨。是因为国外读者都有宗教信仰的背景吗?非也非也。进入中国之前,系列小说在西方就已经有了大量的非基督徒读者群,数年之间总销售量一路狂飙至6500万册,完全不受读者背景的限制,说明它的“宗教味”并没有摧毁广大读者的兴趣。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即使抛开信仰层面,纯粹从故事角度看,这套小说仍然讲出了一场宏大而精彩的史诗故事。它展现了我们这个星球陷入在末日般的大灾难之后的众生百态——上层人士以灾难为契机,明争暗斗,抢夺世界霸权;下层人物饱受混乱和迷茫的困扰,于绝境之中爆发出惊人的智慧和能力。书里的几位主角性情各异,形象突出,还有几段令人心动的爱情穿插其中。这些有趣的小说元素被作者按照其独特的思路串联在一起,你就算再挑剔,也不得不承认它是有些看点的,正如《今日美国》杂志给出的评语:“颇受争议,但也极受欢迎”。
不论信不信教,其实读者都需要发现,《末世迷踪》这套小说最大的看点仍在于它的“宗教内容”。讲的明白一点,就是基督教有一套末世论思想,解释了整个世界将如何走向末日、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情况、最终结局又会是怎样的,而这套系列小说,就是依据基督教的末世论,构想出了一个末代的世界,讲解届时会发生的各种离奇事件。基本上,作者是把《圣经》中预言的末世元素(战争、灾难、社会面貌、核心人物)一一具象化,以小说文学的形式呈现起来。奇幻文学的创作,最关键、也最具魅力的一环,就是如何运用想象力去搭建一个动态的、栩栩如生的、令人兴味盎然的世界。此类的成功作品,魔戒、纳尼亚、哈利波特、冰与火,莫不如此。《末世迷踪》这套系列小说使用了《圣经》末世观的视野,便找到了一个足够宽广而立体的想象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宏大的场景、逼真的世界、诱人的悬念、刺激的情节,一部好的幻想小说需要具备的东西都已经在那儿了。作者的工作,就是做一个好的说书人,一点一滴把它们讲出来。你手头这本《末世迷踪》,作为全系列的开篇,就是作者根据《圣经》创作出来的整个大故事的起点。整套故事铺展开来共16册。正传13册,前传3册。两位作者一共写了12年,其规模可想而知。出版商拿到第一稿时就知道这书能卖。
在宗教基础上创作小说,这种写法形成了一种比较特别的小说魅力。《圣经》的预言,不单基督徒相信,很多非基督徒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此这套小说读起来真真假假似是又非,给读者造成一种游离于虚幻与真实的之间的阅读体验。吸引人的小说,本质上都是在尝试把读者拉进小说的世界里。在这一点上,《末世迷踪》系列的写法很取巧,它不是要把你拉进小说的世界,它要讲的就是你的世界。你永远也无法回避自己的世界,一旦踏进了这间影院,免不了对号入座,只好扶正眼镜、屏住呼吸,等待尾声的到来。
考虑到小说是讲世界末日的,读进这部小说,有时候让人感觉毛毛的。一部分西方人称这部小说为恐怖小说,也是这个原因。不用紧张,小说的情节是基于作者对《圣经》的理解,但小说毕竟不是《圣经》。《圣经》中对末世的预言,其实分散在各个不同的经卷之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预言集,因此你读到的《末世迷踪》所描绘的世界末日的进程,是作者按照自己理解的头绪组织出来的。而对于预言的内容,《圣经》自己也没有给出过清晰地阐释。因此即便只是《启示录》这一卷书,研读起来也是头绪纷杂、模糊难懂。小说所讲的,自然未必都对。历史上曾有很多人,想要把圣经中所有讲末世的“线头”都收集起来,有理有序地弄成一套学说,便诞生了“基督教末世论”(Christian Eschatology)。千百年下来,人们形成的末世论学说不只一套,但没有人能担保自己的那一套绝对无误。每一个人烧干了脑汁所给出来的结论,本质上仍是用猜的。《末世迷踪》这套小说也绝对不会例外。它所呈现的,充其量是未来世界的一个无比模糊的轮廓。
所以说,《末世迷踪》要怎么读呢?很简单。如果你不熟悉圣经的预言,可以带一点猎奇的心态,跟随小说去看看未来是怎样的;如果你很熟悉圣经,则可以跑进去看看那个世界哪里和你想象的不一样。就像是坐上一列过山车,也许你心里有点怕怕,但还是要放松自己,系好安全带,带着隐约的期待,冲向未知的未来。
