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木鱼的来源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1-05 00:39: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木鱼的来源经典读后感有感

  《木鱼的来源》是一本由司马中原著作,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80元,页数:1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木鱼的来源》读后感(一):呼唤童心

  徐锦成

  童话,是魅力独具的文类。一个人儿时接触到的童话,往往影响其一生。一个文明的童话,也往往反映出——甚至型塑了——这个文明的人民性格。

  童话一方面是活泼的,但同时也是温和的。

  活泼,因此我们可以从童话中看出一个文明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温和,因此童话界少有话题、少有论战,以致文坛的聚光灯也难得打在童话身上。

  童话的发展跟文学的发展息息相关。但从文坛的现状看,诗、小说、散文是三大主流文类;戏剧作品不多,但也有其地位。至于童话,与前四者相较无疑最为寂寞。文学界长期的忽略,使童话受到的重视程度肯定远远不及她本身的成就。

  是该重新认识并重视童话的时候了!

  童话,是呼唤童心的文学。不只属于儿童,也属于所有童心未泯或想寻回童心的成年人。而童心,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最宝贵的。错过童话,对喜欢文学的读者来说是一大损失。

  九歌出版社自2003年开始推出“年度童话选”,获得广大回响。如今又推出“童话列车”,在台湾儿童文学出版上更是史无前例的大事。以往的童话选集,不论依类型或依年代来编,都是集体作者的合集。而这次,我们以个人为基准,要为童话作家编出一部部足以彰显其成就的代表作。

  在作家的选择上,所有资深的前辈作家以及活力旺盛的中生代作家,只要作品具有一定的质量,都是我们希望合作的对象。而作家的来源也不限于台湾。我们放眼华文世界,希望能为各地的优秀华文童话家出版选集。

  在篇目的选择上,则由编者与作者深入沟通,务必使所收录的作品能确实具有代表性、能充分展现作者的风格。每本书末皆有一篇赏析专文,用意在提醒读者留意该作家的童话特色。

  我们希望透过这一系列精选集,向优异而丰富的华文童话家致敬。更期望大小读者能透过他们的作品,品味到文学的童心。

  ——选自福建少儿社“台湾童话列车”书系

  《木鱼的来源》读后感(二):什么?这是大陆唯一的司马中原短篇小说集?!

  并不是标题党。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司马中原的那些著作,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这么多年了,在大陆的出版情况依然冷落,出版过的作品屈指可数。其实,早在1988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就已经出版过司马中原的一部叫做《骤雨》的长篇小说,当时定价2.6元,版权情况不明。台版《骤雨》,初版于1968年,水牛出版社,属于水牛文库系列第37本。后又以原名以及《流星锤》的书名陆续被别的出版社再版。这本书,是司马中原的作品第一次被“正式”引进大陆,也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长篇小说。1989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路客与刀客》,同样版权不明。台版初版于1970年,皇冠出版社。

  等到他的长篇小说再次被大陆出版,距离当初的1989,二十几年就这样过去了。对于司马中原的作品出版情况来说,却是悄无声息地过去了。一直到2011年,译林出版社才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狂风沙》,这是大陆出版社出版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此后又于2013年替换封面之后再版。至此,司马中原的长篇小说在大陆的出版情况就是这样,仅仅三部作品,加起来总共四本书而已。

  说完长篇小说,再说说他的散文。虽然散文不如小说那么多,但是在台湾也出版了十多本。大陆只有一本,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共选编收入其散文46篇。此书出版后的第二年的2015年,司马中原第一次从台湾回到祖国大陆,回到家乡淮阴渔沟镇,扫墓祭祖,参加母校活动,并签名售书。签售的正是这本叫做《握一把苍凉》的散文集。这本书应该是因回乡活动才运作出版的。

  说完了散文,最后说说短篇小说的出版情况。之所以是放在最后说,是实在没什么好说,根本就没有,一个都没有。他的短篇小说,在大陆,仅仅零星见于诸如《台湾小说选讲》之类的教材选本,而且选的基本上都是个人认为写的不算太好的《红丝凤》。

