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市定说隋炀帝》是一本由宫崎市定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宫崎市定说隋炀帝》精选点评:
●科普小书
●水
●陆老师推荐~
●对杨坚一家的分析有意思,尤其独孤皇后。
●正好帮助复习刚学过的南北朝史,以及现在学的隋唐史。就喜欢读这种稍微口语一点东西~~虽然用的史实很简单,都是老师讲过的,但条理很清晰啊~~
●像给孩子讲故事
●错字太多,多到影响阅读意思。
●不值一提。地攤貨。
●烂,我都写的比这本好。
●隋炀帝看问题看得比较准,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令人很无语 。
《宫崎市定说隋炀帝》读后感(一):读后有感
本书无论从文笔还是史料的引证方面都不太像宫崎老先生的风格。这个可以看同样是宫崎说系列的水浒,对于小说的史实背景的介绍和分析都相当高水准。而本书本就不是书评应为历史正论,但通篇却像小说。甚至还有细节情节描写,的确令人诧异。分析-是否是听了老先生的口述或者听课笔记,由别人整理或代笔之作。另外,感觉翻译水平也成问题。
《宫崎市定说隋炀帝》读后感(二):社会心理学
这本书买了很久,之前也断断续续读过。最近才一气呵成的读完,感觉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的。影响最深刻的是宫崎先生在研究问题时的思考角度,他会去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诸如此类探究,这样,思路就会很宽阔,研究问题也会比较透彻,学到一个很有用的方法。然后就是对历史的脉络进行了一次更为细致的梳理,对提出的观点也有一些收益。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关于看了前辈们的评说,觉得译文文风很活泼,比较好读懂,虽然是历史专业的学生,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宫崎市定说隋炀帝》读后感(三):瑕不掩瑜,還是可以推薦。
這本書有金魚姊的加持,加上是鼎鼎大名的宮崎先生,不買似乎不行。只是市面上要弄到有點難度了,筆者利用職權也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入手了一本,然後拜讀完畢。
這本書不厚,很薄,再慢,專心讀也就兩三個小時而已。
不過,很有內涵。
宮崎先生敘述的史實部分其實蠻簡單的,至少對於隋朝不陌生的筆者而言,都只是基礎的部分,重點是在於宮崎先生的觀點跟評論。
其實對於楊堅夫婦,儘管開皇之治確實是一個盛世,但做為一個帝王,隋文的缺陷是過分的寡恩苛刻,幾近於酷吏,也許我們在朱元璋身上也看到近似的例子,不過放在不同的時代,造成的結果當然也不一樣。唯一相同的,是歷史的走向都跟當事人的意志相左。
研究一個時代,觀點總是要放大來看,不論是從社會經濟等廣角度,或者從人物性格等細微面,都是缺一不可。研究魏晉,不懂得當時的世家政治,就很難理解許多人的舉動。而隋朝,在宮崎先生提出的論述中,更被認為是魏晉南北朝的整個延續跟尾聲,到了唐朝才是真正的新時代的開始。或許從這個觀點來看,就能更加去探討楊堅的性格中的猜忌跟楊廣對於官僚系統的不信任吧。
記得,之前閱讀酒徒所寫的《隋亂》這套小說時,對於裡面刻劃大業君臣的點滴,是印象頗深。不知道作者是否是讀過宮崎先生的作品,但跟其所分析的許多觀點,倒是相當一致。恕我拿小說來做比較,不過筆者個人對於《隋亂》透露出來的背景內涵是相當讚許的。
或許楊廣也只是整個魏晉南北朝中眾多“暴君”中的一個,不過,筆者對於他的才能還是頗覺可惜的。他有機會成為一個明君,頂多如同乾隆般,只是時代的不允許,還有出生的家庭因素。楊堅不是好父親,獨孤后更非良母,他們也許給了兒子很多,但可惜忘了教他失敗。
當然,我們知道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一切也都不過是筆者的假設罷了。
不論如何,這本小書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觀點,後面附錄的簡短論文也都很有價值,如果有門路且對於隋唐史有興趣的朋友,架子上應該都要有這《宮崎市定說隋煬帝》。
《宫崎市定说隋炀帝》读后感(四):隋炀帝灭了流球,应该顺势就灭了小日本
本周,看完孟宪实所著的《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和宫崎市定所著的《说隋炀帝——传说中的暴君与湮没的史实》。有所感,写几句。
1、贞观时代,封建主义高级阶段。
2、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以人为本、藏富于民,国家强盛、社会和谐,理性施政、广开言路。俺们现在想做的,贞观时代都做到了,俺们现在想都别想的,贞观时代同样做到了。
3、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这是何等的自律,又是何等的自信。三千宫女幽于皇宫,都放了吧。死囚归家一年,守约按时回到狱中。不用唱红,也不用打黑。强力维稳,莫如春风化雨。霸道,王道,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4、也许,正是有玄武门之变,让李世民心中负疚,李渊看着他,他死去的哥哥、弟弟、侄儿们都在看着他,所以,他不敢懈怠,想用事实证明历史选择他是正确的。可是,自古为了一个权字,一个钱字,杀得六亲不认的人还少吗?为何只有一个李世民?隋炀帝不也是夺了他大哥的位子?
