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喧嚣》是一本由吴毅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7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镇喧嚣》精选点评:
●老好了!!我就喜欢这种社会学调查一类的有没有!!!
●一切统治的末梢,都是人和人的交往
●让人看清国内基层政府运作的实际部分,写作上夹叙夹议,类似巴尔扎克的风俗史。可读性强。我们不断的使用新的概念名词,但是实际上本质没有变化:财政增长和地方地方政府利益和形象问题
●书中写到了五件事情: 1、迎接上级检查 2、收农业税 3、农产品种植推广 4、关停采石厂 5、村办企业 ,涉及到镇、村、小组、农民四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和互动。我虽有些乡村生活的感性经验,这本书让我在此基础上有了更深入的理性认识。这种“讲故事”的叙述方式不错。
●对中国农村基层的描述非常到位 太傻逼了
●可读性很强,道理也很通俗易懂。
●最终还是没看完。有的部分太过繁琐,不过总体而言是一本介绍乡镇-农村政治生活运行状态的好书。此前在新闻中看到过的征地拆迁矛盾,这本书也着重介绍了。农村问题很大程度来说,是农民-村组织-乡镇政府的各方角力,其中充斥的利益冲突,也有利益的连接。在认识农村问题时,应克制单纯的同情,以更理智的角度解读。
●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棒极了的田野调查
●这本书是去年看过的,忘记标记了。真的是本好书,回头还会看第二遍。
《小镇喧嚣》读后感(一):成稿的整个过程是个“感动点”~~~
将评价角度树立好,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这涉及到能不能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看待作品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
作者的田野调查历时一年半,后期整理、初稿、定稿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个过程本身也在影响着作者本身,所以,我在关心书的内容的同时,也很关心这个成稿的过程,这中间所渗透着的人类追求卓越的普世精神真的很迷人。
《小镇喧嚣》读后感(二):比小说还精彩的论著
暂时没有精力做深入分析,先简单做个记录。
书中写到的大约包括下面这些事情:
迎接上级检查
土地开发
收农业税
农产品种植推广
关停采石厂
村办企业
其中像土地开发这样的事情又引出许多旁支,实在不是一笔可以写清的。总之此书非常精彩,虽然是学术论著,但比小说还要好看许多。
《小镇喧嚣》读后感(三):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
所幸?
“双方都深知对方利益与态度底线的柔性化人际磨合而非国家与社会二分性的权力对撞”
“国家—社会理论视角下,一个有关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互动结构中博弈共生的主题”
“这样搞符合经济规律吗?”
“这是政治,要用政治规律”
“……?”
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小镇喧嚣》读后感(四):法理和人情,可以共融
作为工作11年老乡镇,除了收税,其他都有经历,颇感同身受。做工作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在政策和乡情之间,在生人与熟人之间,循循善诱软硬兼施软磨硬泡都是工作方法,很难说哪种方法有多好,哪种行为是出格的,做农民的工作,各有各的招。也让我体会到,熟悉乡情,更要多琢磨人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来都是分崩离析群体性事件的制胜法宝,从来都是!法理和人情,互相渗透和通融,完全靠法治,农村工作不能开展,完全靠人情,农村就要乱套!
《小镇喧嚣》读后感(五):调研功夫扎实,但学术价值一般
看完后,觉得对农村的现状向城镇现代化过程转变中描述很扎实,花了很多时间。但停留在对事实的陈述理解上,并未从现象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脉络。打个比方,仿佛一个医生为病人看病,对发病的表现掌握的十分仔细入微,但对病理却摸不清头脑,更谈不上对症下药了。
书中的现象,我作为在政府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有亲见过的,有耳闻过的,有在其他书中看到过的,已经没什么超出意外。而我水平有限,始终期待有个人,能够把这些现象背后的实质说清楚,我期待有这样一本书,看完后,我能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即使我们无法看到药方,起码,让我们死能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