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纽约琐记(修订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1-21 00:22: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纽约琐记(修订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纽约琐记(修订版)》是一本由陈丹青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纽约琐记(修订版)》精选点评:

  ●第一本陈丹青的书

  ●这本书文风更像鲁迅

  ●要是自己对美术史了解更深一点的话阅读体验会更好

  ●写奥尔写得好极了,感动。

  ●到了纽约再读别人写纽约的书,似曾相识。画家关注的事物又和一般留学生不同。可以借此感性地理解一些画家及画作。陈丹青在纽约居住了十多年之后返回北京,在北京写的一系列回忆纽约生活、画展的文章。从中可以很快地了解对画家对画家的看法。记忆最深刻的是他写维米尔的那段,说维米尔的画太好,以至于自己看了就不想再画了,索性就不去看,可是心里却还在嘀咕,说当时的画家也没有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可以看各种画展、名画,但是还是画得这么好,可见画画也并不象教科书里面说的,只有学习才能画好的。这段话我看着看着就笑了,维米尔是我最喜欢的肖像画家,去年在富里克博物馆看了他的特展,只有7幅画,却排了两小时。没想到连知名画家也这么评价这位阿姆斯特丹小青年。

  ●下雨天,读书天。比陈丹青的其他书值得看。

  ●我要去的地方

  ●阅毕方知果然琐碎。纪陈丹青旅居纽约一二事。和几个朋友相识、画廊和美术馆,纽约的游行和租房,唯几篇大概涉及艺术观,然既无甚趣也无深意,还是太琐碎。

  ●生动

  ●不了解绘画,读的有些吃力

  《纽约琐记(修订版)》读后感(一):陈大师的失败之书

  陈大师以他的失败经历向后辈娓娓道来

  一,不要过于注重技术。

  二,不要过于看重西方所谓美术史。

  三,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个人的性格和思考永远最重要。博学和手艺并不重要。

  《纽约琐记(修订版)》读后感(二):真诚文字让人感动

  凌晨3点多的时候,起身(当然是因为尿憋得),然后开始看陈丹青的纽约琐记,三章,一写画廊,二写画友,都是真诚的文字,有很多令人感动的短句。

  想来也是,这个社会有些让人无奈,连那些最基本的真诚品质,也让人觉得弥足珍贵。

  《纽约琐记(修订版)》读后感(三):no title

  陈丹青有了书中的认识,看来归功于他在适当的年纪出国开了思维,这出去看看的过程也是大有益处。诚如书中所说“我终于难再找回昔日对柯罗的情深意长——他还是他,我也还是我,但我的眼界不同了。”对于艺术,对于人,这句话都合适。

  《纽约琐记(修订版)》读后感(四):读《纽约琐记》

  很早以前开始看《纽约琐记》,到现在还没有看完。装在包里,每天在公交车上看上一段。我很喜欢陈丹青,一直觉得他有名士气,他的艺术评论完全没有含含糊糊,似是而非的卖弄,老老实实说自己的观点,读起来非常舒服,通透。

  《纽约琐记(修订版)》读后感(五):感想

  陈丹青把在纽约的那些岁月浓缩成了一本书。他让我明白了画廊、沙龙以及美术馆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现代美术界的一些高逼格的概念、画家以及流派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这些包括:杜尚,塞尚、梵高、莫奈、达达主义、立体画派、印象派、野兽派等等。其中还有作者在绘画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碰撞。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纽约琐记(修订版)》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