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佛》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ペーパーバック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季羡林谈佛》精选点评:
●读完季羡林的作品,恨相遇甚晚!
●本来想找个信仰的,但季先生这本书把佛教的边边角角尬滥的都拾抖出来给我看了,顿觉无味了。再换一种宗教看看吧
●“我们现在应该急起直追,对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的作用,更要细致、具体、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以期能做出比较正确的论断。这一件工作,不管多么艰巨,是迟早非做不行的,而且早比迟要好,否则我们就无法写什么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再细分起来,更无法写中国绘画史、中国语言史、中国音韵学史、中国建筑史、中国音乐史、中国舞蹈史等等。总之,弄不清印度文化,印度佛教,就弄不清我们自己的家底。”
●季老这本书对佛学的见解可谓鞭辟入里,展示了季羡林作为一代佛学大师扎实的学术功底。把佛教的起源,释迦摩尼,大小乘,中国佛教宗派的发,禅宗的关键问题说得深入浅出。这是目前我读过的关于佛教方面写得最好的书了
●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 看了这本书,想起最近看到很多人说的佛系,在我看佛系人所说的佛系,本质是困顿。看似宁静,实则困顿。
●客观理性,深入浅出
●或许……这一本书你看不懂…… 也许……这一本书你没兴趣…… 没事……就当是一次旅行……
●潦草读完,挑着看的,里面有的写的太详细了
●季老,投胎没?
●书名严重误导。这其实是一本谤佛者的学术研究著作,读者若欲探究真正的佛学,可绕道别寻。
《季羡林谈佛》读后感(一):自己修行不够,大师还是大师
本来以为是感性认识,前部分探究佛教渊源,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略有所获从词源开始解释佛陀之后,涉及太多语言学知识,不甚了了,后面长篇累牍引用大量文献,对其进行分析,不过仍有部分都属于一家之言,恕我愚钝。后面大部分都是跳过去看的。先生对佛陀和调达的研究倒是很有新意,看过的佛学研究仅此一本,鄙薄之见,见笑了。不过大师还是大师的,大概是自己修行不够吧
《季羡林谈佛》读后感(二):自己修行不够,大师还是大师
本来以为是感性认识,前部分探究佛教渊源,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略有所获从词源开始解释佛陀之后,涉及太多语言学知识,不甚了了,后面长篇累牍引用大量文献,对其进行分析,不过仍有部分都属于一家之言,恕我愚钝。后面大部分都是跳过去看的。先生对佛陀和调达的研究倒是很有新意,看过的佛学研究仅此一本,鄙薄之见,见笑了。不过大师还是大师的,大概是自己修行不够吧
《季羡林谈佛》读后感(三):文史大家,得以一窥
今天开始看季羡林的谈佛,真是文史研究的大家。从研究的角度看佛教,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佛教历史渊源去伪存真,研究佛教历史,佛教传入对中国的影响。没有想到可以有文史的研究做到这样,多方收罗证据,讲方法,对比,研究,严谨科学。各种文献论据的对比,认真的对比,研究论题,有逻辑的排布顺序,思路相当清楚,条分缕析,论据之细,功夫之深。认真探究人类的文化和文明的根源,真的可以在里面看到无穷的乐趣。你问我这些有什么用,认识自己的,认识文明,认识社会的起源与变迁,就是一种意思,这和穷极宇宙是一样的,并不比研究宇宙物理弱,人类愿意认真探究,认真分析的精神,实在太可爱。甚至愿意就某一领域付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并从中感到极大的满足与乐趣,这也是人生的一种了。文史大家,果然拜服,很多时候,虽然并不全然理解其中内容,但却因其精神而看到沸腾。
《季羡林谈佛》读后感(四):《季羡林谈佛》读后感
1.以语言比较与溯源的角度,论证“佛”并非“佛陀”的简称,而是两种不同外来语言的音译(先有“浮屠”、“佛”,后有“佛陀”之词汇)。并推论当时佛教传入具有两种途径。——此切入点甚妙,非精通当时周边诸种语言不能为。
2.总结曰“世界宗教的发展是有共同规律的。这个规律可以用如下的方式来表述:用越来越少的努力(劳动)得到越来越大的宗教满足。”
一分耕耘才可有一分收获,学佛人当以此自警。
3.感叹一个时代在个体身上的印记之深。
季老在书中,批评说“过去在评价佛教方面,不是没有问题的”。又说“我们必须对佛教重新估价。”自述在半个世纪里,对佛教研究“始终锲而不舍,我在这方面的兴趣也始终没有降低。”,却同时又说“我个人研究佛教是从语言现象出发的。我对佛教教义,一无兴趣,二无认识。”
一方面,季老这种“不知为不知”的实在态度令人敬重;另一方面,五十年,只研究学术问题,却不曾一尝佛法,不由觉得很感慨。
《季羡林谈佛》读后感(五):需要意义的动物——季羡林谈佛书评
生命本无意义,被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便变成了什么样的生命。人类就是一种很需要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类较其他动物更倾向总结经验计划未来而造成更容易恐惧与焦虑的心理结构决定的。这种存在的意义演化成各种各样的信仰,无论是儒释道,还是给人打两边脸的基督教,亦或是催人圣战的伊斯兰教,包括一些有领袖有纲领有行为准则的政治理念,只要是自成体系的信念集合都可称之为信仰。我最对口味的佛学,书看了十多年,对佛教不再空想,不再迷信也不再轻视,这种感觉在了解其他宗教时也有同感。在佛教研究的书中,这本书治学最严谨,严谨到令我发指,尤其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考证佛教词语,哈哈哈哈,有时看得要发疯。季老非常非常厉害,所谓大师就是某项技能或学问已经超越常人而不以为然仍沉浸其中继续精进的人。季老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推动人类社会向理智文明和慈爱进步的原料,我们所谓的成功成名在这方面没什么用。这本书断断续续其实看了半年多,不过看完后确实是有收获的,取得了其他所有佛教研究的书中没有的一些真相和观点。佛祖确有其人,要生存也要让别人生存,疏导欲望发现菩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