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儒勒·凡尔纳:进步的梦想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1-23 03:43: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儒勒·凡尔纳:进步的梦想经典读后感有感

  《儒勒·凡尔纳:进步的梦想》是一本由(法国)Jean-Paul Dekiss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儒勒·凡尔纳:进步的梦想》精选点评:

  ●内容详实,推荐给喜爱其小说和19世纪文学的孩子

  ●译文定价真黑,还是07年……书本身也是浮光掠影。

  ●无聊

  ●发现之旅丛书!十年前出的小开本,定价36!完全种草了,去中图看看有没有同系列!

  ●这一部介绍儒勒凡尔纳一生的书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名字却是爱伦坡。“儒勒凡尔纳、夏尔波德莱尔、马拉梅、柯南·道尔、希区柯克、江户川乱步”这些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却都成为了爱伦坡的精神门徒,有时间了,一定要仔细品读一下爱伦坡的大作。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在19世纪的法国算是相当的另类了,这也对我之前对于19世纪法国文坛的理解做出了更新,生前还被世人广泛认为是儿童读物作家的凡尔纳身后却被世人追认为科幻小说之父。

  ●凡尔纳像是自言自语地补充道:“当我抱怨别人不承认我在法国文学中的地位时,大仲马常对我说,‘您如果是美国或英国作家就好了,那样您的书翻译成法语将会在法国大受欢迎,您将被您的国人认为是科幻大师。’但事实终究是事实,我在法国文学中无足轻重。十五年前大仲马曾向法兰西学院推荐我,因为有好几个朋友都在法兰西学院里,所以我似乎有可能入选,我的劳动也可能得到权威的认同。但并未成功。而今,当我收到署名为‘法兰西学院的儒勒凡尔纳先生收’的美国来信时,只能暗自好笑。从我被推荐之日起,法兰西学院进行了不下四十二次选举,可以说所有院士都更新换代了,但我还是不为人知。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从未在法国文学界拥有一席之地。”说这些话时,老人低下了头,在他热情愉快的嗓音中透露出一丝悲哀。“我在法国文学界无足轻重,”他又重复道。

  ●杂乱无章

  ●图片和黑体字

  ●【藏书阁打卡】 2019.2.10-2.11 年前京东99元10本买的小书,发现之旅系列里的一本。 图片说明都在后面,阅读起来不方便。 儒勒凡尔纳二十岁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机器感兴趣,想让孩子们爱上地理。后期遇到出版商赫泽尔,一生挚友,总觉得赫泽尔对他的影响特别大。 儒勒周游过很多地方,在船上的见闻给了他足够多的写作素材。随手可以触及到狄更斯,大仲马的书。从早上五点到十一点认真写作,然后去图书馆查资料。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努力得来的,可是,法兰西学院一直没能入选,他还是有些难过的。 儒勒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经历了财务上的问题,儿子的欺骗,挚友的去世,身体的受伤,心疼。 重点是,他的书名我都很熟悉,但是几乎,没看过,读起来吧。很多作家都是先看传记再读书的,比如乔布斯,契诃夫。

