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33条战略》是一本由罗伯特·格林著作,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平面装订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争的33条战略》精选点评:
●什么叫战略 其实只是把做成功的事情 提升的理论高度,所以我们看这本书 都觉得很有道理,但是 我们让我们 有了误区就是 要想成功就要这么干。。。。。。
●随便看看
●删减过度
●比较生动
●2012-04-23
●把战术运用到生活中~
●酣畅淋漓,有些观点略偏激
●倒不如看《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更高明
●总结就是:拋開一切套路。搞投资要注意:人的感知要经过情感的过滤,他们都倾向于按照他们的希望来解释这个世界。迷惑之镜必须与他们的欲望和期待想符合,才能够让他们所迷惑。diea:可以用在科幻小说里,像游击战一样对付敌人,把对手引入广阔的宇宙深处,让对手无对象可打。
《战争的33条战略》读后感(一):能像读书一样读人
一.保护精力
养精蓄锐,当战争开始的时候,才会如有神助
二.能像读书一样读人
如果人显得神秘,那是因为几乎所欲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如何隐藏真实的感情和意图。
私下里,我们渴望被人了解
三. 了解对手的意图和策略
战斗中,你和敌人都想控制对方,所以你要了解对手的意图和策略以便控制他
四.消耗
战争是一场消耗,你必须要有所得,不能一场接一场的战争,只会消耗自己,最后被消耗的,没有缚鸡之力。
五.大战略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递进,没有结果,只有在死的时候,所有我们致力于 让关系提升,有时候比短期的胜负更重要
《战争的33条战略》读后感(二):哗众取宠 徒有虚名
就“战略”而言,较《孙子兵法》极劣;
就“战术”而言,较《三十六计》极少;
就“攻心”而言,较《鬼 谷》极拙。
如果你是个中国人,又有机会读到上面这三本书,那么这本书,不看也罢!
洋鬼子给中国人讲解战略战术,而且还是古代的军事战略,真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此书唯一的价值,在我眼中,就是那点西方军事史料。如果你对西方军事史有专门的兴趣,那么这本书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一些详细的素材。
作者在此书中所表现出的洞察力、控制力,远远不及成名作《48条强权铁律》。而此书流于平庸,甚无新意。纯粹的商业噱头。
【再论译文】
通篇译文,毫无品味价值,无非“语法粗通,下笔无错”而已。
译文乏味无聊,生涩平庸,根本看不出译者对汉语有什么熟悉。似乎只要通过4级考试,就可以翻出这种水平的译文。
汉字微言大义,如果深入掌握,则原文的乏味,完全可以转换成精炼深刻的汉语训诫。译者却顾左右而言其他,了无创意。纯粹浪费职业生涯中的机会。
个别译文,既无考证,又不加注,可见译作仓促,如果比照同类经典《格拉西安箴言录》,就可见此书译者,不过跳梁小丑耳。
此书码洋不菲,却了无所值,全凭书商的昧心炒作。上当购买此书,真是于心不甘。
【辩题】
《战争的33条战略》,纯粹中文病句,属于同义反复。“战略”自然包含“战争”,何必徒费口舌,画蛇添足!翻译者的墨守之心,可见一斑。
《33条战略》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应该首选。如果译为《33条战争中的策略》,亦无可责。
trategy一词于英文中,并无“战”这一限制含义,所谓“策略”,不限于具体场合。所以原文书名中加以“war”,以配合本书的具体范围。然而译者不加辨析,囫囵吞枣,沦为笑柄。
可笑,可叹,可气。
《战争的33条战略》读后感(三):当当上摘过来的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同自己作战
第1章 向你的敌人宣战:两极化战略
不知道谁是你的敌人,你就不可能有效的战斗。学会找到你的敌人,现在心里向他们开战。敌人给你目标、给你方向。
第2章 不要重复上一场战争:心理游击战战略。
不要重复雷同而无效的方法。
第3章 在事件的漩涡中。要镇定自若:心理平衡战略
战争中我们容易失去心理平衡。保持沉着镇定至关重要,要冷静做出判断。
第4章 制造紧迫感和绝望感:置之死地战略。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不专注于现在,而把时间浪费在梦想未来上。切断自己和过去的联系,进入未知领域,把自己置于死地,让自己无路可退,这样你才会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第二篇 组织战(团队战)
第5章 避开“群体思维”的陷阱:命令与控制战略
