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英伦魔法拾遗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0-28 01:20: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英伦魔法拾遗读后感摘抄

  《英伦魔法拾遗》是一本由苏珊娜·克拉克 Susanna Clarke 著 / 查尔斯·维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英伦魔法拾遗》精选点评:

  ●轻松的睡前故事,没有很出彩。

  ●斯特兰奇先生和乌衣王跳进了这部拾遗,继续跟着来事儿。

  ●最近看的这位作者的两本书,这本书以及英伦魔法师,作者很有才华(。・ω・。)ノ♡

  ●世界观补完

  ●凯尔特神话经典案例。因突然断网,当日读完。

  ●对《英伦魔法师》世界很好的补完。最喜欢写玛丽那篇:被囚禁的苏格兰女王觉得自己“逐渐缩小,小得如同伊丽莎白身上的跳蚤”;她穷尽心计,想用魔法对付姐妹,最终却用猩红的丝绒绣上命运,这种象征意义的自由,总算是她能给予自己的,“女王笑了”。惠别镇和威公爵两篇也可以细细品。

  ●“谢普勒斯先生确定了伦敦城的建城日,这相当于伦敦的生日,因此他可以按星相学理论给伦敦算命,他知道伦敦的全部未来。”(⊙ ⊙)稍等一下…

  ●英伦魔法师番外。侧重女性魔法师~开篇故事平行蒙太奇叙事有意思~结尾乌鸦王被调戏的很爽~画面感十足,幽默的作品,拍成影视剧一定好看

  ●濯濯荒野间,点点繁星闪,吾王麾下万物相与伴

  ●荒诞、有趣,很好的睡前故事

  《英伦魔法拾遗》读后感(一):魔法就是一层雾,穿过去,你就见到了仙境

  曾经在古老的英伦大地,有一个亚瑟王和他的法师梅林。每次捧起有关英国的魔法故事,梅林就成了它的代名词。连现代社会的英国,霍格沃兹校长邓布利多也还有梅林骑士勋章。但是除了梅林,苏珊娜让我们看到了更多英伦的魔法。

  在《英伦魔法拾遗》之中,苏珊娜的想象力极为巧妙,她没有讲述一段与现实社会无关的故事,如亚瑟王与梅林那样,梅林如迷雾般虚幻存在;她也没有描绘一个凡人无法触摸的魔法世界,如哈利·波特那个凡人看来像个垃圾堆的魔法学校,和他的地下魔法世界。苏珊娜的魔法世界,与普通人交织在一起,也许不经意间,你就触碰了它的迷雾,被它吸引,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英伦魔法拾遗》尝试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魔法就是一层雾,穿过去,你就见到了仙境。而你穿越这层薄雾,不需要魔法,不需要外力,需要的只是一点点运气。有时。就如夜色降临,魔法就自然降临,你看到了它,因为它也寻到了你。

  苏珊娜的魔法故事特别有趣,成人读之如魔法故事,小孩儿读之如童话故事。若是小美人鱼也出现在苏珊娜的书中,又有谁会去判别,这究竟是现实的魔法,还是童话的现实呢?

  我还记得马布夫人的故事。年轻的女孩丢失了恋人,心急万分。万般无奈去打听,却发现,恋人抛弃了自己,转而与一位名叫马布夫人的美丽女子厮混在了一起。如同所有普通女孩会做的那样,女孩也去寻找马布夫人,寻找自己的恋人,千方百计挽回恋人的心。

  故事看到这里,你是否会觉得,这就是一个普通的英伦大家庭发生的日常事务呢?但苏珊娜就想告诉你,年轻人,你还是太年轻太简单啦!伴随着一件件发生在年轻女孩身上的故事,一队人数众多、浩浩荡荡的军队,年轻女孩身不由己的自说自话,还有被家人发现时女孩莫名的失忆,都在告诉我们,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事件。若是发生在美国,是否应该找寻捉鬼小分队,来一次捉鬼大冒险呢?

