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学盲言》是一本由钱穆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0.00元,页数:11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学盲言》读后感(一):读后感
读过后发现作者名声与作品极不相符,其学识真不敢恭维。学问的大忌是脱离事实,陷入如痴人说梦般的臆想,就因为死的晚岁数大就成为大师吗?若如此何不捉只乌龟而膜拜呢?为文化堕落到如此地步伤感。不懂宗教就闭口不谈,何必胡言乱语呢?号称懂历史,却拿不出历史依据来证明所说是史实!不懂政治谈政治,不懂经济言经济。本书唯一能证实的就是作者本身的实际水准不过如此罢了。
《晚学盲言》读后感(二):读《晚学盲言》后感:西方之进步又何在?
此书是老爷子发出的最强发问:“西方之进步又何在?”纵观全书即是中国之思想、人文、性格、社会、科学、艺术等广泛内容与西方之比较,对比之后发现中国与西方,社会不同,人生不同,处事方式更不同,如下:
中国以农业立国,耕稼本为己,剩余乃及人。西方以商业立国,须货品先有销路,供给了别人需求,自己才有利润可得,故其人生乃先为人。故中国主张偏安一隅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葬于斯;西方主张向外求,求更多的利更大的市场;
中国追求人与群、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群而不党,多重时,应时劳作,休养生息;西方追求人与物的关系,追求个人主义,多重空间,抢夺资源,功力主义;
中国是艺术人生,注重德行甚于成败与功业,主张文如其人,德行是先于一切之考量;西方是科技人生,注重成败胜于德行,主张人之品德与取得的成功不相干,只要有事业成功就可受后人崇拜;
天地生人,亦万物之一,与禽兽无异。但人自有群,自创文化,便与其他生物不同。今人类发展到这个程度,要解决的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人与群的关系,是人为群之器,为群所用?还是由私人运用大群,为己之用?对比各方思想发现,人类对于自身的问题,惟有中国之思想、处事哲学,当为解决之道。
然而由于科技不发达,落后挨打过,国人就摒弃传统思想,事事学西方,老先生问:“中国主不变,西方主变,现今之中国学西方,重商重利,他日西方又变,则不知我国人又将何所承袭以自成其一己。”
我本以为自己已不是崇洋媚外之人,只认为中国之科技、学术不如西方,但通过读老先生之书让我重新思考很多问题,中国是一个重合不重分、重整体不重部分、重全面不重局部、重德不重利之国家,举一例子说,中国是最先发明火药的国家,可火药用在了烟花娱乐上,而西方用在了枪弹上,而中国也绝不是没有此等聪明才智的国家,只是因为中国一以贯之的“和”的人生追求。
此书是中国与西方的全面对比,是老先生对中国思想之剖析肯定,也是以一己之力对国人发出的诘问,发人深思~
《晚学盲言》读后感(三):读钱穆先生《晚学盲言》简记
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精度宾四先生的巨著,内心颇为震撼,收获良多,读罢之后想概括其思想及本书要义,实难下笔,但为整理分享,不自量力试言一二,谬误之处,望学友多加指正。
《晚学盲言》为钱先生晚年大成之作,若把此书按现代方法进行归类,其实并不是很恰当,本书囊括历史、哲学、社会、宗教、人生、思想等等很多方面,融会贯通,并用诸多西方思想文化进行对比议论,全面的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讲述了中国传统人生之各面,几近包含了全部的国学精华,甚佳甚佳。
纵观全人类的文明,其实留下来的并不多,传下来可供思考玩味而非观摩欣赏的,更是少之又少,作为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历经磨难,传承五千年至今而不断,必有其精妙之处。中华文明以农为本,西方文明以商立根,由此导致中国人重整体而西方人重部分,中主群而西主孤、中主合而西主分、中主公而西主私、中主人而西主物、中国人重视自然而西方人重视人为、中求同而西求异、中主退而西主进、中国讲主观而西方讲客观、中主己而西主人、中主内而西主外、中主修身而西主立业、中主义而西主利、中讲礼而西讲法、中主常而西主变、中主通而西主专、中主平常而西主特出、中主情而西主欲、中主气象而西主形似、中主精神而西主物质、中主静而西主动,以此来理解中西方人文文化所有方面的异同,则清晰明了显而易见。