  直到我看到了这本所谓的童话集。《木鱼的来源》,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版,属于“台湾儿童文学馆·童话列车”丛书中的一本,作者司马中原。这本书的原版是台湾九歌出版社出版的《司马中原童话》,属于该社“童话列车”丛书的第一本,出版时间是2006年6月1日儿童节,出版后还获得了当年“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此书的大陆版跟台湾版比,除了书名更改、封面插图不一样以外,其他从版式装帧设计到文字内容等里里外外几乎一模一样,可以说完美还原了台版。

  但是,司马中原好像没有写过童话,那么这本书里的五篇童话是怎么回事?本书的台湾主编在书后的“赏析”里给出了答案,“这本书是司马中原第一本童话集,但除了第一篇《吴抄手打鬼》是他应出版社所写的全新创作外,其他四篇都是二三十年前的旧作,曾分别收录在他不同的短篇小说里。”根据编者的线索,我们可以查到,第二篇《灶王爷和牛》,出自秉烛夜谈之三《呆虎传》;第三篇《木鱼的来源》,出自秉烛夜谈之六《挑灯练胆》,原名《"木鱼”源考》;第四篇《人化虎》,出自收鬼录之二《吸血的僵尸》;第五篇《血光娘子庙》出自秉烛夜谈之一《遇邪记》,原名《野庙的缘由》,其中写到了两个野庙,编者截取了第一个血光娘子庙。顺便说一句,以上所引的各书都是台湾皇冠出版社的版本,而且全文都没有删减。

  如此看来,这本童话集,也可以算作是司马中原的短篇小说选集了,虽然既不能说是“精选”也不能说是“多选”。不过有趣的是,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不仅在大陆出版了司马中原的第一本童话集,也出版了大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

  这五篇小说,有鬼话,有神话,还有野话,但是他们都是童话,而且是适合小朋友看的童话。并且他们都不是作者的原创故事,而是根据乡土民间口耳相传的传说改编而成,其实包括司马中原另外那些“乡野传奇”的系列小说也有一部分是这样的“改写传说”的作品,这些作品直接影响到了后来作者的鬼故事创作。这些作品也许缺乏文学的深度,但却意义重大,编者在最后这样说:

  “童话来自民间,原本只是口耳相传的形式。童话作家采集之后写成文字,那过程就像一座庙盖好了,最后在匾额上题字一样。当庙有了庙名,香火就有传承下来的机会了。”

  司马中原,正是在做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木鱼的来源》读后感(三):童话•神话•鬼话•笑话

  司马中原

  写作近一甲子,我从来不敢写“童话”故事,因为我的童年,生活在烽火连天的悲惨世界中,我不忍让生活在承平时代的小朋友感受我悲惨的童年。

  但,人活在那种“非人”的岁月,总要感受生活“现实”,再从一些虚幻缥缈的故事里,找到一丝安慰,激起一丝希望,于是“传说故事”便成为我成长期的生命教材。那里面充满了“神话”、“鬼话”和发人省思的“笑话”。按理说,这些并非“童话”,但在白发老公公和没牙老奶奶的嘴里,用孩子都听得懂的话说出来,它就变成了“童话”了!

  先就“神话”来说:话说殷纣王无道,酒池肉林,天下俱怨愤难平,托塔天王李靖原是镇守陈唐关的主将,他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金吒、木吒和哪吒,前两个本领平常,唯有哪吒三太子,得异人传授,足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真是功夫了得!但哪吒不肯“助纣为虐”,总在外面闹乱子,一心要为武王伐纣。李靖思想顽固,认为身为臣子,忠君至上,儿子不听话,要作反殷的叛逆,就祭起神塔,把哪吒压在当中,更对哪吒训斥说:“身体发肤全受之父母。你要想出塔,先得把身体发肤全还给我!”并说,“什么是你的?只有一口牙是你的!”

  哪吒还是不顺从,就把身体发肤全肢解了还给父母。出塔后幻成白藕红莲,后经太乙真人搭救,还复为人身,成了伐纣的先锋。这个故事的本旨是说人生在世,“仁”不可夺,“志”不可移,即使生身父母也不可改变其做“人”的原则!

