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龙地理》是一本由(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6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本书只是随便翻下,对于中国的介绍,只感觉是介绍历史和少量的地理知识
●让人不能停止阅读
●没有配地图让这本书读起来有些晕。
●不知是翻译还是原文的原因,错误很多(尤其数据),内容很浅显,没什么意思
●地理其实是历史的一种..
●地理知识入门级读物
●翻完才发现自己高中学的地理真的完完整整丢回给老师了。地理塑造了心态,心态也在改造着地理。用一种敬畏的心去看待地理。
《房龙地理》读后感(一):经典
体现出了一个世界人的思想高度,虽然数据已经过时(一开始读的时候,本来想把里面的数据自己做注更新一下,结果发现基本所有的数据都已经改变。。。 。。。物非人非啊),但其中的精髓还是值得深思。另外整体的阅读趣味性还是很强的。
《房龙地理》读后感(二):增加知识面且促动自己多角度思考的一本书
:看的是英文版,对照了一下中文版,发现翻译上的严重错误比比皆是(意思常常译反),并且是谁允许译者可以大段跳过原文的?这还是三联版的呢,无论是译者还是出版商,实在太不敬业了。
翻译糟糕不必说了。
只读了不到40页,就发现了至少5处校对错误!包括各种知识性和文字性的硬伤!!这我还是从普通读者的角度看的~
排版、印装、封面设计都还算到位啊,但是,这种内容真是太糟蹋经典和技术编辑、美术编辑的劳动成果了!!!
还有那些插图,内行都来看看,明显是为了凑版面随便在网上down的啊!!有美感吗?!!清晰度和色彩完全不够啊!!
有想回顾经典或者想给孩子普及地理基础的家长,千万避开这个版本啊,误人子弟啊!!!
很有时代特色和人文特色的书。没有很科学性的数字描述,反倒像一篇篇游记,通过自己的观察用文字来一一回应地理科学课上的所学。
现代人读《房龙地理》很可能会感觉有点奇怪。对于科学性的东西,我们阅读到的基本上是我们所未知的或者正在学习的内容。但是已然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人去读上世纪初的地理著作未免会感到一种异样。就像天天用微波炉热食物的我们到了落后的地方,听到当地人在“异想天开”地梦想:要是有一种方法,不用火烧不用水蒸不用烘烤就能加热食物就好了......然而《房龙地理》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在讲地理,更重要的是在讲人,讲地域人文。所以他展现的画面就不只是十分生硬的岩石河流,而是岩石、河流以及一旁的村庄,还有村庄上空袅袅的炊烟。
顺便说一句,翻译有点问题。难道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翻的?
《房龙地理》读后感(五):翻译并不只是一对一的转换
对于文献来说,自是查看原文的为好。因为语言是一门艺术,再什么精美绝伦的转换都比不上丝丝入扣的解读。当然了、限于读者自身精力或是外语水平的限制,也不可能每每都强求自己去翻看外语原文的。所以说、品阅译作也不失为一种好途径。
然而,关于这本书的中文翻译版本,却使人有种哭笑不得的尴尬。中文版嘛,当然是给惯用汉语的人看的了,而这里却是漫篇的英尺、英里等等西方计量单位。纵使是知道这些计量单位,就直观性与可感性而言,未免不大打折扣,令人生出一种隔靴搔痒的不爽来。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这句话是导师对我们论文的要求),不见得就是对原作者的亵渎。这两位作者如此翻译 Van Loon 的这本书,个人觉得不是自我炫耀就是对读者/受众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