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而已集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12-02 01:57: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而已集读后感锦集

  《而已集》是一本由鲁迅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34元,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而已集》精选点评:

  ●魏晋时代,崇奉理教的实在是在毁坏礼教;表面毁坏礼教的,实在太相信礼教。 前者的崇奉乃将之为工具,排除异己;后者因此更反对这样的礼教,不听从之。阮籍嵇康都不让自己的儿子学习自己的。观《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中国现今的一部份人,确是很有些苦闷。我想,这是古国的青年的迟暮之感。世界的时代思潮早已六面袭来,而自己还拘禁在三千年陈的桎梏里。”

  ●最爱《小杂感》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基本和韩寒差不多只不过鲁迅更加文学底子 引用的古典多 连一篇所谓拟预言未来的都基本神似 不知道算不算致敬效仿文呢 杂文嘛 大抵如此 大抵

  ●鲁迅之前弃医从文是为了唤醒中国人,可以认为是革命的一种。然而后来在对学子的人讲话中,他却认为文学对革命的影响有限。“革命前的文学,单是叫苦鸣不平,等于鸣冤,已成定局,并没有力量。” 从这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鲁迅的思想改变。《答有恒先生》篇里也可以看出鲁迅的另一个思想转变,简单来时就是从认为问题出在“旧社会”,转到认为问题出在“人”。对一个思想家兼作家来说,时时察觉到问题的所在之处并保持开放接受的态度,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不幸吧,比较容易陷入绝望的思绪中,非心智坚强者不能脱离,还好他还可以写。

  ●部分篇章有趣,其他部分因为对历史的不了解而看得云里雾里。看当时的一些记录觉得有种时空穿越之感

  ●今天和爸爸聊天的间隙里一边读鲁迅 终于我也对这个世界无话可说

  ●最后一篇杂感好有道理

  ●2018#100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不懂此理,想来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搜了搜资料感觉都不是那么回事。

  《而已集》读后感(一):文学,如此而已。

  文学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没有力量的人讲的;有实力的人并不开口,就杀人,被压迫的人讲几句话,写几个字,就要被杀;即使幸而不被杀,但天天呐喊,叫苦,鸣不平,而有实力的人仍然压迫,虐待,杀戮,没有方法对付他们,这文学于人们又有什么益处呢?

  《而已集》读后感(二):第二十一章 小杂感

  有人评鲁迅先生:“眼孔极冷,心肠极热,对整个社会的弱者怀有一种冷峻的悲悯”,我真真感受确如此般。

  这一章中,为大多数人所最喜爱的那段 :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了王源唱的那首歌——《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这世上确有知己,他/她确能想你所想,懂你所懂,却永远不能与你悲欢尽同,每个人都是尽力的为自己活着,至于旁人,则是根据关系的远近多少分一些感受罢了;往好了讲,或许真的有人想要努力地去感知的你的悲欢,但是事实依旧残酷得令你无法改变——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而我倒也不会像这位大文豪一样看透彻了这一切,觉得此般种种皆是吵闹,只是会像所有的俗人一样对事态推送自己的直接感受,或厌恶,或羡慕,或同情,或感伤等等吧,只是做个俗人之余还是会清醒、理性地去慨叹:“哦原来,鲁迅先生的文字真的是这么一针见血。”

  《而已集》读后感(三):既然无用,为何还学?

  扩展到历史,五四一代领袖多批判文学艺术的古典性,过于沉浸在山水游玩上,提倡现实性,望以此来警惕世人,唤醒救亡图存之心。栗宪庭先生在《“五四美术革命”批判》一文曾严厉批评这种根深蒂固的“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模式,造成文学长时期内被政治左右,丧失了独立性和艺术性。因此提倡艺术的古典回归。

  但革命时期的文学却有不同,文字充当着革命的集结号 。鲁迅先生很明确自己文章的分量及文人的地位:杂文针砭时弊,却只是作者一厢情愿发发牢骚罢了,且若涉及社会闲人,往往还招来骂战与不是。先生一生都生活在此矛盾中,一方面深知文字无用,于革命者刀枪棍棒的杀伤力相差甚远,另外先生洞悉人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多要直抒心中的愤懑。可其思想角度的独特及行文流畅是堪称一绝的,仍有价值,且当时的人视鲁迅为反叛领袖,足以证明其文字深刻的影响。

  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的话已经说完,去年说的 ,今年还适用,恐怕明年也还适用。但我诚恳地希望他不至于适用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倘这样,中国可就要完了,虽然我倒可以自慢。”近90年后,先生文字在今天看仍有可鉴之处,即使欢喜,又是悲伤。

  《而已集》读后感(四):说与不说而已

  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79周年纪念日。

  一般应该于纪念日说写什么呢?逝者已矣。

  不怎么读鲁迅先生的书,大概是因为初高中语文里对分析他的文章留下了阴影,总觉得读他的书太辛苦。

  是在书架上翻见鲁迅先生的杂文系列,我就按着后面的出书顺序拿了两本,按顺序读,先读的便是而已。

  然后我就被这本小册子整蒙了。

  从头至尾的文章几乎都以我不想说开头,然后再说说为啥不想说。无非想说不能说,说了也没用,没啥好说的。

  不可奈何。

  文章的力量太弱了。

  文章改变不了愚昧的大众,因为那些人不读文章;文章改变不了穷兵黩武的军阀,因为那些人不读文章;文章甚至改变不了知识分子,大约文人总相轻,都觉得自己离真理比较近吧。

  我没太有心思看进去。

  只是把书扔在包里,寻思坐公的时候看看,但坐车总是人多的时候居多,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摊开一本书了。

  看了又有什么用呢?

  偶尔读到鲁迅先生的某个句子、某篇文章,只觉说得太对了、骂得太好了!然而呢?说也就说了而已,骂也就骂了而已,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骂了几十年,现在都又过世好几十年,有成效没?之所以觉得他依旧说得好、骂得对,就是说明这世道没太怎么有改变,仍是一个人吃人的世界。

  有人说,鲁迅先生如果身处当今这个社会,也唯有沉默。

  既如此,我也不说了,就此而已。

  《而已集》读后感(五):流感期间适合读鲁迅(摘抄)

  “英官无话可说了,但他还是输。那最末是得到严厉的训斥,道:“总之是你错的:因为我说你错!” “他们便成为沉默的民族,渐渐更加衰颓下去,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就都没有什么声音了!至于富有反抗性,蕴有力量的民族,因为叫苦没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怒吼的文学一出现,反抗就快到了;他们已经很愤怒” “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 “如果是后来消除的,那么,是渐渐净尽而只剩了人性的呢,还是不过渐渐成了驯顺。野牛成为家牛,野猪成为猪,狼成为狗,野性是消失了,但只足使牧人喜欢,于本身并无好处。人不过是人,不再夹杂着别的东西,当然再好没有了。”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但我还要给青年们一个警告:勿以为我们以后只做“可叹也夫”的文章,便可以安全了。新例我还未研究好,单看清朝的老例,则准其叹气,乃是对于古人的优待,不适用于今人的。因为奴才都叹气,虽无大害,主人看了究竟不舒服。必须要如罗素所称赞的杭州的轿夫一样,常是笑嘻嘻。” “人类究竟是可怕的东西。就是能够咬死人的毒蛇,商人们也会将它浸在酒里,什么“三蛇酒”,“五蛇酒”,去卖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而已集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