  ●伟人的平凡之光

  《儒勒·凡尔纳:进步的梦想》读后感(一):伟人的平凡之光

  无意间在收藏中看到这本书,回想起应该是在2014年左右读过的。凡尔纳属于我的认知世界里的伟人,这本小书记录了他的生活点滴,也算是更全面了解凡尔纳的一个途径吧。

  当时还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库里下载了扫描版来收藏哈哈哈。

  初中的时候立志要读完凡尔纳的所有作品,而到现在也才读了一半左右。所以小时候的我还是比较盲目自大的哈哈哈

  《儒勒·凡尔纳:进步的梦想》读后感(二):征服者罗比尔居然还有续集。

  征服者罗比尔的续集,是凡尔纳最后一部小说,《世界主宰者》,罗比尔就是主宰者

  道德丧失

  然后疯掉

  宣扬了科学发展带来的恐怖和灾难

  不过,在拥有大量科学教徒的本朝,这样的作品似乎不大合时宜,至今也没个正式出版的好译本。

  俺一兄弟觉着凡尔纳在这方面的想法。。不如歌德。。

  兄弟我觉得拿丫和歌德相比呢,太凶残了点。

  凡尔纳对于我的价值,主要在那对蒸汽与黄铜的描述

  不厌其烦的写机器的细节,

  不厌其烦的计算物理题,

  讲那种设定下人怎么开船,如何导航,

  怎么靠着搁浅的船在荒岛上过得爽,

  how to 浇铸一门大炮,把人射上月亮再弄回来

  出版商之间如何用报纸论战。

  书里的木刻设定图更是细致,

  整个一蒸汽黄铜版的清明上河图,天空之城的片头,蒸汽男孩的片肉。

  凡尔纳还写过一本《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苦难》(这个还和陈佩斯有点关系....谁还记得少爷的磨难?)

  http://www.jules-verne.eu/Illustrations/tribulations_chinois_chine/images/006.jpg

  《儒勒·凡尔纳:进步的梦想》读后感(三):600字小想法,还有吐槽下排版很难受

  小时候有段时间特喜欢看科幻(杂志《科幻世界》,后面到《奇幻世界飞》,还挺贵的那时候),在那之前更小点特喜欢看《海底两万里》、《80天环游地球》、《鲁滨逊漂流记》、《格列弗游记》等等等等这些个跟冒险有关的故事。

  特别有趣,那时候就想这我也能去就好了!喜欢神秘食物一直到现在都没变,既然自己也没机会去,那就看看别人咋折腾的。

  但是我没脑子的是只记得故事,记不住作者,尤其是外国名字,所以也不知道上面说的前两本是一个人写的。演员歌手啥的也是,只认脸和外号不记得本名……

  所以在图书馆闲逛,找不到我要的书想撞墙的时候看到这这本,感觉装帧还挺漂亮的就拿起来看看。一看嘿,里面好多我小时候看的书就借回来看了。

  这里就要吐槽下这个排版真的很影响阅读,一个词两个字中间隔着两个页的插图,小的字类似注释的先看到又不知道在哪儿、看完了正文再看一遍。反正就是排版很让我捉急!不知道别人会不会有类似的感觉了。

  儒勒的一生说顺利也顺利、说不顺也不顺,做了自己坚持想做的事情、当时也算是比较有成就的,但是难免有这个那个的难关和不如意,比如老婆、儿子、收入啥的。我感觉倒是蛮值得给有点追求的平凡人做参考的,毕竟有得就有失嘛。还是个有点不羁的boy,反正从他跟表姐结束后产生的女人观就有点感觉了,挺好玩的,但手边没书,无法摘抄了,还有不少句子都挺有趣的。

  最后吧,我在读书的一个星期(每天晚上翻点)里每次看到封面上儒勒的名字时,都在想,难道你是叫尺子吗?刚专门去查了下,才反应过来人是法国的,名字是法语,我觉我太蠢了哈哈哈

  《儒勒·凡尔纳:进步的梦想》读后感(四):用熟悉的武器

  关键词:凡尔纳 科幻小说 《80天环游地球》

  用熟悉的武器

  时代总是在不断地前进,每个时代的人都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记述自己的时代,同时展望未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记录的方式很多,从历史文字到戏剧、小说、电影、诗歌,等等,主要看记录的人熟悉什么方式,就像习武的人熟悉冷兵器,就一定会用刀枪剑戟来游走江湖一样,用什么记述是个人的选择。

  这本《儒勒•凡尔纳》的传主儒勒•凡尔纳就是一个用小说来记述自己时代——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的人,用小说是因为他拿手,他曾经在给父亲的信里说“我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作家,但却只能是一个平庸的律师……”。在当年,他的小说的题材近乎神话,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科幻,经过努力奋斗,他还真像自己希望的那样,成为了一名世界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

