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说,这样的电影无非是演些冲突与和解,付出和心酸,赚一把观众的眼泪。
越看这些,越觉得有亏欠。
“我曾几百万次想要离开你”
“他们明明辅导不了学业,却还是坐在旁边盯着我写作业,直到自己也开始打起瞌睡。”
“同学的父母带着全家去欧洲玩,我爸爸还在为这个月的支出超支焦头烂额。”
“高三的时候突发奇想要组个乐队,爸妈却说'别想这些没用的’,然后藏起我的吉他……”
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他们的眼界却那么小,每天柴米油盐,家长里短。
可是你发现,隔着千山万水,他们依然不肯“放过”。
朋友圈里那些流行的梗,发出来大家都会心一笑,只有父母,不停追问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一次,她过了十二点发了一条朋友圈。
第二天一早妈妈打来电话质问:“有心事吗?为什么那么晚还不睡觉?”
每周一次,费尽心思,写好文案配好图,在朋友圈“撒一个谎”,仅父母可见。
小妹朋友的“谎言”
他们管得越多,你就越嫌弃,嫌弃他们不懂你的世界。
熬夜看世界杯,在喜欢的球星即将上演帽子戏法的瞬间,却突然被打断:
嫌弃他们“老土”,跟不上时代。
临走前把你送到车站,那大包小裹土气的特产,其实哪都能买得着,他们非要坚持:
“到了别的地方,你就吃不到了!”
离开父母,我们似乎才能开始属于自己的人生。
“什么时候,我成了家里唯一的大人”
你在哪一刻,突然觉得父母变老了?
过年回家,对电子设备不感兴趣的父亲突然小心翼翼地问她有没有空,然后点开微信请她帮忙把银行卡添加到微信支付里。
父亲支支吾吾地说,是用来打车。
原来父亲前几天出门打车忘记带零钱,拿出一张一百块给司机却被嘲笑了:
父亲回来研究了半天却不得要领,想要打电话给女儿,又怕影响她工作。
添加上银行卡之后,父亲又兴高采烈地拿出一张购物清单,上面都是些“卫生纸”、“拖鞋”、“竹筷子”这样的日用品。
“我听他们说网上购物便宜,我也不会用,正好你回来了,就帮我把这些都买了吧,够咱一年用的了。”
她看着父亲手里那张纸,心里不是滋味。
她告诉父亲,有什么想买的不用攒着,打个电话给她就行了。
父亲讪讪地笑了,“不是怕你忙吗,打扰了你你又不高兴。”
她突然一愣,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脾气火爆、说一不二的父亲,开始小心翼翼地看她的脸色了?
变老,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不过是有一天发现,ta白了头,佝了腰,说话不再大声,好像没了底气。
她立刻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订了回家的机票,当天出现在了父亲的病房。
安慰父母,稳定他们的情绪之后,她又去找主治医师商量治疗方案,回家顾不上休息又熬了一整夜查阅疾病相关的资料……
从确诊到手术,大大小小的手续都是她一个人办,各种决定也都落到了她的头上。
不知不觉,她从家里唯一的孩子,变成家里唯一的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