5、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一点血统论。李世民,出身贵胄,荣华富贵早就有了。天下之于他,不是多些财富,多些美女的意义。皇权至上,何以约束?惟有历史!好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
6、隋炀帝之失,绝非个人之失。其父隋文帝有过错,其母独孤氏也有过错,他身边的那些文臣武将都有过错。没有过错的是人民!三征高句丽,扬的是皇帝威,洒的是百姓血。官仓里堆满粮食,村野中饿殍遍地。反是一死,不反亦是一死,不得不反!
7、八卦三则。
一,隋文帝是超级妻管严。贵为皇帝,居然只有独孤氏一妻!独孤氏不但管着隋文帝,还管着她儿子们、大臣们的妻妾。大臣们的妾如果生子,很快就会丢官。女人嫉妒之火,可以燎原!
二,李世民的废太子李承乾玩同性恋。中国古代,断袖之癖、龙阳之风很是常见,吕丽萍夫妇不读史,所以乱讲话。李承乾绝非因玩同性恋而被废,而是被他的弟弟所逼。
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只有当日之小日本,才会自大到近乎无知。隋炀帝灭了流球,应该顺势就灭了小日本。
《宫崎市定说隋炀帝》读后感(五):德与制
宫崎教授认为,隋源于北周。北周是武川军阀世家的结盟体。由于受四周战争环境的逼迫,在狭窄的生存环境里,相互抱团,相互制约,不敢乱来,北周在南北朝时代是一个俭朴、团结、讲究实际也同时讲究门第的贵族寡头统治政权。因而,这个异族政权虽处偏僻之地,却能利用形势,不断扩展和强大。
历史似乎向我们昭示,一个异族的统治即将来临,这时一个汉人外戚利用王位变动改变了这段历史的进程。杨坚利用外戚的身份控制朝权和王的政令,挑动军事集团内斗,最终篡得王位。以阴谋和血腥手段获得利益后,杨坚也同时担心其他人以这样的手段对付他,因而,他只信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书中提到,杨坚每次策划行动,都是依赖不同的谋士和部下,一次性消费,这真是有趣的现象。
第二个有趣现象,杨坚虽然在晚年有奢靡的倾向,但他的几个儿子确实天性喜欢奢华。他们家族里最最反感奢华的就是孤独皇后,她可能对这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有重要的影响,杨坚能和她相符,但孩子们可能受不了这种纯朴的异族生活习惯。在孤独皇后身上,发现异族比汉族更纯朴、更正直,特别是强调家庭一夫一妻制上与现代女性更接近,当然很多人认为这是孤独皇后妇人妒忌的心态所致,但我觉得更多是异族的生活习惯和观念。
言归正传,杨坚将后周集团同盟治理变成成家族集权统治,但是缺少了统治的基础,隋的衰亡是快速和必然的事,犹如南北朝其他的王朝一样。什么是它的治理国家的基础?政治人才体系!北周统治优于其他周边集团,主要是九镇门阀家族人才的更替,而隋由家族统治后,家族内部利益冲突,兄弟想猜。文帝和炀帝既不敢用门阀的人才,又没有后来的科举制产生的源源不断地后备治理人才,只能见谁顺眼用谁了;这样政治统治又退回到齐、陈、魏等模式。而炀帝的面子工程又激起社会的矛盾,最终真正推翻他政权还是北周的门阀。无论是李密还是李渊,依靠的还是北周原来的势力。
有趣的对照是,武则天打击门阀,将门阀统治转为家族专治,走的是杨坚的一路,但是她幸运的是,已经有科举制度了,科举产生的人才保证了她政策的实行,也奠定了中国政治从封建制转向君主专政制的基础。
宫崎教授的这本书,写得很清晰,很干净,翻译也很好,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我们的考试制度现在也正在改革,但是程序公正受到很大的置疑,让人担心是否又会回到门阀政治,走上晋的路数。
一个政权能否长久,不在于统治着表现出的德,而在于产生于统治者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