  成龙演过的最烂电影

  很多名人在不同场合都提到过凡尔纳的作品,提到过曾经如何受他的影响。凡尔纳的作品实在太多,目前国内出版他的集子就有好几种,许多作品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还有我个人认为成龙大哥演过的最烂的一部电影《八十天环游地球》,当然,这不怪大哥,是电影公司、导演、编剧的事。电影把小说改得面目全非,估计没看过原著的人恐怕都要对凡尔纳嗤之以鼻了,实在让人恨得牙根儿痒痒。这电影不要说和原著小说比,就是和美国早期拍摄的同名电影比起来都要差上很大一截儿,让人不禁感慨美国人审美趣味的倒退。

  我初看凡尔纳作品的时候正上初中。可以说,是凡尔纳第一次把我带离了身边的世界,告诉我那之外的天地。那时候我在河北与东北交界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县城里,我所知道的世界就那么一小块儿,那个年岁的我从县街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只用20分钟。但当我读完凡尔纳的小说后,我一下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只是县城这么小,甚至不只地球这么大,它是无边无际、想破脑袋都想不到头儿的。从那时开始我就有了一份好奇,我想像不出一个写了这么多好玩故事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他从哪儿来的那么多奇思妙想。这份好奇存了很多年,直到看见这本书。凡尔纳的具体生平不在这里谈,我只从本书中提出两个有趣的事说一说。

  都是因为爱

  凡尔纳是怎样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呢?他曾经追过一个女孩子,结果被拒绝了,我想在那个年代追女孩子大概是要写一些情诗、情书之类的东西。被那个女孩子拒绝以后,凡尔纳意识到,看来是要提高一下自己的文学素质了。说到这儿,我觉得有点儿宿命的感觉。如果当初那个女孩子没有拒绝凡尔纳,而是接受了,那么可能,世界文学史上就少了一位科幻小说家,他的几十本科幻小说我们也就都看不到,我们会失掉感受外界世界的机会,幻想的机会。凡尔纳如果不因此事而想去提高文学素质,那么写小说这条路他还会不会走真的很难说。为情所激励,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有过不少,凡尔纳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对此我们只能说,那都是因为爱呀!

  幽默的通信

  不单凡尔纳自己,他全家人的身上都充满了幽默感。凡尔纳在外漂泊的时候,曾经用诗歌的形式写信回家跟父亲要钱,他父亲也“不甘示弱”,同样用诗歌给儿子回信。老爷子的诗大概是这样的:汝之诗文令人欣赏,若不要我六十法郎,你的诗歌会更漂亮。有一种调侃在里面。凡尔纳给自己母亲写信也很有趣,有一封信这样写道:夫人,感谢您寄来的几条手帕,我已经用到它了,我代表您的儿子向您表示感谢,说到这儿您可能还不知道我是谁,我是您儿子的——鼻子。一般人写家信,行文多是像李春波《一封家书》中唱的那样,“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最近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吧”等等,很写实,不弄虚的,算是现实主义作品。像凡尔纳这样用自己鼻子的身份给自己的母亲写信,恐怕是前无古人的。应该说,这种想象力和他之后创作科幻小说时的想象力有相似之处,显示了一个科幻小说家的天赋,连写封家信都藏不住。

  我们走在大路上

  像凡尔纳一样,我有几个亦师亦友的朋友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历史。2006年,先锋话剧《我们走在大路上》就用话剧的形式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捋了一遍,贯穿在整个话剧中的歌曲有十几首,记述了一些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我印象里这种做法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歌曲的词写得好,曲也好,作词者是话剧编剧黄纪苏老师,作曲是著名的音乐人侯牧人。高潮部分的歌词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死,我们一起生,我们一起唱,我们走在大路上。真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怀。

  用熟悉的武器游走江湖,用熟悉的工具记述时代的变化。我们与时代一起生死,用自己的生命记述我们的时代。这就够了!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读家秘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儒勒·凡尔纳:进步的梦想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