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0-13 20: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读后感摘抄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一本由(俄罗斯)索尔仁尼琴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页数:3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精选点评:

  ●一天一事一个人,三篇都写了很有寓意,高压政治,把人关傻了,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反抗但是死了更惨,默默忍受也不得好死,真是个奇人,看来他恨斯大林恨了很入骨

  ●《一天》虽是索翁的成名作,但《玛特辽娜的家》更令我难忘。

  ●索氏,我的新宠

  ●当年看的好像是单本,作为了解苏联改造营的一面镜子,还是很有必要一看的。虽然是十几年读的,但仍然记得里面的一些话语:太阳在头顶就是12点吗?当局想让那个时间是几点就可以是几点(大意如此)。这句话开启了认知强权政治的阀门。

  ●看不下去

  ●一天长与百年.把痛苦尽可能的细节化

  ●我可能就是喜欢看别人生动无比地受罪【【

  ●相比较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我更喜欢索尔仁尼琴的文字表述,就是近乎于白描的描写,文中的动作、画面感都非强。《一天》中的文字也是这样~把普普通通的一天动作化、细节化的展现,在巨大的苦难面前清淡的描绘,不禁让我想到西伯利亚的雪粒子,清冷而又坚硬。 另外,监狱的生活的刻画让我不由的想起《肖申克的救赎》,总觉这两部作品里有种冥冥之中存在的相同之处,是精神的、心灵上的~ 对了,最后就是,我觉得索尔仁尼琴笔下的人物都是特别善良的、共情性特别强的“怪人”。不论是伊凡杰尼索维奇还是玛特廖娜,我都特别喜欢的。 2019.6.10或许这就是我眼界的局限吧,看完同龄人的书评,我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我仅仅只关注了苦难的本身、以及如何面对苦难,对伊凡杰尼索维奇表现出的乐观,却不知道苦难从何而来?

  ●destiny

  ●劳改营里的犯人,除了做梦以外,每天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是为自己而活着。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读后感(一):伊凡·杰尼索维奇这篇在书中有110多页

  伊凡·杰尼索维奇这篇在书中有110多页,就一天,所以应该一口气读完。

  大部分人的日子无非如此,只是不用为清粥面包皮忧愁。我们活在社会的、自己的暴政之下。不过又象伊凡·杰尼索维奇一样,只能这样子活着。传说这有可能是生命的真谛。不用说,我们不可能满足于此。

  比伊凡·杰尼索维奇处境好的是,我们可以读《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读后感(二):发生和正在发生的

  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平淡,但读完之后放下书仔细回想一下,就感觉到有些压抑。真不知道如果让我生活在那种环境中能够煎熬几年。

  我们没有生活在古拉格群岛,没有体会过《一天》,在其他几篇小说中,却能够发现与我们身边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故事——历史总是如此的相似。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读后感(三):感想

  引:“这篇纪实性的、甚至是“自传性”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二战”前后的纳粹德国搞过集中营,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代表正义力量与之交战的苏联却同样搞起了集中营,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纳粹的集中营主要是针对犹太人和战俘的,而苏联的集中营(劳改营)却主要是针对自己人,即苏联公民和曾被德军俘虏的苏军官兵!这种匪夷所思的场景,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和那种体制的弊端,而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再现和积淀,则能时时给我们以警醒,让我们重温历史给我们的教益”。

  索尔仁尼琴,被誉为俄罗斯民族的良心作家,他的作品完全没有乔治奥威尔式的锐利,相反所有故事都是如此平淡,可是恰恰是在平淡中可以让你感觉到苏联时代留下的种种烙印。伊凡是他的成名作,可是个人觉得他的其他短篇更为优秀,例如《为了事业的利益》及《玛特辽娜的家》等等。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读后感(四):幸福原来这么简单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这部中篇小说是昨天晚上十一点多看完的。这部小说里的一天只是舒霍夫在漫长监牢改造生活中的一天,然而从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传达出了作者对人的爱。这种爱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幸福原来这么简单。之前对监狱这种大墙文学题材的作品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只是在读张贤良的一些小说时隐隐感觉到。《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及最近在读的《陆犯焉识》等小说也应属于这一类。然而从作品的构思和叙述的全面上来说,《伊凡》是当之无愧的杰作,也是人类苦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似的作品。小说不无巨细地介绍了监狱生活里的方方面面,这在牢外的人看来,不啻是一种折磨,对精神的压迫,对肉体的压抑,这种表现人类另隅生活的作品,至今读来仍旧有其崭新的意义。为什么?因为它写出了人们在监视下生活的一种幸福,一种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的友谊。在舒霍夫看来,没有关禁闭,中午吃饭时多喝一碗粥,晚上又得了400克的面包,这,就是一种幸福。监狱的日子是漫长的,也是苦难的。在这里面的人有着种种人性,也有着一些对付看守的方法。他们要生存,在冰天雪地里,在工地上干活,因为队长的帮助而没有去建设社会主义幸福城,这在他们看来就已经足够了。读完之后,掩卷反思,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不是也是一种幸福,同他们相比,我们简直像在天上,可是我们却感受不到一点儿幸福。这是因为我们太幸福了,以致于感受不到所谓有幸福,还是有别的一些原因,让我们无视身边的幸福,无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这难道不是作者在写作本书时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难题?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读后感(五):时代的印记

  我不像看到的几位推荐者一样

  我是间断过不知多少次才读完这本书的

  不过恰巧是今天读完的

  我并没有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的习惯

  往往都是贪恋的太多,所以往往是几本书一起像蜗牛一样往前爬的进度

  我是通过星座认识索尔仁尼琴的

  他和我同一天生日

  看过他在领奖台上的讲话,那话是那么契合我的心意

  我就决定喜欢他了!甚至暗暗发誓要以他为榜样!

  说实话,看时的感觉就是时代的跨沟很大!

  并且同类的信息、电影也接触过,所以总感觉描写的还不够惨烈!但有些书和事情却是这样的---看时甚至经历时没有多大感觉,倒是事情过了,往回看看、想想却脊背上爬上一趟冷汗!

  这书就是这样的感觉!

  历史不应该只由掌权者书写

  那是经过人为歪曲的史实

  记得前几年我们指责日本的教科书事件

  其实多了解、接触一些信息

  我们就会明白,这样教育其子民的何尝只有这么一个政府?

  问题能暴露出来,就是很大的宽慰了

  还有那些被深埋谷底、海底甚至心底的史实事件才真的可笑、可怜、荒唐

  曾经犯过怎样的错

  不去反省、不去剥露

  就等于没发生么?

  这是怎样的恬不知耻才会干出的行为?

  可是,可惜的是这样的掩埋不止一件、不止一个政府在做

  中国有句古话--读史使人明智!

  学知识并不是为了搞颠覆

  而是为了避免后人愚蠢的犯下前人血的错误!

  当别人都在反省和改变

  我们的自赎之路在何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