  再就“鬼话”来说,有个老爷爷,摸黑走夜路,遇到一个黑黑的东西,那东西大喝:“让开路!让开!”老爷爷说:“干吗要让开?”那东西说: “你知道我是谁?我是鬼!”他以为这么一来,一定会把老爷爷吓得非让不可了。谁知,那老爷爷用烟袋锅敲打那东西的脑袋说:“鬼有什么了不起?再过几天老子就和你一样了!”

  年轻人怕“鬼”,因为他们的日子像春天树上的叶子,“鬼”离他们太远!司马爷爷不怕“鬼”,只因为随时都能变成“鬼”。这故事本质上是穹苍生生不息的宇宙奥秘!

  后就“笑话”来说,一个老人带着小孙儿赶集市,路过大荒冢,小孙儿指着那些荒冢堆问:“这是什么呀?”老爷爷说:“都是些土馒头呀!”后来到集市上,挨肩擦背都是人,小孙儿问:“这些又都是什么呀?”老爷爷笑说:“这些都只是日后的馒头馅儿罢了!”

  这些听起来都像是“笑话”,但也都是生命无常的人生哲学。

  我们民族一向极讲究话“亲”叙“旧”。像“五服堂亲”,分亲堂、仲堂、远堂,表亲分姑表、舅表、姨表。如果再拐弯抹角,就能把人搞得头昏脑胀了。故事说:有一天,乡下一个年轻貌美的妇人,单独上街赶集市,结果一个壮年男人一把抓住她说:“哎哟!自小看你长大,怎会变得这般标致。真是女大十八变,变成了观音哇!”女的疑惑地抬眼,她并不认识那个男人,眨眼说:“敢问您是?”那人说: “你不就是我大舅的外甥媳妇吗?走走走,我请你吃饭去!”那妇人跟随他进饭馆,两人叙亲话旧。回家后,说给长辈听,她婆婆掐了几次手指头,哎哟惊叫一声说: “你被他戏耍了!他是他大舅的外甥,他说你就是他的媳妇。只转一个弯,就把你弄昏了呀!”

  这个故事讲了之后,我们的长辈就教我们掐手指头算亲戚,比如姑妈的姨妈怎么称呼?姨妈表舅的子女又怎样称呼?在我感觉中,要比“鸡兔同笼”的算术题更难呢!

  若想发展民族的“童话”,得从民族历史文化中找题材,不能靠小公主与小王子、阿里巴巴大盗、阿拉丁神灯、辛巴达奇航妖岛,来作为童话教材。我们的儿童床边故事其实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传说”的教育功能是值得肯定的,吴涵碧曾在《中华日报》连载多时的“吴姐姐讲故事”,就是极佳的范例。如果把历史感消化一些,那都将是民族童话的源头呢!

  人到老来,该软的地方全变硬了,若还能哄得住小孩,那表示我还有残余的利用价值。若有人家诚征阿公,我一定削价贱卖也!一笑!

  ——选自福建少儿社“台湾童话列车”书系

  之《木鱼的来源》

  《木鱼的来源》读后感(四):传说的传说

  ——司马中原童话赏析

  徐锦成

  1

  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六七十年前在中国苏北,夏日的夜晚,庭院里聚集几个小孩,排排坐听着老祖母(或老祖父)为他们讲故事。老祖母识字不多,但肚子里的传奇故事可真不少。她的故事里没有西洋的睡美人与骑士,也没有小矮人跟白雪公主。那些故事,其实是她祖祖辈辈说过又说的,内容全都取材自中国乡野,有鬼、有狐、有路客与刀客……

  那群小孩子中,日后因缘际会出了位大作家,将这些传说用书写的方式再次流传下去……

  2

  司马中原是不必介绍的。这几十年来在台湾成长的孩子,谁不曾听过他说的鬼故事?不曾读过他的乡野传奇小说?有趣的是,一般人并不认为司马中原是儿童文学作家。原因可能很复杂,论者可以争辩他的作品适不适合儿童(但却无视于儿童已经在阅读),而原因也可以很简单,毕竟司马中原的著作,从未以儿童文学读本的方式出版过。