  但这是英伦的地界,是魔法的国度,我们的作者就是用这样细腻和缓的笔触慢慢地写着一个故事的结局,最后当年轻女孩找到自己的恋人,魔法被破解,那位众人口中如仙女般美丽的马布夫人不见了!

  她是谁?作者也没说。也许是一位芳华绝代的魔法师,也许是一位隐居森林的林中仙子。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就随着那位女孩走进了魔法的迷雾,你感受到了吗?

  《英伦魔法拾遗》读后感(二):《英伦魔法拾遗》:写在故事之外的故事

  文/吴情

  英伦三岛,一块神秘莫测的土地,魔法与传说在空中飘扬。梅林与亚瑟王。妮姆薇与圣杯。

  乌衣王与魔法术。然而,百余年后,魔法几近失踪,理论魔法师专注于书本,难将其中所记魔法术运用于实践。怀着对复兴英格兰魔法术的伟大抱负,实践魔法师吉尔伯特·诺瑞尔不甘现状,穷尽个人手段。与此同时,预言中另一位伟大魔法师也在自我发现、逐渐成长中,他就是乔纳森·斯特兰奇。

  以上是笔者在拙文《英格兰的魔法术:向历史追问现实的未来》一文中对《英伦魔法师》这一魔幻巨著的引介。作者苏珊娜·克拉克在完成这部长篇之后,完成了新作《英伦魔法拾遗》,在魔法师的历史中寻找过去,在故事之外书写故事。评论界简将其视为《英伦魔法师》的姊妹篇。不过,在笔者看来,不如将《英伦魔法拾遗》看做这部杰作的脚注和说明。平心而论,《英伦魔法拾遗》尽管在情节上难以与《英伦魔法师》相较,但却给我们看待魔法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维度。

  《英伦魔法拾遗》内含八个中短篇,各自从不同角度与《英伦魔法师》遥相呼应,彼此唱和。首篇为《惠别镇的女士们》,深刻而又尖利地指出了十九世纪女性魔法师遭遇的性别歧视和精神困境,在男权时代里,女性魔法师的实力被严重低估;然而,惠别镇的女性魔法师却因卓越才能令人警策。首篇中还灵活插入了描述乌衣王幼时的文字,酣畅淋漓地为读者解答了《英伦魔法师》中那个始终缺席的在场存在,从幼年时期乌衣王就表现出非凡的魔法能力。第二篇是《贪婪山》,主要讲述了略显贪婪的女子米兰达通过魔法以获得人生幸福的故事。第三篇为《马布夫人》,维妮希娅·摩尔凭借敏锐的直觉破除了马布夫人的魔法,重拾真爱。在这一篇中,维妮希娅以一个被他人视为“疯子”的形象出现,具有浓厚的象征含义。所谓“疯子”,在某种程度上何尝不是天才?常人因心智愚钝易被表象迷惑,倒是非正常的人,能够从别样的角度审视日常中的非常和变异。第四篇《威公爵失马》则将英国大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纳入其中,描绘其在一次游历中经历的魔法事件:他通过魔法刺绣改写了命运。或许,连这次改写行为的本身,也在命运之中(威灵顿公爵在《英伦魔法师》中也是主要人物之一,他在魔法的协助下大破拿破仑)。

  第五篇是《西蒙内利先生,或曰仙灵鳏夫》,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西蒙内利先生在解开身世之谜后,也为他人伸张了正义。第六篇《汤姆·明风,或曰索尔斯比仙桥落成记》,以造桥故事贯穿魔法与现实,结尾一处写鲁修斯骑马出走,令人疑惑。第七篇是《丑角与回纹饰》,主要写苏格兰女王企图利用回纹饰杀害伊丽莎白女王,成为英格兰国王的故事。野心害人,魔法却有智慧。苏格兰女王任由权力欲吞噬自己,最终将自己变成历史的丑角。最末一篇为《约翰·乌斯克格拉斯和坎布里亚的烧炭人》,又写与乌衣王相关的一件小事。他法力通天,但也受到其他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约束,在骄傲自满的同时不乏能伸能屈的品行。乌衣王尚且如此,其他人物莫不如是。

