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伦贝尔:八千里路》是一本由郭志凯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歌伦贝尔:八千里路》读后感(一):《歌伦贝尔:八千里路》书评:歌以载志,梦以乘风
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漫游之旅的鼻祖杰克.凯鲁亚克用一本《在路上》记述了一群年轻男女横穿美国大陆的故事,书里的人遇车挡车,夜宿村落,一路流浪、一路漫游,横贯了整个美国大陆。《在路上》这本书也被一代人奉为精神寄托,八九十年代,这本书曾在当时的中国青年中引起波荡,北岛、芒克、彭刚、赵振先等等,纷纷效仿凯鲁亚克,四处流浪漂泊,追求自我和追求生活的真谛同时被提出。时至今日,“在路上”三个字,仍旧为无数踏上漫游路途的年轻人奉为神话。不论自驾、单车骑行,还是徒步丈量大地,人们所追求的无非是自我精神的满足。
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交谈;遇到截然不同的风景,与它们交错;遇到自己,在独处之中,在孤独之中,认识真实的自己,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可是读到郭志凯这一本《歌伦贝尔,八千里路》,不得不迫使我重新去思考这个问题。自我精神的满足,说来容易,可是却过于玄虚,就像是漂泊的云,在遥远天空中,我们看得到却摸不到,我想旅行总不该只有精神的富足而已吧。回忆台湾导演杜家毅曾在2011年拍摄一部关于单车骑行的电影,名为《转山》,讲述一位台湾年轻人,为了实现去世哥哥未尽的梦想,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这部影片曾在当年获得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转山》之中的阿豪,他的自我精神除去实现哥哥的遗志外,难道在没有一点其他的东西吗?
抛开那些虚幻意义,摸着郭志凯亲切质朴的文字一路前进,数十辆车组成的车队,三十好几人的旅伴,从北京出发,一路歌、一路看、一路烽烟、一路狂志,中国音乐人的寻梦旅程,历经赤峰、阿尔山、根河、呼伦贝尔大草原、加格达奇、漠河、黑河、长春、沈阳、哈尔滨天津等等,终于重返北京,全程八千公里路。这一路上,流浪或者旅行的意义有多少,看到的风景有多少,遇到的人有多少,没有人说得清,可是真真切切的拥抱了一群有梦想有朝气有悍勇的人们。旅途中有艰辛,有雨和风,就像不平坦的人生一般,旅途中也有欢笑和打闹,就像人生的胜利和巅峰。
有人为伴,还管什么自我的精神富足,我只知道,我想走的时候,振臂一呼,有一群人还会轰鸣机车,跟着我唱着歌、乘着风出发。
《歌伦贝尔:八千里路》读后感(二):心若不老 梦则永恒
很多年前,我有一个梦想,驾一辆车带着妻子约上三五好友,驰骋在人烟稀少的公路上,打开车窗,任风吹打在脸上,毫无顾忌地放声呐喊;累了就停下车,天为被,地为床,烤着篝火放声高歌。然而现在,我还是我,过着平凡而忙碌的生活,曾经的梦想早已深藏心底。
偶然间看到这本《歌伦贝尔:八千里路》,说实话,首先吸引我的是齐秦、臧天朔、金兆钧等多位音乐大咖的推荐,全是业界的大人物,很惊讶这些人竟然会同时推荐同一本书。
翻开书,随着作者笔尖的滑动,我那早已封存的不安分的心开始跳动了。
这是一次房车音乐之旅,是一次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挑战,他们做到了。把这些经历写成书,把心中的那份执着,把对音乐的热爱,传递给所有人。
本书的文笔自然流畅,自然到就像听朋友诉说一个有趣的故事,真诚中透着朴实的味道。比起以往读过的那些用了很多华丽辞藻、装饰很高大上的书,我更喜欢朋友的感觉,这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情愫。
随着路程的前行,作者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了沿途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阔草原,让你看到“雾都”难得一见的湛蓝天空,接触到单纯可爱的当地居民,以及中国最北村落的北极光,等等,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无时无刻不在触及我骚动的内心。除了美景,真正打动我的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前期准备工作的困难重重,第一次演出结束后欣喜中透露的一点小骄傲,因各种突发状况而不能及时赶到演出现场的焦急,与朋友争吵后的泪水,以及不可撼动的决心,一点一滴都触动心房,引领我的内心跟随作者去广阔天地自由闯荡,仿若身临其境。