团队难以领导,因为人总有自己的打算。你必须建立命令的链条。制造参与感,但不要跌入群体思维的陷阱。
第6章 分割你的队伍:“有控制的混乱”战略
事业部制度、拿破仑军团制度。给他们一个要完成的任务,然后让他们独立行动。
第7章 把你的战争变成圣战:士气战略
第三篇 防御战
第8章 细心挑选你要参加的战役:绝对节省战略
有时候,等待并用隐秘的方法瓦解你的敌人,比迎头作战效果更好。
第9章 扭转局势:反击战略
第10章 制造让人畏惧的表象:威慑战略
第11章 用空间换时间:不接触战略
第四篇 进攻战
第12章 输掉战斗赢得战争:大战略
第13章 了解你的敌人:情报战略
第14章 用突然而快捷的行动摧毁敌人的防御:闪电战战略
第15章 控制态势:逼迫战略
不要试图控制对方的每一次行动,要控制双方关系的本质。
第16章 打他们的痛处:重心战略
透过表面寻找敌人的力量源泉,打他们的那个地方。对方最珍视、最急于保护的东西,就是你要打的地方。
第17章 将他们拆散了打:分而胜之战略
第18章 攻击敌人的软肋:迂回战略
第19章 包围敌人:歼灭战略
第20章 通过策略削弱他们:成熟一收割战略
征战会劳民伤财,最好在战斗前敌人已经十分虚弱了。
第21章 边进攻边谈判:外交一战争战略
第22章 知道如何收场:金蝉脱壳战略
一个糟糕的结局会让你在历史上成为耻辱。收场的艺术在于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
第五篇 非传统战(下流战)
第23章 将真相与虚构完美融合:迷惑战略
第24章 攻击最预料不到的防线:常规一反常规战略
第25章 占据道德的高地:正义战略
第26章 不要给他们提供目标:虚空战略
第27章 表面为别人实质为自己:联盟战略
第28章 给对手足够的绳子让他们自己吊死:胜人一筹战略
第29章 蚕食:既成事实战略
第30章 看穿他们的心思:交流战略
第31章 从内部攻破:内部阵线战略
第32章 看似顺从实是支配:消极进攻战略
第33章 通过恐怖行动散布不确定和恐慌:连锁反应战略
《战争的33条战略》读后感(四):象马云一样去战斗
(一)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为1688.hk,成为全球IPO融资第一的网站。在这个全世界都瞩目的B2B企业后面,有一个拿破仑,他就是阿里的舵手和精神领袖:马云。
这个长相怪异,口才极佳的矮个男人,创造了一个神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们不就是东搞搞,西搞搞,不知道怎么地就搞大了。
他是一个战略家,看得远,说得更远。让你摸不着头脑。你听他说的时候,真的以为是,遇到一个疯子。听完后,哈哈一笑。若干年后,你会发现这个人带领一群疯子,把说过的话,都变现了。
空想和远见的相同在于都是梦想,但差别在于:空想是没有实现的梦想,而远见是梦想变成了现实。
马云说:在互联网的冬天,我们只赚一块钱。---------他们做到了,在寒冷的冬天活了下来。
马云说:我们每天要做到100万的营收。--------------他们做到了
马云说:我们每天要缴100万的税。------------------他们也做到了
马云说:我们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他们搞出一个淘宝,然后免费,把ebay赶出了中国。
马云是个很嚣张的人,也是一个偏执的人。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要有梦想,你还要有胆量、毫不妥协的信念和实现梦想的决心和行动,才会赢,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二)
我们来看看阿里的这一路的成长,马云的战略如何。
【不安分】
创业者必然是有不安分的心,不懂不要紧,就是要折腾。失败是成功之母。
马云离开教师岗位,先是搞翻译社,后来又搞中国黄页。跟商务部合作。屡败屡战。终于觉醒。当他决定南归重新创业的时候,他已经坚信:一定要建一个我们这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一个人或团队,只有把自己放在绝境下,才能焕发出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斗志。置之死地而后生。
很多时候,人有梦想并不难。但总是想有一个依赖,或者拐杖什么的,最终错失良机,一事无成。
【看好就做】
马云并不懂技术。但这并不妨碍他理解互联网。因为他不懂技术,所以,他反而能一下抓住互联网的本质。
在他的眼里,互联网就是所有商人的一种工具。他说阿里巴巴的使命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正是这个伟大的愿景,在支持和吸引着他和他身边的人。
看好就做,决不拖泥带水,而且总是从实际的用户需求出发,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使命。
【知道自己最终要的是什么】