放平心态吧,在这套小说里,你终归是个看客。什么时候不是看客了,那才更有意思。(完)
《末世迷踪》读后感(四):【解读】千年神学修成一部小说
《末世迷踪》系列小说能够在国外刷出6500万销售量,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平心而论,它的恢宏不及《魔戒》,寓意不及《纳尼亚》,趣味性不及与它同时出道的《哈利波特》,但一切都没能妨碍《末世迷踪》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且走得很成功。个中奥妙,就在于它对基督教末世论的精致运用。 是的,基督教的末世论就是这部小说的一切。它的灵感、人物、故事、冲突,统统取材于其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能是一种最懒的创作,十分容易,也极其讨巧。只是话说回来,走了别人都没发现的捷径,也不失为一种聪明。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才能将基督教的末世论内内外外、边边角角都运用到淋漓尽致。 这套小说究竟怎样什么地方使用了《圣经》的末世论?只要罗列一下小说与经文之间的关联,答案会自动浮现。由于内容太多,下面只以系列小说第一本《末世迷踪》为例: 整部小说最重要的叙事引线,就是上百万人消失之谜。它取材于圣经中“被提”的概念,因为圣经说“活着还存留的人……必然被提……”(帖撒罗尼迦前书) 整部小说里贯穿始终的大背景,即全球性的大灾难,它取材于圣经的末日灾难的预言,因为圣经说“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马太福音);
在小说中,这场末日灾难将会持续七年,因为圣经说“一七之内……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但以理书) 小说中最重量级的角色,即大反派敌基督,小说里叫尼古拉·卡帕斯亚,他会在末日之前突然崛起,因为“那日子以前……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显露出来”(帖撒罗尼迦后书);
之所以给他起名叫尼古拉,因为“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启示录,尼古拉尼哥拉,仅中译不同);
小说里尼古拉是33岁,因为据推算耶稣是33岁离世(马太福音、路加福音);
小说里尼古拉原籍意大利,血统可以追溯到古罗马人,因为最终的邪恶政权是古罗马帝国的某种延续(但以理书);
小说里尼古拉在社会上超级受欢迎,因为“若有别人奉自己的名来,你们倒要接待他”(约翰福音);
小说里尼古拉有超能力,能够移山,因为“假基督……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马太福音);
小说里尼古拉把联合国变成了一个实权组织,统治了全世界,因为“全地的人都希奇跟从那兽”(启示录);
小说里尼古拉要把联合国总部从纽约搬到伊拉克,因为“巴比伦大城……成了鬼魔的住处”(启示录);
小说里尼古拉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从五个变成了十个,建立起了自己的十人领导班子,因为“那十角,就是十王……他们一时之间,要和兽同得权柄……”(启示录);
小说里尼古拉的追随者身上都有野兽的纹身,因为“那兽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启示录);
