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砂糖的世界史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1-23 02: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砂糖的世界史读后感精选

  《砂糖的世界史》是一本由川北稔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的186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砂糖的世界史》精选点评:

  ●1833年英属加勒比海殖民地全境废除奴隶制度;1848年法属殖民地废除奴隶制;西班牙属古巴,奴隶制被保留到1880年;葡萄牙殖民地巴西,奴隶制废除的时间更迟。于是,为什么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1年,为什么八国联军是1900年?为什么今天世界如此这般?欧洲人需要食材,还需要免费劳工

  ●有人类学味道的小书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种物质,包含了人类文明的历史。

  ●“世界商品”的伟大与渺小。看完这本很想再看《茶的世界史》《咖啡的世界史》《巧克力的世界史》《牛奶的世界史》《土豆的世界史》《点心的法国史》《意大利面的意大利史》《辣椒的世界史》……

  ●“学习历史学,并不是要背诵一大堆年代、事件和人名,而是要从身边的事物发散开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怎样才变成了现在这样。”作者的观点深得我心!以前很讨厌读历史,觉得枯燥难记,最近读了几本这样的书,觉得很有趣。

  ●砂糖:奴隶制,三角贸易,工业革命;贵族标志,咖啡馆信息传播,普及后的天敌——肥胖。

  ●写得真好.

  ●轻松有趣的小书,值得一看,作者的思考角度很好,期待下一本;

  ●这书也太好看了

  ●一个下午看完了,写的一般般,期望也不是很高。但是对于这个世界的进程有了深入的了解。

  《砂糖的世界史》读后感(一):把世界史串起来了

  《砂糖的世界史》周日一个下午快速看完的一本书。简简单单的砂糖把近代史给串起来了。为什么英国人喝红茶,欧洲其他国家不太喝?为什么过生日,婚礼上要吃蛋糕?……当时人们在享受砂糖美味的同时,背后却是肮脏的农奴贸易……

  《砂糖的世界史》读后感(二):砂糖也有历史

  人的生活依赖于物质,就算厨房里最基本的油盐酱醋糖,虽然可以熟视无睹,却都有一部枝枝蔓蔓的历史故事可以讲。这本小书只讲糖,其实讲的却是人的历史,颇可一读。

  历史形成了现实世界,而现在终将形成未来的世界,我们在这大千世界中除了旁观和品尝还能做点什莫

  《砂糖的世界史》读后感(三):相当有意思的书

  老师傅写这个应该不是为了评教授,也不是学生帮着攒的书。看看就是乐趣,更况研究乎。书里的内容没有说教,没有道理,按老师的观念自主成线索,一点都不枯燥。没有想到咖啡,茶都与糖有这么大的关系,更没有想到糖居然最早在药店卖,当然,做糖的种植园里有奴隶的血泪史,看着让人联想到如今血汗工厂。

  《砂糖的世界史》读后感(四):堆砌

  WEET&POWER啊,很简单,有个关于拿破仑和铝的故事都知道吧(一般中学老师都有讲吧。我记得我们化学老师讲过,历史老师也讲过)。

  就是铝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啊,早期很难把纯铝还原出来,于是铝就很贵啊。于是伟大滴拿破仑大帝啊~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就用铝杯喝酒,别人都只能用银的!现在看来很好笑啊,因为铝(和银比)不仅万分便宜,而且还有毒啊。但在当时它很稀少,所以这就是POWER的力量!

  接下来,中国有句话叫“无欲则刚”,为什么列~?打个比方,如果你好喜欢吃糖却偏偏自己没有,怎么办列~?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你当然可以拿着MONEY轻松买到。但若在砂糖缺乏且各方面严重受管制的十N世纪呢? 所以诸如拿大帝之类就会告诉你“乖孩子有糖吃”哦~!

  在多啰嗦一句,现在那些非洲拉美国家很穷啊,为什么?他们种的是经济作物诶! 世界人民没有了咖啡,砂糖,茶叶是可以活的,他们同是人,只有咖啡砂糖茶叶是不能活的! 再看看发达国家吧,看看他们的地里种的是什么,看看世界五大粮食生产过又是谁。 世界贸易看似合理,但就像这本书里说的:即使人们现在因为新的健康观念不那么嗜糖,但糖还是世界上通行货品之一……旧的的秩序对新的世界仍然存在着巨大影响。

  《砂糖的世界史》读后感(五):簡潔而明快,一本親和而富有知識性的小書!

  《砂糖的世界史》這本小書,以令人愉悅的方式和節奏為我們娓娓道來一幅始自15世紀的歷史畫卷。一系列的歷史問題——西歐國家率先開拓亞、非、拉殖民地的動力來自何處?奴隸貿易之暴利和剛性需求源自何處?來自東西方殖民地的物產如何交匯在英國(歐洲)人的餐桌上并進而改變近現代歐洲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近現代世界貿易體系與國際格局遵循什麼樣的邏輯自15世紀開始發展起來?全球南北關係和所謂(產業和經濟上的)第三世界又來自何方?……這些雖不能指望本書作答,卻能循到依稀清楚的脈絡。從而填補“國民教育”過程中歷史課程給我們造成的認知空白。

  《後記》里介紹這本書結合“世界體系論”的歷史觀和歷史人類學的研究方法,把近代世界看成一個互相聯繫的整體……力圖通過商品——砂糖及相關世界商品——來認識世界歷史。

  此種檢視歷史的方法令我想起一個加拿大人——哈儸德 伊尼斯(Harold Adams Innis)。這位在加拿大經濟學史和傳播學史上留下聲名的學者,其個人的研究風格之一在於以經濟物產開發與流通的視角考察地區經濟與社會的變遷,強調物質的力量——而非其他——是區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推動力量。這與本書的視角不謀而合。

  從什麽視角審視和解讀歷史是每一個人的自由。然而正如飲食須注重兼得與平衡的道理一樣,永遠只有一種視角卻絕不是值得誇耀的好事情。過去的我們和許多年的教育太多地偏重於從人以及人的能動性出發,天真和固執地以為一切皆可創造,結果懷著創造一切的熱情卻幾乎釀成無法自拔的匱乏……幾多悲劇幾乎無人述說。而像本書這樣把物——砂糖——放到近代世界體系形成過程中的聚光燈下來考察的做法,則非常有利於我們更接近這個世界的真相,接近其物質性的本質。不是說砂糖就是這個世界的核心,也不是機械狹隘的唯物觀,我在這裡想要強調的是:物與人之間關係之於歷史的重要性遠高於人與人之間關係之於歷史的重要性。以往我們的錯誤就在於忽略了歷史人物行為的物質承載和目標,從而把生動的歷史投影成了一幕幕情節化的舞臺劇。

  讀書,不見得要做如此泛化和延伸的思考,簡單也有它迷人的樂趣和美感。這本書——小開本裝訂,文字淺顯流暢,配圖的趣味性和說明性都不錯,尤其作者略帶口語化的敘事方式使其親近易讀。因此說這本小書在輕鬆和愉悅之餘還能令人有知識上的收穫,當屬佳作。

  一本書既然以“史”作題,就有相當的理由要求以時間為線索組織和展開內容。然而本書在大時間框架的清晰之下,卻有著小時間刻度上的黏著與混亂,對閱讀和理解造成某種程度的干擾。當然我也注意到作者有意做到說砂糖而不獨說砂糖,試圖把砂糖產業相關的國際商品與貿易一併納入到本書的敘事結構中來。或許這就是難以求全兼備而留下一些散亂之感的遺憾的原因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砂糖的世界史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