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书法概述》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1-03 01:32: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书法概述》读后感100字

  《中国书法概述》是一本由释广元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书法概述》精选点评:

  ●感觉写的很好,可是没有静下心来细看

  ●书法并不是单指写字技法,更包含其所具备的艺术气质。这本概论回顾了汉字发展史,各代名家各有千秋,书法确实是一门艺术。作者也是博学且功底深厚的大师,可惜今人早已不识毛笔为何物。

  ●感念胡迪军老师赐墨宝,让我步入书法之门。整饬局度,挥洒方遒,圆尖肥瘦,气韵神行,浅尝妙境而不欲止,天地广阔而得其乐。

  ●算我买错

  ●校对欠精。识见似并无特别出奇之处,个人感觉。

  ●已购。书法入门,各类字体,选贴,都有讲到。

  ●这本书不仅概要说明书法发展源流和历史,还很精要地教导书法入门,分享作者领悟的一点经验要诀,所以非常适合初学或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看。所谓良史才学识三要素,此书皆备,非常棒!

  ●书法入门

  ●四星半吧

  ●書法與書寫是不同的。介紹各種書體,也教人如何用筆用紙墨,如何姿勢運筆,還算仔細。指引大家如何進入書法世界。

  《中国书法概述》读后感(一):学书之初得见此书,幸何如之

  学习书法,是自己长久以来的愿望之一。在今年夏天,偶然的机缘巧合,遇到书法家梁光先生的学生,交谈得十分投机,一来二去,开始学书。为此,曾专程赴赣请教,非常幸运地得到了梁先生的亲自指点。

  在书法理论上,则从阅读书谱和本书开始,虽然在一些技术性的细节方面,有见仁见智之处,但本书简洁、扼要、精当的风格却深深吸引着我。能在学书之初读到这样的书,真是幸事!

  《中国书法概述》读后感(二):中国书法之内涵——龚鹏程推荐序

  春假期间返台,与友人同游金山海边的法鼓山道场。一入禅堂,就见到门口大张一幅对联,乃广元法师手笔,曰:“选佛场中别无对手,传灯会上相印于心。”想是开山的圣严法师敬重广元书法,又喜其能道出戒坛精要,故特揭悬于此。除这幅字以外,禅堂再无其他书迹了。

  台湾佛家之善书者,如广元、入迂、晓云,皆不愧作手,而广元更以能持论见称,本书即其一例。节后自台湾回北京,出版社便以此书示我,命撰小序。既感因缘,又敬其为前辈手泽,遂不辞谫陋,略志数言。

  本书原是王云五先生寿辰时门生故吏为其祝嘏之作。每人就其专长,写一学术专著为长者寿,用以显示教泽宏敷、学术人才继起无穷之意,可谓陈义甚美。

  由于写作并出版此书,原有这层表示学术上承先启后的意思,所以这本书谈书法也有特殊角度,与一般书法史或书法艺术论不同。

  一般书法史写作,或重书体,或重作者。也就是说大体均以书体、作品及作者为重点,介绍书体沿革、主要作家与作品。书法艺术论之类著作,则是就书法这门艺术,讨论其艺术特质,说明其历史发展、各期之特色及代表作家、主要风格如何等等。释广元此书当然对于上述各项也均有涉及,但方向和重点并不相同。他本是位杰出的书家,所以是站在指导后学如何写字、由写字去体会去理解整个中国书法之内涵的。

  所以,此书不但有几章具体告诉你如何执笔、如何选帖、如何择用纸墨、姿势如何、运腕运笔又当如何等等;就是介绍各体书时,也不是平列史实地介绍,而是针对学写字的人说。例如历来善于写行书的书家何可胜数?但此书只介绍王羲之、颜真卿。他之所以如此介绍作家与书体,就与他后文介绍你如何择帖是互相呼应的。其他各体字也都是如此,绝不贪多求备,重点只欲示人以津梁。

