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风物》是一本由李锐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50元,页数:16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平风物》精选点评:
●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或者说刻意了些,所谓的超文本拼贴也更多的是噱头,文与体还是隔着的,失望多扣一星
●小说,勉强看完
●地铁上的读书时间,囫囵吞枣的粗读一遍,写的不错。
●我喜欢写老人的第二篇(?)、写牛的还有最后写行为艺术的颜色
●已购
●竟然是小说
●中国很棒的作家
●小说集子的构造本身很有特色。其中的细节描述很有功力,不是现在的一些小年轻可以cosplay的。作者的阅历亦见其中。而同样反映人间疾苦,他挖得比别人深,感情更真挚,语言更贴近世界。
●如果再厚一点,会是相当好的书。
●力量还不够。
《太平风物》读后感(一):记录农耕文明的死亡过程
看这本书,有这样一个感觉,一个老迈的农民被一个年轻人调戏欺负,年轻人说,我身强力壮,老家伙!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老子就欺负你了,怎么着吧?老人只有屈辱地忍耐,尽量地躲闪,哆哆嗦嗦地想维持最后一点尊严,却又被年轻人一眼看透,然后上去踹两脚……
对于读者这样的外人看来,老者却是已经老朽,但是否可以受到更有尊严地对待,那个火气冲顶的年轻人也未必如他看起来那么强壮……
不要把这本书理解成农具小说吧,我在买的时候是这么看的,估计很多人也是因为不喜欢农具小说,农村小说才没有买这本书的吧,因为感觉很多应该喜欢这本书的人对这本书无动于衷。
这么说吧,如果你喜欢贾樟柯的电影,喜欢小武,喜欢三峡好人,就应该会喜欢太平风物,这本所谓的农具小说。
甚至里面的一些故事本身就是很好的电影题材,作者的语言很优美,眼前甚至能够浮现出那些电影片断。
《太平风物》读后感(二):血色非童话
看到这本书血红的封面就本能地被吸引。
本以为会看到满篇田园风物或者对农耕生活的缅怀,结果一口气读毕,十六篇文字里倒抽了十三四口凉气。
果然是李锐,从文字到故事都当的起凛冽两个字。好像那些个赤裸裸的田园,被扒光了衣裳。
从第一篇开始,古老的农具们就担当起了全然不同于以往的职责:镰刀是用来割人头的,樵斧是绝望的家伙自宫的工具,扁担是一个残废万里回家的双腿,而镢头只伴着痴疯者开荒在风里。
《太平风物》仿佛一叠透着血色的童话,只能发生在梦里。然而它们却切切实实地是在描绘现实。李锐通过与农具相关的悲情故事写传统与现实碰撞中的失落,这一意图是明显的。虽然它们似乎并不能担此重任,可它们又的确做到了,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却不见得比“纪实类”的东西柔软。生长在城市的我,也感觉不到滞塞,它应该适合每个阅读者。
干练易懂的短小故事一样能够深入黄土深处,悲歌一曲又岂在短长。
就抛开那些湮灭的传统和堕落的现实,不去管存在的意义如何,随着熟悉而陌生的农具们呐喊一场,感觉一下生命的重量。
《太平风物》读后感(三):读书笔记:关中方言里还在使用着上古语言
1、公输班做碨
2、汉代之后才用“磨”这个名称,之前则称作“碨”
3、铁锹,古谓“臿”,“杴”。——关中方言还在用“杴”这个发音。这是个重大发现。
4、“碨”、“杴”,这都是我老家的方言。老家在离耀县几里路的塬上,属三原辖区。是爸爸的家,我几乎没在那地方住过。与老家的联系仅为每年寒暑假各回去一次,每次一两天。那时候爸爸的奶奶还在世。四年前老太太没了后,我爸也不怎么爱回老家了。老家的二爸二妈会托人带苹果带面粉来。带面粉时会加一句“这是咱自己碨的面”。这些年来我一直不知道这个wei是什么意思,想当然的以为是农村方言。今天看书,恍悟。“杴”也是。我一直羞于发这个音,觉得老土,现在才发现是如此古朴。惭愧惭愧。关中方言里保存了太多古字发音,不知是否有人整理。
5、又想起小时候堂妹来家住,早起揉着眼睛说姐你的风铃一晚上guo死我了。当时以为是她说的“歌”,后来反应过来,是“聒噪”的“聒”。这些词语现在鲜有人用(就我范围内),连我爸都不怎么会说。我深以为憾。
6、像“碨”“杴”这样的词语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再过不了多久,这些工具恐怕也将不复存在。这些美好的事物最终将伴随着现代化进程消失殆尽。
《太平风物》读后感(四):风物,讽物
今日只看了头一篇,如果以后每读一篇都能有一些感想,倒也是件美事。
壹:
有些东西是一种被破坏的美感吧,有来和村长的对立放在过去和将来都能说通,不管是工伤还是贪污,人命案子和不得不隐忍的谦卑一旦释放开了,根本没有时空感。但,警察的一句嘶吼,人被惊了一下,猛然迷失了方才的阅读,然后被扯到结尾面前。
什么也没有击中心底,什么也没有击起涟漪,闷了一颗石子进来,吐也吐不掉,却还嫌这石子不够大。 ——————《袴镰》
贰:
最后那么多那么多的呓语,其实只有两个字——心疼。空了,什么都空了,于是抓住这小苗儿带到心里去疼,因为心早就不行了。只是一个必然的历史场景,但老人的泪水和无奈的固拗……大家其实都为难,有一种生活已经延续不下去了,只是上头说要延续而已,心都去了别处,回头看看那点窑洞、瓦房,才觉得几坪的小房间又能多了些什么。
做不得老人,做不得啊。
这满满的心疼还要对着划拉出的血口子和金红的日头,能抓住吗?
没看见夜都扑上来了吗?! ——————《残摩》
叁:
不喜欢第三篇的布置,结尾也没有想象的好,有些过于想要说明白、过于想挑清楚意义,于是累赘了一些。
其实刚开始的感觉非常好!那种带点虐恋的无望和故意的蹉跎,让人很难忘记,甚至被迫心悸起来。
好可惜……
《太平风物》读后感(五):风物下是尸体
2020年端午节购入,原因是在朋友圈看到了朋友写了四个字“太平丰物”。
本来以为是什么讲历史思想的书,最后发现是本小说集。
瞬间购入,然而二手书才4.5,加上运费,最后12块买下。
这年头,书真不值钱了。
但阅读的时候,很爽。
很震惊,开头就是一个惊天大雷。
真是本神书。
开头我就惊了,第一句话就用最直白的文字告诉你,男主杀人割头。
爱了爱了。
有些细节操作令我有些迷惑,但却是可读的一本短篇小说集。
丧丧却又真实。
re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