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线之罪》是一本由连城三纪彦著作,博益出版集团出版的158图书,本书定价:港币25,页数:19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尤其喜欢野地之露。 一个幽怨的女人,那么落寞。 一个暗恋她的男子,那么深情。 然而,一切不过一次求不得,放不下,引发的报复。
●连城三纪彦的推理小说实属人间极品。这本《宵待草叶情》中的几篇,我还猜不透内容和篇名有何相关,我极喜欢的《花虐之赋》,还有极具电影感的《未完的盛装》,就单单是篇名却也有词牌之美。哀淡婉约,书中人蓬勃生命愿为不名之爱倾其所有。
●四星减。风格与桔梗花接近,但推理成分更低,最后一篇较佳,推理性是较强的,而且有多重逆转,故事性较强。
●Perfectly respectable
●台版宵待草夜情,重温了一遍,比简体短,只有四篇。
●之看了一篇“宵待草夜情”,所有连城三纪彦的小说里最喜欢的一篇。以前我总认为日本人变态,走极端。现在想是日本人在自我审视中做得极致,人性的千姿百态都被剖析过。可怕的民族,可怕的对手。
●比起新星的宵待草夜情 少收录了 能面之妻 多收录了 樱花树下的惨案 和 唯一的证言
●作为短篇,模式上稍显雷同。然味道极妥帖。日本推理近年横行呢
很喜欢宵待草夜情。没有不可告人的欲望,没有阴暗罪恶的动机,只是抓住良心谴责而造成的小小波澜,作者就可以铺展出迂回复杂的情节,让人不得不感叹连城心思的细腻。
铃子的缺陷也好,“我”的罪恶也好,在别人眼里恐怕都微不足道,但是敏感的主角们却耿耿于怀,把这些污点无限放大,然后陷入自我谴责的地狱里,痛苦不堪。看来每个人的底线真的不同,有些人伤害别人来满足自己,心里还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好像整个世界都欠他的;有些人总是担心自己伤害了别人,为了一点小事反复自责,难以解脱。
还有,连城的写法很多变,总觉得花虐之赋这一类的和向阳科探案记不是一个人的风格。
本人很重视推理小说的娱乐性,可读性,说白了就是过程好看,结局有逆转。故事可以没有诡计,但要有好的伏笔,剧情发展到最后,让人感到前呼后应,啊!原来是这么回事!悬疑和推理本来就不分家,是同父异母的双胞胎。连城就是个典型的悬疑作家,他的作品没有侦探,也没什么推理演绎,更多的是采用小说的架构和伏笔来制造意外感,这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纵然千篇一律,我个人也是乐此不疲,每个故事我都是一气呵成读完的,连城并不是借助优质的文笔来掩盖诡计无力的苍白,也不是通过文笔传达高品格思想领域的文艺范。他是很有诚意的在讲故事,娱乐读者。给我的感觉是,他是个推理作家,专业的,只是很巧文笔很好,读者看起来很享受,而不是我是个文学作家,我压根不会架构推理小说,但我依然要去使用优美的文字,文学气质浓厚的高级词汇来码字坑爹,可能有些装逼犯看出点什么,以为学会了九阴真经就给了个五星。
连城的精品在短篇,本书,还有一朵桔梗花和鼠之夜的水准都比较高,(变调二人)逊色了很多。
推荐野地之露,意外感实在太强了
《血线之罪》读后感(三):最细腻忧伤的推理小说
单单想读推理作品的话,我绝不会去翻连城三纪彦的书。 跟别的侦探小说相比,节奏不快,案件不震撼,手法不奇特,也没有个性怪异的大侦探。推理部分哪怕跟柯南比起来都是小儿科。总之,如果你是个喜欢大快朵颐酣畅淋漓的人,这本书不适合你。
然而,如果你想感受下日本风格的旖旎情思,感怀伤秋,那就读一读本书吧。 听说连城三纪彦是学文学专业出身,文笔之美即使跟经典文学比较,也毫不逊色。 尤其出色的是营造气氛来展现暧昧不明的感受。比方说,《宵待草叶情》里描写的秋天的傍晚,热情又腼腆的少年与女子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愫,《血线之罪》里孤独的画家和酒廊女在黑暗里追逐萤火虫。虽然都是含蓄的小情绪,但是读起来生动优美,丝毫没有矫情之感。 跟《源氏物语》有点相似,不过本书写出的情感似乎更深刻,更不可捉摸。
除了文笔之外,情节上虽然不能说是跌宕起伏,也算一波三折,而且结构精巧,读起来绝对不累,由于人情感的复杂,每个故事的动机似乎更加不可捉摸。 就像一切深刻复杂的作品一样,知道结局之后总会让人长叹一声:怎么会这样,却又能理解主人公的所作所为。
