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做梦大师》是一本由蓋兒‧戴蘭妮著作,张老师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是做梦大师》精选点评:
●原来做梦可以这么精彩
●真的神奇,梦境已经两次告诉我现实了
●被封面耽误的好书,讲孵梦,胜在案例翔实丰富。同时在读的荣格,释梦中引入大量神话学、宗教学等内容,而本书释梦方式简单易用,更适用于普通人以梦去厘清自己的生活。
●没有坚持写梦的笔记。
●孵梦的一大好处是梦的聚焦,即将它限制在解决目前的困扰,而不是整个人生的状态。只要不将其作为最后的答案,于目前或许有益。
●在别人的推荐下看完了这本书,我是无神论者。对于这本书,很喜欢,发人深省,开启的第二世界,梦境!
●没看完
●虽然一直想试来着,但是从未成功过
●小时候才是做梦大师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作者提出的这一观念:“真正伟大的释梦大师就是做梦者本人,没有哪个专家比你更擅长解读你自己的梦”,以及其“梦境面谈”的概念和方法,这与人本-存在主义取向心理治疗的理念不谋而合。 此书以作者十几年丰富的梦境咨询及训练经验为基础,融合了科学的理论解读与明晰易操作的详细实操指导,告诉我们什么是梦?为什么会做梦?梦在对我们说什么?如何听懂梦的语言?如何利用梦来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甚至详细到如何组织一个释梦兴趣小组…… 读完这本书,你会爱上你的梦。 适合人群:如果你对自己的梦感兴趣,想要将梦作为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可以从读这本书开始,它会告诉你如何通过孵梦、记录梦、观察梦、解读梦,去探寻一个自己未知的心理领域。
《你是做梦大师》读后感(一):将梦作为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作者提出的这一观念:“真正伟大的释梦大师就是做梦者本人,没有哪个专家比你更擅长解读你自己的梦”,以及其“梦境面谈”的概念和方法,这与人本-存在主义取向心理治疗的理念不谋而合。
此书以作者十几年丰富的梦境咨询及训练经验为基础,融合了科学的理论解读与明晰易操作的详细实操指导,告诉我们什么是梦?为什么会做梦?梦在对我们说什么?如何听懂梦的语言?如何利用梦来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甚至详细到如何组织一个释梦兴趣小组…… 读完这本书,你会爱上你的梦。
适合人群:如果你对自己的梦感兴趣,想要将梦作为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可以从读这本书开始,它会告诉你如何通过孵梦、记录梦、观察梦、解读梦,去探寻一个自己未知的心理领域。
《你是做梦大师》读后感(二):梦的启发性
这本书从李欣频《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得知的。她提到“孵梦”,挺好奇的,心想:竟然可以自己主动做梦的吗?于是尽快找了书来看。
这本书不厚,刚开始兴趣满满。作者主要在介绍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确实打开了新知大门。因为我一直都是不太爱讨论梦的,觉得它只是身体休息了而大脑还在工作的正常现象,完全没想到梦具有启发性,能帮助我们解决困惑。对我来说,真是太神奇了!
作者先讲孵梦再讲释梦,确实让我们理解起来更顺畅,感谢作者的体贴。作者还举例说明了各式各样的梦,内容充实详尽。在阅读过程中,偶尔感到语言晦涩。可能是因为作者是从专业角度一一讲解的,主要是我自身原因吧,心里还想着能不能争取一日读完,还是认为不能因为速度而牺牲理解,所以变成了读——歇——读。
看到这些新观点,我认为释梦挺难的。作者也说要多实践才能熟练。感觉难在不知道从何开始解释,毕竟大多数梦都不是直观明显的,而且也不知道是否正确。不过,作者提到“啊哈”的时刻,或许是指我们满意那时就可以了吧!加上,梦是可以复习的呀!
我在日记上添上了“梦”的记录。作者说到梦是为了我们自身的成长的,那就试试看吧!