  《英伦魔法拾遗》虽然多为中短篇小说,但内容设置丰富饱满,仙界与人间切换得自然流畅,白描手法的运用和哥特式写法相互穿插,从整体上营造了一种非自然、非理性的仙灵世界,渡鸦在其间呼啸而来,树叶能成为杀人利器,刺绣能彰显个人命运。在魔法式微的年代里,依旧有人在钻研着魔法的精深。魔法或许也只是一种信仰,一种对特异能力的崇拜与追求。克拉克女士的作品,便是对这一信仰的致敬:仙界从来不遥远,它始终在你的想象世界中。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英伦魔法拾遗》读后感(三):魔法世界,神秘而危险的境地

  柯南•道尔爵士创作的《福尔摩斯》,一度令许多读者在阅读完后坚信小说就是由一位名为“华生”的医生自己与福尔摩斯这位大侦探共同经历的记录,尽管内容虚实并存,但基于对“福尔摩斯”这一人物的好奇与钟爱,人们更乐意于相信他确实地存在于生活之中。

  《英伦魔法拾遗》是苏珊娜•克拉克继《英伦魔法师》之后推出的短篇集,全书共八个故事,以英伦三岛不同时期的奇幻传说核心,同时又有其作品之中人物故事的延伸。克拉克笔下的魔法世界亦如道尔爵士一般,其已臻上乘的文笔行文自然而不显张扬,对英伦魔法故事奇幻世界的构造,令读者完全相信魔法、仙灵、仙境诸如此类的确实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只是或被历史尘封,或因境域差异而不得于眼见。

  读过《英伦魔法师》的人或许对于故事之中诺瑞尔与斯特兰奇两位魔法师运悬而未决的命运充满了好奇,但这本《拾遗》并非续集,而是讲述着同一背景下不同时期普通人与仙灵之间的联系。其中有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祖先与仙灵魔法关系探讨的故事《贪婪山》,也有以仙灵为主角提示其种族特性的《西蒙内利先生,或曰仙灵鳏夫》。而《汤姆•明风,或曰索尔斯比仙桥落成记》则对仙境进行了描述,而《约翰•乌斯克格拉斯和坎布里亚的烧炭人》则讲述了乌衣王这位伟大魔法师的另类传说。

  以《西蒙内利先生,或曰仙灵鳏夫》为例,故事讲述了一位仙灵私生子巧遇同族人,进而揭开了自己身世之迷,同时也对仙灵这一奇特的族类其品性有崭新的认识。仙灵们利用障眼法变幻出虚而不实的华丽景象以迷惑人类,同时又随心所欲毫无情感的对人类或族人施以暴行。

  魔法、仙灵、仙境,这些玄之又玄的事物,在现实之中似乎与常人并无半点联系,只存在于传说或文学之中,任何一个民族其自身都有奇幻文化的存在,中国的仙术、道法较之于英伦的魔法,除其思想与目的不同,其根本是起源于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与想象。客观而言魔法是否真实存在并非克拉克的创作目的,但在民间流传的这些与之相关的故事却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特性。

  英国伦敦大学的约翰•萨瑟兰教授说在英国文学中有着悠久的怪人传统(eccentricity),这不同于美国对于“怪人”的理解“quirky”或是“creepy”,从克拉克魔法世界中对仙灵以及魔法师其性格的描述上可以看出,在这奇幻世界之中仙灵的特征是古怪与反常的,这符合约翰•萨瑟兰教授提到的英国的怪人传统,事实上这种文学表现形式是以一种来自于民族的自我嘲弄和反叛精神的表现。