人生寥寥数十年,不知道我的梦想能否实现。郭老师的书带我体会到了我所渴望的生活。林伯渠说过:“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 驯大海,走千山,多么豪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歌伦贝尔:八千里路》。15个城市近8000公里的征程,将梦想融入音乐,将音乐融入旅行,将旅行融入探索,读《歌伦贝尔:八千里路》,是一次音乐与心灵的远征,或许也是在寻找一个梦想。
书读完了,心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如此疯狂一次,如果有一天我也能有这样的朋友愿意放弃一切陪我,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歌伦贝尔:八千里路》读后感(三):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12辆房车,1辆舞台车,36人,从北京出发,途径金山岭长城、赤峰、突泉、阿尔山、根河、呼伦贝尔大草原、加格达奇、漠河、黑河、俄罗斯、长春、沈阳、哈尔滨、北戴河、唐山、天津,再返回北京,全程8000公里路,堪称中国流行音乐的寻梦之旅。
《歌伦贝尔八千里路》,是郭志凯所著的一本纪实型旅游记录,带点流氓气,带点江湖味,从筹备歌伦贝尔房车音乐之旅的前后起因讲起,再到每一站所遇之事,所感之人,一一详细道来,给我们再现了许多的故事。当然,看似这么牛逼的壮举,其实是困难重重,矛盾多多的,拿郭总的原话,“歌伦贝尔房车音乐之旅真的太难了,三个兄弟自掏腰包做了一件相当傻逼的事情,看上去挺伟大,可那都是废话。三个不靠谱的二逼青年做了一件多么二逼的事情呀?我哭得很伤心,那是我这一段时间以来的第一次失声痛哭,不管身边站了多少人,反正我就是这样的人。”难过无助时,他也是这么想的。 好在多数时间,旅途都是愉快的,比如他见谁都给人家说,“我要把你写在我的书里”,可见他那份自在的乐趣。
郭总在书中多次提到思考歌伦贝尔房车音乐之旅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么多装备需要准备,根本不可能说走就走吧,哈哈),还是做个姿态给别人看,是心甘情愿奔向旅途,还是为了某种目的背上包袱艰难行进呢。我想,是各种理由混合着的。总之,怀揣着音乐的他们,还是走完了这段旅程,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作为多是音乐人构成的旅行团队,我特别好奇他们一路上都会听些什么歌呢,因此用心的专门收集整理了书中出现过的歌曲,有些真的很不错,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找来听听。
歌曲名单如下:
《心随路远》 杜侑澎
《原来你不是一个人在旅行》 李延亮
《微风来了》 谷亚潼 (后来我搜QQ音乐,名字是《微爱来了》)
《青春启示录》 郑智化
《四合院》刘奕麟
《敖包相会》
《回到拉萨》郑钧
《朋友》臧天朔
《悔过书》
《再见》
《恋曲1980》
《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
《那些花儿》朴树
《纤夫的爱》
《真心英雄》周华健
《当我想你的时候》汪峰
《九个太阳》周晓欧
《小苹果》
《历史》
《头文字D》周杰伦
《Colorful Days》朴树
《长城》Beyong
《喀秋莎》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小红莓》
《白桦林》
《现在就出发》彭钧(正在录制,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听了)
《如果我能飞》
《大哥,你好吗?》甘萍
《一生所爱》卢冠廷
最后,借用郭总的那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祝愿所有有梦敢追的我们,你们和他们,永不老去。
: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歌伦贝尔:八千里路》读后感(四):千里关山仗剑行——书于郭志凯《八千里路》