  在指引后昆这方面,他的指导又很平正通达,简要可行。比方执笔,有主张龙形的、有主张鹅头的,他就说基本当采鹅头法,但大字可用龙形,若如写钢笔原子笔那样则不可。论运笔,也说基本须用中锋,但侧锋也偶可用;方笔圆笔则须相济。这些,都可替初学省却许多知见烦扰。再则如大字小字该如何写,篆字隶字又该如何运笔,历来聚讼,他都能直凑单微,简明扼要说之,使人得一具体入手之法度,这是很不容易的。看得出这其中不但有见识问题,还有法师长期习写书法之心得在,值得读者珍视。

  不过,一本书,若说它的主要特点在于接引后学,可能听者就会怀疑它卑之无甚高论,或只是入门概论,虽平正而无自己之主张。广元法师这本书却不是这样的。上述那些讲法,其实就是他消化了古来许多书论之后的主张,属于他自己的见解。此外还有许多特见,如谓石鼓文是秦灵公时作品、隶即八分之类。论书法与建筑、绘图、几何、化学相通,书法写作与人生修养之关系等处尤为精彩。他把王铎放在清朝而不在明朝叙述,正有由书论德之微意。书以见德,更可养德,此义今人颇不愿谈,其实乃中国书法精髓所在,法师特为拈出,不可忽诸!另外,本书最末三章分论智永、怀素、弘一三人之书法,三人皆僧家,法师特意如此安排章节,可谓尽显宗风矣!

  当然,小瑕疵不是没有的。像他介绍金文之参考书时,就不免将器物学、文字学、书艺三类书混为一谈;把王国维《生霸死霸考》《鬼方昆夷考》《两周金石文韵读》、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金文世族谱》、董作宾《毛公鼎考年》之类与书法无关的著作羼入,欠予简别。而写作此书时年代较早,对新出考古所获金石简帛书迹也未齿及,均可算是它的局限或缺点。读者识其大体,自亦无伤,毕竟仍是本难得的好书呀!

  龚鹏程

  癸巳新正写于燕京小西天如来藏

  .s.标题为小编自拟,非龚老师撰此推荐序之题目,特此声明。

  《中国书法概述》读后感(三):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

  一位好朋友临帖很久了,前两天看到他随手写的几个字,顿觉眼前一亮,羡慕之极,因为那遒劲有力的字体也正是自己期待达到的效果。还有一位朋友,他不仅热衷写字,还擅长微书,他的个子一米九,却能在黄豆粒上写书法,这样的反差,你是不是会很惊讶,而且他的微书可不是仅仅喜欢而已,如今已经是微书达人,很有知名度,身边有这样的榜样激励着你,不努力都不行。

  今天与大家分享释广元著的《中国书法概述》,一看作者的名字,大家就能猜到作者一定是佛教书画家。作者俗名叫宋元如,别号竹云斋。1928年出生,安徽省太和县人,书画家宋瑞宇之次子。毕业于台湾佛学院研究所。修行之人,礼佛之余,苦练书法技艺,他曾向赵恒惕、宗孝忱、马寿华诸大师学习,书工各体,画精竹石。除此之外,作者还历任台湾佛学院研究所教授、世界佛教华僧会副会长、台湾“中国书法学会”会长、标准草书学会荣誉会长、颜真卿书法学会创会会长等职。著有《释广元书画集》《竹云斋文集》《禅艺幻影》等书籍。看到这段作者简介,大家应该知道本书的分量了。我最近读了寇克让著的《书法没有秘密》,侯吉谅著的《如何看懂书法》《如何写书法》,都是对中国博大精深书法的探究丛书,介绍书法的起源和发展。热爱书法之人都应该懂得一些书法常识,最起码聊书法时,不能都是以笔会友,还需要畅谈一些心得体会,这本书中的知识就很重要了。本书的内容是广元法师根据数十年书法研习经验写成的,自然会收集历代书学名家的精辟之论,来系统讲述书体的源流演变,归纳总结书法的技巧,择要介绍书法史上的名家名作。而且作者通过叙述上自夏商,下及近代,并辅以42幅具代表性的古今碑帖图版,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书艺风流蕴藉之美。

