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事》是一本由讴歌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355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07-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协和医事》精选点评:
●了解百年协和,了解八年制的敲门砖
●准确地说,是老协和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史料用得很扎实,不少细节故事读来很有意思。
●我不像朋友 是那种对协和有特殊感情的人,但看了这书,却不得不对协和以及协和人的精神肃然起敬。
●与其说是想写九十年的协和史,不如说是想追回前三十多年的老协和之精神历程——文以招魂啊!
●喜歡這種严苛的理想主义。科学工作和匠人气的混合物就是好医生。不管在那个时代都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吧,大概。
●理想主义终究消散了
●每个医学生的心里……协和都是闪闪发光的~
●充满八卦,非常适合坐火车的时候读。
●协和光荣史
●从小林大夫就是我的偶像.看了这本书后,更坚定了一个判断――九十岁的协和其实比西南联大更有研究价值.
《协和医事》读后感(一):精神
。。。。。。。从John Hopkins到“油”王府,协和是一种精神!!!。。。。。。(评论太短就不能发表了吗?评论太短就不能发表了吗?!评论太短就不能发表了吗?评论太短就不能发表了吗?!评论太短就不能发表了吗?评论太短就不能发表了吗?!评论太短就不能发表了吗?评论太短就不能发表了吗?!)
《协和医事》读后感(二):究竟要不要去协和看病
虽然在协和每次看病的经验都很糟,无论是普通门诊,还是特需,都被训得和孙子一样,而且关键是无论多急诊的病,都要来回的做各种检查。可是,看了这本书,还是不由得激动了一下————品牌需要故事。
仙人般的老教授都先去了,医生也不用那么费劲得学那么多年了,病人作为学生的活体标本的老传统还是保留着,可是,这就怎么样呢,就象我一边骂凭什么一个包要1万多,一边还是心怀敬意的往家里添prada和chanel,我也一样决定后天再去看病~祝我好运吧
《协和医事》读后感(三):协和
从小开始,就听到很多协和医院,感觉名气很大的样子,广告念到协和两字的时候,一股牛逼哄哄的气味,但是一直不知道为何“协和”那么红那么牛。
从这本书中了解到,协和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医生的精神。不知道是因为现在医生行业缺少这种精神,还是因为社会风气太差才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这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是,不能否认鸡和蛋有重要的相互关系。所以,这种精神非常重要,对改变医患关系必有改进作用。
《协和医事》读后感(四):尽是美化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或多或少对协和有一些了解。协和有它很传奇的一面,也有它很苦痛很残败的一面。它所奉行的精英教育,哪是在今天,早在半个世纪前就进行不下去了。就好比今天的北大,和景山旁边那个北大是一个北大吗?协和如今连8年制临床医学的招生权都没有,只能依托在清华名下招生,按清华的招生流程走。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你把它当历史来看,那他就是中国教科书般的历史,近代史只讲美的一面。缺乏客观。甚至让人怀疑写书者的东西是什么。
这样的书还是不要写为好,多少给协和留一点神秘。无论你写还是不写,洛克菲勒像都在那里,时不时的被投以感激的目光。
《协和医事》读后感(五):自省、专注、慈悲
这是一本讲历史的书,
这是一本带着感情讲历史的书,
这是一本以节制的的感情讲历史的书。
作者将协和的精神概括为六个字:自省、专注、慈悲。事实上,这六个字,不仅是医学人所应具的,从更广的意义上,是人文的人,都应该具备的——自省,意味着对自己的关照;专注,意味着对所致力于之事的关照;慈悲,意味着对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