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议程设置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9-29 19: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议程设置读后感锦集

  《议程设置》是一本由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议程设置》精选点评

  ●这本书,虽然起始于假说,但是从今天来其效果仍然存在,且变得愈发分化了。在某种程度上,非常有代表性和其社会意义。应该不止于传播学应用在其学科也是一样的。

  ●说好的网络传播与议程设置怎么没考呢考个毛结构性行为性最后我是胡写的啊......

  ●其实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简单明了;但如此简单的理论图式,达到了“什么都往里装”的效果,足见理论本身的力量强大效果范式阴魂不散?)。缺点就是内容寥寥,全靠实证研究填充;译本质量稍差。

  ●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可以说清楚问题竟然可以拖成一本书,还不如给个题目:请以名词解释方式说明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不过对于在皮下注射论的威力影响提出的这么一个概念,用一本书的体量来说明也是无可厚非的。另:少数地方翻译有点小问题。

  ●很怀疑实验室模型案例分析下的议程设置理论有多少现实实践性?里面的观点,要不非常明显,要么就是让人觉得难以相。这本书的实验论证和之前看的理论证明不一样,个人觉得不是很有说服力。人的多样性偶然因素太多,让传播分析非常抽象和艰难。此外,我也可能没有完全看懂。

  ●大众媒体对一个问题的报道量越大,就越容易公众认为是前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影响公众做出判断的,往往并不是现实本身,而是媒体创造的现实 | 公众如同坐在剧院后排聋哑观众,这些人本应该关注舞台展开故事情节,但却实在无法让自己保持清醒。他们生活在一个看不清、搞不懂,也辨不明方向世界里 | 新闻会格外强调国家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同时忽略另外一些方面。通过这样一种策略,媒体把选民政治判断限定在了一定范围之内,并借此操纵着选民的思考方向 | 因为电视呈现暴力几率远远大于现实生活,经常看电视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邪恶世界综合征”。这些人会倾向于认为他们生活的世界非常可怕,处处都隐藏着危险

  ●写论文要用的

  ●毕业论文第1本,加油!

  ●好书,虽然学术论文略枯燥,但是系统性强,而且讲得很深入。大众媒介议程确实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公众关注什么,以及从何种视角理解重要的议题。尤其是没有直接经验的抽象议题,由于导向需求很强,公众通过媒介信息不断学习,进而被媒介传播所影响和引导。这是一个在信息不对前提下的学习行为。值得注意的几点:1、议程设置的效果在开放的政治系统和媒介系统中才明显地表现出来,前提是公众对媒体的信任,信任才会接受他的信息。2、议程设置理论的核是显要性从一个议程到另一个议程的转移,这个思考框架可以从公共事务领域,向商业领域的偶像和品牌塑造方面去延伸;3、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会对议程设置产生哪些影响,表现形式和偶发条件是否会发生变化,这些需要进一步研究。

  ●脉络清晰,结合麦库姆斯2014年阿拉巴马大学网络议程设置讲座看更有收获

  《议程设置》读后感(一):议程设置是个假说

  不得说,议程设置在传统媒介里面被运用得红红火火,只是在新媒体,这个理论的争议很大。看过谢新洲教授的网络传播议程设置的问题,他调查了北京市内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和几个大型网站的侧重点,议程设置不是特别适用。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里面内容的侧重点大体一致,很多媒体的内容均来自几个大的通讯社,或者参考其他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介。

  《议程设置》读后感(二):例子都很好

  书还不错,没觉得翻译有什么大问题。

  书中有很多看似细枝末节但很重要的东西,比如,开放的政治系统和开放的媒介系统是议程设置研究存在的两大前提。明白了这一点,国内的那些议程设置研究就都可以扔进垃圾堆了

  其实,觉得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在于提供了大量的同一主题的经典文献,认真研读,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能有很大提高

  《议程设置》读后感(三):影响力

  什么是“议程设置”?说两个常先生举过的例子,一个是“世博会倒计时”,另一个是“节目预告”。这本书的前勒口里说,影响力是本书的主题。想想是啊,议程设置确实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你。你以为你是“独立”的,但你的思考常常是被媒体牵着鼻子走的。