  英国阿伯丁大学的詹姆斯•萨瑟兰教授在序中说这是一本了解仙境及仙子的入门级读物。不同于普通奇幻故事,克拉克笔下的这些故事不论是其文学意义或是对魔法探究上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它不仅仅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民族的奇幻时代,更将这个民族的思想展现于世人面前。因为克拉克从创作这一奇幻故事伊始就并未打算将情节视为首要目标,而是在于创造并还原一个完整的魔法世界,这是一个既让人好奇、兴奋,同时又让人觉得向往的世界。正如人们对于福尔摩斯的喜爱一般,钟情于魔法的人们或许更愿乐意相信魔法的退隐只是仙灵与魔法师对于俗世的厌恶与其自身的怪脾气。

  《英伦魔法拾遗》读后感(四):代译后记——有关如何与仙人打交道的一些小建议

  让我们从“班西女妖”(banshee)说起。这是凯尔特神话传说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妖怪。她总是披头散发地在河边清洗血污的衣衫,并放声恸哭,高呼将死之人的名字。虽然民间传说描述她是在水边洗衣,但“班西女妖”在爱尔兰语中的意思是“仙丘里的女人”(bean sí),这个词有个变体,是为“仙丘居民”(aos sí)。而“仙丘居民”作为爱尔兰语,对应英文便是“住在仙丘里的人”(people of the fairy mound),简单来说就是“仙人”(fairy)啦。

  注意,是“仙人”而非“精灵”。尽管这二者都生活在凡人所不能到达的神秘国度里,掌握着源自自然力量的强大魔法,享受着漫长的生命,但是“仙人”可不是其他许多奇幻巨著中描述的长生不老的智者、隐居的哲人、正义的伙伴。仙人们更加混沌、更加无序,他们的善恶观念十分模糊。无论本书中写到的汤姆•明风,还是民间故事中常见的棕仙、红帽,都如同幼儿一样无所谓善恶是非。当基督教传遍欧洲后,人们产生了这样的观念:仙人其实是堕落的天使,但他们不像路西法那样堕落得完全彻底,他们只是迷迷瞪瞪地从天上溜达下来罢了。据说还有不少仙人想要知道他们能否在末日审判时回到天堂。

  不过末日审判还遥遥无期,因此仙人们也还老老实实(其实并不那么老实)地住在石墙另一边的密林深处。他们与橡树和梣树,与天空和渡鸦,与最美的诗歌和最莫名的恶作剧共同构成了叶芝所迷恋的凯尔特仙境,同时也构成了《英伦魔法师》和《英伦魔法拾遗》里神秘荒寂、充满弃世情绪的仙境。

  和仙人打交道,首先应该小心的是:不要被仙人拐骗。

  众所周知,仙人们喜欢偷走可爱的人类婴儿,然后把顽劣丑陋的仙人婴儿换给人类。这样被换过来的仙人小孩虽然大家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证明他确实是仙人,但还是会被人们称为“换生子”。

  换生子在人类世界虽不讨人喜欢,终究还是可以顺利长大。而被带去仙境的人类婴儿就不那么幸运了。因为仙人们居住的仙丘并不是什么雅致优美的所在,而是类似兔子洞一样的山洞,洞底连一点防潮的沙子都不铺,食物很差,卫生条件也不好。人类孩子不像仙人孩子那么强壮,往往会吃尽苦头。据说乌衣王也是被仙人换走的人类孩子,因此他受到了非常好的魔法教育,但那只是一个特例。一般来说,我们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仙丘吃苦,也不愿意抚养顽劣的仙人婴儿。

  所以有上述顾虑的读者不妨参考这个办法:一当发现孩子被换,要马上用蛋壳盛水放在火上煮。这时候仙人还没走远,他们会停下来笑话人类用蛋壳煮水,趁他们笑得简直要岔气的时候,父母可以迅速把自己的小宝贝找回来。