  我猜想,这本《木鱼的来源》出版之后,上述的问题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这本书是司马中原第一本童话集,但除了第一篇《吴抄手打鬼》是他应出版社之邀所写的全新创作外,其他四篇都是二三十年前的旧作,曾分别收录在他不同的短篇小说集里。司马中原的乡野传奇,有许多是可当童话来读的,这四篇是其中的代表作。

  3

  司马中原是著名的小说家,这毋庸置疑。但在民间,他给人更深的印象应该是个“讲鬼故事的人”。不少人会问:鬼故事算不算童话呢?这虽不是高明的问法,但也不妨一谈。

  鬼故事跟童话共同处很多,它们都是幻想的文类。但鬼故事的幻想基础可能更局限一点,它必须建立在阴阳两界的对立上。鬼故事的“第二世界”就是阴间,而不会是龙宫或纳尼亚王国。除此之外,我不认为鬼故事和童话有何泾渭分明的界线。我们看徐克的卡通版《小倩》或宫崎骏的《神隐少女》,都不会想到它们是“鬼片”。因此,鬼故事是否可视为童话(或儿童文学)关键应在它是否写得适合儿童阅读。至于“子不语:怪力乱神”这顶大帽子,就少给鬼故事戴上了。

  不过以上的解释,都远不如司马中原的讲法生动。他说:“我小时候听到的童话,都是鬼故事!”

  4

  收在本书中的《吴抄手打鬼》与《血光娘子庙》可算是鬼故事。但这两篇故事一点都不恐怖。

  吴抄手所打的机灵鬼、醉鬼、大头鬼、尖屁股鬼、好吃鬼,都是卡通化的鬼。城隍爷也毫无威严可言,活脱是个丑角。事实上,司马中原另有一篇短篇小说名作《打鬼救夫》,可见他不是第一次“打鬼”。鬼既然能打,还有什么可怕?

  而司马中原说《吴抄手打鬼》“是各地流传最广、又极为精彩的故事,在乡野间辗转流传,逐渐形成多种不同的版本”、“幼年所听的故事,到老年来讲,也许有迷迷盹盹、挂一漏万的地方,我只能用想象去修补那年深日久记忆的湮黄”,正说明了他的童话特色。童话来自民间,而民间童话蜕变成现代童话的关键,便在于出现一位具有创造力的作家将之整理为定本。

  本书的五篇童话其实都可视作这一类“改写传说”的作品。但这些作品经司马中原之手写出,就不再只是传说而已了。

  5

  《血光娘子庙》是本书最长的一篇。女鬼本来想利用丁二婶儿临盆之际,以获得重新投胎的机会,不料受到阿旺的阻挠。过程固然精彩,但更令人感动的,该是阿旺体谅女鬼的心,以及为她建庙的过程。

  “啊呵呵呵……”年轻的女人激动得哭泣起来,“我真没想到小哥你竟有这等的好心肠!我们初次见面,彼此名不知,姓不晓的……但,像我这样苦命薄福的野鬼,哪配进庙呢?”

  “这个你放心,”阿旺理直气壮地说,“普世天下,哪座庙不是人立的?就凭你刚刚放过丁二婶儿的功德,你就能进得庙了!”

  人若体谅鬼到这个地步,还会觉得鬼(或鬼故事)可怕吗?

  历尽千辛万苦,血光娘子庙终于造妥了,那是“一座看上去极为粗糙,但却极为笨实的野庙”。阿旺也亲手为血光娘子雕了座木像。然而,最后还缺了块匾,这就不是目不识丁的阿旺能解决的。

  童话来自民间,原本只是口耳相传的形式。童话作家采集之后写成文字,那过程就像一座庙盖好了,最后在匾额上题字一样。

  当庙有了庙名,香火就有传承下来的机会了。

  ——选自福建少儿社“台湾童话列车”书系

  之《木鱼的来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木鱼的来源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