  这本书与我之前读的三本书法丛书相比薄了很多,但是其知识含量并未减少。大多数人一开始练习书法是为了把字写漂亮点。但是写着写着,对自己的要求就高了,好的书法不是临摹出来的,而是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笔墨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所以至今为止依然被国人推崇。我国的书法大家众多,古有王羲之、颜真卿等,近代有吴昌硕、林散之、齐白石、李叔同等,看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享受,更是一种美的再现。

  写书法究竟有多少好处,不妨我们来分析分析。第一,可以提升气质,但凡练习书法之人不仅要研究诗词歌赋,增加涵养,还会修身养性,必然会带给人亲切感;第二,写书法的过程,也是强身健体的过程,凝神静气,自信笃定,都会给人带来好心情;第三,通过互相切磋,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大家在一起畅谈心得,必然心情舒畅;第四,一幅字想一挥而就,可不是容易的事,要整体布局,要心无杂念,可见写书法的过程,也是强化自己思考的过程,常动脑的人自然益处多多;第五,当你有困惑时,迷茫时,不妨写写书法,只有做自己喜爱的事时,才能够有所反思,这比找人倾诉好得多,这就是自我疗伤的过程,通过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获得解脱。写书法的好处,还有很多,只要你坚持去做,一定会有收获。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写书法有没有什么坏处呢?我思前想后,还真想出了一点,那就是需要投资。喜欢书法的人可能觉得这不算什么,买纸墨笔砚吗?想写一手好字,必然要投资。我这里所说的投资,是指那些昂贵的笔墨纸砚,据说有的砚台可是价格不菲,还好,我们不是收藏家,我们只是书法爱好者而已,所以也不必非得拥有那么好的装备,特别是初学者,更不必花大价钱去制备自己的“武器”,平常心,有些人用筷子,用手指头,一样能写出好字,可见,只要用心,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中国书法概述》读后感(四):我们为什么要学书法

  书法的意义,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方面来解释。狭义的书法二字,就其字面讲,应当是“书写的方法”。广义的书法,则不单指“写字”这件事,或指书写完成的作品,甚至其所具有的艺术性质,一律都称之为书法。晚近以来,对于书法这两个字的使用,大家相习成风,于是一提到书法二字时,便会有广义的观念。

  我国文字,有特殊优美的原质,其肇始于象形和指事,推衍于会意和形声,本一切物象掺以心理的演绎,配合而成,作为宣传民族文化的工具。如此优美的文字,端赖于书法方能表现,是书法又为表现文字的工具。其由篆而隶而草而楷,经过由简而繁,减繁复简的悠久过程,已演进到繁简适中,惬合人人心理的地步。我国民族精神教育,可以说完全寄托于此,自有文字以来,即以书法为教育上重要的学科。

  我国传统,最重书法,是故书列六艺之一。《周礼》“保氏教国子以六书”(八岁入小学,即学六书),孔门又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人。周朝学童十七岁以上,要能讽习籀文(大篆)九千字,才可以做国家公务人员。讽习必定书写,其对于书法下的工夫,可想而知。唐朝书法最盛,设有书法大学,篆、隶、楷法,分年学习;置有书学博土,当时国家用人,皆以身言书判为准,书法最重遒美。因此褚、虞、颜、柳、欧阳、二李诸大书法家,接踵而起,实由风气使然。当时日本人到中国留学,就把这种风气传到日本,一直到现在,不仅仍为朝野注重,而且提倡之力有增无减。在日本特别叫做“书道”,并定为各等学校必修课程,社会上有书道学会,时时讲究,时时比赛。我国唐以后的各家墨迹和碑帖,彼国搜买甚多,影印极精,日人且著有《书道大全》,洋洋大观,辉煌我东亚文化者不少。我国自唐以后,如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初年各代,因受唐朝风气的感染,举国上下,一以书法为重。近二三十年,人心浮荡,喜新厌故,好逸恶劳,以书法不易学成,不如其他艺术稍事讲习,即能奏效速而获利丰。于是相率鄙弃,不加重视,致书法陵夷衰微,一蹶不振,民族传统惟精惟一的书法修养,也消失于无形了。幸而近年来教育当局有鉴于书法的重要,欲弘扬我国固有灿烂的文化艺术,登高一呼,众山响应,学校有书法之课,真可说是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了。如此,则民族的德性,由书法而恢复,民族的智慧,由书法的修养而得以启发,诚一大可庆之事。