  另外成年人也会被仙人拐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责怪诺瑞尔先生对仙人的态度过于严苛。因为和仙人们打交道确实是危险的,有时候被他们喜爱甚至比被他们讨厌更加危险。倘若是被他们讨厌,你顶多会遭遇一些恶作剧,比如夜里在荒野中迷了路,总也走不到目的地,或者黄油和奶油变馊,又或者自家种的浆果味道变差。这时候你可以念一点《圣经》,或者在门口挂上马蹄铁来驱赶他们。但是一旦被他们喜爱,麻烦可就大了,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你拐骗到仙界去。他们将成年人拐骗去仙界的目的各有不同,最主要的是让美丽的女士们陪他们跳舞——仙人们热爱跳舞,民间传说里有一些姑娘被骗去了仙界,等家人把她们找回来时,她们的脚指头都跳掉了。大部分被拐走的人都是彻底失踪,但也有一些人像坡夫人一样,白天依然在人间,只在夜里才去往仙界跳舞。曾有关于十二个跳舞公主的故事,据说她们每天晚上会进入地下室,走过一段长长的通道,去参加某个神秘而盛大的舞会,她们不停地跳舞,以至于一夜之间她们的鞋底就被磨破了——毫无疑问这也是仙人的手笔。

  另外,当你不幸已经被拐骗去了仙界,请不要惊慌。首先你要做的是破除仙人们的障眼法,以免将残垣断壁当作黄金做墙水晶为顶的宫殿。这时候你可以参考西蒙内利先生的做法——将唾沫涂在眼皮上,然后再慢慢寻找出路。此法在农夫中广为流传。如果觉得涂唾沫不甚雅观的话,可以考虑佩戴一段花楸木或接骨木的枝子,它们具有破除魔法的功效。需要一提的是,在欧洲大陆中部和北部被尊为神圣的槲寄生起不到驱散仙人的效果,这大概是因为仙人们本身并非邪恶且与橡树为友的缘故。

  第二件须得多加小心的事情是纺线。

  有很多懒姑娘——就像《贪婪山》里漂亮的米兰达一样——阴差阳错地和领主大人结了婚,结果被要求纺出一屋子的亚麻线,如果办不到就要被杀死。就在懒姑娘们一筹莫展的时候,通常会有一个特别丑陋的矮个子仙人跑出来主动提出帮忙。这家伙又快又好地帮懒姑娘纺好了所有的线,却提出一个条件:要求姑娘猜中他的名字,如果猜不中就要把姑娘带走。仙人的名字各不相同,不过好在懒姑娘总能想出聪明办法,在最后关头猜中他的名字。在萨福克地方,这个矮仙名叫“汤姆•提•托”,在《格林童话》里他的名字又叫“皱鸟皮”。总之他不叫“法利赛人”,“法利赛人”只是英国方言里“仙人”这个词的发音而已。

  另外一种情况可能稍微不那么危险。当然起因也是懒惰的姑娘被要求纺出一屋子亚麻线,若做不到就有杀身之祸。就在懒姑娘发愁的时候,来了三个形貌丑陋的老太婆,主动帮姑娘完成了任务。而且更棒的是,她们不光纺完了满满五个屋子的亚麻线,而且还告诉王子,自己丑陋的外貌就是纺线造成的。于是懒姑娘从此再无纺线之虞。

  尽管这些故事的结局都好像是在说“懒人总有巧办法”,但我想最重要的还是——不要谎称自己擅长纺线。因为仙人的名字不好猜,好心的老太太也不那么经常遇到。

  第三件务必要注意的事情是:凡人不要随意摆弄魔法。

  这句话听起来就像出自刻板小气的诺瑞尔先生之口。但是要知道,如今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单词fairy(古代英语中写作fairie,意为巫术、幻影、梦境),源自古代法语faerie,其词根fae来自拉丁语的fātum(“命运”)。

