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无长久》是一本由洛朗斯∙塔迪厄 / Laurence Tardieu著作,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00,页数:1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无长久》精选点评:
●“精炼,不做作,字字含情”。鸢尾花系列。
●2016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情感很细腻,有些事,若非亲身经历,是体会不到的!
●内容比书名温情。书名其实是个哀伤无望的结论。
●爱与时间……不敢细读的故事。
●攀尚。日尼薇。涂鸦,爱憎,滩涂,暧昧。关于法国人,关于浪漫和理性的思维使我着迷。
●原文变成中文缺失了很多意味
●看哭了。
●个人不喜欢这种文字表达方式吧。。。其实
●能让你淡淡地流泪的叙述
●我不能半路折回,我不能再欺骗了。我要迎着你走去,就像迎接一处万丈深渊。(会想起在KTV听别人唱过得一首张国荣的曲子)
《永无长久》读后感(一):会找到的。会找到的。我们失踪的孩子,我们失去的爱情
多少年过去还能够爱着的人 多年后仍然还能见到那个人。
肯定是幸福的
日尼薇。梵尚。
太痛苦的爱,谁都承受不来
所以,梵尚要走。
他必须走。
《永无长久》读后感(二):永无长久
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变,即使曾经那么的深爱过~
然后是感叹生命的无常,往往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今年的七月,在一个小村的图书馆里找到这本书,快速的看了一遍之后,对它感觉还不错~
《永无长久》读后感(三):我要迎着你走去,就像迎接一处万丈深渊
“我快死了,”她写道,“樊尚 我快死了 来看看我吧 回来见我最后一面啊 我真想见见你 触摸你 听听你的声音 樊尚 我快死了。”下面有个缩成一团,几乎辨认不清的名字——日尼微,和信的其他部分一样是用铅笔写的,同样的颤抖,无力。要不是这几个字,我准会把信当作孩子的涂鸦,微微一笑,把纸条揉皱了,往废纸篓里一扔,便忘却了。可是不对,不是孩子,是奄奄一息的日尼微写下的。”
他们曾经相爱至深,他们曾经有一个天使般的小女儿,他们也曾失去了她,然后伤害对方,逃离痛苦。然而,然而。
关于失去,我们不能抱歉。
关于爱情,我们不能解释。
关于痛苦,我们不能说更多。
全书105页,作部分摘记如下:
1.我不能半路折回,我不能再欺骗了。我要迎着你走去,就像迎接一处万丈深渊。
2.但愿我在当下,仅仅在当下。
3.即使在这样的狂怒中,我依然爱着你,我不知道该如何爱你,但我爱着你,绝望的爱着你。
4.你若去了,我便到了风烛残年,脚下的土地也不再坚定。
5. 昨天什么都不是了,明日才蕴藏着复活的允诺。
6. 是时间扭曲了可能,歪曲了事实。
7. 生活的价值在于人的选择。
我不知道,如果我是樊尚,接到日尼薇这样的信,我会用多快的速度飞奔而去。我也不知道,如果我是日尼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不会写下这样的句子。
然而,我知道,爱情,它一直在这里。
它就是永恒。
“永恒不在时间里,它在深度里。”
《永无长久》读后感(四):浓缩的痛苦
故事以一个不可挽回的姿态开始上演,“我快死了,来看看我吧,回来见我最后一面啊”,这句话,像一个瓷罐被用力摔在地上发出的声响,那之后的一片狼藉,即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在八,九岁的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我躺在床上为了那漫长的无法消磨的时间而发愁,我的目光顺着天花板的皲裂游走到床头柜的木纹之上,那把手因为不计其数的抚摸而露出了它黄铜的本质。那是要经过多少双手的抚摸才能显现出的质地啊,我想,突然间巨大的恐惧就吞没了我,那是对死亡的恐惧,我意识到,就算是一只黄铜把手也比人活得长久,它坚定的守着记录时间的义务,用它自己的身体。它和时间串通一气,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而人呢,肉体存在于世的时间不过百年,但百年之后还有千年万年亿年,时间不会死,它会飞一样迫不及待的抛弃你。
这是我对于死亡最初的感知。
这本书短短105页,剔除了所有的生之欢愉和天伦之快乐,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纯粹的因痛苦而扭曲的面孔。那些短暂的零碎的的回忆,也因为它随之带来的伤害而显得残酷。
樊尚和日尼薇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结合十多年并育有一女克拉拉,有一天,克拉拉失踪了,不是死亡却比死亡残忍。于是爱情结束了,故事开始了。两个成年人,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丧失,惊呆了无措了崩溃了,他们第一次发现,他们可以和一个人生活在一起,却对彼此的痛苦一无所知。所以当日尼薇开始读书时,樊尚斥责她:你怎么还读得下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好像生活还会恢复到从前似的?你怎么能接受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呢?樊尚和日尼薇的区别就在于,他不接受。不接受女儿失踪的事实,不接受世界待他如此不公的事实,不接受死亡面前人人低头的事实。所以他只会整日以呆滞的目光盯着电话,盯着自己的伤口。结局是,他们分开了,他们的爱被死亡打败了。
十五年后重逢时,日尼薇已经成了一个形销骨立的病人,而樊尚则是一个心如死灰的五十岁中年男人。无论是采取积极态度的妻子还是消极作战的丈夫,那件事对他们的损伤,却一点都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消逝。但此刻他们的痛苦已经被时间同化,成为了一种对生命,对岁月的遗憾和伤感,他们的痛苦相通了,隔阂也就不再了,所以樊尚得以重新握起日尼薇的手,守在她身边,与她共同迎来终结。
如果拍成电影,最后的场景一定是这样的,苍白消瘦的妻子仰卧在躺椅上,晨光打亮她一半的脸庞,失而复得的丈夫坐在身旁,为她念诗。在魏尔伦的诗里,她缓缓仰起脸庞,和着背景音乐,她的胸中升起一团呼吸,那是人临死时才会有的潮状呼吸,像海水一样一波一波的拍打她被病痛折磨的身体,乐声越大,那潮水般的呼吸就越汹涌,他们都在等,等那最汹涌的也是最后的一波来袭。诗一直在念,妻子的胸膛剧烈的起伏,她透过天花板,看到克拉拉的脸庞,还是她小小的女儿的样子,然后她的脸开始变化,婴孩,女孩,少女,时间以成百成千倍的速度在她脸上流逝,最后克拉拉老去了,那张脸,是和日尼薇相似的脸庞,这两张脸庞重叠在一起,音乐和呼吸都达到最高潮,然后一下子,全部的声音都停止,窗外太阳升起来了。
书名叫《永无长久》,但书中的两个主人公却都看见了永恒,那是永恒的痛苦,永恒的缺失,当然还有永恒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