当此世界融合时代巨变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之际,重新学习整理审视中华文明精要,实有太多可供学习之处,如当下肺炎之蔓延,用西医重血的疗法不佳而中医重气的疗法颇见成效,君不见雷神山火神山之雷与火正克肺之金,此非我妄言,毕竟名字不是我起的,倘若一味摒弃传统文化而竞慕西化,惟西方文明马首是瞻,又如何对得起血液里流淌的华夏文明呢?最后,简引几位大儒的话以供深思: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以修身为本。——《大学》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庄子
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惠能
好古之文,乃好古之道也。——韩愈
今则尽人谋食不谋道,斯为可忧耳。——钱穆
《晚学盲言》读后感(四):只为传统文化复兴
此书为钱穆先生失明后,据毕生往事写成九十篇短文,主讲中方与西方文化异同。关于中国的文化包含非常广,谈论得比较浅显,经、史、子、集皆有涉及,其中 儒家最多。我以为此书主要目的是要警示后人切勿全盘西化,完全抛弃中华传统 文化,有传统文化复兴之意。因看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论语新解》,又想看此书。看了后感想繁多,言语无法表达。最大的感触是为人方式又受启发,愿做一平淡普通中庸之人,此处不一一提及。各文章重复非常多。中外文化往往以敌对的形式出现,有些难免有失偏颇。西方文化大都以个人见解,引述依据较少。
录上部、中部勾画(太多,下部不录):
--用一气字,指其生命总体之综合存在。
--西方之资本主义亦必寄托在异人社会之上。吸收他人钱财,以作自己利润。
--余生平亦不免俗,偶尔问命问相,亦颇有验。今人概斥之,谓不科学,迷信。
--中国人言立德立功立言,立与己即立与其群。
--修身齐家,夫妇一伦乃其起步,婚姻事大,恋爱事小。
--人之为人,必从人群中为之。
--不通中国之文学,即亦不同中国之人生。
--今日吾国人,凡遇一切传统,皆所鄙视,乃有斥此等为迷信,为习俗守旧,既背宗教,又不科学,亦并无哲学根据,乃主一并禁绝。
--事若易而实甚难,事若难实则甚易。
--人之自由,亦须有一规范,如水之涵渟,乃可得更高级之真自由。
--欲为大人,勿忘赤子。欲求进步,勿忘历史。
--中国人对宇宙大自然,每不言变,而仅言化。
--如人坐电灯下,乃人对物。人在电灯下如何相交相处,则是人文。
--但一切物质生活中,更当有一精神生活做主宰。
--旅行只是一外形,旅行者之心境,乃是此番旅行之真是内容,有意义,有价值。
--可谓东方人尚心,西方人尚物。
--女性美在一笑一盼,此皆内心之表现。
--近代科学家又言大气层之上为真空。其果为真空乎?
--今人好处富贵,不知富贵亦一境,在所遇,而不可求。
--西方人似乎先有政府,而同时并无一国家观念。中国自始有一国家观念成立在先,然后乃有政府来代表此国家,管理此国家之事。
--秦始皇并未即由私人加以裁判,下其议于丞相李斯。丞相府复议奏上,乃有焚书法之决定。而秦始皇之为暴君,千古来亦从未有人为之作平反者。
--将何由结为政党,何由普行选举,何由言自治,何由言统一。千头万绪,一依苏维埃既不可,一依美国恐亦难。而中国自己传统,国人已群加忽弃,真不知将何途从之。
--中国人好群居,西方人好独立。
--朋友既我之人生,遂使我狭隘之人生,扩展成无限之人生。此是朋友在人生中莫大意义之所在。
--人群中我与志同道合者为朋友,其主要关键则在己。若己无志无道,又何从求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人生之礼最大者有二,一曰婚礼,一曰丧礼。
--中国称衣冠之邦,亦不忆自何时起,男子乃无冠。然其时尚各穿一长袍,以后则长袍亦无见。
--就中国传统而言,教育在教人如何做人,知识属其次。
--西方人为学乃学人之所学,而非学其为学之人。如学文学,读莎士比亚书,可不知莎士比亚其人。
--而马克思所注意者,实之经济一端。
--近人率称西方近代科学为自然科学,其实西方近代科学主要在反抗自然,战胜自然,政府自然,乃一极不自然之手段。
--中国人则认为人生真理应从人生内部生发,不从人生外部求。再进一步言,人生真理应向自己求,不向他人求。
--今人慕效西化,崇尚通俗,好言地方化、时代化,独避言一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