  什鲁斯伯里伯爵夫人大概就是摸索到了交织在德比郡阴雨之中的魔法,因而得以用刺绣编织出她家族的命运,使得她的子孙后代声名显赫。不要说这是古代女人的迷信。如果你不知道什鲁斯伯里伯爵这个名号的话,那么他的子孙的名号你定然不陌生——著名的历代卡文迪许公爵。他们中不仅有英国首相,更有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而著名的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则是某一任卡文迪许公爵在担任剑桥大学校长期间私人出资兴建的。如今什鲁斯伯里伯爵夫人和苏格兰的玛丽女王的魔法刺绣依然收藏在可爱的查茨沃斯庄园。

  但是不要认为有了这么一个成功案例就说明凡人可以染指魔法。要记得威灵顿公爵在石墙的另一边窥见了自己的命运,并对这段命运感到相当不满,而当他自己笨手笨脚地拿起针线绣上自己的模样之后,这些僵硬拙劣的刺绣通过仙境的魔力将他的命运定格下来——这一次是不那么好的命运。

  第四件事,真的遇到仙人和魔法也不要怕。

  除了上文说到的悬挂马蹄铁、在眼皮上涂唾沫、用蛋壳盛水放在火上烧、随身携带花楸木和接骨木枝子以外,人们普遍认为念诵《圣经》可以驱赶仙人。尤其在遇到红帽的时候,应该高声念诵《圣经》中的段落。但是考虑到“仙人害怕信仰虔诚的人”“仙人是稍微有点堕落的天使”这类观念是在基督教大肆传播之后才出现的,因此真正的仙人极有可能并不害怕与宗教相关的事物。毕竟,仙人之子西蒙内利先生本人就是一位教区牧师。

  另外,如果是在夜里遭遇了仙人,你要做的就是设法和他们周旋,直到天亮。在某个村子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浪荡子于某天夜里遭遇了一队矮小的仙人,这些人勒令他去安葬一具尸体,于是这个浪荡子一整夜都背着尸体东奔西走,几乎被累死。当天亮之后人们发现他不过是在村外的烂泥地里走了一整夜而已。也许除了耐心等待天亮以外,这个故事还有另一层含义——做个正直的人,仙人们便不会对你恶作剧。倒不是说仙人们明辨是非,且乐于惩恶扬善,只是作恶的人往往畏惧魔法仙灵之事,更容易迷失在仙境的幻影中。

  最后,如果你确实很想和仙人们有所往来的话,请按照如下方法操作:

  一般而言,人们对仙人们都采取哄骗加奉承的办法。爱尔兰农民把仙人叫作“好人儿”,以避免直呼仙人名讳。鞋匠和主妇会把牛奶放在窗台上,这样棕仙和鞋仙就会在夜里来帮他们干活。

  如果一个仙人对你十分感兴趣——尤其是约翰•常青履或白毛先生这种强大的仙人——相信我,这不是好事。这时候你切不可答应他们的任何要求,也决不要接受他们的任何礼物,更不要吃下他们提供的任何食物。违反以上任何一条都可能导致你被困仙界,然后一直跳舞,跳到你的脚指头都脱落了为止。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你悲伤的时候,决不要相信仙人们允诺的任何忘却忧伤的办法。所有仙人所说的忘却忧伤的方法本质上都是把你带去仙境,永远不再回来。

  但是除了被骗去仙境的风险之外,和仙人们往来是相当愉快的。他们寿命极长,大都见多识广,对世间事物别有一种独到的眼光;和他们聊天必定是非常愉快的。又或者像蒙蒂菲奥里医生那样,在有生之年结识一位仙人——这想来也是件趣事。当然了,这位仙人老爷最好是像汤姆•明风那样,除了狂妄自大以外,基本上没别的害处。

  作为一个见识短浅的凡人,我能给出的建议到此为止。祝大家能够享受仙境之旅。

  已经在仙境里游荡了一年零一天的译者

  不圆的珍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英伦魔法拾遗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