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1-05 04:11: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读后感精选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是一本由弗洛伊德著作,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精选点评:

  ●补标,入门非常好,测注十分贴心

  ●借书的时候1⃣️男生说看这本书的都是恋爱高手。 suowei遗忘、口误笔误,都是因为内心不愿意提及的回忆,不好的潜意识。 还能完成本周老王计划一箭双雕

  ●作为非专业人员 看得理解的没那么通顺 慢慢吃就好了

  ●高三看的 通篇都是一条咬着自己尾巴的蛇。弗洛伊德最大的特点就是 你没法反驳他的胡说八道 因为他认为:你反驳他是因为你潜意识里觉得他说对了 所以你恐惧。完美的逻辑自证 简直是自己给自己口交

  ●作为现代心理分析的基石,坐等可以推翻它的更科学的理论。

  ●图书馆借的,在地铁上读完了。三到四星之间。排版字太大,阅读过程中,例证,精神分析,你的一言一行其实反映的是你的心理与思想状态。到头来,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徘徊在正常人与精神病人之间。一不小心,就变成了症状性神经病。

  ●任何的行为都隐藏着潜意识

  ● 各种遗忘(专名、名字、词序等)、错误(口误、笔误等)、症状性行为与偶发行为等都是因为潜意识(displacement, 浓缩等)在作怪。。自己也能找到些案例,但想多了会走向偏执哈。昨天看到的一个例子:“五月中旬,一向谨慎的我把妻买给我的一块浪琴表机械表弄丢了(以万计),当天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但又对钱非常在意,可能对婚姻状态不满吧。

  ●和我小时候猜想的一样,可惜比他生的晚。

  ●希望改天能有其他版本的翻译再看一下。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读后感(一):弗洛伊德把一切都归咎于性

  “在霎哈嘉瑜伽,我们认为基本上有三类人,有些人倾向左边,有些人倾向右边。左边是我们的欲望,这些欲望不论能否实现,都进入我们的潜意识,然后进入集体潜意识。左边掌管我们的心理,左脉从第一个轮穴开始,向上经过视神经交叉,在右边脑袋形成我们的思想积集,在心理学上叫「超我」。最底下的那个轮穴滋养我们的盘骨神经,照顾我们的排泄功能和性功能。我们对性要有健康的想法,因为左脉从第一轮穴开始。弗洛伊德把一切都颠倒过来,他不教人有良好的性观念,保护掌管纯真的这个轮穴,却教人完全相反的事情。弗洛伊德把一切都归咎于性,好像人类除了性之外,便没有其他事情。同时他自创一套理论,说人人都有恋母情结,他把整套理论建筑在这种变态心理之上。于是人们认为自由性爱,便是自由的体现。在西方,甚至没有人批评他,弗洛伊德在人们心目中比基督更重要,因此现在便出现爱滋病、梅毒等。现在各种的性病,有六成在美国出现。这些病都与性器官有关,性器官又被称为私处,但人们没有真正明白其意义”。

  ————霎哈嘉瑜伽创始人锡.玛塔吉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读后感(二):与其说跟随你的内心,不如说跟随你的潜意识。

  弗洛伊德将口误笔误失误等看作是潜意识的结果。认为是在无意识之中,思维收到了干扰。

  而这种干扰,大多是受到抑制的,不愉快的。

  不愉快发生于外界和内心期望。

  而抑制作用来自何处呢。

  弗洛伊德给出的答案是:

  uperego 对 id 的抑制。

  在他的理论中id,ego,superego (本我,自我,超我),是人的三中心理状态。本我代表着原始欲望(性欲,贪婪),自我代表着较为中肯的想法,而超我则意味shameful。但是本我和超我都是stupid。抑制就是来源于超我对本我的抑制。(当本我说,我想要美女和金钱,超我就会说真可耻!)

  他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来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

  其中一些对我自己而言的确很准确:

  1.双重错失行为:

  行为每每改变方式,却总是指向同一效果。

  “冥冥之中”有一个意愿,在追求它的确切目标时,常具有耐心和弹性。

  有时候违背自己的意愿做事情,是多么的徒劳无功。

  2.错误

  一个很不情愿地被压制下去的期望,常会在错误中得到满足。

  心理压抑多了,错误不自觉的会多了起来。

  如果你忘了某件事,那它的重要性便得到了质疑。

  都能够想到自己得的一些经历,并用此分析可以印证。

  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的确有种,(正如有人评论)咬着自己尾巴的蛇的感觉。

  我自我感觉是:归因法和后视偏差。只要你用他的理论,就会在论证中证明他的正确性。但是从验证科学的真伪的方法:是否可以预测,是否可以被证伪;却难以判断它的科学性。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读后感(三):潜意识里被压迫的精神载体的释放

  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书籍。

  弗洛伊德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出发,分析了这一系列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潜意识所压迫着的不快经历或回忆。看似寻常的错误,比如遗忘、口误、笔误,其实隐含着自己潜意识里真实的想法。