  首先,谈谈关于书法在扩充人生德性方面的功用。大家都知道,书法可以陶冶人之性情,可以变化人之气质。幼童入学,一开始必先教写字,写字时必令坐得端正,然后教以执笔方法,使他执笔正确,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格言,时时灌输于脑海中:写到一横,就有横如水平的观念和锻炼;写到一竖,就有竖如柱直的观念和锻炼;写到一撇,就有丝毫不苟的观念和锻炼;写到点、钩、折、剔,就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观念和锻炼。如此日久,必定养成正心诚意的良习。浮躁乖戾的儿童,抓到笔管,顿时安静和善,无形中使他性情调整,气质变化。假如是原来安静和善而具有天才的儿童,更可扩充他的良知良能。凡没经过学习书法深刻修养的人,不免操切粗率,为人轻视;反之,则性情温厚,举止高雅,处处受人尊重。对于书法稍有了领悟,进而临摹字帖,我国所流传的碑帖及昔人墨迹,皆为贤哲、豪杰、忠臣孝子之士所书。我们临贤哲的字,如孔子、释怀素等,自然发想做贤哲的心;临豪杰的字,如王羲之、李邕等,自然发动想做豪杰的心;临忠臣孝子的字,如颜真卿、岳飞等,自然发动想做忠臣孝子的心。且碑帖和墨迹,有笔意刚毅凝重的,有古朴端厚的,有俊秀圆润的,有潇洒豪纵的,临摹的人,必各就其性之所近。写刚毅凝重的字,为人自然趋向刚毅凝重;写古朴端厚的字,为人自然趋向古朴端厚;写潇洒豪纵的字,为人自然趋向潇洒豪纵。这种微妙的修养,是由感通领会,经过潜移默化,你的气质里便会有种种的种子,一旦现行而为事功,能以古人的修养,转而为我的修养,人人皆可为王羲之,人人皆可为颜真卿,人人皆可为柳公权。书法修养的功效,小之正心诚意,大之继往开来,所以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莫不以书法做有恒的功课,为修身的爱好。

  再谈到关于书法在启发人生智慧方面的功用。中国文字,以六书为制字的原则,等于科学方法。有优美的文字,自然发生优美的书法,而书法讲求结构及运笔,又充满了科学性。兹试谈书法通于科学原理者。

  字体的结构,通于建筑学。古人将写字比如建屋,笔画少的字,如建旧式房屋,要疏疏朗朗;笔画多的字,如建西式房屋,要配合左宜右有,四平八稳,假如东倒西歪,或上重下轻,那就不成为房屋了。书法亦复如是,字体务求均匀相称。

  面积解析,通于几何学。笔画的长短与字体的分配,必先精心着意,全视面积而定。一字有一字的重心,一字中的各部,分疆画野,各有限度。在各体书法中,篆书尤贵准确:写一横,要平如水准;写一竖,要直如引绳;写一交叉,要长短一致;画半圈,要如三角;画圆圈,要如圆规,两边度数要等。是知字的长短、大小、高下、宽狭,无一不是通于数学的运用。

  精美尽致,通于绘图学。有些篆书的状貌,与图画极相近,也就是物象。写古凤字就像凤,写鸟就像鸟,写马字就像马,写虫就像虫。还有许多抽象的字,会意的字,一见使人心领神会,发生意趣。

  又字的神采、风度、气味、意态,又通于化学。哲学宇宙观的含蕴,限于篇幅,不再详说。总之,书法实兼德智二育的奥旨,又因书法讲求有力、有神、有劲,似又与体育有关。所以书法影响人生,力量甚大。聪明的人最易了解实践,就是天资稍差的人,只要时时玩索,时时临摹,果能念兹在兹,释兹在兹,也就熟能生巧,勤能补拙,而能得到书法的微妙功用,启发人生的智慧了。

  ——摘自本书“三 书法功用”

  http://book.douban.com/reading/25395778/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书法概述》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