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抗战时代生活史》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1-26 03:33: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抗战时代生活史》读后感精选

  《抗战时代生活史》是一本由陈存仁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55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0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抗战时代生活史》精选点评:

  ●信息量很大,休闲时可以看看。里头有可以琢磨出很多人生智慧。

  ●一枚名医能够介入的社会领域可真广啊

  ●质量更在上本之上,重点由生活细节转为记人记事,而且八卦的深度更深趣味更大而史料价值更高,只是篇幅较银元时代生活史短了三分之一强,不知是不是遭了官方阉割,细读又不像,因为文中记载了国军几次大胜仗和正面的艰苦作战,这个没删的话他们删了什么呢,无论如何这还是本很好的书,陈存仁先生一生功力在医学,文字不算多好,这两本回忆录是最值得一读的东西

  ●以前一直以为这本书是学术著作,翻开一看才知是回忆录。陈存仁医生抗战时期留在上海,他特殊的身份加之不错的运气使得他得以亲眼见证日军、伪军、黑帮及各种游氓群体如何将上海打造成为罪恶的魔窟,沦陷区的普通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里闪转腾挪也是他的亲身经历,尽管只提供了一个人的视角,不过他那鲜活生动的主观印象记却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还原了许多在正史中难以记载的历史细节。不过因回忆录写作时间地点均与历史现场产生距离,史料价值不免大打了折扣,故不可轻易使用。

  ●教陈群识别宋版书那一节,假的无与伦比。一代藏书大家,这种基本常识也要你来提点?总之,作者写旧时风貌基本是可信的,写跟名人的交往基本上要不是子虚乌有,要不是自我抬高。

  ●购于北京豆瓣书店,广西师大贝贝特出版。3/5

  ●增长见识

  ●八年抗战的孤岛生活与沪上见闻,许是国难的缘故,倒觉得比《银元时代生活史》更见真性情。

  ●说:老陈,存仁;当年的小陈被日本宪兵和翻译讹诈,允若每月给出100美金,要知道,当时的100美元啊。给了2个月,后,翻译被日本兵枪毙了,有一天,一妇人来小陈诊所索钱100美元,陈问何人,答曰翻译老婆,翻译临死前告知,要每月来要100美元。。。战后50年代,中年陈大夫到日本访书,在街上遇一断腿遮脸乞讨者,赫然就是当年的日本宪兵。。。敢不说造化

  ●不令盛君难堪,脱离万人羁绊;科学不应该是事物存废的最终尺度

  《抗战时代生活史》读后感(一):如何生活在侵略者的统治下

  这本起初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后来在书店里,闲来无事,翻看了几页,就上瘾了。回来马上买了,看完后,知道了,各色人等在那个民族危亡之际如何生活,每个人对明天如何去看。历史不是帝王将相,而是社会,人,在特定的环境下的真实面孔。

  《抗战时代生活史》读后感(二):很精彩

  上个寒假,读完了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这几天又读了他的《抗战时代生活史》,真的很喜欢,好久不读这么厚的书了。抗战时期上海的历史,可以有很多种写法,但是以自己的生活和见闻为中心,而又涉及社会各界,各个方面的就不多了。这样的历史让人爱看。历史中这里活起来了。变成了自己亲历的一个个场景,很真实,很生动。下面还要读陈存仁其他的作品。

  《抗战时代生活史》读后感(三):《抗战时代生活史》短评

  陈存仁《抗战时代生活史》,好看7,有料8。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下一部,讲述陈存仁先生八年抗战期间在上海的所见所闻。作者是知名医生,三教九来往者杂乱,又认识很多社会高层、军政要人。他身处战乱之中,以亲历的视角,完成一个时代的珍贵特写。

  另,本书和卜正民《秩序的沦陷》中上海部分的描述对照着看,很有意思,可以互为印证、补充。

  《抗战时代生活史》读后感(四):偏题的小发现

  1《抗战时代生活史》中陈医生引用《今生今世》。胡兰成会同佘爱珍救吴四宝不果一节。我才发现国内出版的《今生今世》并非全本!看了这段更不喜欢胡兰成这个人了。(《胡兰成的人格和文体》)

  2了解杨绛在上海写话剧《弄真成假》和《称心如意》的时代背景和演员剧场资料。

  3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意义是,作为上海人,以前只是模模糊糊知道的日军侵占上海的这段历史中的血腥,苦难,彷徨和荒谬,现在从细节上,物质上更历历在目。《七十二家房客》《八百壮士》《一江春水向东流》,张爱玲的《封锁》《《色戒》》等作品如果都是点点点点的话,陈存仁给出一幅较广的一张世相图。

  《抗战时代生活史》读后感(五):最重要的是,生活

  我看了。这本书很好。

  有的说,抗战时代,都是与日本的抗战。看来是完全错了。至少,看了这本书以后,国人在那段历史中的面貌,才真正从历史中重新站立和鲜活起来。而这就是这个中医生和社会活动家在这本书中所努力描绘的结果。他还原了一部分的生活。

  有的说,史家就是司马迁、司马光。或者,就是类似笔记小说,从宋元以降,发人所未见,指出了未来。反正,陈先生不是这样的人,却清楚地记录着历史,发现着人性。好文笔,看来总是来自于时代的足音。生涯有限,记录无限。

  有的说,时代就是不同了。其实,看了“兔阴博士”和吴四宝,谁都会觉得,这些人太熟悉,还活站在那儿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抗战时代生活史》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