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的游艇在哪里》是一本由施韦德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精选点评:
●低买
●几十年前的书依然好读,果然是经典,里面亦有很多真理。但是不幸的看的是翻译版要略减分,另外本书各种cynicism,虽然很有趣,看多了还是有点难受。
●就题目好。
●整本书都是在讽刺
●经典名言:“‘华尔街, 一头是摇篮, 另一头是坟墓。’这句话很精辟, 但并不完整。他忽略了中间的幼儿园,而这正是本书所要讨论的。”
●so cynical and so real
●新意不多
●较土鳖的华尔街全景介绍
●简单的小书,说明了投资的本质。里面最有用的一句总结就是:在别人都不投资股票、房产、债券时投资,在别人都投资时候撤出,也就是巴菲特的别人恐惧时贪婪。这么几个轮回下来,会有一个富足的晚年。
●很一般的老书。主要内容是告诉我们,大潮退去之时,游泳的华尔街人士原来都没穿泳裤。作者若无其事的损了全部的投机者与经纪人一通。 不过作者文笔很不错,书也很薄,读来消遣还可以。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读后感(一):多少人能回答这八个字呢?
写于1929年前后,与现在的中国股市何其的相似,看着公募,私募,券商,乃至银行在这波牛市赚的爽歪歪的时候,再看看6k到4k点割肉的小散,为零甚至负收益产品买单的劳动人民,所有的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人都应该问自己一句:客户的游艇在哪里。不可否认,全书最精华的地方就是书名,但有多少人能回答这八个字呢?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读后感(二):中文版实在不能算是一本好书
翻译得不好~读起来没什么感觉 读起来如同嚼蜡 丝毫没有一种读到好书时候的喜悦和激动
这本书和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不能比 虽然封面看起来是同一系列的书
还有校对没有审出来的错误 或者是翻译错误~
总之~ 我觉得翻译们的水平实在是~~~ 虽然据说这三位翻译都有金融经济方面较高的学历,但仍然有必要多度一些文学类书籍 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或许原版是一本好书,语言诙谐幽默,但读这本书真的能给人以原著的那种原汁原味的感觉吗~
反正我是没有体会到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读后感(三):韭菜的游艇,在哪里丢不是丢
看一只花蛤的《在苍茫中传灯》里提起,以前一直听说但是无暇看的一本书。
写评论之前看了一眼飘香的书评,很巧,观点一致。
客户的游艇被经纪人给吃了,华尔街那帮人,就是靠着撺掇着客户不断交易而富甲一方的。这些观点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原因挖的还不够深入。
没有经纪人的指导,没有别人的明牌,没有不切实际的发财梦想,没有真实的下功夫,该输的还是得输。输给谁,重要吗?但是客户输钱了,找个出气筒,证明是别人(经纪人)给你下套输钱的,这样心里好受点,但是,这也正是普通投资者输钱的重要原因,自己都不能给自己负责。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作用,就是吓退一部分投资者,让他们不要来华尔街,不要投资,不要做发财梦,而应该脚踏实地的干好本职工作。从这点来讲,本书应该大力推广,且功德无量。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读后感(四):我们的游艇在哪里?
这本书看完,发现投资和赌博并没有区别,赌场的老板门不都有游艇,但赌徒的游艇在哪里呢?确实有人依靠赌博谋生,不是吗?你身边就有,当然,大部分人会很惨,但还是有些幸运儿买中了彩票。就像书里的40万人投硬币比赛,总有人会成为那个人,而那个人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就像战争一样,大家都会看到最后获胜的将军,而忘却了战场上的皑皑白骨。
如果就此就完了,那有怎样?书中介绍了一个方法,将现金放到保险箱里,每个月取一部分来花,根据现金的多少来决定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可能作者说的那个人没有经历过通货膨胀,^_^.但那确实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但有什么办法呢?做实业,其实也差不多,其实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无法战胜意外和环境的。
那我们的游艇在哪里呢?或许在上帝的手中的硬币上。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读后感(五):杰西·利物莫的游艇在哪里?
内容:★★★★☆
翻译:★★★☆☆
排印:★★★☆☆
装帧:★★★☆☆
如果你在抱怨佣金和印花税,请翻翻自己的交易记录,然后想一想,如果取消这两项收费,自己就会扭亏为盈吗?如果你有交易记录,答案不言自明。
经纪业务和其它服务行业一样,为公众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没有什么不妥。如果你觉得这家费率较高,可以找费率低的,就像平日找理发店一样。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关键是,你有没有没有勇气为自己的交易决定负责。如果没这个勇气,佣金和印花税就是导致自己亏损的好借口。
杰西·利物莫由散户炒成大户,最后也拥有了自己的豪宅和游艇,他一定不会问:“我的游艇在哪里?”
寻因于外会使自己缺乏上进的动力,安于现状,坐等环境的改变。而问题的关键往往不在于环境,而是自己——即使国家开始单向征收印花税,该亏损的人还是会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