  书里提出了“文化议程”这一概念,并以NBA的成功为例子。认为“议程设置既可以是个理论,也可以是商业计划。”哎,如果早点看这本书,传播学上的演讲就可以同NBA相联系,就会更有内容些。

  9.1.3下写于甘韦肆

  《议程设置》读后感(四):传媒专业必读之作

  一百多页的书就像是一部论文集,每一篇都是以论文的形式写作而成。理论颇多,看的过程一定要耐住性子,不能说非常枯燥,但至少不太有趣。书中列举了很多案例从各方面阐述“议程设置”理论,看着看着有的时候真会绕进去。尤其是对“客体显要性“与”属性显要性“的分析。

  阐述“客体显要性“与”属性显要性“分散在全文好多章节中,我在刚刚觉得弄懂二者的情况下,阅读到别的章节又给搞糊涂了。我还是比较擅长理解文字,那种用图图框框来表达的,真是够费劲儿!客体显要性大概是议程设置的第一个层面,也是其传播中的一个关键的早期阶段——通过某个议题获得注意力。而属性显要性或称属性议程设置是议程设置的第二个层面,也是接下来的一个阶段——让受众理解。是一个丰富羽翼、夯实内容的过程。而要产生这些效果,一定需要建立在一个自由开放的媒介系统环境中。言外之意是,在中国这种党管媒体的环境下,媒介的议程设置能力应该非常弱化吧,更多的是政治议程设置。也就是通过新闻源(政治宣传活动等)来影响新闻媒介。

  另外议程设置对于不同的议题有不同的影响力,作者通过实验发现,在通货膨胀这个具体议题上,没有证据表明媒介对舆论的议程设置效果。在环境议题上,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公众对媒介的影响看起来更强一些。最后,加拿大国债与财政赤字这个抽象议题上,证据显示,媒介对公众施加了极大的影响。在抽象议题上,媒介对公众施加了很大影响,正是映照了第四章《议程设置为什么会发生》:“在抽象的议题上,亲身经验并不能提供充分的指导。在这些议题上,理论假设便是,媒介议程通常成为主要的导向来源,人们依赖媒介议程来减少他们心中的不确定性。”在与人们生活相关联的话题上,人们容易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加以判断,而对于抽象性议题则更需要加以指导。

  这样的理论有很多,不到两天的时间阅读完一本经典之作,很大程度上只是囫囵吞枣,还需要闲暇之时再次品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议程设置》读后感(五):媒体创造出来的现实

  媒体创造出来的现实

  媒体说什么,我们就看什么,想什么,信什么。这就是《议程设置》的主要观点。

  一、 议程设置理论究竟是什么意思?

  议程设置理论告诉我们,大众媒体通过报道,可以有效地左右人们去关注哪些事实,以及这些事实在人们心中的重要程度。

  我们接触的事实,其实是二手事实,是通过媒体人关于事实和发展的报道,从而建构的。

  二、 议程设置为什么会起作用?

  作者通过实地研究,证实了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因果关系。体现了媒体谈论内容和公众谈论的内容,存在很大程度的正相关性,而且媒体谈论在前,公众谈论在后。

  从我们个人的感知来理解,原因是:世界是如此复杂,个人的精力是如此有限,我们不得不听从媒体的观点。

  麦克姆斯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太复杂了,如果想要了解周围的环境,就不得不借助大众媒体的帮助,听从他的调遣。

  三、 议程设置理论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1、 媒体宣传,对人们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全方位影响。这些影响,可以引导我们的生活,也可以误导我们的生活。比如;媒体大量报道富士康员工自杀后,又引起更多员工自杀,这就是媒体引导认知的过程。

  2、 我们在阅读新闻媒体的时候,需要和大众媒体保持适当的距离。换句话讲就是需要学会用更加谨慎批判的眼光看待社会中发生的新闻,不要轻易相信媒体的结论,随波逐流,丧失去自己的判断。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议程设置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