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为什么不劝你原谅父母?(点击)
1
上一代女人对下一代的诅咒
生了娃,就有诸多传统禁忌以各种表现形式在恭候着你: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吹风吃咸,不能......300条不能后,还跟着300条必须,必须要吃蛋喝汤,必须要给孩子绑腿带手套。禁忌从成人覆盖到孩子。
你想吃点带味道的,有人在一旁告诉你,吃咸了对孩子不好。
孩子哭,有人在一旁说,不能一哭就抱。
抱孩子,耳边想起,不能抱太久。
月子里充斥的琐碎的禁忌,让你感觉像从身体到头脑的捆住,那一刻,好比躺在床上的不是你的娃,是你!
曾老师说,过度担心等于诅咒。
月子里的禁忌,就是上一代女人对下一代的过度担心。
施其嘉老师讲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女人要断乳,所有人都告诉她一定不能抱孩子,否则抱了就一定会喂,乳房由胀痛到巨痛,各种检查都没有任何问题。当有一天乳房胀痛得不得了,她看着躺在那儿哭泣的孩子,忍不住的抱起,那一瞬间,乳房不胀痛了,孩子也不哭了。
于是她把这告诉了自己的妈妈,她妈妈给她讲,她小时候因为妈妈要上班,还没满月就听了老人的话不喂奶给她。这极大的震惊了她,因为表面上看这些早年的经历似乎被遗忘,但身体真实的记得当时的感受,28年后的今天,这一切又重现。
一面是妈妈的本能和直觉,一面是禁忌和禁忌背后深深的恐惧。
因为无知才恐惧,如果知道了就没那么恐惧了,作为过来人,想要让一个无知的人恐惧还不是容易的事么。事实上除了过来人的长辈所言,还有诸多影视剧作品呈现:
《延禧攻略》里的富察皇后,就在为皇上生下孩子后体寒严重,落下严重的病根。《甄嬛传》生下孩子后没有修养好的甄嬛,遗病多年。
这些随处可见的从日常生活到影视作品里血淋淋的“真实”让你对这些禁忌一边怀疑、一边恐惧,一边担心不已。权衡下,也许多数人还是选择了禁忌。被从世俗层面,让禁忌催眠多年,代代传承。
2
控制与权利之争
有了月子中从“不能”到“必须”的各种禁忌,配套的就是“应该”。
“这么小的孩子啊,应该这样”,月子里的初为人母这是最耳熟能详的话。
“应该”似魔咒,令你几乎无从思考它的来源,谁设定的以及适不适合现在的环境、现在的你。
如果你做不到,你就会无厘头的收获“都是我不好”的内疚和自责。
一夜间,你由准妈妈变成妈妈,身体一分为二的同时智商也好像被分了一部分,从睡姿、喂奶和抱孩子的姿势、冲奶方法、洗澡的水温等等......都成了“应该”和管控的范畴,当然也包括你吃喝些什么。
虽然脑子里装满了孕期学来的各项带娃指引,可在自己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尚需别人照顾,就连抱孩子都要思量一下是左手抱还是右手抱时,“应该”就成为了标准了。
《金婚风雨情》中胡军饰演的丈夫面对妻子早产心疼不已,当照顾者怂恿妻子以照顾孩子方便为由,由照顾者陪伴在侧,让妻子主动和胡军提出分房睡时,妻子义无反顾地说服胡军。
出于和孩子共生的需要,我想当照顾者提出来坐月子时和爱人分房睡时,初为人母的她许就是忽略了作为妻子、女人的反应,认同了长辈的、经验的外在的“应该”,不自觉地成为照顾者的延伸。
纵然有现实层面的诸多原因,但深层的原因也许是妻子如果不主动提出和丈夫分房,自己不能全然忘我的投入,就不是一个好妈妈。如果此时自己还想着对男人的依恋和被照顾的心理,太不“应该”了吧。
有人思考过“应该”来自哪里吗?为什么一定要努力地“应该”?