马云是个天马行空的人,其实,他心里是相当的有数。该忽悠的时候,该放烟幕弹的时候,毫不含糊。
但他一点都不贪婪,而且知道自己最终要的是什么。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前,他搞了个B2C(Back to china)的运动,及时收缩了阿里的国际化扩张行动,在阿里内部,搞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南泥湾精神。把想捞一把就跑的人全部撵走。
他向毛主席学习,农村包围城市。把阿里定位到为中小企业服务。搞游击战,在最残酷的冬天,大练企业的内功。
他给员工讲价值观,给人家说:阿里巴巴要做120年。这些话,只能让人断了暴富的想念,你只能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事。
才活了几年?120年?想都不敢想。这真是让人绝望和踏实的声音。
然而,阿里就是活过来了,而且开始真正成长。
如果你指定一个目标,大家能实现,那么所有的人自然都会信任你,也会跟定你。这就是领袖的价值。在所有人都不肯定的时候,只有一个声音坚定地说:前面就是光了,走出去,你就会看见。
在黑暗中,他们手拉手,相互鼓励,坚持,走了出去,看见了光。
【以弱胜强】
淘宝跟ebay的易趣一战,算的是以弱胜强经典战役。
淘宝的创立本身,就是先发制人的策略。商场就是战场,先抢占有利地形再说。
其次,易趣托大,ebay方面的接管者并不了解中国市场的情况,选择了一个自杀的收费策略方式。而马云这边抓个正着:迅速宣布三年免费。淘宝可以说是一招毙敌。
高手过招,不在于你有多少子弹,而在于你是否犯错误。你出错一次,可能就完蛋了。
以弱胜强,就是用自己的优势,狠狠地打击敌人的软肋。
【追逐梦想】
关于阿里有这么一说,就是阿里到底靠什么赚钱?
其实,我们局外人,都不怎么看得明白。
然而,我还是相信,阿里巴巴会成功的,而且会走得很远。
为什么呢?
我周围有很多人在淘宝开店,也有很多朋友在上面买各种东西:从服装、手机到笔记本,不一而足。(虽然上市的是B2B,但是C2C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一个平台在你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就可以想见它的能量。而且,我们知道,现在在网络上购买的人还不是太多。
还有就是象诚信通和支付宝这类的第三方的支付和信任价值,在商务中,你可以想象,庞大的现金流在这个平台上流动....
我觉得巨大的收益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阿里肯定不缺钱的。
跟上市的网络游戏企业相比,我想,我会更喜欢阿里一些,因为它是一个对社会有着正面价值的企业,是一个前途光明的企业。
一个企业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它会赚钱,而是它在赚钱的同时,也担当了跟其使命相匹配的社会责任。
只有一个有崇高使命的企业,才有可能基业常青,只有一个有梦想的企业,才有可能永保生命和活力。
也只有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会让人尊敬。
(三)
当有人质疑马云在阿里的股份数量的时候,马云说:控制一家公司需要的是智慧。
的确,马云是不可复制的,但他和阿里巴巴的智慧,还是给了我们很多的教益和启发:
你不并总是需要等待什么条件都成熟了才可以开始;
你也并不总是需要依靠外人,如果能够依靠,那首先依赖自己!
你也并不总是能遇到寒冬或saas,但一旦遇到,就看你平时是否有所准备。....
当我们每个人去仰望一个人的时候,都应该去想想:他那个人,是如何从一点一滴,做到的。
(四)
阿里巴巴上市的这一天,我在读一本关于讲解战争战略的书:《战争的33条战略》。
尼采说,战争是人类文化的冬天或休眠,从战争中走出来的人类会更加强大。
战争的确不算是科学:但它是讲知识用于实际的典范,没有任何定律和固定的教条供你做标准答案。犹如一种行为艺术:只要亲临战场的人才会体会到战略的价值
我看这本书,总是想到《孙子兵法》、毛主席的游击战,还有就是马云和阿里巴巴。
人们常说,商场如战场,我想,人生,也是战场。
我们每一个人并不一定会去创业,但我们仍然会有自己的战场:
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的成长的道路?
我们该拥有怎么样的梦想?
我们对于自己的梦想该有怎么样的坚持和期待?
我们会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又该如何找到和自己有相同梦想的人,去勇敢尝试?
回到根本的问题:
我们是否应该象马云一样去战斗,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后悔?
首发:喷嚏网 www.dapenti.com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