总之,即使不看做推理小说,也是本好书,大力推荐
《血线之罪》读后感(四):33%的日系推理短篇成就
日本推理小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只有3个以短篇见长的名家,
松本清张,连城三纪彦,横山秀夫。
他们同时大概也是整个日本推理小说发展至今最好看的短篇笔,他们的短篇胜过了包括他们自己的作品在内很多的日本长篇推理小说。
完整性,意外性,转折,多角度叙述,意境,以及文笔,用几十页稿纸就很适度与完满得表现出来,这长度刚刚好,在某个点上某个面上的集中发力也够力够劲,硬要演绎成长篇就弱水三千了。
三者在某些方面很相似,比方张弛有度的笔力控局,比方结尾的转之再转,比方两层三层相环相扣的相呼应,但是三者也各善胜场,同样是在大多数短篇里寻找真相与动机,连城胜在层层镶嵌后浪推翻前浪的递进式解答更,横山则是同一事件中不同位置的角色各自的谜或动机在最后一起解出,而这些不同对象的被解之谜又有深层次的某种相关性(非逻辑上的而是形而上的)来烘托作品的主题。
松本的短篇更自由,不一定是解谜,胜在文字与意境,但在冷眼旁观似的冷静记录之下,往往却是水静流深的不经意的惊异。连城的文字风格有一点类似清张那火候老道的平铺直叙却又意味辽远的记事本式,但在意外性上的设置比清张花了更多心思。
连城的时代夹在清张和横山之间,他的作品也仿佛是从此一级到彼一级的中间态,这样则是读者的幸事,兼具了二者之长。
一直以来,虽然是东野的书迷,但我一直无法将《嫌疑犯X的献身》排在他作品质量高下的前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石神那样的行事与动机,被某些读者惊为火星来客,却早已在一些诸如连城的短篇里有类似的描述。
《血线之罪》读后感(五):为了连城三纪彦老师的这篇书评耗费了我15G的真气
加藤甚吾,1985年在东本愿寺出家,法号智顺。他幸运的没有赶上一向一揆,不用掌握早合这样的高难技能,而是以推理作家的身份从《幻影城》出道。后来,他化了个名——连城三纪彦,氤氲而姽婳。(靠我把我掌握的文艺词汇全用在第一段儿了!!)
连城老师文章的辨识度极高,特别是跟推理作家们站在一块儿的时候。单说文笔,推理文坛无人能出其右。同样一条秋裤,连城老师是优衣库出品,而新本格诸君一瞅就是清河毛纺二厂残次的。连城老师笔锋绵柔中带着凄厉,尤其擅长描写病态哀婉的虐恋,他不追求麻耶雄嵩心肌梗塞般的崩坏,也不像岛田老师上来先把你打成股骨头坏死,而是摩挲暗涌沁润剥落,不知不觉你就求生无门,当你发现时肝肠脾胃已经四串一了,喝养乐多也不赶趟了。
本作是四个短篇的合辑,实际上真正为连城老师带来吉川英治新人奖的是第二篇《宵待草夜情》。篇名看着就有一股大正昭和年代的俳伎靡靡(文艺的名侦探都开始造词儿了!),正确的句读是宵待草 夜情。宵待草,顾名思义就是等待晚上的草,本来是一种黄色的植株,哦,普罗旺斯的琥珀,哦哦~实际上它跟月见草是相同的物种,太宰治就曾感叹过“富士には月見草がよく似合う”(欲把月见比富士,浓妆淡抹总相似)实际上在他之前的1912年6月,多栖艺术大家竹久梦二就写出了名篇《宵待草》,随后被谱成曲,一时浅草纸贵。(别急,马上我就给你们民翻!)
《宵待草》写的是一种想见而不能见的伤痛,连城老师一脉啭啾下来(造词儿还真带劲儿啊),娓娓浅呓(这事儿上瘾啊你知道吗)了罹痨画师跟青楼残妓的凄苦痴缠。这里涉及推理的是一个无数人都用过的老梗,可在连城老师笔下,却是那么的清癯高渺,哦哦~毒入膏肓,名唤连城,亲爱的蠼螋宝贝,我马上就要变成滴露消毒液来抱你啦!另外三篇呢,虽然在推理方面失于迟滞,但你都快完犊子了还管这些干吗?
最后是名侦探季生华丽日译的初登场:
原文:
遣る瀬ない釣り鐘草の夕の歌が あれあれ風に吹かれて来る
待てど暮らせど来ぬ人を 宵待草の心もとなき
想ふまいとは思へども 我としもなきため涙 今宵は月も出ぬさうな
译作:
走你/绵绵的青山脚下吊钟花正开啊/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
哟哟的唱着最炫的民族风喽/今夜你会不会来/
宵待草哎/是否我们总是徘徊/在心门之外/等到思念像海/淹没我而爱已不在/出卖我的爱/逼着我离开/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今天晚上人家好朋友来了也么哥!