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腿正义》是一本由冯象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3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木腿正义》精选点评:
●失之于太过专业。
●太学究。
●关于法学方法与法治的困境写得不错。下编关于文学的内容,太过学术,受众应该不是普通读者吧。
●还成 短评写在当年的日记贴里了
●看之前要做足功課,至少要看比較多的專業書籍,非科班不推薦此書。文章法學與文學功底深厚,筆鋒犀利(就沖這點我就硬著頭皮看下去了),馮先生背景很強大,就算我科班出身讀起來也有吃力之嫌,尤其 知識產權法 部分內容。存疑倒還沒有,不跪地不起已經不錯了,期待再讀馮先生。
●法学部分有意思,中世纪前欧洲文学文论看不懂啊看不懂
●半懂不懂的看完了,冯象的书很体系化,各本书互相关联,可以用不明觉厉的词语形容。
●这本书吸引我自然还是因为第一篇讲的那个经典的案子,看前言作者也是学文学出身,自然很是敬仰。但读到后面一直卡壳,几年都没读完『现在依然没有』…不过能读通的地方都有恍然大悟之感,十分了得。庆幸这类书籍多是文选集,思考空间很大,阅读节奏也很自由。
●后半部纯文学评论欣赏无力。。。前面的很好看~决定看完作者的其他基本法学书。。。
●法律与文学、法律与乡土。 “法律本来就不必开设课程专门学习,林肯就是自学法律成为律师的”感谢序首的这句话。
《木腿正义》读后感(一):奶酪 + 臭豆腐
臭豆腐很香,奶酪也很有营养,但凑在一块儿,就有点不伦不类。
冯先生自己身跨文学与法律二界,但没必要在一本书里,放上二个毫不相关的内容。
按他的文字功底,可以写更出色的有关法律的文学作品,或者关于文学的法律作品。期待!
《木腿正义》读后感(二):很不错的书
很不错的书,故事中穿插着作者独到的见解,很有启发,推荐有一定法学基础的人看。光看标题可能感觉跟法律这个题类相差甚远,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会渐渐的被作者的学识与文胆所折服,如果不是高屋建瓴,做不到如此新手拈来,法学之路其漫漫兮,希望诸位共勉
《木腿正义》读后感(三):中国人用汉字写的翻译体书。差!
读了上篇的木腿正义本就想弃读,但念及社会流传着此书不错的传说,还是决定迎难而上,读罢秋菊的困惑,彻底决定弃读。
原因有三:一为本书语言像极了翻译体,作者的语言文字及逻辑处处显示了美国范儿,更像是有意为之;二是文章不像"读书心得",也非"思想轨迹",更像是信马由缰的胡侃,侃出花来又能怎么样?三是阅读的毫无快感,不如换本民商法实务精要来的大块朵颐。
理论的猫头鹰夜晚起飞?不如中国制造来的实在。
《木腿正义》读后感(四):锱铢必较斟酌再斟酌
对于法律我只懂经济法,准确地说只知道经济法,我不懂宪政,对于言论自由我原来我只知道因为我国的宪法不是抗告的依据,不能指控他人违反宪法言论自由的条款。
很久很久以前在读书上读过他的政法笔记,似懂非懂,现在终于能够认识到自己肯定是啥都不懂了,进步了。不过很喜欢后半编关于宗教和史诗的文,很对我的胃口。虽然我不待见圣经之类的,但是我对冯象的翻译,那种锱铢必较斟酌再斟酌的感觉非常好。
人长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不会在期盼自己也能像别人一样,知道了自己很局限,很不错。
《木腿正义》读后感(五):法律其实很有趣
我一直对法律很有兴趣,只可惜国内的司法体系实在存在太多问题,否则也许我会成为一个好律师也说不定。作者的简历很牛,北大英美文学硕士,哈佛中古文学博士(Ph.D.),耶鲁法律博士(J.D.)。以法律谋杀,业余写作。所以书里不光有对法律问题的思考,还有很多关于文学的文章。实在太有才了,不得不让人佩服。
最近在上著作权法,连着两次老师都给我们分析了几个真实案例。我想本该如此,法律条文是枯燥的,但案例是鲜活的。死抠法文,还不如多讲案例。只可惜国内的案例,多有些“葫芦僧判葫芦案”的意思。
———————纠错分割线———————
134上的《了望东方周刊》应改为《瞭望东方周刊》。
9.3.8下写于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