人们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歌伦贝尔八千里路》是一本书,写的却是行的故事。读它,仿佛跟随作者在路上旅行。读书是静的,坐在窗边,点一盏孤灯,捧一杯清茗,求的是心中的宁静;而行是动的,竹杖芒鞋,斗笠蓑衣,修的是眼界和胸怀。一读一行,一动一静,缺一不可。
我不知道人们对于旅行的理解到底是怎样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有一千种旅行的方式。有人走马观花,跟着旅行团一天多个景点,毫无目的和计划,这是瞎游,有人一边旅行,一边工作,一路精打计算,这是穷游,还有的行必头等舱一等座,住必五星级酒店,这算是豪游吧。
这次音乐之旅却是一个异数。它不同于上述所说的任何一种旅行方式,而是聚集了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带着乐队,开着房车,轰轰烈烈地走了小半个中国。它将舞台搬上了房车,在路上传播音乐,感染听众。除此之外,这对于诗人与艺术家,还是一个采风的过程,领略别处的山河风光,感受别处的风土人情。这种流动的音乐节旅行方式,在国内恐怕首屈一指。
不过,旅行有一个缺点,它不具备永久性,走过了,也就过了。所以我说,读书与旅行,动静相合,相辅相成。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亲身参与过歌伦贝尔行程的读者,老郭的记录绝对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他把旅途中的苦乐酸甜、大事小情,一一写成了文字,出版成了书,让我们也能感同身受。
《八千里路》是继青春类题材小说《那笑容是夏天的》热销之后知名乐评人推出的第二本力作。他不仅仅是一位作家,还兼有音乐人、资深媒体人、娱乐营销专家等多重身份。并对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以朴实无华的文字、浓厚的人文色彩和犀利独到的观点博得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曾一手打造“洪晃”个人品牌、担任屌丝男士大鹏董成鹏经纪人,操盘王杰、王菲、怒放摇滚演唱会、谭咏麟、张北草原音乐节、Elton John等大型演唱会,皆成绩斐然、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
读这本书,就相当于跟着老郭走了东北十五个城市,越过了长城外八千里路的江山。
他用细腻的笔触,不厌其烦地描写盛夏东北如画的风光,辽阔无边的草原,空气质量绝佳的森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地,仿佛都在我的眼前翻滚、波动。那些远离市井喧嚣,逃避都市拥挤的山野余情,不仅打动了老郭,也打动了长年宅在城市中的我。
他用朴实的语言,将一路上所见的风土人情娓娓道来。在字里行间,你也能感受到那对开农家乐的夫妻平凡的幸福;你也能看到到隐居在民间的高手,手段之高足让人瞠目结舌;你也会为路上的艰难险阻所担心,你也会为陌生人的帮助而感动。一切一切,皆入眼底……笑与泪,苦与乐,朋友以及陌生人。
他还把所有的感悟,所有的心情都写在了书里。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的焦急,顺利演出的喜悦,抛锚在路上的无奈,孤车睡在荒野中的恐惧,和朋友争吵后的伤痛,以及圆满收官后的无限欢喜。一月之间,走了那么远的路,看了那么多的人,经了那么多的事,这不单单是一次旅行,这几乎近似于人生历程的缩影,必将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只是从书中窥到一鳞半爪,仅仅如此,便使得久居大城市、处斗方之室的我,特别特别羡慕老郭这一个月的行游,那是几近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羡慕。困在一个地方久了,总会想出去看看的!
陶渊明亦曾说过:“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我也为《八千里路》所鼓舞,常常幻想着,有一天,我也会抱着琴,奏着乐器,飞驰在路上,让音符在风中跳动,在大地上跳舞。
十五边城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风。有行,有游,有路,有音乐,有书,有众生。歌伦贝尔八千里路,路长,慢慢走;书不厚,也要慢慢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