小说里尼古拉统一了天下宗教,做到了万教归一,因为“万国被他的邪术迷惑了”(启示录)。 还有其他一些支线情节,如耶路撒冷的哭墙出现了两个身份尊贵、有超能力的布道者,因为“这是两个受膏者,站在普天下主的旁边”(撒迦利亚书)。在末世论神学里,一些学者认为这两人一个是以利亚,一个是摩西,因为圣经说“这二人有权柄,能叫天闭塞不下雨,又有权柄叫水变为血”(启示录),不下雨是以利亚的标志性作为,水变血则是摩西的招牌。现在你猜,在小说里这两个人叫什么?一个叫Eli,一个叫Moishe(以利亚和摩西的古希伯来语或亚兰语发音,译者译为以利、默舍,译得不好)。 这么一看,就不难明白作者是怎么构思整部小说的。说白了,就是站在末世论经文的基础上,倒推出整个故事来。当然了,作者还需要填补很多的内容进去,毕竟圣经所提供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线索,作者还需要很多的角色和剧情,才能让所有的末世论元素变为一个完整的剧本。总之,作者创作故事的时候,时间线、剧情进展、人物塑造、叙事节奏,统统是需要圣经已经搭好的框架下进行。这中间考较的不只是讲故事、造角色的能力,更多是理解和诠释圣经预言的能力。 现在你知道这套小说为什么需要两个作者了。蒂姆·莱希(Tim LaHaye)和杰里·詹金斯(Jerry Jenkins),前者负责小说的神学基础,后者负责小说的叙事创作。先说后者詹金斯吧。他是《纽约时报》畅销榜的常客,曾经16次上榜,其中7次登上第一都是因为这套小说;他还当过著名的基督教出版机构慕迪出版社的副社长,写过一堆当代基督教名人的传记,包括葛培理的《照我本相》。更值得一提的是蒂姆·莱希。他9岁丧父,18岁加入美国空军,在二战欧洲区的一架轰炸机上服役,战后退役。30岁前取得基督教教牧学博士学位(D. Min),在加州圣迭戈的一间浸信会牧会25年,期间创立了一所大学,是现在的圣迭戈基督教大学的前身。这所大学一创立,莱希就在其中特设了一个“科学创造论研究中心”(Creation-Science Research Center)。那时是1971年,当时美国的公立教育系统里,进化论和创造论的斗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就在1969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一次旗帜鲜明的站在进化论这一边,判处反进化论的学校违宪(就是轰动一时的“埃珀森案”)。莱希故意在这个时段逆风而上,突出地显示出了他的信仰立场和神学倾向,而这种鲜明的个人风格其实也融入了《末世迷踪》系列小说之中。到了2005年,当这套小说的创作进行到了倒数第二本的时候,莱希和詹金斯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在亚马逊评出的畅销作家名人堂里,他们位居第9,仅次于大师托尔金(第8),比C.S.路易斯还要高出好几位(第13)。 对末世论神学的成功的运用,造就了《末世迷踪》系列小说的辉煌,但也引来了基督教神学界的一些批评之声。一些人不认同小说中对相关经文的解读,另一些人反感作者非要把圣经没说清的东西说清楚,还有一些人认为,过多地宣讲末世论会把人心引离信仰的核心,即基督的生命之道。就在各种声音之中,小说的销量仍在节节攀升。而且对于象牙塔之外的普通读者而言,如果想要比较完整地了解末世论的教导,又害怕被研究类的文字绕晕,这套小说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不论你想了解的是哪一个环节——被提、大灾难、见证人、敌基督、无底坑、圣殿重建、千禧年、兽的政权、666、哈米吉多顿决战、基督再临、新天新地……凡是末世论包含的元素,这套小说照单全收,而且总结得有模有样,演绎得活灵活现,俨然是故事版的末世论神学课程。 此外,对于喜欢读圣经的人,这套小说还有一个妙用,就是能验证你对圣经到底有多爱读。圣经中谈论末世的经文,不只集中在启示录,更多是或明或暗地遍布于整本新旧约之中。只有对圣经熟悉到了一个程度,才不会对小说的任何剧情发展感到意外。所以你可以试一试,看看这套被《出版人周刊》称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幻想小说”会不会在你手上失去所有的悬念。在这个意义上,它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考验圣经熟识度的一套小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