《你是做梦大师》读后感(三):记下你的梦境吧
从小我就对自己的梦境有特殊的记忆和兴趣。有很多奇怪但明显不是偶然的梦在困扰我。提到解梦,不得不提弗洛伊德,仔细拜读过他的大作,虽然我还只是在高中时期读的他的书,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经过所谓的严谨的科学训练,但细心的读者还是很容易发现很多牵强的解释。要理解梦的发生机理,最重要的是敢于去追问自己什么是“自我”。“自我”意识的好奇心是追寻梦境的动力。你还得必须得脑科学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很容易被市场上充斥的各种解梦方法所误导。这本书是我高中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到的,其主要的内容我已经记不太清。但其中一些观点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还是特别的新鲜,尤其是“清明梦”和“孵梦”的概念。而这两者我都在后来的逐梦中体验到了多次。到现在为止,我记录下的梦境早已突破两千,时不时翻开,奇妙的画面,特殊的情感依然会浮现,这种特殊性实际上表明了梦确实不易被他人解释,梦是自我的,很纯粹的自我。尽管梦可以划分出一些共有的类型,但是其中真正的意义和细节确实只能由自己来解读。而这种解读就是发现自我,以及自我发现的一种很妙的途径。
不仅仅去记下做过的梦,有时可以尝试去控制梦的内容,在梦中创造。这听起来像是自己拍摄盗梦空间。最简单的清醒意识,我觉得应该是在梦中看到不正确的日期,今天不是X年X月X号吗?而在梦中你看到了别的日子,于是你很疑惑。当然这种小小的疑惑是打断不了梦的进程的,但是很有趣,不是吗?
除了在梦中控制,在做梦之前,我们也可以向大脑发出请求——去不断的思考一个困扰自己的问题。SLEEP ON IT。如果这是个很重要的长期问题,那么请在一次求梦失败后,继续求梦,直到获得启示。这个过程就是孵梦,也是这本书最核心的思想。如果单单凭借一个梦境,你就发现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真实看法。这样的自我发现之旅如此容易地实现了,难道不让人激动吗?
记下你的梦境吧!
《你是做梦大师》读后感(四):我是做梦大师
我真的是做梦大师,特别是白日梦……不过我不是解梦大师,这本书需要我有更加平和和耐心去体会,去解读去学习。
梦境学,我除了以前阅读荣格的时候知道一点以外,真是一无所知,另外就是被四处宣扬的弗洛伊德。。。。。。夜晚的梦对我而言,多数像彗星一样神秘。因为我是个睡很沉的人,而且几乎哪里都能睡,如果我能醒来记得曾经做过梦,那已是彗星脱离轨道。但是Discovery关于大脑的节目,让我想知道睡眠时期的我脑力活动是什么状况,所以才读这本书——福建作为阅读的方便之处恐怕只有比较容易找到台版书籍了。Gayle Delanney详细的记述了她如何成为梦境学心理专家,以及教导读者如何“孵梦”和解梦。其中有两点我比较难坚持:第一,要求睡前做详尽的笔记,记录今天一天发生的事情,然后深刻而实际的向自己的梦提出问题,即你需要梦境帮你解答的问题。第二,要学会做完一个梦自动醒来,记录下梦中场景和所有细节,然后继续睡继续作梦。
哈哈,第一点我一般在回想今天的事迹时候就已经进入梦乡;第二点就更难了,对我而言,睡觉基本只有两个动作——睡去、醒来。在进行尝试的时候,我有时会很矛盾,觉得现实中的问题为什么要梦境来帮我们解答?如果可以探究梦境,甚至能够控制它,那作为一个清醒的人去解决这个问题又何难之有呢?不过,在咒骂一句自己的天平座AB型性格之后,我还是很想去尝试和学习这个过程的,不能纯天然的认为是好奇心作祟,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相信有一个潜意识的自我,相信这个自我可能会想提醒这个不是很懂事的自己。
已经有一次孵梦比较接近的经验,记得很用心的问了一个问题,很用力的作了一个梦,然后醒来发现——这一觉睡得这么辛苦根本等于没睡嘛!于是,接着睡了四个小时,当然了,这场闹剧的结果就是——四小时后醒来什么也不记得,连梦境问题都忘得一干二净,只是轻叹了一下,还好是周末。不过,我还是乐于有这样的一个开端,并且乐于体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