  其实对于弗洛伊德学说,并不能较真地去分析,如果生活中都是这样费脑的分析,会搞得很累,神经也会格外敏感。但弗洛伊德理论确实有中肯之处 。

  佛洛依德说,潜意识对痛苦或不快经历的压制是导致遗忘的动机。

  很多现象确实如此,

  我记得前段时间,我妈妈给我买了一块表,当时我是很想得到一块名贵表的,但最后,妈妈只是给我买了一块普通的链表。在潜意识里我就不太喜欢这块表。后来,这手表被我遗忘在了洗浴间。这是我潜意识想要去丢掉这块表而已。

  佛洛依德指出,人们会遗忘某些重要的意向,是因为记忆受到了某种潜意识中被压抑的动机的干扰。

  忽然记起来前几天,我和二姐去找一个叫毛毛的女生一起吃饭,毛毛 这个女生很不实在,为人心计很多。我和二姐都不太喜欢,那天毛毛把火锅汤洒到了我的身上。后来,我和二姐再次一起吃火锅时,总是模糊地记得有人把汤洒到了我的身上,却记不起来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幸好那些日子我们饭局不多,仔细一回忆就记起来了。‘

  另外,佛罗伊德还指出,许多人受伤的时候看起来是意外,实际上确实自找的。人们具有自我惩罚的潜在倾向。

  记起自己在最冷的时候去北极村,不好好吃饭导致胃不好,大量抽烟得了咽炎。那段很不好的日子,我想这也是一种自我惩罚,当时压抑着对馒头的感情并不开心,再加上大学生活的迷惘,这正是对那段时间的反叛吧。

  正是这样一个个不起眼的日常生活里的现象,才更容易出卖一个人。让人的内心世界暴露无疑。

  在佛罗伊德所指出的理论中,都可以拿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做分析,也可找到自己心理状态的溯源。这事或在教人为人处世上会有挺大帮助,许多事要选择看破不说破,另外对于这样的精神分析太过于敏感的话,我想就可以归类于偏执狂了吧。

  这种理论用在个人身上,不断思考不断完善自我还是挺不错的。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读后感(四):认识潜意识中的我

  这是一本十分易读的书,全书基本是大量的实际案例,包括弗洛伊德自己身上发生的案例、弗洛伊德的病人案例,或其他医生记载的案例。因为所讨论的话题非常的“日常生活”,所以,这本书读起来平易近人,完全不是专业术语一大堆、论述玄乎其玄的心理论著。

  本书初版于1904年,先后修订九次,汇集了弗洛伊德毕生的心血。学术界将本书与《梦的解析》、《性学三论》并称为弗洛伊德的三大代表作。

  本书中各案例心理分析的基本前提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意识分层论”,即人的心理现象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意识(conscious)的层次,意识,就是我们自主自觉的一切心理活动,代表着表层或外层的精神现象。

  潜意识(unconscious)的层次,潜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最深层次,是主体不能自觉,也极难察知的各种精神活动,或者也可以说是是被深深潜藏与压抑着的精神体裁。

  前意识(preconscious,又译下意识)的层次,即介于以上二者之中的层次,原则上,它也是一种潜意识,因而属于被压抑的精神体裁;但另一方面,因为主体通过自觉的反思或省察,能够把它们带到意识的前台,使之转化为表层的精神现象,所以“前意识”就是介乎“意识”和“潜意识”中间的层次,它既能沟通二者,又能区隔二者。(导读P3)

  借助精神分析的力量,弗洛伊德向人们展示了潜意识是一个何等奇妙的领域,生活中的许多看似毫无缘故的行动,原来都已在其中酝酿弥久。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是:日常生活中的遗忘、口误、笔误、失手及各种“错误行为”,均源自于潜意识对意识的干扰。而自指涉的复杂性,则是干扰的的来源,它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自我复杂性、专业复杂性、家族复杂性。书中还探讨了遗忘的发生机制,记忆的形成机制等。

  人们在表达内心的犹豫不决时,常说自己心里的天使和魔鬼在斗争,我觉得这恰好可以作为潜意识和意识这两种力量互相压制的形象比喻。潜意识的世界实在太奇妙了,弗洛伊德为我们展示了这个奇妙世界的一个微小部分,虽管中窥豹,却令人着迷。这不禁令我想起阿波罗神庙的那句真言:人啊,认识你自己!

  如果弗洛伊德活在当代,或许还可以把敲键盘常出现的手误,开车中常出现的习惯动作等作为研究对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习惯性的小动作等作为研究内容进行心理分析。另外,我觉得关于记忆的形成机制,还是不尽深入,痛苦的记忆被潜意识压制,但是快乐的记忆呢?也不见得全部都能深刻地记忆住。

  从本书弗洛伊德大量的实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模仿进行自我心理分析,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那个潜意识里神秘的自我。这也是我读完本书最大的收获。以下是我抄录的书本内容,作为读书笔记,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抄录,好书是值得一读再读的。

  原文链接:http://hjkcos.blog.163.com/blog/static/7539538220141127111155506/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