当然应该中不乏些于女人于母亲于孩子有益的, 当然也有很多糟粕。
有个妈妈说,婆婆很固执,各种事情都要按照她的经验来,刚出生就要绑蜡烛包,给孩子垫 很高的枕头,她和婆婆讲育儿书、医生说这样不行,婆婆说她就这么带大了几个孩子也没什么不妥,冲突自是不可避免。
从这点上看,“应该”不过是些过往的执着与经验,深层次看,也许是控制与权力之争的化身。因为流传下来的经验或多或少都夹杂着当地很早以前的各种文化的习俗或自身的种种经历,“应该”背后的潜台词是-----你跟着我说的做就好,无需思考。也许其中还夹杂着自己无意识的投射——我无从抗争的,所受的屈辱、委屈与难过,你也要经历一下。
从这点上看“应该”是暴力,它阉割了人的智商,是对长久传递下来的控制与权力之争过后的认同与反向形成。
人活着很大的意义,就是有用,这是一个人基本的健康自恋。我们传统的文化安排一个女人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调整、适应当妈妈的身份、节奏。这期间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来证明自己有用、可以胜任。“应该”也许成了此时很重要的指南、标准。
这其中,也许隐藏着谁说了算的权力之争。
3
无意识的敌意、攻击
《金婚》里蒋雯丽饰演的妻子生产时正值酷夏,浑身痱子,可还是被告诫不能开窗,扇子也被拿走。蒋雯丽浑身不爽,埋怨都是爱人让她夏天生宝宝才这么遭罪,张国立一脸懵逼。
一次颁奖仪式上,主持人让蒋雯丽用一个词来形容和她一起出演了三对夫妻的张国立,蒋雯丽笑着用了一个字“怂”。一个字道出了三部戏中对妻子百般忍让的丈夫在妻子眼里的状态,当然其中不乏戏谑,但也发人深思。
坐月子中听起来不可理喻的埋怨,实则是妻子对月子禁忌的抱怨与憎恨,满满的攻击无处安放,投注到丈夫身上。
我们看现如今明星们天价做月子,梁静茹自曝坐月子11天没洗头,不怕增肥吃猪蹄月子餐。
越重视,越破坏。因为禁忌才出现天价、增肥、月子餐,这些“效忠”月子禁忌的作法,被当作重视,背后隐藏着月子禁忌的敌意、攻击与报复。
明星自曝的天价坐月子,潜意识里也许正是对月子禁忌敌意的破坏和攻击。要不是做月子,身材怎么会变形,要不是做月子怎么会有大好时光的息影,更有甚者,做月子的明星,丈夫出轨现象频现。
施其嘉老师有个学生,她婆婆来伺候她月子时,辱她喂养过小孩的奶是狗奶。一个词语,虽然无法全部得知老人家经历的过往,却暴露出潜意识里敌意的攻击。
我猜测那里有老人对女性身份的不认同,有老人自己坐月子中无以言说的痛、委屈、耻辱,以至于控制不住的外化给月子中的儿媳。
有个来访者讲剖腹产过后躺在病床上麻药过后疼痛难忍,婆婆借着探视的名义用手碾压自己的乳房看是否有奶,她当时只是对婆婆这一行为感到不舒服,因为当时专注都还在疼痛上。事后她描述这一幕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屈辱和愤怒。咨询室里她一次次的从平静到痛哭。
婆婆超级重男轻女,家中几辈单传,她生怕自己的孙子饿到,却这样对待刚刚生产的她。虽没有直面的冲突,一个动作却饱含对女性的敌意与攻击,来访者描述,她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情绪是感受到自己不过是生娃、奶孩子的工具。
生孩子是一个女人一生幸福、也最容易受伤的时刻,因为不管她做了哪些准备,新生命的到来,还是会让她措手不及,每个女人心中都有着对未来一个新生命成长的无数梦想与幻想,生怕自己哪儿做不好延误了孩子。
月子中的女人,本脆弱、敏感,你关心她,她觉得你应该多关心小宝,你关心小宝,她觉得你怎么不关心她,于是有公婆的和公婆斗法,有亲妈的和亲妈吵架,都没有的,自己莫名、委屈的大哭,感慨怎么连个照顾的亲人都没有。
面对即将喂养婴孩的女人,既然无法面对面、直接表达控制、攻击和敌意,正好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里,将那浓缩几代人的的委屈、愤怒、不满、失控的“精华”由月子禁忌加以传承和表达“都是为你好,你应该这样做。”
不可否认传承下来的现实层面的坐月子习惯一定有它的诸多道理,但今天我们言说了月子禁忌背后的无意识的那些事,希望能用一个视角帮你理解月子禁忌,帮你看到那些或来自关系或缘自内心的委屈与愤怒。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为什么不劝你原谅父母?
2.不是性无能,而是爱无能
3.阚清子被“老公”出轨家暴:这类男人是出轨“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