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是一本由原口秀昭著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精选点评:
●作者说的现场感觉不好什么的令我很在意啊...
●不单单是分析了康,密斯赖特柯布阿尔托都对比分析了,册子很小内容丰富
●建筑理论
●直到后来看了一个康的纪录片才懂了他一直以来在探索什么。
● 兼听则明
●小小一册,蕴含的知识太多了。以后还要反复看,很喜欢康的设计,原口秀昭的这本没那么多花架子,就把设计图纸明明白白地摆在读者眼前,轴测图的魅力大大的!
●初了解I康,很适合阅读。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对康会有不同的解读吧。
●所幸最后一章作者终于理清了自己的思路
●一个建筑师的思路成长之路 神的成长之路 略晦涩但是很值得一读
《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读后感(一):极度推荐
与《20世纪——空间构成的比较分析》同一个作者..
分16个专题论述..分析得明白易懂到位.
不知为什么..大三以前是不会看这类书..(其实本应该早就拜读)
抑或之前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
大三嘞反而更希望多读这类的书..
感觉真的懂嘞一些..
《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读后感(二):。。。。。。。。
读到最后才发现后面的小图是和文中有关系的。。。。真是醉了。读书的经验不一样导致读书的效率极为低下,不过这跟此书的编辑以及设计也有关系,内容之间的关联表现的太不明朗了。。。。。。。。。。。。。。。。。。。。。。。。。。。。。。。。。。。。。。。。。。。。。。。。。。。。。。。。。。。。。。。。。。。。。。。。。。。。。。。。。。。。。。。
《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读后感(三):落差
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让我看见了康的一个侧面!!!
只是,,,,
这个侧面未必太tm侧了,,,,,
差一丁点儿就是后脑勺了,,,,
憋闷的感觉就像中了病毒又格式化,,,
这个老几解读康实在是有种日本人读英语的感觉,,,
有些话怕是耐不住被转成大白话的。。。
闭上眼,黑暗中有句话在说:
向里看,上帝就在那里
于是老子舒了一口气,轻松多了
《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读后感(四):优雅与力量并存
本书不仅讲述了康的主要作品,从中总结出了不同阶段的建筑构成的演变,同时,还对比了赖特,密斯,柯布西耶等大师的作品,使读者从中发掘康的作品中最本质的特性。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观谁也不能理解,不过里面确实漂亮,所有的都在内部”。毋庸置疑,康对于建筑和光的关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康的建筑中,光所营造出的感觉可谓是优雅与力量并存。但是,对于建筑外观许多人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过于冷漠单调,在我看来,把外观带给人的感觉描述为朝圣般的震撼应该更加恰当一些。
《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读后感(五):常看常新的书
别激起民族情绪,我对日本人写的建筑书还是蛮看好的。
建工出版社难得出一本这样平民价格的书了,其中的插图都很严谨,收了一本。
有人说不喜欢看解读大师的书,马后炮,说得神乎其神。
不过这本书倒也还客观,直接地指出康的局限性。
分析的风格很适合我,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加上些例子来说明。
插图安排得很合理,使人很容易翻阅到相关的信息。
把康和四巨头等做了些建筑构成上的比较,关注的是一个大体的控制手法,比较抽象,好在图量比较大。作者总结了一些康的设计变化轨迹,不同阶段所关注的东西:梁柱体系、墙、单元体、向心性、均质性、随机性。对康有了点总的认识,图片可以供以后慢慢品味。看来,康的东西是很难再重现了的。那种对几何构成,尤其是正方形单元的痴迷,现代甲方应该比较难接受。他不是走在技术的前沿,而似乎一直是按照自己单独的轨迹运作,砖,混凝土,木。玻璃和钢不是他要的东西。光是实体,和墙并列,是他打造康式空间的利器。核心可以是实体,也可以是虚体,可以容纳楼梯、管线、光。我有点不能接受那种对某种单元的痴迷,也许是我无法应对仅仅靠一个元素来解决建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